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字塔与倒金字塔操作法 操作者从技术分析判断买点出现时,即行买进二分之一, 股价继续下跌,不再买进,等股价反转上升,涨至某价位时 再买进三分之一,继续上涨再买进,只是买进数量愈来愈少 涨至某价位以上就不再买进,等待机会开始派发,这就是金 字塔操作法。出货时的操作则相反,拟订某价位出现时就将 持股票出五分 再涨至某价位时卖出五分之一,再涨至 某价位卖出四分之一,涨得愈高,卖得愈多,直到手中持有 股票全部卖出,这是倒金字塔操作法。这种操作法虽不能使 操作者获取最大利润,却不失为最上乘操作法之 (四)摊平法 操作者原先预测行情会上涨买入股票,不想此时恰有利 空消息,行情变转向而下,如确信跌势不会长久,则应在行 情下跌过程中摊平买人,降低持股成本,一旦行情反转,便 可逐步解套,进而得利。本技巧是要建立在对行情研判的信 心和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之基础上,那些缺少自信和研判技术 的人以及无资金背景的中小投资者运用此法风险校大
⚫ (三) 金字塔与倒金字塔操作法 操作者从技术分析判断买点出现时,即行买进二分之一, 股价继续下跌,不再买进,等股价反转上升,涨至某价位时 再买进三分之一,继续上涨再买进,只是买进数量愈来愈少, 涨至某价位以上就不再买进,等待机会开始派发,这就是金 字塔操作法。出货时的操作则相反,拟订某价位出现时就将 持股票出五分之一,再涨至某价位时卖出五分之一,再涨至 某价位卖出四分之一,涨得愈高,卖得愈多,直到手中持有 股票全部卖出,这是倒金字塔操作法。这种操作法虽不能使 操作者获取最大利润,却不失为最上乘操作法之一。 ⚫ (四) 摊平法 操作者原先预测行情会上涨买入股票,不想此时恰有利 空消息,行情变转向而下,如确信跌势不会长久,则应在行 情下跌过程中摊平买人,降低持股成本,一旦行情反转,便 可逐步解套,进而得利。本技巧是要建立在对行情研判的信 心和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之基础上,那些缺少自信和研判技术 的人以及无资金背景的中小投资者运用此法风险校大
(五)舍小就大法 投资者预料某股票价格会上涨;买入股票,不料利空消息 传来,股价急下后进入盘整,此时投资者考虑股价再跌可能 大,且资金另有更佳投向,则选择盘整区砍仓出场、用抽出 资金投向其他看涨股票.此法在实践中相当有用,但同样受 些条件制约,必须是在有更好的投资方向和确信此股复涨 无望的条件下才能应用 (六)固定比率投资法 将资金分为两部分,按一固定比率安排,一部分买股票, 部分买国债。例如30%买股票。70%买国债,当股票价格 上升,两者比例变为40:60时,卖出股票买进国债维持原比 例、当两者比例变为20:80时,卖出国债买股票,本方法适 合于大资金运做
⚫ (五)舍小就大法 投资者预料某股票价格会上涨;买入股票,不料利空消息 传来,股价急下后进入盘整,此时投资者考虑股价再跌可能 大,且资金另有更佳投向,则选择盘整区砍仓出场、用抽出 资金投向其他看涨股票.此法在实践中相当有用,但同样受 一些条件制约,必须是在有更好的投资方向和确信此股复涨 无望的条件下才能应用。 ⚫ (六)固定比率投资法 将资金分为两部分,按一固定比率安排,一部分买股票, 一部分买国债。例如30%买股票。70%买国债,当股票价格 上升,两者比例变为40:60时,卖出股票买进国债维持原比 例、当两者比例变为20:80时,卖出国债买股票,本方法适 合于大资金运做
(七)投资资金成本平均法 ●其方法是在同种股票之中,不管股票价格的变动如何,总 是定期投入固定数额资金,并维持一个较长的时期。经过 对美国实证研究,证明投资者一般能战胜市场获利离场 理由是当股价低时以固定数额资金所购进的股份数比 在股价高时所购进的股价数要多些。当股价上涨时,以低 价购进的较大数额的股票便因此而获利。本方法适合于中 小投资者和工薪阶层 ●表12-3是某投资者每三个月固定投入500元的情况,无论是 从10元买入。跌至5元再升到15元再跌倒10元;还是10元买 入,先升至15元,再跌至5元后再升至10元,该投资者均有 10%的利润
⚫ (七)投资资金成本平均法 ⚫ 其方法是在同种股票之中,不管股票价格的变动如何,总 是定期投入固定数额资金,并维持一个较长的时期。经过 对美国实证研究,证明投资者一般能战胜市场获利离场。 理 由是当股价低时以固定数额资金所购进的股份数比 在股价高时所购进的股价数要多些。当股价上涨时,以低 价购进的较大数额的股票便因此而获利。本方法适合于中 小投资者和工薪阶层。 ⚫ 表12-3是某投资者每三个月固定投入500元的情况,无论是 从10元买入。跌至5元再升到15元再跌倒10元;还是10元买 入,先升至15元,再跌至5元后再升至10元,该投资者均有 10%的利润
