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总分合分人复分人 得分 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漂白膘漂亮燕子燕然勒功气冲斗牛/斗嘴怄气 B.背诵/踊跃 几乎/兀兀穷年 鞠躬尽瘁/憨态可掬 C.草率/几率 恶心/深恶痛绝 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D.洗澡/急躁 碗碟/喋喋不休 慷慨淋漓/糟糠之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元勋罗卜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B.薪金夹竹桃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C.抹杀揩桌子锋芒必露警报迭起 D.涉猎戈壁滩死而后已截然不同 3.古诗文默写。(8分) (1)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4)思乡念亲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 ”(李白《春 夜洛城闻笛》),笛声勾起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人借乡书表达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名著阅读。(4分) 名著中的人物往往经历坎坷,饱经磨难,其中“被抓”或“入狱”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考 验,请从下面情节中任选一个,并简要概括人物的“被抓”或“入狱”经过。 ①祥子被大兵抓去(《骆驼祥子》) ②孙悟空被抓,练就火眼金睛(《西游记》)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经历过无数来自内部的矛盾、冲突和 ,但能够始终凝聚人心的,是我们的历史传统 传承至今。习近平爱读史书,也希望年轻人多读史书。他说: “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晢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来源:学科网 ZXXK] 题号 一[来源:学 科网 ZXXK] 二 三 四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漂.白/漂.亮 燕.子/燕.然勒功 气冲斗.牛/斗.嘴怄气 B.背诵./踊.跃 几.乎/兀.兀穷年 鞠.躬尽瘁/憨态可掬. C.草率./几率. 恶.心/深恶.痛绝 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D.洗澡./急躁. 碗碟./喋.喋不休 慷.慨淋漓/糟糠.之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元勋 罗卜泊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B.薪金 夹竹桃 迵乎不同 一反既往 C.抹杀 揩桌子 锋芒必露 警报迭起 D.涉猎 戈壁滩 死而后已 截然不同 3.古诗文默写。(8 分)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 《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思乡念亲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 夜洛城闻笛》 ) , 笛 声 勾 起 了 诗 人 浓 浓 的 思 乡 之 情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人借乡书表达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来源: 学科网] 4.名著阅读。(4 分) 名著中的人物往往经历坎坷,饱经磨难,其中“被抓”或“入狱”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考 验,请从下面情节中任选一个,并简要概括人物的“被抓”或“入狱”经过。 ①祥子被大兵抓去(《骆驼祥子》) ②孙悟空被抓,练就火眼金睛(《西游记》)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 分)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 中 华 民 族 经 历 过 无 数 来 自 内 部 的 矛 盾 、 冲 突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但 能 够 始 终 凝 聚 人 心 的 , 是 我 们 的 历 史 传 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承至今。习近平爱读史书,也希望年轻人多读史书。他说: “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
献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共8分) 子曰:“见贤思齐焉。”人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见优秀人物、杰出 人物对他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学习完本单元后,七年级某班就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杰 出人物”综合性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下面是某学校对“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的一个调查统计表,请结合相关数据,写 出两条信息。(4分) 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 (人数) 000 岳拿武 曹(人物) (2)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景仰和崇拜的人。请仿照下面的例子,谈一谈你崇拜的人及崇拜 的理由。(不少于50字(4分) 示例:我崇拜的人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杂交水稻 的研究中去,将水稻产量由过去的亩产两三百公斤提高到近千公斤,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 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大庆中考改编)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最精彩的表演 陈炳熙 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 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 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 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 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献。”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共 8 分) 子曰:“见贤思齐焉。”人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见优秀人物、杰出 人物对他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学习完本单元后,七年级某班就开展了“我心目中的杰 出人物”综合性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下面是某学校对“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的一个调查统计表,请结合相关数据,写 出两条信息。(4 分) 十大杰出人物排行榜 (2)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景仰和崇拜的人。请仿照下面的例子,谈一谈你崇拜的人及崇拜 的理由。(不少于 50 字)(4 分) 示例:我崇拜的人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杂交水稻 的研究中去,将水稻产量由过去的亩产两三百公斤提高到近千公斤,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 来,已累计增产稻谷 3 500 亿公斤,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来源:学*科* 网Z*X* X*K]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 (一)(大庆中考改编)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共 16 分) 最精彩的表演 陈炳熙 ①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位画家 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 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②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 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 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将这些人作 为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 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 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 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 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枭前虛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 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 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⑤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 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 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 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 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 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 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 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 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 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⑦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莱正一道 道搬上枭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冋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 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 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 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 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⑨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 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一生了几年病, 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乜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 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 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⑩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 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 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Bll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 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7.阅读全文,完成下表。(4分) 主要事件 梅兰芳的品格 画兰竹 (1) 拒出演 有民族气节 参加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2)
