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鱼安大字: 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讲稿 第十一章化学反应动力学(一) 物理化学教研室
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讲稿 第十一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一) 物理化学教研室 1
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11.1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一、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 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的可能性,但无法预料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速率如何?反 应的机理如何?例如: A.Ge /kJ.mol- N+, →NH(g) 2 -16.63 1 H2+,02→H,00 -237.19 热力学只能判断这两个反应都能发生,但如何使它发生,热力学无法回答。 二、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机理以及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 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把热力学的反应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例如: 动力学认为: N,+H,→NH,g 1 3 需一定的T,p和催化剂 2 H,+20,→H,00 点火,加温或催化剂 三、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1848年van't Hoff提出: dlnK。_AUe dInk E dT RT? dT K。= k 1891年Arrhenius提出:k=AeXp( 设A为与T无关的常数 1935年Eyring等提出过渡态理论 1960年交叉分子束反应,李远哲等人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11.2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 一、反应速度与速率 速度 Velocity 是矢量,有方向性。 速率 Rate 是标量,无方向性,都是正值。 例如: R →P 速度 dR]<0 dP1,0 dr dr 速率 -dlR]_d[P]> d dr 二、平均速率 2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一、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 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的可能性,但无法预料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速率如何?反 应的机理如何?例如: 热力学只能判断这两个反应都能发生,但如何使它发生,热力学无法回答。 1 r m / kJ mol 16.63 237.19 G − Δ ⋅ − − \ 22 3 22 2 1 3 N H NH ( 2 2 1 H O H O(l) 2 + ⎯⎯→ + ⎯⎯→ g) 二、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机理以及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 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把热力学的反应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例 如: 动力学认为: 需一定的 T,p 和催化剂 点火,加温或催化剂 22 3 2 22 1 3 N H NH (g) 2 2 1 H O(l) 2 + → H O + → 三、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1848 年 van’t Hoff 提出: 1891 年 Arrhenius 提出: 设 A 为与 T 无关的常数 1935 年 Eyring 等提出过渡态理论 1960 年 交叉分子束反应,李远哲等人获 1986 年诺贝尔化学奖 §11.2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 一、反应速度与速率 速度 Velocity 是矢量,有方向性。 速率 Rate 是标量 ,无方向性,都是正值。 例如: 二、平均速率 2 a 2 d ln d k E T T d ln c d K T RT ΔU = \ R = a exp( ) E k A RT = − 2
R=(R-[R]) 平均读 [P:] t2-t1 [R:] (P]2-[P]) [P] [R2] t2-t1 平均速率不能确切的反映速率的变化情况,只提供了一个平均值,用处不大。 三、瞬时速率 d[P] dr 产物(P) R→P dR] R dt d[R] 反应物(R) dr d[P] 时间1 r= 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dr 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上,在时间t时,作交点的切线,就得到t时刻的 瞬时速率。显然,反应刚开始,速率大,然后不断减小,体现了反应速率变化的 实际情况。 四、反应进度 设反应为: R→BP t=0n.(0) n,(0) 1=1 ng(t) n,() 5=”⑨-n0- n,(t)-np(0) -C d5=d业e VB 五、转化速率
平均速率不能确切的反映速率的变化情况,只提供了一个平均值,用处不大。 三、瞬时速率 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上,在时间 t 时,作交点的切线,就得到 t 时刻的 瞬时速率。显然,反应刚开始,速率大,然后不断减小,体现了反应速率变化的 实际情况。 四、反应进度 五、转化速率 3
