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中的放射性 第一节天然辐射本底 第二节环境污染造成的放射性
第二章 环境中的放射性 第一节 天然辐射本底 第二节 环境污染造成的放射性
第一节天然辐射本底 来自地球以外的辐射源 宇宙射线 天然辐射 来自地球的辐射 地球本身所含各种 天然放射性元素
第一节 天然辐射本底 天然辐射 来自地球以外的辐射源 来自地球的辐射 宇宙射线 地球本身所含各种 天然放射性元素
、宇宙射线 种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 初级宇宙射线 次级宇宙射线 指从星际空间发射到地球 初级宇宙射线和地球大气中 大气层上部的原始射线。 元素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 生中子、质子、介子以及许 组成比例恒定,约83~89% 多其它反应产物如升、3e、 为质子,10%左右为a粒子 2N等,统称为次级宇宙射线。 还有极少量的重粒子、高能 电子、光子和中微子。 强度随太阳活动周期(约11 年)而呈周期性变化
一、宇宙射线 ——一种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 初级宇宙射线 次级宇宙射线 指从星际空间发射到地球 大气层上部的原始射线。 组成比例恒定,约83~89% 为质子,10%左右为α粒子, 还有极少量的重粒子、高能 电子、光子和中微子。 强度随太阳活动周期(约11 年)而呈周期性变化 初级宇宙射线和地球大气中 元素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 生中子、质子、介子以及许 多其它反应产物如3H、 7Be、 22Na等,统称为次级宇宙射线
在15Km以下的高空,初级宇宙射线已经大部分转变成次级宇宙 射线,在海平面附近,次级宇宙射线的强度已经降低了许多 同时,这一区域的宇宙射线的强度不受太阳活动的影响。 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 半衰期 大气低层中的浓度 (pCi/m3) 123年 5×10-2 7B8 353天 0.5 10Be 27×105年 5×10-8 14 5730年 1.3-1.6 22Na 26年 5×10-5 32Si 700年 8×10-7 P 142天 1.1×10-2 P 25天 6×10-3 872天 6×10-3 36C 303×105年 1.2×10—6 81Kr 21×105年
在15Km以下的高空,初级宇宙射线已经大部分转变成次级宇宙 射线,在海平面附近,次级宇宙射线的强度已经降低了许多, 同时,这一区域的宇宙射线的强度不受太阳活动的影响。 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 半衰期 大气低层中的浓度 (pCi/m3) 3H 12.3年 5×10-2 7Be 353天 0.5 10Be 2.7×105年 5×10-8 14C 5730年 1.3-1.6 22Na 2.6年 5×10-5 32Si 700年 8×10-7 32P 14.2天 1.1×10-2 33P 25天 6×10-3 35S 87.2天 6×10-3 36Cl 3.03×105年 1.2×10-6 81Kr 2.1×105年 ——
宇宙射线被大气强烈吸收,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海拔数Km内,高度每升高1500m,总剂量率增加一倍。 宇宙射线强度也受地磁纬度的影响,低纬度地区剂量率 低,高纬度地区剂量率高。 此外,外层大气的温度变化、气团的移动、气压的变化 等均可能引起宇宙射线强度的变化。 旦总的来说,宇宙射线对地面外照射剂量不起重要作用, 对人体无重大影响
宇宙射线被大气强烈吸收,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海拔数Km内,高度每升高1500m,总剂量率增加一倍。 宇宙射线强度也受地磁纬度的影响,低纬度地区剂量率 低,高纬度地区剂量率高。 此外,外层大气的温度变化、气团的移动、气压的变化 等均可能引起宇宙射线强度的变化。 但总的来说,宇宙射线对地面外照射剂量不起重要作用, 对人体无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