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A1》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30704003 总学时数:80学时 学分:5.0学分 一、考试对象 理工科各专业。 二、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目的是对学生系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 常用的运算方法,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 观能力和效果检验,以便使学生自我发现哪些知识学得好,哪些还需要更进一步 加强,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考试要求 1.试题覆盖面要广,既要注意覆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同 时也要考虑有一定的区分度。 2.试题难度要适中,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握程度,避免 过难过偏,考试结果要能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 3.试题要重视对后继课程学习有所帮助。 4.试题要体现应用性,要有一定量的应用题。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0~20分值 1、考试内容:函数概念、函数的几种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 极限、极限概念,左右极限,无穷小量,无穷大量,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极限 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连续性、连续性概念,连续函数的运 算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
8 《高等数学 A1》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30704003 总学时数:80 学时 学分:5.0 学分 一、考试对象 理工科各专业。 二、考试目的 本课程考试目的是对学生系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 常用的运算方法,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 观能力和效果检验,以便使学生自我发现哪些知识学得好,哪些还需要更进一步 加强,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三、考试要求 1. 试题覆盖面要广,既要注意覆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同 时也要考虑有一定的区分度。 2. 试题难度要适中,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避免 过难过偏,考试结果要能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 3. 试题要重视对后继课程学习有所帮助。 4. 试题要体现应用性,要有一定量的应用题。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10~20 分值 1、考试内容:函数概念、函数的几种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 极限、极限概念,左右极限,无穷小量,无穷大量,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极限 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连续性、连续性概念,连续函数的运 算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
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 2、考试要求: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熟悉基本初等函 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复合函数概念,两个极限存在准则,无穷小、无穷大概 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无穷小的比较:会用两个重要 极限求极限,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能应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来解 题。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5一25分值 1、考试内容:导数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导数的运算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高阶导数,隐函数的导数,对数求 导法,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微分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2、考试要求:理解导数和微分概念。熟悉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法则和导数的 基本公式,熟练地求初等函数、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0~15分值 1、考试内容:中值定理及应用:罗必达法则,函数增减性判定法,函数的 极值及其求法,最大值,最小值问题,函数图形的凹凸及其判定法,拐点及其求 法,水平与垂直渐近线的求法。 2、考试要求: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泰勒定理和函数的极值概念。 掌握函数的极值求法,会判断函数的增减性与函数图形的凹凸性和函数图形的拐 点及水平与垂直渐近线的求法。会解简单的求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第四章不定积分15~20分值 1、考试内容: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 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函数及简单的无理函数的积分举例。 2、考试要求: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会利用基本积分公式 及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公式求积分。 第五章定积分10~20分值 1、考试内容:定积分概念、性质,积分变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牛顿 一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广义积分,定积分在几何学中 的应用(面积、弧长、平行截面面积已知的主体的体积)。 2、考试要求:理解积分变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会利用基本积分公式及换 9
9 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 2、考试要求 :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熟悉基本初等函 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复合函数概念,两个极限存在准则,无穷小、无穷大概 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无穷小的比较;会用两个重要 极限求极限,会判断间断点的类型;能应用最大值,最小值定理和介值定理来解 题。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15~25 分值 1、考试内容:导数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导数的运算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高阶导数,隐函数的导数,对数求 导法,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微分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2、考试要求 :理解导数和微分概念。熟悉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法则和导数的 基本公式,熟练地求初等函数、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第三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0~15 分值 1、考试内容:中值定理及应用;罗必达法则,函数增减性判定法,函数的 极值及其求法,最大值,最小值问题,函数图形的凹凸及其判定法,拐点及其求 法,水平与垂直渐近线的求法。 2、考试要求 :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泰勒定理和函数的极值概念。 掌握函数的极值求法,会判断函数的增减性与函数图形的凹凸性和函数图形的拐 点及水平与垂直渐近线的求法。会解简单的求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第四章 不定积分 15~20 分值 1、考试内容:不定积分的概念,性质,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 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函数及简单的无理函数的积分举例。 2、考试要求 :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会利用基本积分公式 及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公式求积分。 第五章 定积分 10~20 分值 1、考试内容:定积分概念、性质,积分变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牛顿 一莱布尼兹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广义积分,定积分在几何学中 的应用(面积、弧长、平行截面面积已知的主体的体积)。 2、考试要求 :理解积分变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会利用基本积分公式及换
