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人口原理 附:人口原理概观 〔英〕马尔萨斯著 朱泱胡企林朱和中译
汉 译 世 界 学 术 名 著 丛 书 人 口 原 理 附 : 人 口 原 理 概 观 〔 英 〕 马 尔 萨 斯 著 朱 泱 胡 企 林 朱 和 中 译
评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第一版 李宗正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是从出版直到现在二百多年来 在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这本书第一版的书名 《人口原理,人口对社会未来进步的影响,兼评葛德文先生、 孔多塞先生和其他著述家的推测》,明白地说明了它一出版就 是论战性的著作,是为攻击当时风行一时的社会改革论和空 想社会主义而写作的。此后,关于人口理论的论争一直不断 在中国,远者不说,在20世纪初,《东方杂志》、商务印书馆 就发表过不少作品,介绍马尔萨斯的人口思想,到30年代, 论述马尔萨斯人口思想和中国人口问题的著作就更多了。 1949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著名的《唯心史观的破产》一文,继 承马克思的观点,否认马尔萨斯主义,此后我国学术界对马 尔萨斯主义基本上采取批判的态度。1958年,马寅初先生的 《新人口论》遭受错误的攻击与批判,于是在全国掀起了批判 马尔萨斯主义的热潮。1978年后对马寅初先生的错误批判得 到了平反。大概是物极必反,在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得 到正确评价的同时,国内学术界不少人提出要重新评价马尔 萨斯主义,有的全部肯定马尔萨斯主义,有的主张一分为二
评 马 尔 萨 斯 《 人 口 原 理 》 第 一 版 李 宗 正 马 尔 萨 斯 的 《 人 口 原 理 》 是 从 出 版 直 到 现 在 二 百 多 年 来 在 社 会 科 学 领 域 争 议 最 多 的 一 部 著 作 。 这 本 书 第 一 版 的 书 名 《 人 口 原 理 , 人 口 对 社 会 未 来 进 步 的 影 响 , 兼 评 葛 德 文 先 生 、 孔 多 塞 先 生 和 其 他 著 述 家 的 推 测 》 , 明 白 地 说 明 了 它 一 出 版 就 是 论 战 性 的 著 作 , 是 为 攻 击 当 时 风 行 一 时 的 社 会 改 革 论 和 空 想 社 会 主 义 而 写 作 的 。 此 后 , 关 于 人 口 理 论 的 论 争 一 直 不 断 。 在 中 国 , 远 者 不 说 , 在 2 0 世 纪 初 , 《 东 方 杂 志 》 、 商 务 印 书 馆 就 发 表 过 不 少 作 品 , 介 绍 马 尔 萨 斯 的 人 口 思 想 , 到 3 0 年 代 , 论 述 马 尔 萨 斯 人 口 思 想 和 中 国 人 口 问 题 的 著 作 就 更 多 了 。 1 9 4 9 年 , 毛 泽 东 同 志 发 表 著 名 的 《 唯 心 史 观 的 破 产 》 一 文 , 继 承 马 克 思 的 观 点 , 否 认 马 尔 萨 斯 主 义 , 此 后 我 国 学 术 界 对 马 尔 萨 斯 主 义 基 本 上 采 取 批 判 的 态 度 。 1 9 5 8 年 , 马 寅 初 先 生 的 《 新 人 口 论 》 遭 受 错 误 的 攻 击 与 批 判 , 于 是 在 全 国 掀 起 了 批 判 马 尔 萨 斯 主 义 的 热 潮 。 1 9 7 8 年 后 对 马 寅 初 先 生 的 错 误 批 判 得 到 了 平 反 。 大 概 是 物 极 必 反 , 在 马 寅 初 先 生 的 《 新 人 口 论 》 得 到 正 确 评 价 的 同 时 , 国 内 学 术 界 不 少 人 提 出 要 重 新 评 价 马 尔 萨 斯 主 义 , 有 的 全 部 肯 定 马 尔 萨 斯 主 义 , 有 的 主 张 一 分 为 二
评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第一版 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包含部分真理,甚至认为我国 计划生育的某些做法是起源于马尔萨斯。当然也有一些人坚 持马克思主义观点,仍然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持批判态度。 事实上,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译成中文时间较晚,出 版的数量也很少。1933年世界书局才出版郭大力同志译的 《人口论》,印数很少。1959年为了批判马尔萨斯主义,商务 印书馆征得郭大力同志的同意,将旧译重印,印数也仅1500 册。1961年又出版了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的第二版。不论 对马尔萨斯主义采取批判的态度,抑或加以肯定,我认为首 先要认真阅读原著,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然后才能准确地 进行评论。