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押题卷(一) 第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 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丝绸织锦、陶瓷器、 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 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 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 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 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 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 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丝绸之路艺术 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 “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 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 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一一“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 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 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 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 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 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 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 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 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 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 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 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 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 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同样,来自欧 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 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 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 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9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押题卷(一)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 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丝绸织锦、陶瓷器、 乐器、歌舞、建筑、绘画等,以其物质与艺术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 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求。同时,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冲突,丝绸之路由此千年不绝,绵延至今。 人类的交流从物质交换开始,通过各种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换,沟通着不同族群 人与人的关系,而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 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中国丝绸、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 波斯、中亚音乐舞蹈对中国乐舞的影响等等,是在艺术差异性中建立的新型审美 关系,并发挥了长久而特殊的功能。丝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 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也穿越了国家民族地域界限。丝绸之路艺术 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 “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从学术的角度说,在人类 艺术史乃至人类史的视域中研究丝绸之路艺术,避免了在狭义的艺术视域下建构 艺术史的发展逻辑,同时,提出一个艺术理论问题——“物的艺术表达”。 “物的艺术表达”的概念,意指物质交流负载艺术元素,同时,艺术创作及其传 播对于物质载体、材料、质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蕴含丰富的艺术 性和审美性,也具有了艺术表达功能和“文本”叙事功能。“物的艺术表达”的 研究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 获得新的阐释。瓷器和其他器物,丝绸和织物,乐舞和乐器,建筑风格和雕塑手 法等等,不仅以物的实用性而且以其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为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构建提供精神滋养。可以说,蕴蓄艺术审美性的丝绸之路物质交流,或者说 具有艺术品格的物质交流,就是心灵对话,就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它在一定程度 上弥合了经济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 是丝绸之路艺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 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它的艺术趣味是异中有同,它的审美特质蕴含更多 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和演变, 其重要意义包括物质交流对异域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时尚和审美趣味的改变。 在古代,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 术产品;中国的青花瓷餐具,改变了欧洲的饮食习惯和室内设计。同样,来自欧 洲、南亚、西亚和中亚的丰富的物质产品交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生 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由对艺术的彼此欣赏而加深相互之间情感交流和 文化认同,可以说,不同艺术的接受就是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包容和融合,艺术是 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 (程金城《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 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 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 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 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 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由原文第一段“以其物质与艺术 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 求”可知该项“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正确。B项,以偏概全, 由原文第一段中“同时”可知“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 了文化冲突”只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的一个条件,应该还有“物质”方面 的,故该项错误。C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 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丝 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 可知“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应是具有了精神功能,而非物质功能,故 该项错误。D项,无中生有,由原文第四段“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 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 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可知应是“促进东西方创造出新的器物和艺术 样态”,而“促进了东西方创新意识”于文无据。故选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分析文章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从全文来看,本文论述了 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也就是艺术对丝绸之路的作用以及“物的艺 术表达”研究理论和丝绸之路的文化理念等内容。从第三段“物的艺术表达”阐 述来看,A项正确;从第二段“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 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 合在一起的交流史”来看,B项正确;从第三段最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经济 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 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来看,“独特意义”只是文章论证的一个分论点,并不是 全文内容,故C项错误;从文章第四段“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来看,D 项正确。故选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 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 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A.物质与艺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丝绸织锦、陶瓷器、乐器等 交流的物品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B.