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总分 得分 擊 海 無涯告作舟 書山有路勤為诬 1.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魅力。请 赏读这副对联,并将上联用楷体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书山有‖路‖勤‖为‖径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曹操)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刘禹锡)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诸葛亮) (10)与“枯藤老树昏鸦”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一致的句子是: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读·思(48分) 曰日 日0日 〕卫月月A月 韩卓車車卓 桑鼻馬馬3葛 汉字字体演变图 3.观察“汉字字体演变图”,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
1 期末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一) (二) (三) 三 总分 得分 一、读·书(12 分) 1.对联是汉语独有的文学形式,书法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二者结合更有无穷魅力。请 赏读这副对联,并将上联用楷体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 分)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 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曹操)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刘禹锡)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诸葛亮) (10)与“枯藤老树昏鸦”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一致的句子是: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二、读·思(48 分) (一) 3.观察“汉字字体演变图”,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汉字演变有三个阶段: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B.从“车”“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形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 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C.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 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D.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书写流畅,点画连字,用笔灵活,连绵不断 解析: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 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行书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与楷书书写是 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4.读语段,找出表述误的一项(C)(2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像 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 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 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惘”读“wang”,第五画是横折钩;“憧憬”读“ chong jing"”,是“向往”的意 思:“吮”读“shi 第七画是竖弯钩 B.“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这句话可以缩写成“读书让 人欣喜,着迷。” C.文段中的“唤醒”“迷惘”“憧憬”“吮吸”“陶醉”都是动词 文中的加点的词语“读书”的语境义是一样的,都是“阅读书籍(文字)”的意思。 解析:“迷惘”是形容词。 5.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回忆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形,描写了一位善 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B.《二十四孝图》主要写了作者阅读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的感受,提出我们应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发扬《二十四孝图》中的孝道精神 C.《五猖会》描述了“我”儿时与父亲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通过写“我”对五猖会的 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拦,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有压抑和摧残 D.《父亲的病》回忆了作者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形,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 度、作风等,表达了对这些人故弄玄虚、庸鄙无耻的痛恨之情。 解析: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重点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 事时自己的强烈反感,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来了。”老魔道:“拿了谁?”二魔道:“者行孙,是我 装在葫芦里也。”老魔欢喜道:“贤弟,请坐。不要动,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行者听得 道:“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得响?只除化成稀汁,才摇得响是。等我撒泡溺罢,他若 摇得响时,一定揭帖起盖。我乘空走他娘罢!”又思道,“不好不好!溺虽可响,只是污了这 直裰。等他摇时,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他揭开,老孙再走罢。”大圣作了准 备,那怪贪酒不摇。大圣作个法,意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那 魔也不摇。大圣又叫道:“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 帖儿看看。” 联系相关情节,写出孙悟空是怎样从紫金葫芦里出来的。 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变作半截身子,在葫芦底,真身却变作个嶕嶛虫儿,钉在那葫芦口
