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将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灌注于特制的血沉管中,直立于血沉架上1h后读取红细胞下沉后所暴 露出的血浆段高度。 自动血沉仪法:动态红细胞下沉:①红细胞缗钱样聚集期(10min)②红细胞快速沉降期 (40min)③细胞堆积期(10min)。全自动血沉仪根据红细胞下沉过程中血浆浊度的改变, 采用光电比浊、红外线扫描等技术分析红细胞下沉各个时段血浆的透光度,以微电脑记录并 打印 操作步骤 1取血 取静脉血1.6ml,加入含109mmo/L枸橼酸钠0.4ml的抗凝管中混匀。 2.吸血混匀抗凝血,吸入血沉管中至刻度“0”处。 3.立血沉管将血沉直立于血沉架上。 4.结果观察1山末准确读取红细胞下沉后暴露出的血浆段高处即为红细胞沉降率。 报告方式 ESR XXmm/h 注意事项 1.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并充分混匀。 2 血沉管内径要标准(2.5mm),放置要垂直,不得倾斜 3.本法最适温度为18~25℃,并须于采血后2h内完成测定,室温高时可使血沉增快,需 查温度变化校正图,进行温度校正后报告结果。例如某患者在室温31℃时测血沉为 40mm/h,查表后,其血沉校正值为26mmh。 4.传统的观念认为贫血病人血红蛋白低于80gL,而血沉在40mm/h以上者,可校正HCT 达参考值下限后再进行测定。如:某男性患者HCT为0.30,需将其HCT校正至0.40,既 将2ml抗凝血离心后,吸出0.5ml血浆(保留0.9ml血浆和0.6ml血细胞),再将血液混 匀后测定血沉。但有人认为贫血的校正意义不大,因为红细胞的大小血红蛋白的含量 畸形红细胞等对血沉都有影响,校正后还是人为的近似值,不如不校正而同时报告红细 胞比积为好。 5. 有些患者血沉先慢后快,也有人先快后慢,因此绝对不可只观察30min沉降率乘以2 作为1h血沉结果 注意事项 魏氏法采用特定的试管,保证试管清洁干燥。 标本采集4小时内完成检测,4℃保存,枸橼酸钠抗凝可于6小时内检测:EDTA抗凝,可 于24小时内检测。 参考值 ①<50岁:男0-15mmh 女0-20mm ②>50岁:男0-20mmh 女0-30mm/h ③>85岁:男0-30mm/h 女0-42mmh ④儿童:<10mm/h 临末意义 生理性增快受年龄,月经周期景影响。 病理性增快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炎症疾病、风湿活动期、结核病活动期、高球蛋白血症 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原理 将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灌注于特制的血沉管中,直立于血沉架上 1h 后读取红细胞下沉后所暴 露出的血浆段高度。 自动血沉仪法:动态红细胞下沉:①红细胞缗钱样聚集期(10min)②红细胞快速沉降期 (40min)③细胞堆积期(10min)。全自动血沉仪根据红细胞下沉过程中血浆浊度的改变, 采用光电比浊、红外线扫描等技术分析红细胞下沉各个时段血浆的透光度,以微电脑记录并 打印。 操作步骤 1.取血 取静脉血 1.6ml,加入含 109mmol/L 枸橼酸钠 0.4ml 的抗凝管中混匀。 2.吸血 混匀抗凝血,吸入血沉管中至刻度“0”处。 3.立血沉管 将血沉直立于血沉架上。 4.结果观察 1h 末准确读取红细胞下沉后暴露出的血浆段高处即为红细胞沉降率。 报告方式 ESR XXmm/h 注意事项 1. 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 1:4,并充分混匀。 2. 血沉管内径要标准(2.5mm),放置要垂直,不得倾斜。 3. 本法最适温度为 18~25℃,并须于采血后 2h 内完成测定,室温高时可使血沉增快,需 查温度变化校正图,进行温度校正后报告结果。例如某患者在室温 31℃时测血沉为 40mm/h,查表后,其血沉校正值为 26 mm/h。 4. 传统的观念认为贫血病人血红蛋白低于 80g/L ,而血沉在 40 mm/h 以上者,可校正 HCT 达参考值下限后再进行测定。如:某男性患者 HCT 为 0.30,需将其 HCT 校正至 0.40,既 将 2ml 抗凝血离心后,吸出 0.5ml 血浆(保留 0.9ml 血浆和 0.6ml 血细胞),再将血液混 匀后测定血沉。但有人认为贫血的校正意义不大,因为红细胞的大小/血红蛋白的含量/ 畸形红细胞等对血沉都有影响,校正后还是人为的近似值,不如不校正而同时报告红细 胞比积为好。 5. 有些患者血沉先慢后快,也有人先快后慢,因此绝对不可只观察 30min 沉降率乘以 2, 作为 1h 血沉结果。 注意事项 魏氏法 采用特定的试管,保证试管清洁干燥。 标本采集 4 小时内完成检测,4℃保存,枸橼酸钠抗凝可于 6 小时内检测;EDTA 抗凝,可 于 24 小时内检测。 参考值 ①<50 岁:男 0-15mm/h 女 0-20mm/h ②>50 岁:男 0-20mm/h 女 0-30mm/h ③>85 岁:男 0-30mm/h 女 0-42mm/h ④儿童:<10mm/h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快 受年龄,月经周期影响。 病理性增快 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炎症疾病、风湿活动期、结核病活动期、高球蛋白血症 等。 减慢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凝血时间测定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标本】末梢血或抗凝静脉血 【方法】直接计数法。 【试剂】1.Hinkelmann液:2.乙醇-伊红稀释液:3.伊红-丙酮稀释液。 【操作】 1.小试管中加稀释液0.38m 2.常法取末梢血20u,加入管内混匀,待红细胞溶解后两侧充池。 3.静置3~5mi,用低倍镜(必要时用高倍镜)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 总数×20×106=嗜酸性粒细胞几 【附注】 1.血液稀释后应于1h内计数完毕。 2.充池前要充分混匀,但又不宜用力过猛。 3.住院病人采集标本时间力求统一,以免受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 原理 本试验采用物理方法,于上臂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毛许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 新出现的皮肤出血点来判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本试验也称为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或 束臂试验。 操作 1.画图在前臂屈侧面肘窝下4cm处,画一直径为5cm的圆圈,仔细观察圆圈内皮肤有 无出血点。如有出血点,则标出。 