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电化学》课程教案5课次授课时间课时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授课方式2学时其他口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电化学热力学2.3平衡电极电位2.4不可逆电极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可逆电极电位计算方法、电极电位的测量2、熟悉可逆、不可逆电极的类型3、学会分析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可逆电极电位计算方法,电极电位的测量难点:可逆电极电位计算教学基本内容及方法手段回顾电化学体系中原电池、电解池、腐蚀电池的特点及电动势计算方法5分钟2.3、平衡电极电位5分钟1、电极的可逆性20分钟2、可逆电极电位的计算并举例5分钟3、电极电位的测量10分钟4、可逆电极分类并举例10分钟5、标准电极电位和标准电化序2.4、不可逆电极10分钟1、不可逆电极及其电位10分钟2、不可逆电极类型3、可逆和不可逆电极的判别10分钟10分钟4、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10-
- 10 - 《理论电化学》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次 5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 其他□ 课时 安排 2 学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电化学热力学 2.3 平衡电极电位 2.4 不可逆电极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可逆电极电位计算方法、电极电位的测量 2、熟悉可逆、不可逆电极的类型 3、学会分析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可逆电极电位计算方法,电极电位的测量 难点:可逆电极电位计算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及 方 法 手 段 回顾电化学体系中原电池、电解池、腐蚀电池的特点及电动势计算方法 5 分钟 2.3、平衡电极电位 1、电极的可逆性 5 分钟 2、可逆电极电位的计算并举例 20 分钟 3、电极电位的测量 5 分钟 4、可逆电极分类并举例 10 分钟 5、标准电极电位和标准电化序 10 分钟 2.4、不可逆电极 1、不可逆电极及其电位 10 分钟 2、不可逆电极类型 10 分钟 3、可逆和不可逆电极的判别 10 分钟 4、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10 分钟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如何判断电极可逆性?2、电极电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1-
- 11 -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如何判断电极可逆性? 2、电极电位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理论电化学》课程教案课次6授课时间课时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2学时授课方式其他口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电化学热力学2.5、电位-pH图第二章例题、习题讲解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了解电位pH-图的建立,并熟悉的运用pH-图2、熟练掌握本章的热力学计算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热力学计算方法教学基本内容及方法手段5分钟回顾上次课的内容2.5、电位pH-图1、化学反应和电极反应的平衡条件5分钟A、有H离子参加,没有电子参加的化学反应5分钟B、没有H离子参加的电极反应5分钟C、有H离子参加的电极反应2、水的电化学平衡图A、电位-pH图的建立5分钟10分钟B、分析水的电化学平衡图3、金属的电化学平衡图10分钟A、Fe-H20系电化学平衡图的建立10分钟B、分析Fe-H20系图C、电位pH-图的局限性5分钟30分钟原电池热力学习题讲解并布置课后作业- 12 -
- 12 - 《理论电化学》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次 6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学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电化学热力学 2.5、电位-pH 图 第二章例题、习题讲解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电位 pH-图的建立,并熟悉的运用 pH-图 2、熟练掌握本章的热力学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热力学计算方法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及 方 法 手 段 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5 分钟 2.5、电位 pH-图 1、化学反应和电极反应的平衡条件 A、有 H 离子参加,没有电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5 分钟 B、没有 H 离子参加的电极反应 5 分钟 C、有 H 离子参加的电极反应 5 分钟 2、水的电化学平衡图 A、电位-pH 图的建立 5 分钟 B、分析水的电化学平衡图 10 分钟 3、金属的电化学平衡图 A、Fe-H2O 系电化学平衡图的建立 10 分钟 B、分析 Fe-H2O 系图 10 分钟 C、电位 pH-图的局限性 5 分钟 原电池热力学习题讲解并布置课后作业 30 分钟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稳定电位就是平衡电位,不稳定电位就是不平衡电位?为什么?1、2、pH-图和金属腐蚀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3、-13-
- 13 -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稳定电位就是平衡电位,不稳定电位就是不平衡电位?为什么? 2、pH-图和金属腐蚀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3
《理论电化学》课程教案课次7授课时间课时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2学时授课方式其他口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质3.1概述3.2电毛细现象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明确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的意义2、掌握电毛细现象及其特性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电毛细曲线及其方程难点:电毛细微分方程的讨论教学基本内容及方法手段2分钟回顾上节课第二章内容第三章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与性质3.1概述1、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的意义5分钟A、界面电场对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5分钟B、电解液性质和电极材料及其表面状态的影响2、理想电极A、理想极化电极5分钟5分钟B、理想不极化电极3.2电毛细现象1、电毛细曲线及其测定A、电毛细曲线定义3分钟10分钟B、电毛细曲线的测定方法2、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推导及其分析- 14 -
- 14 - 《理论电化学》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次 7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 其他□ 课时 安排 2 学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质 3.1 概述 3.2 电毛细现象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明确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的意义 2、掌握电毛细现象及其特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毛细曲线及其方程 难点:电毛细微分方程的讨论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及 方 法 手 段 回顾上节课第二章内容 2 分钟 第三章 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与性质 3.1 概述 1、研究电极/溶液界面性质的意义 A、界面电场对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 5 分钟 B、电解液性质和电极材料及其表面状态的影响 5 分钟 2、理想电极 A、理想极化电极 5 分钟 B、理想不极化电极 5 分钟 3.2 电毛细现象 1、电毛细曲线及其测定 A、电毛细曲线定义 3 分钟 B、电毛细曲线的测定方法 10 分钟 2、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推导及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