现在朱泱和胡企林二位同志将马尔萨斯的《人口 原理》重新翻译出版,使更多的人能够读到马尔萨斯的原著, 这对我国学术界和计划生育工作者将大有裨益。《人口原理》 在马尔萨斯生前出过六版。第二版出版于1803年,第三版出 版于1806年,第四版出版于1807年,第五版出版于1815年, 最后一版出版于1826年。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的差异稍大 其它各版之间虽然多少有些不同,但就其基本思想来说,和 第一版无根本不同。即就第二版来说,虽然同第一版相比,它 由一本小册子变成篇幅大四倍的巨著,由匿名著作变成署明 著者真实姓名和街头的著作,书名也改为《人口原理对于人 类幸福之过去及现在之诸影响的考察。附考察将来关于消除 或缓和由人口所生的弊害的研究》。第一版分十九章,第二版 则分为四篇,第一篇分十四章,第二篇分十一章,第三篇分 十一章,第四篇分十四章,全书共五十章。二者真正不同之 处在于:第一版认为只有增加人口的死亡率才能抑制人口增
认 为 马 尔 萨 斯 的 《 人 口 原 理 》 包 含 部 分 真 理 , 甚 至 认 为 我 国 计 划 生 育 的 某 些 做 法 是 起 源 于 马 尔 萨 斯 。 当 然 也 有 一 些 人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 观 点 , 仍 然 对 马 尔 萨 斯 的 人 口 论 持 批 判 态 度 。 事 实 上 , 马 尔 萨 斯 的 《 人 口 原 理 》 译 成 中 文 时 间 较 晚 , 出 版 的 数 量 也 很 少 。 1 9 3 3 年 世 界 书 局 才 出 版 郭 大 力 同 志 译 的 《 人 口 论 》 , 印 数 很 少 。 1 9 5 9 年 为 了 批 判 马 尔 萨 斯 主 义 , 商 务 印 书 馆 征 得 郭 大 力 同 志 的 同 意 , 将 旧 译 重 印 , 印 数 也 仅 1 5 0 0 册 。 1 9 6 1 年 又 出 版 了 马 尔 萨 斯 《 人 口 原 理 》 的 第 二 版 。 不 论 对 马 尔 萨 斯 主 义 采 取 批 判 的 态 度 , 抑 或 加 以 肯 定 , 我 认 为 首 先 要 认 真 阅 读 原 著 , 进 行 实 事 求 是 的 研 究 , 然 后 才 能 准 确 地 进 行 评 论 。 现 在 朱 泱 和 胡 企 林 二 位 同 志 将 马 尔 萨 斯 的 《 人 口 原 理 》 重 新 翻 译 出 版 , 使 更 多 的 人 能 够 读 到 马 尔 萨 斯 的 原 著 , 这 对 我 国 学 术 界 和 计 划 生 育 工 作 者 将 大 有 裨 益 。 《 人 口 原 理 》 在 马 尔 萨 斯 生 前 出 过 六 版 。 第 二 版 出 版 于 1 8 0 3 年 , 第 三 版 出 版 于 1 8 0 6 年 , 第 四 版 出 版 于 1 8 0 7 年 , 第 五 版 出 版 于 1 8 1 5 年 , 最 后 一 版 出 版 于 1 8 2 6 年 。 第 一 版 和 第 二 版 之 间 的 差 异 稍 大 , 其 它 各 版 之 间 虽 然 多 少 有 些 不 同 , 但 就 其 基 本 思 想 来 说 , 和 第 一 版 无 根 本 不 同 。 即 就 第 二 版 来 说 , 虽 然 同 第 一 版 相 比 , 它 由 一 本 小 册 子 变 成 篇 幅 大 四 倍 的 巨 著 , 由 匿 名 著 作 变 成 署 明 著 者 真 实 姓 名 和 街 头 的 著 作 , 书 名 也 改 为 《 人 口 原 理 对 于 人 类 幸 福 之 过 去 及 现 在 之 诸 影 响 的 考 察 。 附 考 察 将 来 关 于 消 除 或 缓 和 由 人 口 所 生 的 弊 害 的 研 究 》 。 第 一 版 分 十 九 章 , 第 二 版 则 分 为 四 篇 , 第 一 篇 分 十 四 章 , 第 二 篇 分 十 一 章 , 第 三 篇 分 十 一 章 , 第 四 篇 分 十 四 章 , 全 书 共 五 十 章 。 二 者 真 正 不 同 之 处 在 于 : 第 一 版 认 为 只 有 增 加 人 口 的 死 亡 率 才 能 抑 制 人 口 增 2 评 马 尔 萨 斯 《 人 口 原 理 》 第 一 版
评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第一版 长,第二版则主张通过降低人口出生率来控制人口增长。马 尔萨斯在第二版序言中也承认第二版的重大改动就是上述这 点。他说:“贯彻本书全部,和前一论著比较起来,我在原 则上有一个大不相同的想法,就是认为有另外一种对人口抑 制的作用,它既不属于恶习,又不属于苦难;而且,在本书 的后半部里我致力于使我在第一篇论文里所作出的某些最苛 酷的结论变得缓和了。”但二者的主体思想并无二致。所以 商务印书馆重译出版第一版足以显示广泛传播于世的马尔萨 斯的人口理论的真面目。事实上,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能 够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是他的第一版写得通俗,简单明了。 从重译出版的第一版,我们便可以看出这本书的最初的风貌 和后来的变化。 