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公式求积分。能利用定积分求面积、弧长、平行截面面积 为已知的几何体体积。 第六章定积分的应用5~10分值 1、考试内容:定积分的元素法: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 特殊立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 2、考试要求:能利用定积分求面积、弧长、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几何体 体积。 第七章常微分方程10~15分值 1、考试内容:微分方程、阶、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的定义。变量可 分离的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全微分方程求解法。可降 阶的高阶微分方程:y(n)=f(x)、y=f(x,y),y"=y,y。线性微分方程 的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2、考试要求:熟练学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一阶线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 全微分方程解法,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掌握:自由项为多项式 解法,了解自由项为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乘积的二阶常系 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熟悉几种特殊的高阶方程y()=f (x),广=x),少广=少,y)的解法及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会解较简单的全微分方程,会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和物理问题。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0分钟。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理 论,分析计算,题型分为填空、选择、计算或解答题,证明等方式,题目的难易 程度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中 总评成绩:作业,出勤占30%:期末考试占70%。 闭卷理论考,闭卷。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填空题:20%选择题20%计算12~15% 解答:35~42%证明题:6~10%。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10
10 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公式求积分。能利用定积分求面积、弧长、平行截面面积 为已知的几何体体积。 第六章 定积分的应用 5~10 分值 1、考试内容:定积分的元素法;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 特殊立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 2、考试要求:能利用定积分求面积、弧长、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几何体 体积。 第七章 常微分方程 10~15 分值 1、考试内容:微分方程、阶、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的定义。变量可 分离的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全微分方程求解法。可降 阶的高阶微分方程:y(n)=f(x)、 y f (x, y), y f ( y, y) 。线性微分方程 的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2、考试要求:熟练掌握变量可分离的方程,一阶线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 全微分方程解法,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掌握:自由项为多项式 解法,了解自由项为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乘积的二阶常系 数 非 齐 次 线 性 微 分 方 程 的 解 法 。 熟 悉 几 种 特 殊 的 高 阶 方 程 y ( n ) =f (x), y f ( x, y),y f ( y, y)的解法及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会解较简单的全微分方程,会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和物理问题。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 110 分钟。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础理 论,分析计算,题型分为填空、选择、计算或解答题,证明等方式,题目的难易 程度要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总评成绩:作业,出勤占 30%;期末考试占 70%。 闭卷理论考,闭卷。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填空题:20% 选择题 20% 计算 12~15% 解答:35~42% 证明题: 6~10%。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学生最后总成绩由平时+理论闭卷考试成绩的总和确定。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六版),同济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2、主要参考书: [山《高等数学》吴赣昌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中 [2]《高等数学》(上下册)黄立宏等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3】《数学分析》,陈纪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数学复习指南》,陈文灯等编,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年。 执笔人:黄宠辉系室审核人:廖茂新
11 学生最后总成绩由平时+理论闭卷考试成绩的总和确定。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高等数学》(上下册,第六版),同济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2、主要参考书: [1] 《高等数学》吴赣昌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 [2] 《高等数学》(上下册)黄立宏等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年。 [3] 《数学分析》,陈纪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4] 《数学复习指南》,陈文灯等编,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年。 执笔人:黄宠辉 系室审核人:廖茂新
《高等数学A2》课程教学大纲 Higher Mathematics A2 课程编号:130704004 学时:88 学分:5.5 适用对像:理工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可以支 撑能力要求第1条的达成。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 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及级数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并注 意培养学生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 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数学方法训练和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几何、力学和物 理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 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中应认真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重点放 在“学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 教学目的: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及使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初步 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掌握 数学知识的同时,尽量多地理解数学思想、明晰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思维。 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为学 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工具:2、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及使用计算机求解数学
12 《高等数学 A2》课程教学大纲 Higher Mathematics A2 课程编号:130704004 学时:88 学分:5.5 适用对象:理工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A1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可以支 撑能力要求第 1 条的达成。。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多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 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及级数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并注 意培养学生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 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数学方法训练和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几何、力学和物 理等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 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中应认真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重点放 在“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 教学目的: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及使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初步 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掌握 数学知识的同时,尽量多地理解数学思想、明晰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思维。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为学 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工具;2、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及使用计算机求解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