2 A.汉字演变有三个阶段: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B.从“车”“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形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 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C.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 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D.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书写流畅,点画连字,用笔灵活,连绵不断。 解析: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 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行书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与楷书书写是一 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4.读语段,找出表述误的一项( C )(2 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像 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 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 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惘”读“wǎng”,第五画是横折钩;“憧憬”读“chōng jǐng”,是“向往”的意 思;“吮”读“shǔn”,第七画是竖弯钩。 B.“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这句话可以缩写成“读书让 人欣喜,着迷。” C.文段中的“唤醒”“迷惘”“憧憬”“吮吸”“陶醉”都是动词。 D.文中的加点的词语“读书”的语境义是一样的,都是“阅读书籍(文字)”的意思。 解析:“迷惘”是形容词。 5.名著阅读。(5 分) (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2 分)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回忆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形,描写了一位善 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B.《二十四孝图》主要写了作者阅读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的感受,提出我们应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发扬《二十四孝图》中的孝道精神。 C.《五猖会》描述了“我”儿时与父亲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通过写“我”对五猖会的 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拦,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有压抑和摧残。 D.《父亲的病》回忆了作者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形,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 度、作风等,表达了对这些人故弄玄虚、庸鄙无耻的痛恨之情。 解析: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重点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 事时自己的强烈反感,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3 分) 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来了。”老魔道:“拿了谁?”二魔道:“者行孙,是我 装在葫芦里也。”老魔欢喜道:“贤弟,请坐。不要动,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行者听得 道:“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得响?只除化成稀汁,才摇得响是。等我撒泡溺罢,他若 摇得响时,一定揭帖起盖。我乘空走他娘罢!”又思道,“不好不好!溺虽可响,只是污了这 直裰。等他摇时,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他揭开,老孙再走罢。”大圣作了准 备,那怪贪酒不摇。大圣作个法,意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那 魔也不摇。大圣又叫道:“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 帖儿看看。” 联系相关情节,写出孙悟空是怎样从紫金葫芦里出来的。 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变作半截身子,在葫芦底,真身却变作个蟭蟟虫儿,钉在那葫芦口
边,乘二魔揭起帖子看时飞出去了。 (二)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6题。(15分) 细数风云家族风雨四十年 付毅飞 风云家族又添“新丁”。12月11日,“风云四号”A星发射升空。这颗卫星将实现我国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更新换代。 1977年,我国开始了“风云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拉开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发展的 帷幕。说起风云家族成员的大名,大家可能或多或少有所耳闻。需要注意的是 代号,可不是简单指代四兄弟,而是代表四个不同的型号系列,其中颇有讲究 比如,以单数命名的“风云一号”“风云三号”系列,都是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它 们像巡逻警察一样,在距离地面500至1000公里的轨道上绕行,实现对全球的巡视观测 其中,“风云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星于 1988年发射,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在我国首次实现了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的 综合探测应用,真正实现了一星多用,开创了我国气象卫星事业的新纪元 “风云三号”继承了“风云一号”的衣钵,并将其发扬光大。2008年,“风云三号”A 星发射,其技术指标达到欧美最新一代气象卫星水平,使我国在相关领域进一步缩小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它实现了从二维遥感成像到三维综合大气探测,从单一的 光学探测到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全谱段宽波谱探测,从宽覆盖公里级观测提高到百米 级观测,从国内组网接收到全球组网接收等四大技术跨越,极大提升了气象卫星的应用价值 和应用领域。“风云三号”系列共发射3颗卫星,目前均在轨运行。 以双数命名的“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系列,都是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它们如同定 点站岗的哨兵,守在距离约36000公里的赤道上空“凝视”地面,持续进行观测 “风云二号”是我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997年“风云二号”A星成功发 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时拥有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风云四号”A星是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也是风云家族里第15颗 卫星。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探测谱段和探测要素都较之“风云二号”有大幅提升。 “风云四号”系列将逐步接替“风云二号”的业务,此外,未来我国气象领域还将有新 成员加入。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 划(2015-2025年)》中提出,后续我国与气象事业紧密相关的将有13颗卫星,其中全新研 制的有大气环境监测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和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星,确保后续业务运 行的有3颗“风云三号”卫星,2颗“风云四号”卫星,1颗晨昏轨道气候卫星,2颗降水 测量雷达卫星,1颗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卫星和1颗高光谱卫星。 赵坚说,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将把静止轨道遥感探测的高时效性优势,和微波对云雨 大气独具的穿透性探测能力相结合,有力提升对快速变化的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系统的 监测预警能力。其成功发射后将与“风云四号”组网运行,能大幅度增强我国对天气预报, 尤其是对降雨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的能力。降水雷达测量卫星能将主 动降水测量与被动微波和光学成像遥感相结合,实现降水和云雨大气参数遥感探测,获取融 化层高度和厚度信息,为提高降水数值预报的准确率,优化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提供支撑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6.请将本文缩写成150字左右的短文。(15分 示例;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包括四个不同的型号系列。“风云一号”A星于198年 发射,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风云二号”A星、“风云三号”A星和“风云四号”A 星发射,其技术指标达到欧美最新一代气象卫星水平,使我国在相关领域讲一步缩小与发达
