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知小办安孜看研多 nHistorical Education Rease 艺术生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核心突破 第九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 (1927-1949) 主讲人: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 谢盈莹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2年3月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2年3月 主讲人: 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 谢盈莹 艺术生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核心突破
目 考情分析 02 阶段特征 录 03 核心突破
010203
考情分析 全国甲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全国乙卷: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021 全国乙卷: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模块:重点考查政治史、 广东高考:解放战争一一重庆谈判 经济史次之、文化史部 全国I卷: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家的政策 分较少 全国Ⅱ卷:陕甘宁边区民主普选 2020 全国Ⅱ卷:国共十年对峙 考点:重点考查抗日战 全国Ⅲ卷:1940年代中后期国统区经济秩序遭到破坏的表现 争与解放战争;经济史 全国I卷:毛泽东分析团结抗战的可能性 则侧重于中共的经济政 2019 全国Ⅱ卷: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全国I卷:1940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性质的阐释 策和工作重心转移 全国Ⅲ卷: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特点:新材料、新情境 2018 全国I卷:解放战争中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全国Ⅱ卷:农民抗日热情高涨 融合新教材知识点;体 全国I卷:民族战争的需要 现思辨思维、家国情怀 2017 全国Ⅱ卷: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 全国Ⅲ卷:否定列强在华特权
01 2021 全国甲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全国乙卷: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全国乙卷:新民主主义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广东高考:解放战争——重庆谈判 2020 全国Ⅰ卷: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家的政策 全国Ⅱ卷:陕甘宁边区民主普选 全国Ⅱ卷:国共十年对峙 全国Ⅲ卷:1940年代中后期国统区经济秩序遭到破坏的表现 2019 全国Ⅰ卷:毛泽东分析团结抗战的可能性 全国Ⅱ卷: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全国Ⅰ卷:1940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性质的阐释 全国Ⅲ卷: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2018 全国Ⅰ卷:解放战争中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全国Ⅱ卷:农民抗日热情高涨 2017 全国Ⅰ卷:民族战争的需要 全国Ⅱ卷: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 全国Ⅲ卷:否定列强在华特权 重点考查政治史、 经济史次之、文化史部 分较少 考点:重点考查抗日战 争与解放战争;经济史 则侧重于中共的经济政 策和工作重心转移 特点:新材料、新情境, 融合新教材知识点;体 现思辨思维、家国情怀
02 阶段特征 政治 五四 中国共产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国共对峙 全民族抗战 国共内战 新中国 运动 党成立 成立 民族资本主 民族资本主 民族资本主 经济 义较快发展: 义日益萎缩 义陷人绝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国民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时空 1919年 1921年 1924年 1927年 1931年 1937年 1945年 1949年 坐标 马克思 新三民 “工农武 中共七届二中 主义广 装割据” 新民主主义 思想 泛传播 主义 思想 革命思想 全会、《论人 民民主专政》
02
02 阶段特征 任务一:梳理、 识记(1927一1949)政治领域的重要史实 1.国共十年对峙 2.抗日战净(1931一1937一1945) 3.解放战净(1945-1949) (1927-1937)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 (1)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 政治协商会议 (1)革命新道路: (2)全民族抗战 2)人民解放战争 南昌起义、八七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①战略防御:解放军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会议、秋收起义、 ②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井冈山革命根据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②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地、工农武装割 ③工业内迁与高校西迁 ③《中国土地法大纲》 据思想 ④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④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红军长征: ⑤根据地建设:"三三制” 、 “双减 ⑤七届二中全会 遵义会议 双交”政策、大生产运动 ⑥渡江战役: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据此,提炼和概括(1927一1949)政治领域的阶段特征 ①中国共产党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革命过程中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国共关系曲折发展,从对峙走向合作最后关系破裂;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步深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02 任务一:梳理、识记(1927—1949)政治领域的重要史实 1.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1)革命新道路: 南昌起义、八七 会议、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工农武装割 据思想 (2)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2.抗日战争(1931—1937—1945) (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 (2)全民族抗战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②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③工业内迁与高校西迁 ④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⑤根据地建设:“三三制” 、 “双减 双交”政策、大生产运动 3.解放战争(1945—1949) (1)争取和平民主: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 (2)人民解放战争 ①战略防御:解放军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②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中国土地法大纲》 ④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⑤七届二中全会 ⑥渡江战役: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据此,提炼和概括(1927—1949)政治领域的阶段特征 ①中国共产党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革命过程中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国共关系曲折发展,从对峙走向合作最后关系破裂;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步深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