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图幅:图44、图4.5、图410、图4.11、图4.13、图321、图3.24 第一节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意义: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现代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 3、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会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价格的高 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等方面 4、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优点 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合短途运输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陕路运输屋量较大运低运是较快:适合中R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适合长途运输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适合长途运输。医速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道运厉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 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活性差 运输方式 特点 运价「运速运量 适宜的货物 铁路 连续性好较低较快较大 远程、量大 机动灵活较高较快「较小 短途、鲜货、活物 水运 受天气影响大最低最慢最大远程、大宗笨重、不急需」 匚航空 舒适安全最高最快「最小 贵重、急需、量小 管道 目前主要运送石油和天然气。优点: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少、安全可靠、 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缺点:投资大、灵活性差 5、(1)管道运输主要用于运输气体和液体。 (2)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多由航空运输。 (3)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的,多采用公路运输。 (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运输(两地其中只要一地不临海)和水路运输(两 地临海或者临江) (6)一般情况下,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的,长途选择航空运输,短途选择公路运输;容易死亡 或变质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长途选择航空运输,短途选择公路运输, 6、铁路运输网的分布:东部铁路建设较早,发展速度较快,铁路网密集;西部铁路建设较晩,发 展速度较慢,铁路网稀疏 7、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主要东西向干线:京包线一一包兰线;陇海线一一兰新线 沪杭线—一浙赣线一一湘黔线一一贵昆线 主要南北向干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一一京广线; 太焦线一—焦柳线;宝成线一一成昆线。 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青藏线 主要铁路干线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图幅: 图 4.4、图 4.5、图 4.10、图 4.11、图 4.13、图 3.21、图 3.24 第一节 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意义: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现代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3、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会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价格的高 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等方面。 4、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优 点 缺 点 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合短途运输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 铁路运输 运量较大,运费较低,运速较快,适合中长 途运输,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适合长途运输 运量最小、运费最高 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适合长途运输 运速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 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运输方式 特 点 运 价 运 速 运 量 适 宜 的 货 物 铁路 连续性好 较低 较快 较大 远程、量大 公路 机动灵活 较高 较快 较小 短途、鲜货、活物 水运 受天气影响大 最低 最慢 最大 远程、大宗笨重、不急需 航空 舒适安全 最高 最快 最小 贵重、急需、量小 管道 目前主要运送石油和天然气。优点: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少、安全可靠、 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缺点:投资大、灵活性差。 5、(1)管道运输主要用于运输气体和液体。 (2)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多由航空运输。 (3)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的,多采用公路运输。 (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运输(两地其中只要一地不临海)和水路运输(两 地临海或者临江)。 (6)一般情况下,贵重或急需而数量不大的,长途选择航空运输,短途选择公路运输;容易死亡 或变质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长途选择航空运输,短途选择公路运输。 6、铁路运输网的分布:东部铁路建设较早,发展速度较快,铁路网密集;西部铁路建设较晚,发 展速度较慢,铁路网稀疏。 7、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主要东西向干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主要南北向干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哈线——京广线; 太焦线——焦柳线;宝成线——成昆线。 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青藏线 主要铁路干线:
满洲里 阿拉山口 乌鲁木齐 绥芬河 包头jA 天津大连 西宁 连云港 止海 广州九龙 a京哈线,b京广线,c京沪线,d京九线,e太焦线一焦柳线,f宝成线,g成昆线,h滨洲线,i滨绥线,j京包线, k包兰线,1陇海线,m兰新线,n北疆线,O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一贵昆线,P責藏线 主要铁路枢纽: A北京,B郑州,C株洲,D徐州,E成都,F兰州,G哈尔滨 9、交通运输枢纽:北京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郑州:京广线和京沪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徐州;兰新线和陇海线 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兰州(它们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宝成线和成昆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成 都;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等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北京 第二节农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西部地区:以畜牧 东部地区:种植业、林 业为主,著名牧区 毫米年业、渔业分布区,种植 以400 有新疆牧区、内蒙 业分布在湿润和半湿 等降水 古牧区、青海牧区、 润的平原地区,林业分 西藏牧区。种植业 量线为 布在东北和西南天然 只分布在有灌溉水 界 林区和东南人工林区, 源的平原、河谷和 沿海地区是海洋渔业 绿洲 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 发达 降水少 降水多 4、农作物的南北差异:
a 京哈线,b 京广线,c 京沪线,d 京九线,e 太焦线—焦柳线,f 宝成线,g 成昆线,h 滨洲线,i 滨绥线,j 京包线, k 包兰线,l 陇海线,m 兰新线,n 北疆线,O 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P 青藏线。 主要铁路枢纽: A 北京,B 郑州,C 株洲,D 徐州,E 成都,F 兰州,G 哈尔滨。 9、交通运输枢纽:北京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郑州;京广线和京沪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徐州;兰新线和陇海线 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兰州(它们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宝成线和成昆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成 都;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等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北京。 第二节 农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4、农作物的南北差异: 降水少 降水多 西部地区:以畜牧 业为主,著名牧区 有新疆牧区、内蒙 古牧区、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种植业 只分布在有灌溉水 源的平原、河谷和 绿洲 东部地区:种植业、林 业、渔业分布区,种植 业分布在湿润和半湿 润的平原地区,林业分 布在东北和西南天然 林区和东南人工林区, 沿海地区是海洋渔业 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 业发达 以 400 毫米年 等降水 量线为 界