3 边,乘二魔揭起帖子看时飞出去了。 (二)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 6 题。(15 分) 细数风云家族风雨四十年 付毅飞 风云家族又添“新丁”。12 月 11 日,“风云四号”A 星发射升空。这颗卫星将实现我国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更新换代。 1977 年,我国开始了“风云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拉开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发展的 帷幕。说起风云家族成员的大名,大家可能或多或少有所耳闻。需要注意的是,一二三四的 代号,可不是简单指代四兄弟,而是代表四个不同的型号系列,其中颇有讲究。 比如,以单数命名的“风云一号”“风云三号”系列,都是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它 们像巡逻警察一样,在距离地面 500 至 1 000 公里的轨道上绕行,实现对全球的巡视观测。 其中,“风云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A 星于 1988 年发射,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在我国首次实现了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的 综合探测应用,真正实现了一星多用,开创了我国气象卫星事业的新纪元。 “风云三号”继承了“风云一号”的衣钵,并将其发扬光大。2008 年,“风云三号”A 星发射,其技术指标达到欧美最新一代气象卫星水平,使我国在相关领域进一步缩小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它实现了从二维遥感成像到三维综合大气探测,从单一的 光学探测到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全谱段宽波谱探测,从宽覆盖公里级观测提高到百米 级观测,从国内组网接收到全球组网接收等四大技术跨越,极大提升了气象卫星的应用价值 和应用领域。“风云三号”系列共发射 3 颗卫星,目前均在轨运行。 以双数命名的“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系列,都是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它们如同定 点站岗的哨兵,守在距离约 36 000 公里的赤道上空“凝视”地面,持续进行观测。 “风云二号”是我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1997 年“风云二号”A 星成功发 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同时拥有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风云四号”A 星是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也是风云家族里第 15 颗 卫星。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探测谱段和探测要素都较之“风云二号”有大幅提升。 “风云四号”系列将逐步接替“风云二号”的业务,此外,未来我国气象领域还将有新 成员加入。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 划(2015—2025 年)》中提出,后续我国与气象事业紧密相关的将有 13 颗卫星,其中全新研 制的有大气环境监测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和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星,确保后续业务运 行的有 3 颗“风云三号”卫星,2 颗“风云四号”卫星,1 颗晨昏轨道气候卫星,2 颗降水 测量雷达卫星,1 颗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卫星和 1 颗高光谱卫星。 赵坚说,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将把静止轨道遥感探测的高时效性优势,和微波对云雨 大气独具的穿透性探测能力相结合,有力提升对快速变化的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系统的 监测预警能力。其成功发射后将与“风云四号”组网运行,能大幅度增强我国对天气预报, 尤其是对降雨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的能力。降水雷达测量卫星能将主 动降水测量与被动微波和光学成像遥感相结合,实现降水和云雨大气参数遥感探测,获取融 化层高度和厚度信息,为提高降水数值预报的准确率,优化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提供支撑。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6.请将本文缩写成 150 字左右的短文。(15 分) 示例: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包括四个不同的型号系列。“风云一号”A 星于 1988 年 发射,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遥感卫星。“风云二号”A 星、“风云三号”A 星和“风云四号”A 星发射,其技术指标达到欧美最新一代气象卫星水平,使我国在相关领域进一步缩小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后续我国与气象事业紧密相关的将有13颗卫星,能大幅度増强我国对降雨预 报、气候预测、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的能力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3分) A.子曰:“学而不思而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论语·为政》) B.淫(yi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ao)则不能治性。(《诫子书》诸葛亮) C.少(shdo)时,一狼径(jing)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ing),意暇(xia) 甚。(《狼》蒲松龄) D.只使坠(zhui),亦不能有所中( zhong)伤。……若躇(chu)步趾(ci)蹈,终日在地上 行止,奈何忧其坏。(《列子·杞人忧天》) 解析:“少时”中的“少”读“shao”。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咏雪》) B.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列子·杞人忧天》)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论语·子罕》) D.目似瞑,意暇甚。 暇:闲暇。(《狼》蒲松龄) 解析:“暇”应解释为“从容,悠闲 9.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诸葛亮)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蒲松龄) 狼也太狡猾了,而不久两只狼都死了,禽兽也会欺騙人了呢。只会让人发笑罢了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在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D.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么? 解析:正确译文为: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 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0.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3分)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用名词写景,勾画出一幅秋意 盎然的秋景图。枯”“老”“昏”“瘦”等字眼描绘出词人所处之景,表达词人漂泊异乡时 的羁旅之思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月抒怀,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寄愁 心与明月”,将明月人格化,语意新奇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之景色。“阔”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涌涨 江水浩渺,江水几与岸平的恢宏阔大的景象。“悬”字写出了船帆悬空的态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 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勾画出的是萧瑟秋景图
