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是外周血液中最大的细胞,直径约为12一20μm。核染成紫色,其染色质疏松纤 细,核形不规则,呈肾形,马蹄形,多角形,折叠状等。胞浆较多,染成浅灰蓝色,边缘不 规则可呈伪足突起,胞浆中有无数细小散在的淡红色小颗粒 牛鲍计数板的使用,白细胞计数 改良牛鲍计数板的使用 原理 一定倍数稀释的血液或体液,混匀后滴入具有固定体积和精密分划刻度的血细胞计数板 中,在显微镜下对所选择方格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换算成单位体 积内的细胞数。 牛鲍计数板结构 改良牛鲍计数板为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计数板由“H”型凹槽分为两个同样的计数池 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条支持堤,比计数池平面高出0.1mm。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 形成高0.100mm的计数池。计数池长、宽各3.00mm,平均分为9个大格,每个大格面 积为1.00mm2,容积为0.1mm3(μ1D。在这9个大格中,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分成25个 中方格,其中位于正中及四角的这五个中方格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区。每个中方格又 用单线分为16个小方格,便于计数。位于四角的四个大方格是白细胞计数区,它们分
单核细胞。是外周血液中最大的细胞,直径约为 12—20μm。核染成紫色,其染色质疏松纤 细,核形不规则,呈肾形,马蹄形,多角形,折叠状等。胞浆较多,染成浅灰蓝色,边缘不 规则可呈伪足突起,胞浆中有无数细小散在的淡红色小颗粒 牛鲍计数板的使用,白细胞计数 改良牛鲍计数板的使用 原理 一定倍数稀释的血液或体液,混匀后滴入具有固定体积和精密分划刻度的血细胞计数板 中,在显微镜下对所选择方格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换算成单位体 积内的细胞数。 牛鲍计数板结构 改良牛鲍计数板为优质厚玻璃制成。每块计数板由“H”型凹槽分为两个同样的计数池。 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条支持堤,比计数池平面高出 0.1mm。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 形成高 0.100mm 的计数池。计数池长、宽各 3.00mm,平均分为 9 个大格,每个大格面 积为 1.00mm2,容积为 0.1mm3(μl)。在这 9 个大格中,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分成 25 个 中方格,其中位于正中及四角的这五个中方格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区。每个中方格又 用单线分为 16 个小方格,便于计数。位于四角的四个大方格是白细胞计数区,它们分
别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便于计数。 4 1,计数板2.计数室与玻片的距离为 0,1毫米3.盖玻片支柱4.盖玻片 操作步骤 ①稀释血液:取试管一支,标明A,加白细胞稀释液0.38ml,加抗凝血20μ1,混匀备 用:另取试管一只,标明B,加红细胞稀释液2ml,加抗凝血10μl,混匀备用。 ②准备计数盘:用纱布拭净血细胞计数板和盖玻片,采用推式法从计数板下缘向前瓶推 盖玻片,将其盖在计数池上。 ③充池:充分混匀A液,用微量吸管或小玻璃棒将稀释血液在计数板与盖玻片交界处滴 下,液体沿间隙充满计数池:再取B液,以同样方法在另一侧计数板与盖玻片交界处滴 下。充液量以液体恰好充满计数池为宜,决不可过多、过少或有气泡,否则应重新操作。 ④静置:计数盘充液后应于桌面静置2~3min,待细胞下沉。 显微镜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整个计数盘结构(大、中、小格)及特征,同时观察血细 胞分布是否均匀,如严重不均,应重新充池。 在充A液的计数池观察白细胞计数范围,在充B液的计数池观察红细胞计数范围。计 数时需循一定方向逐格进行,以免重复或遗漏。对压线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 下的原则。计录所数五个中方格的红细胞数和四个大方格的白细胞数X1和X1'。重复 步骤2~5,计录X2和X2',算出两次计数的均值X和X。 注意事项 ①改良牛鲍计数板在启用前和用后每隔一年都要鉴定一次,以防不合格或磨损而影响计 数结果的准确性。 ②计数板和盖玻片如使用中污染血液,用后应依次用95%乙醇、蒸馏水棉球擦拭,最 后用清洁纱布擦净。千万勿用粗糙织物擦拭,以免磨损计数板上的刻度。 ③操作中勿让手指接触计数池表面,以防油腻污染,致使充液时起泡。 方法学评价 ①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是医学生最常用的基本功之一。目前虽然有各种自动 化分析方法,但改方法由于经典、方便、实用,仍较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和科研实践中: ②该方法使用中产生技术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微量吸管和计数板的质量:采血、 稀释、混合、充池等操作是否规范:计算是否准确:以及细胞的计数量。从统计学的角 度看,细胞计数的固有误差随计数数目的增加而减少。 白细胞计数
别用单线划分为 16 个中方格,便于计数。 操作步骤 ①稀释血液:取试管一支,标明 A,加白细胞稀释液 0.38ml, 加抗凝血 20μl,混匀备 用;另取试管一只,标明 B,加红细胞稀释液 2ml,加抗凝血 10μl,混匀备用。 ②准备计数盘:用纱布拭净血细胞计数板和盖玻片,采用推式法从计数板下缘向前瓶推 盖玻片,将其盖在计数池上。 ③充池:充分混匀 A 液,用微量吸管或小玻璃棒将稀释血液在计数板与盖玻片交界处滴 下,液体沿间隙充满计数池;再取 B 液,以同样方法在另一侧计数板与盖玻片交界处滴 下。充液量以液体恰好充满计数池为宜,决不可过多、过少或有气泡,否则应重新操作。 ④静置:计数盘充液后应于桌面静置 2~3min,待细胞下沉。 显微镜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整个计数盘结构(大、中、小格)及特征,同时观察血细 胞分布是否均匀,如严重不均,应重新充池。 在充 A 液的计数池观察白细胞计数范围,在充 B 液的计数池观察红细胞计数范围。计 数时需循一定方向逐格进行,以免重复或遗漏。