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即:李普曼公式推导15分钟B、公式的分析讨论15分钟3、离子表面剩余量10分钟A、利用电毛细曲线测定离子表面剩余量15分钟B、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求解离子表面剩余量的步骤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曲线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2、用什么方法确定电极表面带电状况?3、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用途?L4- 15 -
- 15 - A、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即:李普曼公式推导 15 分钟 B、公式的分析讨论 15 分钟 3、离子表面剩余量 A、利用电毛细曲线测定离子表面剩余量 10 分钟 B、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求解离子表面剩余量的步骤 15 分钟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曲线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2、用什么方法确定电极表面带电状况? 3、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用途? 4
《理论电化学》课程教案8课次授课时间课时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习题课口2学时授课方式其他口安排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质3.3双电层的微分电容3.4双电层的结构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双电层微分电容的定义、熟悉微分电容和积分电容的关系2、了解微分电容的测量方法3、掌握对微分电容的具体分析4、掌握电极/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界面的电位分布状况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微分电容的分析方法:界面结构及电位分布难点:微分电容的测量;理解界面结构的状况教学基本内容及方法手段5分钟回顾上节课的电毛细现象内容3.3双电层的微分电容1、双电层的电容5分钟A、定义,物理意义10分钟B、积分电容定义,积分电容和微分电容的关系10分钟2、微分电容的测量原理15分钟3、微分电容曲线的建立和对其分析3.4双电层结构20分钟1、电极/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分析2、紧密层、分散层的电位分布15分钟10分钟3、紧密层和分散层电容的相互关系-16-
- 16 - 《理论电化学》 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次 8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 其他□ 课时 安排 2 学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质 3.3 双电层的微分电容 3.4 双电层的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双电层微分电容的定义、熟悉微分电容和积分电容的关系 2、了解微分电容的测量方法 3、掌握对微分电容的具体分析 4、掌握电极/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界面的电位分布状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微分电容的分析方法;界面结构及电位分布 难点:微分电容的测量;理解界面结构的状况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及 方 法 手 段 回顾上节课的电毛细现象内容 5 分钟 3.3 双电层的微分电容 1、双电层的电容 A、定义,物理意义 5 分钟 B、积分电容定义,积分电容和微分电容的关系 10 分钟 2、微分电容的测量原理 10 分钟 3、微分电容曲线的建立和对其分析 15 分钟 3.4 双电层结构 1、电极/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分析 20 分钟 2、紧密层、分散层的电位分布 15 分钟 3、紧密层和分散层电容的相互关系 10 分钟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2、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3、交流电桥法测量微分电容曲线的原理是什么?-17-
- 17 -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 2、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 3、交流电桥法测量微分电容曲线的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