4 国家的差距。后续我国与气象事业紧密相关的将有 13 颗卫星,能大幅度增强我国对降雨预 报、气候预测、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的能力。 (三)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3 分) A.子曰:“学而不思而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为政》) B.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诫子书》诸葛亮) C.少.(shào)时,一狼径.(jìng)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xiá) 甚。(《狼》蒲松龄) D.只使坠.(zhuì),亦不能有所中.(zhòng)伤。……若躇.(chú)步跐.(cǐ)蹈,终日在地上 行止,奈何忧其坏。(《列子·杞人忧天》) 解析:“少时”中的“少”读“shǎo”。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3 分) A.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趁、乘。(《咏雪》) B.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 (《列子·杞人忧天》)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论语·子罕》) D.目似瞑,意暇.甚。 暇:闲暇。(《狼》蒲松龄) 解析:“暇”应解释为“从容,悠闲”。 9.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B )(3 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诸葛亮)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蒲松龄) 狼也太狡猾了,而不久两只狼都死了,禽兽也会欺骗人了呢。只会让人发笑罢了。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在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D.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么? 解析:正确译文为: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 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10.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3 分)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全用名词写景,勾画出一幅秋意 盎然的秋景图。枯”“老”“昏”“瘦”等字眼描绘出词人所处之景,表达词人漂泊异乡时 的羁旅之思。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月抒怀,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寄愁 心与明月”,将明月人格化,语意新奇。 C.“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写船上所见之景色。“阔”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涌涨, 江水浩渺,江水几与岸平的恢宏阔大的景象。“悬”字写出了船帆悬空的态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 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勾画出的是萧瑟秋景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 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 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留以为梁 (作为、做成) (2)乃尽湿之(全、都)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C)(4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根据上下文所表达的意思推断,二要看句子本身的意思。“人有馈 木者”意思是别人送了一根木头,由此可见,后文的“木一也”是“木料是同一根的意 思”;“忽病其大”中最关键的是“病”的理解,句中是“嫌弃”的意思。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一件: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 第二件: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参考译文 有人送给(我)一根木头,家童说:“留着它做根梁吧。”我说:“木头小不能用啊。 家童说:“留着它做正梁吧。”我说:“木头大不适合呀。”家童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 (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听着,世间万物各有适合的用处,难 道只有木料吗?” 有一天,(家童)给我点了满炉炭火,太烤人。我说:“炭太多了。”于是家童用水全部把 它弄湿,只剩下星星点点三两点,半着半灭的样子。我说:“炭太少了。”家童生气地说:“火 是同一盆火,(你)一会儿嫌多,一会儿又嫌少。”我说:“小子听着,事情各有适合自己的, 难道只有火这样吗?” 三、读·写(60分) 14.你喜欢雪吗?你尝过雪吗?请欣赏右面这幅图,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6 写作提示:①抓住画面特点:②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题。(12 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 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 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 分) (1)留以为.梁 (作为、做成) (2)乃尽.湿之 (全、都)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C )(4 分)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根据上下文所表达的意思推断,二要看句子本身的意思。“人有馈 一木者”意思是别人送了一根木头,由此可见,后文的“木一也”是“木料是同一根的意 思”;“忽病其大”中最关键的是“病”的理解,句中是“嫌弃”的意思。 1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第一件: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 第二件: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参考译文: 有人送给(我)一根木头,家童说:“留着它做根梁吧。”我说:“木头小不能用啊。” 家童说:“留着它做正梁吧。”我说:“木头大不适合呀。”家童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 (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听着,世间万物各有适合的用处,难 道只有木料吗?” 有一天,(家童)给我点了满炉炭火,太烤人。我说:“炭太多了。”于是家童用水全部把 它弄湿,只剩下星星点点三两点,半着半灭的样子。我说:“炭太少了。”家童生气地说:“火 是同一盆火,(你)一会儿嫌多,一会儿又嫌少。”我说:“小子听着,事情各有适合自己的, 难道只有火这样吗?” 三、读·写(60 分) 14.你喜欢雪吗?你尝过雪吗?请欣赏右面这幅图,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6 分) 写作提示:①抓住画面特点;②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少于 8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