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 傍战场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 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很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 •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 傍战场开。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 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前不见古人,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后不见来者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念天地之悠悠,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怆然而涕下。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译文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 满怀悲愤。 2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 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 满怀悲愤。 2.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 万荣等叛乱,连陷幽、冀、营三州。武则天委派 草包统帅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 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 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 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 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此时偶尔登上幽州台,放 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 的无穷感慨,于是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 万荣等叛乱,连陷幽、冀、营三州。武则天委派 草包统帅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 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 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 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 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此时偶尔登上幽州台,放 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 的无穷感慨,于是写下了《登幽州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