对压线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 下的原则。计录所数五个中方格的红细胞数和四个大方格的白细胞数 X1 和 X1’。重复 步骤 2~5,计录 X2 和 X2’,算出两次计数的均值 X 和 X’。 注意事项 ①改良牛鲍计数板在启用前和用后每隔一年都要鉴定一次,以防不合格或磨损而影响计 数结果的准确性。 ② 计数板和盖玻片如使用中污染血液,用后应依次用 95%乙醇、蒸馏水棉球擦拭,最 后用清洁纱布擦净。千万勿用粗糙织物擦拭,以免磨损计数板上的刻度。 ③ 操作中勿让手指接触计数池表面,以防油腻污染,致使充液时起泡。 方法学评价 ①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是医学生最常用的基本功之一。目前虽然有各种自动 化分析方法,但改方法由于经典、方便、实用,仍较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和科研实践中。 ②该方法使用中产生技术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微量吸管和计数板的质量;采血、 稀释、混合、充池等操作是否规范;计算是否准确;以及细胞的计数量。从统计学的角 度看,细胞计数的固有误差随计数数目的增加而减少。 白细胞计数
原理 用白细胞稀释液将全血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充入血细胞计数池,显微镜下计数一定 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操作步骤 ①加稀释液取白细胞稀释液0.38ml于小试管中。 ②加血用微量吸管取血20μ1加入白细胞稀释液中,用其上清清洗管腔内残余液2~3次。 ③溶血混匀后室温静置,待液体变为棕褐色,即红细胞被完全破坏。 ④充池混匀后充入计数池,室温平放2~3mi,待细胞下沉后显微镜下计数。 ⑤计数 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⑥计算 WBC=(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N)4)×10×20X10=NV20X10L 注意事项 ①采血部位不得有冻疮、水肿、发绀、炎症等,采血时不得过度挤压。 ②白细胞数量过高时,可加大稀释倍数,反之白细胞过低时可计数8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或 加大取血量。 ③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有核红细胞,某些病理情况下外周血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可使白 细胞计数结果偏高,此时应按下式减去有核红细胞: 实际白细胞L=100/(100+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中所见有核红细胞数)】×校正前白细 胞数。 方法学评价 显微镜计数法是传统的白细胞计数法并用于校准血细胞分析仪。由于此法影响因素较多(如 微量吸管、血细胞计数板、细胞分布情况、以及诸多人为因素)使得其精密度和重复性欠佳】 此法用于校准血细胞分析仪时应在严格规范的条件下(如操作人员的选择、试验多次重复等) 进行,而经校准后的血细胞分析仪在严格质量控制和规范操作步骤条件下,计数的精确性及 准确性较高。 参考值 成人:(4~10)×10L 初生儿:(15~20)×10 6个月~2岁:(11~12)×10/m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 生理性: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及极 度恐惧与疼痛等。 病理性:(1)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 胞感染。(2)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塞)。(3)恶性肿瘤及白白病:急性、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4) 其它: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减少见于:(1)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感、付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 (2)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3)脾功 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班替氏综合症。(4)理化因素:放射性物质、X线、 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
原理 用白细胞稀释液将全血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充入血细胞计数池,显微镜下计数一定 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操作步骤 ①加稀释液 取白细胞稀释液 0.38ml 于小试管中。 ②加血 用微量吸管取血 20μl 加入白细胞稀释液中,用其上清清洗管腔内残余液 2~3 次。 ③溶血 混匀后室温静置,待液体变为棕褐色,即红细胞被完全破坏。 ④充池 混匀后充入计数池,室温平放 2~3min,待细胞下沉后显微镜下计数。 ⑤计数 低倍镜下计数四角 4 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⑥计算 WBC=(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N)/4)×10×20×106=N/20×109 /L 注意事项 ①采血部位不得有冻疮、水肿、发绀、炎症等,采血时不得过度挤压。 ②白细胞数量过高时,可加大稀释倍数,反之白细胞过低时可计数 8 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或 加大取血量。 ③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有核红细胞,某些病理情况下外周血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可使白 细胞计数结果偏高,此时应按下式减去有核红细胞: 实际白细胞/L=[100/(100+分类 100 个白细胞过程中所见有核红细胞数)] ×校正前白细 胞数。 方法学评价 显微镜计数法是传统的白细胞计数法并用于校准血细胞分析仪。由于此法影响因素较多(如 微量吸管、血细胞计数板、细胞分布情况、以及诸多人为因素)使得其精密度和重复性欠佳。 