对某化学反应的计量方程为: 0=∑yB 分 转化速率的定义为: di Ve di 六、反应速率 通常的反应速率都是指定容反应速率,它的定义 为:1d5 r= (5-1d恤2) v dt dr va dr .1 dne/V 1 dcB VB dt Va di 对任何反应: eE+fF=gG+hH r=-ldE-1dE_1dlG-1d▣ e dt f dr g dr h dt 七、绘制动力学曲线 动力学曲线就是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有了动力学曲线才能 在t时刻作切线,求出瞬时速率。测定不同时刻各物质浓度的方法有: (1)化学方法不同时刻取出一定量反应物,设法用骤冷、冲稀、加阻化剂、除 去催化剂等方法使反应立即停止,然后进行化学分析。 (2)物理方法用各种物理性质测定方法(旋光、折射率、电导率、电动势、粘 度等)或现代谱仪(IR,UV-VIS,ESR,NMR,ESCA等)监测与浓度有定量关系的物 理量的变化,从而求得浓度变化。物理方法有可能做原位反应。 §11.3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一、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又称动力学方程。它表明了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 参数与时间的关系。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微分式或积分式。 r =dx/dt 例如: r=k[A] In- a =kt a-x 二、基元反应
六、反应速率 参数与时间的关系。速率方程 、基元反应 七、绘制动力学曲线 动力学曲线就是反应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有了动力学曲线才能 在 t 时刻作切线,求出瞬时速率。测定不同时刻各物质浓度的方法有: (1)化学方法 不同时刻取出一定量反应物,设法用骤冷、冲稀、加阻化剂、除 去催化剂等方法使反应立即停止,然后进行化学分析。 (2)物理方法 用各种物理性质测定方法(旋光、折射率、电导率、电动势、粘 度等)或现代谱仪(IR, UV-VIS, ESR, NMR, ESCA 等)监测与浓度有定量关系的物 理量的变化,从而求得浓度变化。物理方法有可能做原位反应。 §1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一、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又称动力学方程。它表明了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 可表示为微分式或积分式。 二 4
基元反应简称元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 化为生成物分子,这种反应称为元反应。 例如: Cl2+M=2C1+M CI+H2 HCI+H H+C1,HCI+CI 2C1+M=Cl,+M 三、质量作用定律 对于基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正比。幂指数就是基元反应方 程中各反应物的系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它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例如: 基元反应 反应速率r (1)C12+M=2CI+M k[CI,][M] (2)CI+H,=HC1+H k,[C][H2] (3)H+CI,HC1+CI k[H][C12 (4)2C1+M=C1,+M [CI][M] 五、总包反应 我们通常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只代表反应的化学计量式,而并不代表反应的真正历 程。如果一个化学计量式代表了若干个基元反应的总结果,那这种反应称为总包 反应或总反应。 例如,下列反应为总包反应: H2+Cl2→2HCI H2+12 →2HⅡ H2+B2→2HBr 六、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又称为反应历程。在总反应中,连续或同时发生的所有基元反应称为反 应机理,在有些情况下,反应机理还要给出所经历的每一步的立体化学结构图。 同一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有不同的反应机理。了解反应机理可以掌握反应的 内在规律,从而更好的驾驭反应。 七、反应分子数(molecularity of reaction) 在基元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分子数目称为反应分子数。反应分子数可区分为 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四分子反应目前尚未发现。反应分子数 只可能是简单的正整数1,2或3。 八、反应级数
基元反应简称元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 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幂乘积成正比。幂指数就是基元反应方 我们通常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只代表反应的化学计量式,而并不代表反应的真正历 总包反应: 反应历程。在总反应中,连续或同时发生的所有基元反应称为反 、反应分子数(molecularity of reaction) 分子数。反应分子数可区分为 、反应级数 化为生成物分子,这种反应称为元反应。 三、质量作用定律 对于基元反应,反应 程中各反应物的系数。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它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五、总包反应 程。如果一个化学计量式代表了若干个基元反应的总结果,那这种反应称为总包 反应或总反应。 例如,下列反应为 六、反应机理 反应机理又称为 应机理,在有些情况下,反应机理还要给出所经历的每一步的立体化学结构图。 同一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有不同的反应机理。了解反应机理可以掌握反应的 内在规律,从而更好的驾驭反应。 七 在基元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分子数目称为反应 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四分子反应目前尚未发现。反应分子数 只可能是简单的正整数 1,2 或 3。 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