丝绸之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是因为丝绸之路中的艺术交流和影响,能沟通 民族情感和化解文化冲突。 C.当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便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 尚,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具有了物质功能。 D.艺术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与演变,促进了东西方的创新意识,西方因为进口远 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等而创造出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由原文第一段“以其物质与艺术 属性的和谐统一、实用与审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满足了丝绸之路沿线人们的各种需 求”可知该项“使丝路沿线的人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正确。B 项,以偏概全, 由原文第一段中“同时”可知“艺术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沟通了民族情感,化解 了文化冲突”只是“千年不绝,绵延至今”的一个条件,应该还有“物质”方面 的,故该项错误。C 项,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 则改变和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美学风尚,也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丝 绸之路艺术从物质实用性与精神审美性两方面满足了东方与西方社会的需求” 可知“物质被赋予艺术审美特性之后”应是具有了精神功能,而非物质功能,故 该项错误。D 项,无中生有,由原文第四段“西方曾因为远东地区的瓷器和茶叶 等的进口而创制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艺术产品”“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东亚的 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样态”可知应是“促进东西方创造出新的器物和艺术 样态”,而“促进了东西方创新意识”于文无据。故选 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提出了以“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的艺术理论。 B.文章认为丝绸之路艺术史是与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交流史。 C.文章全文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独特意义。 D.文章论证了丝绸之路艺术彼此欣赏、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从全文来看,本文论述了 艺术对丝绸之路的“温润和滋养”,也就是艺术对丝绸之路的作用以及“物的艺 术表达”研究理论和丝绸之路的文化理念等内容。从第三段“物的艺术表达”阐 述来看,A 项正确;从第二段“丝绸之路艺术史与以往的国别艺术史、区域艺术 史、世界艺术史不同之处之一,就在于它不是‘纯艺术’的历史,而是与物质结 合在一起的交流史”来看,B 项正确;从第三段最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经济 利益和文化冲突造成的裂痕,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特殊的艺术现象,是丝绸之路艺 术的独特意义之所在”来看,“独特意义”只是文章论证的一个分论点,并不是 全文内容,故 C 项错误;从文章第四段“丝绸之路艺术作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的艺术整体,体现了一种彼此欣赏、和而不同、包容差异的文化精神”来看,D 项正确。故选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丝绸之路承载的不仅仅是物与物的交换,更承载着艺术交流,瓷器、丝绸织物、 雕塑等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沟通人类审美情感。 B.想要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有新的理解、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的关系有新的阐 释就要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艺术
C.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 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 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就要”说法过 于绝对化。由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来看,“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 艺术”是作者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原文只是说“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 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去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超过55亿人次,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电影总 票房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旅游、文化 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蓬勃发展,增长空间巨大。为满足国内消费升 级需要,我国进口了世界各国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无论是国外大牌,还是国内商 户,我国强大的消费市场都对其散发着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如何进一步挖掘?“痛点”就在我们身边:年 轻人购物,总觉得有品质、有个性的产品还是不多;老年人养老,优质养老院还 是一床难求……百姓日常生活中不是没有消费需求或需求不足,而是需求变了 不仅在乎“有没有”,更在乎“好不好”。但国内一些领域供给的产品和服务还 没跟上百姓需求的变化。挖掘消费潜力,国内企业需要一场“品质革命”,要有 与世界优质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对标竞争的雄心。此外,我国消费升级还有其自身 特点,是多层次、多区域的细分市场升级。挖掘消费潜力,国内企业还需要一场 “思维革命”,要有以消费者为中心深入挖掘不同市场需求的细心。 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去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站上90万亿元 新台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要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消费潜 力,坚决做强国内市场,将这份潜力转化为中国经济实打实的增长动力 (《消费挖潜,靠“雄心”也靠“细心”》《人民日报》,2019年01月30日) 材料二 由于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一方面,低端的、技术含量低的、低品质的产品大量过剩 另一方面,高端的、科技含量高的、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不足,以致供给端不能满足 消费升级需求,供需产生错配,由此出现了国民纷纷涌出国门买奶粉、买马桶盖、 买电饭煲的现象,中高端消费外流严重。此外,我国消费市场秩序存在问题,假冒 伪劣产品较多,消费者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也使人们对国内产品市场信心不足, 居民不愿消费 (王秋《多措并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材料三 图1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C.张骞将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带入西域,将西域舞蹈、汗血马、葡萄带回中 原,既改变中原、西域生活方式,也改变时尚和审美情趣。 D.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论同样体现在丝绸之路艺术之中,人类 命运共同体意识体现了丝绸之路的精神追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 项,“就要”说法过 于绝对化。由原文第二段和第三段来看,“使用‘物的艺术表达’研究丝绸之路 艺术”是作者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原文只是说“将使丝绸之路艺术的意蕴获得 新的理解,也使得丝绸之路物质与艺术之关系获得新的阐释”。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去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超过 55 亿人次,近 10 亿人次走进博物馆,电影总 票房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旅游、文化、 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蓬勃发展,增长空间巨大。为满足国内消费升 级需要,我国进口了世界各国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无论是国外大牌,还是国内商 户,我国强大的消费市场都对其散发着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如何进一步挖掘?“痛点”就在我们身边:年 轻人购物,总觉得有品质、有个性的产品还是不多;老年人养老,优质养老院还 是一床难求……百姓日常生活中不是没有消费需求或需求不足,而是需求变了, 不仅在乎“有没有”,更在乎“好不好”。但国内一些领域供给的产品和服务还 没跟上百姓需求的变化。挖掘消费潜力,国内企业需要一场“品质革命”,要有 与世界优质水平的产品和服务对标竞争的雄心。此外,我国消费升级还有其自身 特点,是多层次、多区域的细分市场升级。挖掘消费潜力,国内企业还需要一场 “思维革命”,要有以消费者为中心深入挖掘不同市场需求的细心。 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去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站上 90 万亿元 新台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76.2%。要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消费潜 力,坚决做强国内市场,将这份潜力转化为中国经济实打实的增长动力。 (《消费挖潜,靠“雄心”也靠“细心”》《人民日报》,2019 年 01 月 30 日) 材料二: 由于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一方面,低端的、技术含量低的、低品质的产品大量过剩; 另一方面,高端的、科技含量高的、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不足,以致供给端不能满足 消费升级需求,供需产生错配,由此出现了国民纷纷涌出国门买奶粉、买马桶盖、 买电饭煲的现象,中高端消费外流严重。此外,我国消费市场秩序存在问题,假冒 伪劣产品较多,消费者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也使人们对国内产品市场信心不足, 居民不愿消费。 (王秋《多措并举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材料三: 图 1 2018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 477元 1685元 2.4% 8.5% 食品烟酒 5631元 教育文化娱乐 2226元 11.2% 交通通信 2675元 衣着 13.5% 1289元 6.5% 生活用品及服务 居住 1223元 4647元 6.2% 23. 4% 图2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医疗保健 其他用品及服务 1451元 447元 79% 2,4% 食品烟酒 5374元 29.3% 数育文化娱乐 2086元 11.4% 交通通信 2499元 13.6% 衣着1238元 6.8% 生活用品及服务 1121元 居住4107元 6.1%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 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 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材料四 消费是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因此