表12-1 匚每股价格投资者购入股份成本投资者持有股份成本积股份总价值 (元) 股份数 (元) ‖股份数累数(元) 10 50 500 50 500 500 9 105 995 945 504 1499 1344 497 239 1996 1673 504 323 2500 1938 100 423 3000 2115 504 507 3504 3042 71 497 578 4001 4046 5 641 4505 5128 696 5000 6264 10 50 500 746 5500 7460 495 791 5995 504 6409 9996 38 494 6993 11323 36 504 907 7497 12698 15 33 940 7992 14100 504 13664 13 38 12 5 1056 9494 12672 l101 9989 2111 10 50 500 1151 11510
每股价格 投资者购入 股份成本 投资者持有 股份成本积 股份总价值 (元) 股份数 (元) 股份数 累数(元) 10 50 500 50 500 500 9 55 495 105 995 945 8 63 504 168 1499 1344 7 71 497 239 1996 1673 6 84 504 323 2500 1938 5 100 500 423 3000 2115 6 84 504 507 3504 3042 7 71 497 578 4001 4046 8 63 504 641 4505 5128 9 55 495 696 5000 6264 10 50 500 746 5500 7460 11 45 495 791 5995 8701 12 42 504 833 6409 9996 13 38 494 871 6993 11323 14 36 504 907 7497 12698 15 33 495 940 7992 14100 14 36 504 976 8496 13664 13 38 494 1014 8990 13182 12 42 504 1056 9494 12672 11 45 495 1101 9989 12111 10 50 500 1151 10489 11510 表12-1
表122 每股价格投资者购入股份成本投资者持有股份成本累股份总价值 (元) 股份数 (元) 股份数 (元) 500 1045 504 137 1499 1644 38 175 14 36 504 211 2499 4954 15 33 2992 3660 14 36 504 2 3496 3920 38 494 318 3990 4134 42 504 360 4449 4320 495 405 89 4455 50 500 455 5489 4550 510 5984 63 504 573 6488 4584 71 497 644 6935 4508 6 84 504 728 7489 4368 100 500 828 7989 4140 84 504 912 8493 983 8990 6881 63 504 1046 9494 8368 495 1101 9989 9909 10 50 500 1151 10439 11510
每股价格 投资者购入 股份成本 投资者持有 股份成本累 股份总价值 (元) 股份数 (元) 股份数 积数 (元) 10 50 500 50 500 500 11 45 495 95 995 1045 12 42 504 137 1499 1644 13 38 494 175 1993 2275 14 36 504 211 2499 4954 15 33 495 244 2992 3660 14 36 504 280 3496 3920 13 38 494 318 3990 4134 12 42 504 360 4449 4320 11 45 495 405 4989 4455 10 50 500 455 5489 4550 9 55 495 510 5984 4590 8 63 504 573 6488 4584 7 71 497 644 6935 4508 6 84 504 728 7489 4368 5 100 500 828 7989 4140 6 84 504 912 8493 5472 7 71 497 983 8990 6881 8 63 504 1046 9494 8368 9 55 495 1101 9989 9909 10 50 500 1151 10439 11510 表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