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淸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 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干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 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土和全国人 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 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 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 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 “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 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 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 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 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 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 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 “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 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 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 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毎-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卷雄 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 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 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位杰出的 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 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髙基调,读来能使人热 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 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 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 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 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 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 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 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 淮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ku)歼灭(jan)督战(d)芜湖(w)签订(qi an)取缔(d)对峙(zh)要塞(sai 2.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B)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B确数,确指一百 万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 D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 称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 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 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 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 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 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 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 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 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 112 万人。1947 年 6 月底,解 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 月 10 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 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 152 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 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 1949 年 1 月,解放军连续 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 淮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kuì ) 歼.灭(jiān ) 督.战(dū ) 芜.湖(wú )签.订(qi ān ) 取缔.(dì ) 对峙.(zhì ) 要塞.(sài )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B ) A 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 确数,确指一百 万军队。 C 约数,指百万左右。 D 夸大其词,用来威慑敌人,相当于“号 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 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 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D中路军在24 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这里釆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我们的根据地 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合作探究】 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 ,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 与 ,对比的作用是 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 是 ,其作用是 (多项选择) 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这个词充分反 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多项 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 皆知,故可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 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 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 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 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 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 D 中路军在 24 小时内 30 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这里采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我们的根据地 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 【合作探究】 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 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 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 是 ,其作用是 ( ) (多项选择) A 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 点明我军胜利原因 C 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 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反 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 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 皆知,故可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 我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 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 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 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两 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 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 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2) 两题。(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 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 (2)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 不得改变原意 【精读精练】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 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 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 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切抵抗之敌,(A)扬中、 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10、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 A 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 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 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两 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 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⑴⑵ 两题。( 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 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⑴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 ⑵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 不得改变原意。 【精读精练】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 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 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 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 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2、A、B、C、D 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 )、 ( )。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 料”一词怎样理解? 【主题阅读】 英雄救人不留名受奖反遭人妒嫉 本报讯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 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 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 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 碰撞。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 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 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为此,南阳 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 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 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硏 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元,以抢险时 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 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 18、这是一篇()
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 料”一词怎样理解? 【主题阅读】 英雄救人不留名 受奖反遭人妒嫉 本报讯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 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 85 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1997 年 7 月 24 日下午 3 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 85 号”船正在 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 碰撞。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 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半小时过去了,“新机 85 号”船随客 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 200 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为此,南阳 市交通局奖给他 1 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 5000 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 金会奖励他 2000 元,共计 1.7 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 了:“新机 85 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 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 1.7 万元,以抢险时 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 2.62 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 安义应得的 1.7 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 18、这是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