此法用于校准血细胞分析仪时应在严格规范的条件下(如操作人员的选择、试验多次重复等) 进行,而经校准后的血细胞分析仪在严格质量控制和规范操作步骤条件下,计数的精确性及 准确性较高。 参考值 成人:(4~10)×109 /L 初生儿:(15~20)×109 /L 6 个月~2 岁:(11~12)×109 /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 生理性: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及极 度恐惧与疼痛等。 病理性:(1)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以及一些细 胞感染。(2)组织损伤: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塞)。(3)恶性肿瘤及白白病:急性、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4) 其它: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毒症、酸中毒、某些药物中毒、烧伤等。 减少见于:(1)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感、付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 (2)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3)脾功 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班替氏综合症。(4)理化因素:放射性物质、X 线、 某些抗癌药、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小板计数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 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10-30万/m3) 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 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全国临检方法学学术会议推荐草酸铵溶解计数方法为首选方法。 血小板计数有助于临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儿时为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例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 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 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 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 600x109几,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几即为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放射病等) 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血小板消耗增加(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家族性 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小板粘附试验 一、目的与要求: 会血小板粘附试验 一一玻球法。 二、原理 血液接触玻球时血小板会黏附在玻球上,通过检测接触玻球前后血液的血小板数量,可 以了解血小板在体外黏附于物体表面的能力,借以推测血小板的黏附作用。 操作: 1.取静脉血4.5ml,置于含109 mmol/L枸橼酸钠溶液0.5ml的试管中,混匀。 ,立即用微量加样器取抗凝血1.5ml置球形玻璃瓶中,以3r/min速度转动球形玻璃瓶 15mine 3.分别取接触玻球前后抗凝血各1ml,置2个大试管中,均加入19ml109 nmol/L枸橼 酸钠溶液,颠倒混匀三次后静置2小时,取上清夜作血小板计数。 三、结果: 接触前血小板数一接触后血小板数 血小板黏附率(%)= -*100% 接触前血小板数 五生华项实头的难站 空腹血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液与抗凝剂之比为9:】 六、临床意义 1粘附率增高: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肾小球肾炎、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小板计数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 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10-30 万/mm3) 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 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 全国临检方法学学术会议推荐草酸铵溶解计数方法为首选方法。 血小板计数有助于临床上止血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 时为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例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 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 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 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 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 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L 即为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放射病等) 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疾病) 血小板消耗增加(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家族性 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小板粘附试验 一、目的与要求: 会血小板粘附试验——玻球法。 