图 2 2017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的全部支出,既包括现金 消费支出,也包括实物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 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及服务八大类。 材料四: 消费是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数据显示,2018 年上半年,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达到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 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14.2 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因此
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持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 接体现,又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强心剂”。 当前,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之和占比为50%。“要壮大消费新增长点,适应居 民分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发挥好消费在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支持新兴消费。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 支出的比重已超过40%,成为消费的“半壁江山”,旅游、文化、体育、养老 家政等新兴消费十分活跃。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 构调整,把握消费升级方向,才能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光明网《如何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关键做好三方面!》) 4.下列对材料三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7年和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居住和食品烟酒占据了居民消费 总支出的五成之多 B.全国居民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提高明显,2018年比2017年提高0.6%,说明 居民对健康更加注重。 C.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总体保持 稳定,变化较小或无变化 D.全国居民八大消费中,居住、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一直是居民 人均消费重头戏,且逐年提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分析概括图表的能力。D项,“逐年提髙”的说法错误。从2018 年和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看,居住、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交 通通信确实占据了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重头,居住、食品烟酒、交通通信均有提 髙,但教育文化娱乐略有下降。故选D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升,让 这些产业具有了蓬勃发展和增长的空间。 B.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居民越来越注重消费产品的品质和优质 的服务,国内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和服务升级 C.我国消费市场存在着较多假冒伪劣产品,因此我国居民纷纷走出国门买奶粉、 买马桶盖、买电饭煲,使我国中髙端消费严重外流。 D.居民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大,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筛选信息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项,以偏概全。由材料二 “此外,我国消费市场秩序存在问题,假冒伪劣产品较多,消费者权益经常得不到 保障,也使人们对国内产品市场信心不足,居民不愿消费”可知,“假冒伪劣”只 是其中原因之一。故选C。 6.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居民消费中的“痛点”?(6分) 【参考答案】企业需要进行一场“品质和思维”革命,生产有品质、有个性的产 品,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政府要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引导和 支持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维护好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 权益,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通 过阅读所有材料,找出材料中表达“痛点”的关键内容,然后就这些问题加以解
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持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 接体现,又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强心剂”。 当前,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之和占比为 50%。“要壮大消费新增长点,适应居 民分层次多样性的消费需求”,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发挥好消费在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支持新兴消费。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 支出的比重已超过 40%,成为消费的“半壁江山”,旅游、文化、体育、养老、 家政等新兴消费十分活跃。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满足新兴消费需求,加快消费结 构调整,把握消费升级方向,才能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光明网《如何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关键做好三方面!》) 4.下列对材料三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7 年和 2018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居住和食品烟酒占据了居民消费 总支出的五成之多。 B.全国居民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提高明显,2018 年比 2017 年提高 0.6%,说明 居民对健康更加注重。 C.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总体保持 稳定,变化较小或无变化。 D.全国居民八大消费中,居住、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一直是居民 人均消费重头戏,且逐年提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图表的能力。D 项,“逐年提高”的说法错误。从 2018 年和 2017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看,居住、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交 通通信确实占据了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重头,居住、食品烟酒、交通通信均有提 高,但教育文化娱乐略有下降。故选 D。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升,让 这些产业具有了蓬勃发展和增长的空间。 B.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居民越来越注重消费产品的品质和优质 的服务,国内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和服务升级。 C.我国消费市场存在着较多假冒伪劣产品,因此我国居民纷纷走出国门买奶粉、 买马桶盖、买电饭煲,使我国中高端消费严重外流。 D.居民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大,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C 项,以偏概全。由材料二 “此外,我国消费市场秩序存在问题,假冒伪劣产品较多,消费者权益经常得不到 保障,也使人们对国内产品市场信心不足,居民不愿消费”可知,“假冒伪劣”只 是其中原因之一。故选 C。 6.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解决居民消费中的“痛点”?(6 分) 【参考答案】企业需要进行一场“品质和思维”革命,生产有品质、有个性的产 品,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政府要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引导和 支持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等新兴消费;维护好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 权益,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通 过阅读所有材料,找出材料中表达“痛点”的关键内容,然后就这些问题加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