2 加压用血压计袖带缚于该侧上臂,先测量血压,然后使血压维持于收缩亚和舒张压之 间(一般在90~l00mmHg),持续8min,然后解除压力。 ,计数出血点解除压力后2min(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计数圆圈内皮肤新出血点的数量。 ,判断结果出血点05个为(一),5~9个为(+),10~15个为(+),16~20个为 (+),大于20个为+。 注意事项 1.观察出血点时,应选择好适宜的光线和角度,以免遗漏 试验前先检查患者的前臂有无出血点,并做好标记。 3 同一上臂在7天内反复做此试验,其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4.40岁以上的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假阳性 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或麻疹)时也可出现假阳性。 6. 服用阿司匹林、活血化瘀类药物时,其结果也可为假阳性 方法学评价 1.本试验有一定局限性,30%健康人本试验可为阳性,若为++以上则肯定为异常。 ,本试验对检查毛细血管壁的缺陷称检查血小板的缺陷灵敏,但也仅是一个粗略的指标。 有血管或血小板异常并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可呈假阴性。 参考值 男性:0~5个出血点 女性:0~10个出血点 临末意义 出血点超过0个以上称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或束臂试验阳性,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凝血时间测定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 标 本 】 末梢血或抗凝静脉血。 【 方 法 】 直接计数法。 【 试 剂 】 1. Hinkelmann 液; 2. 乙醇- 伊红稀释液; 3. 伊红- 丙酮稀释液。 【 操 作 】 1.小试管中加稀释液 0.38ml。 2.常法取末梢血 20ul,加入管内混匀,待红细胞溶解后两侧充池。 3.静置 3~5min ,用低倍镜(必要时用高倍镜)镜下计数 10 个大方格内嗜酸性粒细胞数。 总数×20×106=嗜酸性粒细胞/L。 【 附 注 】 1. 血液稀释后应于 1 h 内计数完毕。 2. 充池前要充分混匀,但又不宜用力过猛。 3. 住院病人采集标本时间力求统一,以免受日间生理变化的影响。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 原理 本试验采用物理方法,于上臂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毛许血管以负荷,检查一定范围内 新出现的皮肤出血点来判断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本试验也称为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或 束臂试验。 操作 1. 画图 在前臂屈侧面肘窝下 4cm 处,画一直径为 5cm 的圆圈,仔细观察圆圈内皮肤有 无出血点。如有出血点,则标出。 2. 加压 用血压计袖带缚于该侧上臂,先测量血压,然后使血压维持于收缩亚和舒张压之 间(一般在 90~100mmHg),持续 8min,然后解除压力。 3. 计数出血点 解除压力后 2min(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计数圆圈内皮肤新出血点的数量。 4. 判断结果 出血点 0~5 个为(-),5~9 个为(+),10~15 个为(++),16~20 个为 (+++),大于 20 个为++++。 注意事项 1. 观察出血点时,应选择好适宜的光线和角度,以免遗漏。 2. 试验前先检查患者的前臂有无出血点,并做好标记。 3. 同一上臂在 7 天内反复做此试验,其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4. 40 岁以上的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 ,可出现假阳性。 5. 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或麻疹)时也可出现假阳性。 6. 服用阿司匹林、活血化瘀类药物时,其结果也可为假阳性。 方法学评价 1. 本试验有一定局限性,30%健康人本试验可为阳性,若为++以上则肯定为异常。 2. 本试验对检查毛细血管壁的缺陷称检查血小板的缺陷灵敏,但也仅是一个粗略的指标。 有血管或血小板异常并有出血症状的患者可呈假阴性。 参考值 男性:0~5 个出血点 女性:0~10 个出血点 临床意义 出血点超过 10 个以上称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或束臂试验阳性,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薇、过敏性紫搬、维生素C缺乏症:感染或中毒等因素对毛细血管壁的损伤如败 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尿毒症等。 增加:(1)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搬、维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病等。(2)毛细血管功能异常:单纯性紫藏、感 染性紫癜、过敏性紫搬、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血友病、坏血病、异常蛋 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3)部分血液凝固障碍和纤维溶解异常:慢性肾炎、尿毒症、高血 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恶病质、肝脏疾病、胃液缺乏症等。 出血时间 (1)延长:由于血小板质量不佳或数量低下。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病等。②毛 细血管功能异常:单纯性紫癜、感染性紫癜、过敏性紫、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管性假血友病、坏血病、异常蛋白血病、过敏性紫瘢等。③部分血液凝固障碍和纤维溶解 异常:慢性肾炎、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恶病质、肝脏疾病、胃液 凝固时间测定 (1)延长:①血浆凝血质活酶生成障碍(如甲型、乙型、丙型血友病)。②凝血酶原或其附属 因子不足(如极严重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药物因素所致)。③纤维蛋白原减少(如 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严重肝损害)。