耕地耕作制度「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丨糖料作物丨经济作物 原因 类型 北|东 年一熟春小麦 大豆 甜菜 方北旱地 年两熟、「冬小麦 花生 棉花 北 两年三熟 气候条件的差异 界线:以秦岭一一淮河一线为界 南方水田一年两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棉花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新型农业的类型:订单农业、旅游农业、精确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保险农业 地形区 自然条件 优势农业布局原则 山地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 林业 宜林则林 平原 地形平坦,士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种植业宜粮则粮 部分高原山地 降水较少,牧草生长良好 畜牧业宜牧则牧 河湖众多 业 宜渔则渔 1、影响农业的条件: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第三节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的定义: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石等)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 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 2、四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共同条件 不同条件 工业特点 辽中南工业1、位于东部沿海,水陆交通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基地 便利 京津唐工业|2、城市多,工业基础好 1、煤、铁、石油、海盐丰富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3、农业发达 2、科技力量雄厚 长江三角洲4、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1、水陆交通便利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科技力量雄厚 3、消费市场广阔 珠江三角洲 邻近港澳,多侨乡,吸引外资,引进先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 工业基地 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外向型经济基地 条约 一长江三角洲 江三角洲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方法:“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新型农业的类型:订单农业、旅游农业、精确农业、外向型农业、生态农业、保险农业 地形区 自然条件 优势农业 布局原则 山地 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 林业 宜林则林 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种植业 宜粮则粮 部分高原山地 降水较少,牧草生长良好 畜牧业 宜牧则牧 河湖区 河湖众多 渔业 宜渔则渔 1、影响农业的条件: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第三节 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工业的定义: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石等)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 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 2、四大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 耕地 类型 耕作制度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经济作物 原因 北 方 东 北 旱地 一年一熟 春小麦 大豆 甜菜 气候条件的差异 华 北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 冬小麦 花生 棉花 界线: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南方 水田 一年两熟、 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棉花 工业基地 共同条件 不同条件 工业特点 辽中南工业 基地 1、 位于东部沿海,水陆交通 便利 2、 城市多,工业基础好 3、 农业发达 4、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 基地 1、 煤、铁、石油、海盐丰富 2、 科技力量雄厚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长江三角洲 工业基地 1、 水陆交通便利 2、 科技力量雄厚 3、 消费市场广阔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工业基地 邻近港澳,多侨乡,吸引外资,引进先 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外向型经济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3、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 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凭借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部门 中国光谷”一一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5、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分布上多依附于大中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 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一中关村 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1)有众多科研机构,科研力量雄厚: (2)人才资源丰富,资金充足 (3)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政策支持。 人教版八下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差异|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地形 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 河流冬季结冰 可流流量 河流汛期 人文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差异|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常用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结|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 青藏地区
3、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 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凭借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4、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部门; “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5、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分布上多依附于大中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 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6、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 中关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 (1)有众多科研机构,科研力量雄厚; (2)人才资源丰富,资金充足; (3)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政策支持。 人教版八下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 差异 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 0℃ 高于 0℃ 年降水量 小于 800 毫米 大于 800 毫米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 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 河流流量 小 大 河流汛期 短 长 人文 差异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主食 面食 米饭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常用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 青藏地区
名称:A青藏地区、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D北方地区 界线①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主导因素 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昆仑山脉一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即第 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秦岭—一淮河一线。大致与我国一月0°C B 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主导因素是气候 第六章北方地区 B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 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 3、气候 气候类型:温带季冈气候。特点夏季髙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寒温带 4、黑土地和黄土地 (1)“黑土地”指东北平原 2)“黄土地”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5、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2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容易发生春旱。东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3)自然灾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发展喷灌、滴灌等芧水农业,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修建水库,节约用水、种植耐旱农 作物等。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 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 3、气候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寒温带 4、黑土地和黄土地 (1)“黑土地”指东北平原 (2)“黄土地”指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5、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1 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2 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容易发生春旱。东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2)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3)自然灾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 ,修建水库,节约用水、种植耐旱农 作物等。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名称: A 青藏地区、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D 北方地区. 界线①与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主导因素 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即第 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 秦岭---淮河 一线。大致与我国一月 0 o C 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主导因素是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