社会科学领域任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当时的历 史条件,也离不开过去思想发展的状况。马尔萨斯的《人口 原理》就是当时西欧的经济、政治、思想发展的产物。 英国在西欧是资本主义生产先进的国家。14世纪和15 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已经产生。要使工场手工业发展成为资 本主义生产的普遍形式,一方面要有大量失去生产资料而具 有人身自由的工人,另一方面要有组织大企业所必需的数量 相当大的货币资本。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英国通过“圈地 运动”对广大农民的土地实行暴力掠夺,开始了创造这两个 条件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到18世纪末,圈地运动达到了高 潮。据有的英国学者计算,1700-1760年圈入土地面积为 312363英亩;1761-1801年为3180871英亩:1802-1944年 为2549345英亩。我们撇开圈地运动引起的各种后果不谈,仅
长 , 第 二 版 则 主 张 通 过 降 低 人 口 出 生 率 来 控 制 人 口 增 长 。 马 尔 萨 斯 在 第 二 版 序 言 中 也 承 认 第 二 版 的 重 大 改 动 就 是 上 述 这 一 点 。 他 说 : “ 贯 彻 本 书 全 部 , 和 前 一 论 著 比 较 起 来 , 我 在 原 则 上 有 一 个 大 不 相 同 的 想 法 , 就 是 认 为 有 另 外 一 种 对 人 口 抑 制 的 作 用 , 它 既 不 属 于 恶 习 , 又 不 属 于 苦 难 ; 而 且 , 在 本 书 的 后 半 部 里 我 致 力 于 使 我 在 第 一 篇 论 文 里 所 作 出 的 某 些 最 苛 酷 的 结 论 变 得 缓 和 了 。 ” 但 二 者 的 主 体 思 想 并 无 二 致 。 所 以 , 商 务 印 书 馆 重 译 出 版 第 一 版 足 以 显 示 广 泛 传 播 于 世 的 马 尔 萨 斯 的 人 口 理 论 的 真 面 目 。 事 实 上 , 马 尔 萨 斯 的 《 人 口 原 理 》 能 够 广 泛 传 播 的 原 因 之 一 , 是 他 的 第 一 版 写 得 通 俗 , 简 单 明 了 。 从 重 译 出 版 的 第 一 版 , 我 们 便 可 以 看 出 这 本 书 的 最 初 的 风 貌 和 后 来 的 变 化 。 社 会 科 学 领 域 任 何 理 论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 离 不 开 当 时 的 历 史 条 件 , 也 离 不 开 过 去 思 想 发 展 的 状 况 。 马 尔 萨 斯 的 《 人 口 原 理 》 就 是 当 时 西 欧 的 经 济 、 政 治 、 思 想 发 展 的 产 物 。 英 国 在 西 欧 是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先 进 的 国 家 。 1 4 世 纪 和 1 5 世 纪 英 国 工 场 手 工 业 已 经 产 生 。 要 使 工 场 手 工 业 发 展 成 为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的 普 遍 形 式 , 一 方 面 要 有 大 量 失 去 生 产 资 料 而 具 有 人 身 自 由 的 工 人 , 另 一 方 面 要 有 组 织 大 企 业 所 必 需 的 数 量 相 当 大 的 货 币 资 本 。 1 5 世 纪 末 和 1 6 世 纪 初 , 英 国 通 过 “ 圈 地 运 动 ” 对 广 大 农 民 的 土 地 实 行 暴 力 掠 夺 , 开 始 了 创 造 这 两 个 条 件 的 资 本 原 始 积 累 过 程 。 到 1 8 世 纪 末 , 圈 地 运 动 达 到 了 高 潮 。 据 有 的 英 国 学 者 计 算 , 1 7 0 0 — 1 7 6 0 年 圈 入 土 地 面 积 为 3 1 2 3 6 3 英 亩 ; 1 7 6 1 — 1 8 0 1 年 为 3 1 8 0 8 7 1 英 亩 ; 1 8 0 2 — 1 9 4 4 年 为 2 5 4 9 3 4 5 英 亩 。 我 们 撇 开 圈 地 运 动 引 起 的 各 种 后 果 不 谈 , 仅 评 马 尔 萨 斯 《 人 口 原 理 》 第 一 版 3