④抗凝药物(肝素、双香豆素)过量。(2)缩短:高凝 状态(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及结果 分析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管法) 原理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凝血活酶和钙离子,测定血浆凝固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本试验是检查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检试验。 操作 1.采血并分离血浆常规静脉采血1.8ml,加入含有109mmoL枸櫞酸钠溶液0.2ml的硅 化管或塑料管中,充分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 平衡温度将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和正常人混合冻干血浆置室温中15min 3 预温将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和正常人混合冻干血浆、待测血浆,置37℃水浴中预温 5min。 X 测定取小试管1支,加入正常人混合冻干血浆0.1ml,37℃水浴中预温30s,再加入预 温的25mmol/L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0.2ml,混匀,立即启动秒表计时。 计时不断地轻轻倾斜试管,观察试管内液体的流动状况,当液体流动缓慢趋于停止时 终止计时,并记录所需时间。重复2~3次取其平均值。 6.测定待测血浆以同样方法测定待测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7.结果报告①以直接测定的时间(PT)报告,同时报告正常混合冻干血浆的(PT)。② 以PT比值(PTR)报告,PTR=待测血浆PT正常人混合冻干血浆PT。③以国际标准化 比值(NR)报告,NR=PTRISI(ISI为将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国际敏感指数) 注意事项 1.所有试管必须洁净、干菜、无划痕。 2 采血要顺利,血液与抗凝剂比例要准确。抗凝要充分,充分混匀绝不能有凝块
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维生素 C 缺乏症;感染或中毒等因素对毛细血管壁的损伤如败 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尿毒症等。 增加:(1)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病等。(2)毛细血管功能异常:单纯性紫癜、感 染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血友病、坏血病、异常蛋 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3)部分血液凝固障碍和纤维溶解异常:慢性肾炎、尿毒症、高血 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恶病质、肝脏疾病、胃液缺乏症等。 出血时间 (1)延长:由于血小板质量不佳或数量低下。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病等。②毛 细血管功能异常:单纯性紫癜、感染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管性假血友病、坏血病、异常蛋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③部分血液凝固障碍和纤维溶解 异常:慢性肾炎、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恶病质、肝脏疾病、胃液. 凝固时间测定 (1)延长:①血浆凝血质活酶生成障碍(如甲型、乙型、丙型血友病)。②凝血酶原或其附属 因子不足(如极严重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药物因素所致)。③纤维蛋白原减少(如 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严重肝损害)。④抗凝药物(肝素、双香豆素)过量。(2)缩短:高凝 状态(血栓形成)。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及结果 分析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管法) 原理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凝血活酶和钙离子,测定血浆凝固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本试验是检查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检试验。 操作 1. 采血并分离血浆 常规静脉采血 1.8ml,加入含有 109mmol/L 枸橼酸钠溶液 0.2ml 的硅 化管或塑料管中,充分混匀 3000r/min 离心 10min,分离血浆。 2. 平衡温度 将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和正常人混合冻干血浆置室温中 15min。 3. 预温 将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和正常人混合冻干血浆、待测血浆,置 37℃水浴中预温 5min。 4. 测定 取小试管 1 支,加入正常人混合冻干血浆 0.1ml,37℃水浴中预温 30s,再加入预 温的 25mmol/L 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 0.2ml,混匀,立即启动秒表计时。 5. 计时 不断地轻轻倾斜试管,观察试管内液体的流动状况,当液体流动缓慢趋于停止时, 终止计时,并记录所需时间。重复 2~3 次取其平均值。 6. 测定待测血浆 以同样方法测定待测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7. 结果报告 ①以直接测定的时间(PT)报告,同时报告正常混合冻干血浆的(PT)。② 以 PT 比值(PTR)报告,PTR=待测血浆 PT/正常人混合冻干血浆 PT。③以国际标准化 比值(INR)报告,INR=PTRISI(ISI 为将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国际敏感指数) 注意事项 1. 所有试管必须洁净、干燥、无划痕。 2. 采血要顺利,血液与抗凝剂比例要准确。抗凝要充分,充分混匀绝不能有凝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