二、原理 血液接触玻球时血小板会黏附在玻球上,通过检测接触玻球前后血液的血小板数量,可 以了解血小板在体外黏附于物体表面的能力,借以推测血小板的黏附作用。 操作: 1. 取静脉血 4.5ml,置于含 109mmol/L 枸橼酸钠溶液 0.5 ml 的试管中,混匀。 2. 立即用微量加样器取抗凝血 1.5ml 置球形玻璃瓶中,以 3r/min 速度转动球形玻璃瓶 15min。 3. 分别取接触玻球前后抗凝血各 1ml,置 2 个大试管中,均加入 19ml109mmol/L 枸橼 酸钠溶液,颠倒混匀三次后静置 2 小时,取上清夜作血小板计数。 三、结果: 接触前血小板数-接触后血小板数 血小板黏附率(%)= ——————————————— * 100% 接触前血小板数 四、参考值:.玻球法:男性 29%~40.8%;女性 34.2%~44.6%。 五、注意事项:(详见实验指导) 空腹血用 109mmol/L 枸橼酸钠抗凝,血液与抗凝剂之比为 9∶1 六、临床意义 1.粘附率增高: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肾小球肾炎、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粘附率减低:血管性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变等, 以及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保泰松等药物之后。 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沉测定 网织红细胞计数 原理 网织红细胞胞质内残存的少量核蛋白体和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在活体染色时可被煌焦油 蓝染成蓝色网状或颗粒状,可与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区别。 操作步骤 ①加染液于小试管中加入10gL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2滴,再加入新鲜全血2滴,立即 混匀,室温下15-20min。 ②制备涂片取1小滴制成薄血涂片,自然干燥。 ③观察在低倍镜下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的部位进行观察。 ④计数在油镜下计数至少1000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红细胞数 计算 网织红细胞相对数=计算的网织红细胞数/1000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红细胞数LX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参考值 相对值成人 0.005~0.015 新生儿0.020~0.060 绝对值 (24~84)×10°L 注意事项 ①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需活体染色,已固定的血标本不适用。 ②网织红细胞计数需制备薄膜片。镜检时若发现油镜视野内的红细胞数≥100应设法缩 小视野。可在目镜处加网格测微计分隔视野计数。否则,计数不准确。 ③温度对染色效果有显著影响。 ④HCT在0.35以下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应进行校正后报告。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stimation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方法一魏氏法(westergren)
2.粘附率减低:血管性血友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变等, 以及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保泰松等药物之后。 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沉测定 网织红细胞计数 原理 网织红细胞胞质内残存的少量核蛋白体和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在活体染色时可被煌焦油 蓝染成蓝色网状或颗粒状,可与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区别。 操作步骤 ①加染液 于小试管中加入 10g/L 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溶液 2 滴,再加入新鲜全血 2 滴,立即 混匀,室温下 15-20min。 ②制备涂片 取 1 小滴制成薄血涂片,自然干燥。 ③观察 在低倍镜下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的部位进行观察。 ④计数 在油镜下计数至少 1000 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红细胞数。 计算 网织红细胞相对数=计算的网织红细胞数/1000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红细胞数/L×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参考值 相对值 成人 0.005~0.015 新生儿 0.020~0.060 绝对值 (24~84)×109 /L 注意事项 ①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需活体染色,已固定的血标本不适用。 ②网织红细胞计数需制备薄膜片。镜检时若发现油镜视野内的红细胞数≥100 应设法缩 小视野。可在目镜处加网格测微计分隔视野计数。否则,计数不准确。 ③温度对染色效果有显著影响。 ④HCT 在 0.35 以下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应进行校正后报告。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stimation of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方法一 魏氏法(westergr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