4 评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第一版 简单地说一下它对英国人口变化产生的影响。自从圈地运动 盛行以来,丧失土地的农民不断增加,因而出现了人口过剩 现象。他们有的沦为流浪汉,有的跑到城市去当雇佣工人,有 的变成极为穷苦的人,有的移民到北美。总之,他们不得不 在许多困苦的途径中寻找一条出路。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就 是在牺牲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8世纪末英国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机器 大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技术基础,使英 国经济空前高涨,从而给人口增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估 计,17世纪末,英国人口约有550万人,1751年约为725万 人,1801年就增加到1094万人,1821年又增加到1439万 人。①工业革命使人口分布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许多新的大 城市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城市人口越来越增加,农业人口 的比重则不断下降,到1851年,英国农业人口约为170万人 只占英国总人口的20%左右。 英国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使英国国民经济空前地繁荣起 来,国民财富锐增。但资本主义工农业经营方式以及机器和 新的科学方法的应用,在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国民收入剧增 的同时,使广大工农群众生活急剧恶化。首先,机器的使用 和工厂的建立使广大的手工业者受到排挤,成为过剩人口。正 如恩格斯所说:“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 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 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 ①参阅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89页
简 单 地 说 一 下 它 对 英 国 人 口 变 化 产 生 的 影 响 。 自 从 圈 地 运 动 盛 行 以 来 , 丧 失 土 地 的 农 民 不 断 增 加 , 因 而 出 现 了 人 口 过 剩 现 象 。 他 们 有 的 沦 为 流 浪 汉 , 有 的 跑 到 城 市 去 当 雇 佣 工 人 , 有 的 变 成 极 为 穷 苦 的 人 , 有 的 移 民 到 北 美 。 总 之 , 他 们 不 得 不 在 许 多 困 苦 的 途 径 中 寻 找 一 条 出 路 。 英 国 的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就 是 在 牺 牲 农 民 利 益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 1 8 世 纪 末 英 国 又 开 始 了 工 业 革 命 。 工 业 革 命 促 进 了 机 器 大 工 业 的 发 展 , 为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方 式 奠 定 了 技 术 基 础 , 使 英 国 经 济 空 前 高 涨 , 从 而 给 人 口 增 加 提 供 了 有 利 的 条 件 。 据 估 计 , 1 7 世 纪 末 , 英 国 人 口 约 有 5 5 0 万 人 , 1 7 5 1 年 约 为 7 2 5 万 人 , 1 8 0 1 年 就 增 加 到 1 0 9 4 万 人 , 1 8 2 1 年 又 增 加 到 1 4 3 9 万 人 。 ① 工 业 革 命 使 人 口 分 布 也 发 生 了 剧 烈 的 变 动 。 许 多 新 的 大 城 市 迅 速 建 立 和 发 展 起 来 , 城 市 人 口 越 来 越 增 加 , 农 业 人 口 的 比 重 则 不 断 下 降 , 到 1 8 5 1 年 , 英 国 农 业 人 口 约 为 1 7 0 万 人 , 只 占 英 国 总 人 口 的 2 0 % 左 右 。 英 国 农 业 革 命 和 工 业 革 命 使 英 国 国 民 经 济 空 前 地 繁 荣 起 来 , 国 民 财 富 锐 增 。 但 资 本 主 义 工 农 业 经 营 方 式 以 及 机 器 和 新 的 科 学 方 法 的 应 用 , 在 使 社 会 生 产 力 发 展 和 国 民 收 入 剧 增 的 同 时 , 使 广 大 工 农 群 众 生 活 急 剧 恶 化 。 首 先 , 机 器 的 使 用 和 工 厂 的 建 立 使 广 大 的 手 工 业 者 受 到 排 挤 , 成 为 过 剩 人 口 。 正 如 恩 格 斯 所 说 : “ 新 生 的 工 业 能 够 这 样 成 长 起 来 , 只 是 因 为 它 用 机 器 代 替 了 手 工 工 具 , 用 工 厂 代 替 了 作 坊 , 从 而 把 中 等 阶 级 中 的 劳 动 分 子 变 成 工 人 无 产 者 , 把 从 前 的 大 商 人 变 成 了 厂 4 评 马 尔 萨 斯 《 人 口 原 理 》 第 一 版 ① 参 阅 克 拉 潘 : 《 现 代 英 国 经 济 史 》 上 卷 , 商 务 印 书 馆 1 9 7 4 年 版 , 第 8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