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 学习目标: 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则 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 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 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 课堂导学 、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第1页
第 1 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 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 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 2、评点质疑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 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 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 课堂导学: 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 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 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 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 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 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 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4、总结三个通假字: A B C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 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 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第2页
第 2 页 政治上:主张仁义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 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 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 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 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 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 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4、总结三个通假字: A B C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 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 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 三句讲的是()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 吗? 翻译() 2、第二则 吾谋 省 为 忠 交 信: 传 翻译本则() 3、第三则 故 知 可 以: 为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翻译本则()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 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 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 为师”。 4、第四则:罔:殆 翻译本则() 第3页
第 3 页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 )第 三句讲的是( )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 吗?” 翻译( ) 2、第二则: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 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 习:______ 翻译本则( ) 3、第三则: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 翻译本则( )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 “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 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 为师”。 4、第四则:罔:______ 殆:______ 翻译本则( )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 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2019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 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则:诲:知之 为 是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分钟)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 1、第六则:贤:齐:内:自省 翻译:() 2、第七则:三:行:焉:其 善者:从:改之: 翻译:() 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 第4页
第 4 页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 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 2019 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 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则: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 ______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 )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 分钟)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 1、第六则:贤: 齐: 内: 自省: 翻译:( ) 2、第七则:三: 行: 焉: 其: 善者: 从: 改之: 翻译:( ) 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 )、( )
思考: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 3、第八则: 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 翻译() 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 什么吗? 4、第九则:岁寒:然:后凋 翻译:( 5、第十则:以:行:其:欲:加:于: 翻译:( 这一则的成语是() 【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 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 “怒”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 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 第5页
第 5 页 思考: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 3、第八则: 士: 弘: 毅: 仁以为己任: 已: 翻译( ) 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 什么吗? 4、第九则:岁寒: 然: 后凋: 翻译:( 5、第十则:以: 行: 其: 欲: 加: 于: 翻译:( ) 这一则的成语是( ) 【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 “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 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 “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 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 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 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