③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将这些人作 为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 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 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 ....。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 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④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 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 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 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⑤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 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 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 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 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 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⑥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 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 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 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 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⑦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 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 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⑧“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 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 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 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⑨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 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 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 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 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⑩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 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 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B11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 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 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7.阅读全文,完成下表。(4 分)[来源:Zx xk .Com] 主要事件 梅兰芳的品格 画兰竹 (1)________________ 拒出演 有民族气节 参加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 (2)________________
8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挺立如初”的含义。(4分) 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 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 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梅兰芳为什么要移居香港,专心画画。(4分) 10.本文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共16分)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侯,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 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 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 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20世纪50年代了。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 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硏。那时,对核 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 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30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世纪80年代 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千什么的,母亲则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 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 核潜艇硏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 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 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 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 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年试航 1974年交付海军,1981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 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 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 核潜艇开始下潜。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 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 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8.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挺立如初”的含义。(4 分) 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 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 ....。 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梅兰芳为什么要移居香港,专心画画。(4 分) 10.本文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5 题。(共 16 分)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高荣伟 87 岁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 父”。作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 等。 黄旭华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人,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 从医。为什么后来学起了造船?据黄老回忆:“那时日本人入侵,我们被迫离开华南沿海家 乡,往内陆转移。轰炸一来,必须躲到掩体中。那时我就想,要么上天,要么入海。”1945 年,黄旭华考取了交大的造船系。 投入核潜艇研究,则是 20 世纪 50 年代了。1958 年,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请示研制核 潜艇,很快获批。因为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那时,对核 潜艇的研究极为保密,黄旭华不得不远离父母家人。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 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们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上。 此后 30 多年,他的父母和八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 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则从 63 岁盼到 93 岁才见到 他一面。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 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开始的。当时,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 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确定可行性,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里不 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黄旭华要联络全国 24 个省市的 2 000 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又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 了成千上万个数据。 经过黄旭华与团队的艰苦科研,1964 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研制成功,1970 年试航, 1974 年交付海军,1981 年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 法之后,世界上第 5 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 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举世公认的危险试验,有的参 试人员向亲人嘱托了后事。已经 62 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后, 核潜艇开始下潜。100 米、200 米、250 米、300 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咔咔” 的声响。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平 安上来后,他诗兴大发, 现场作诗曰:“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攴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11.阅读文章,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旭华的人生经历。(2分) 立志上天入海→ 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2.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4分)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2)已经62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14.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3分) 15.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音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炳烛夜读》)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学位的最高一级 B.卿言多务,孰若孤 若:比得上 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D.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和谋略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8.语段(一)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
当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到黄老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放声大哭…… 11.阅读文章,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黄旭华的人生经历。(2 分) 立志上天入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巨大科研成果 12.在进行核潜艇研究的过程中,黄旭华遇到了哪些困难?(4 分)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 分) (1)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他才.陆续跟家人联系,但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2)已经 62 岁的黄旭华决定亲自..带队作深潜试验。 14.文中画线句子中,为什么要详细交代具体的年份?(3 分) 15.黄旭华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和邓稼先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 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6-19 题。(共 10 分) (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炳烛夜读》)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学位的最高一级 B.卿言多务,孰若.孤 若:比得上 C.及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D.卿今者才略.. 才略:才干和谋略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8.语段(一)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