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 语文试卷 题号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附加题可以计入总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0 分。2.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基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1分) (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取长补短的人总能从周围人那里有所借鉴,无论 这个人是优秀的,还是平庸的,正如《论语》中“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所阐述的那样。(2分)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2分) (5)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4分) 2.根据上下文意和拼音,在句内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4分) (1)这也真够 hua jI( ),但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2) cheng che )的池水照见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中的影子也笑 (3)我很愤怒他这样k道 xin gu y()地来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4)有 xian qing yi zhi()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3.下列各病句修改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在父母和老师无时无刻的关爱中,我茁壮成长。(在“我”前加上“使”) B.没有一个人能否定改革开放确实不是明智的选择。(删去“不”) C.我们班教唱了全校都没有教唱的这首流行劲歌。(在“班”后加上“率先”) D.隔壁班传来一支动听的歌声。(把“一支”改为“一首”) 4.从下列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连贯的话,描写某人 的心理活动。(80字之内)(4分)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13页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七年级语文 第1页 共 13 页 2011—2012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 语文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附加题 总 分 得 分 说明:1.全卷共 8 页,满分 120 分,附加题可以计入总分,但总分不得超过 120 分。2.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一、基础(25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1分) (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取长补短的人总能从周围人那里有所借鉴,无论 这个人是优秀的,还是平庸的,正如《论语》中“□□□□□,□□□□ □□□□”所阐述的那样。(2分) (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 (杜牧《泊秦淮》)(2分) (5)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4分) , 。 ? 。 2. 根据上下文意和拼音,在句内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4 分) (1)这也真够 huá jī( ),但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2)chéng chè( )的池水照见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中的影子也笑。 (3)我很愤怒他这样 kǔ x īn gū y ì( )地来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4)有 x ián qíng yì zhì( )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3. 下列各病句修改无误的一项是( )(3 分) A. 在父母和老师无时无刻的关爱中,我茁壮成长。(在“我”前加上“使”) B. 没有一个人能否定改革开放确实不是明智的选择。(删去“不”) C. 我们班教唱了全校都没有教唱的这首流行劲歌。(在“班”后加上“率先”) D. 隔壁班传来一支动听的歌声。(把“一支”改为“一首”) 4. 从下列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连贯的话,描写某人 的心理活动。(80 字之内)(4 分)
纳罕懊恼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心惊肉跳小心翼翼 5.请写出你从下面材料中发现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 材料一:2009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4.7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8% 左右,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却消耗了当年世界能源的18%、钢铁的44%、水泥的 53% 材料二:中国2009年煤炭、石油等主要能源消耗量约为2000年的两倍,预计 到2020年比209年还要高出50%。虽然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但由于 环境、技术等因素的限制,预计2020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占总发电装机量17%, 只能缓解化工能源的不足,难以成为能源消耗的支柱 (1)结论 (限40字以内) (2)建议: (限20字以内)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至18题。 (-)山市(12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 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 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睍,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 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 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 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 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13页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七年级语文 第2页 共 13 页 纳罕 懊恼 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心惊肉跳 小心翼翼 5.请写出你从下面材料中发现的主要结论,并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4分) 材料一:2009 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 4.7 万亿美元,占全世界的 8% 左右,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却消耗了当年世界能源的 18%、钢铁的 44%、水泥的 53%。 材料二:中国 2009 年煤炭、石油等主要能源消耗量约为 2000 年的两倍,预计 到 2020 年比 2009 年还要高出 50%。虽然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但由于 环境、技术等因素的限制,预计 2020 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占总发电装机量 17%, 只能缓解化工能源的不足,难以成为能源消耗的支柱。 (1)结论: (限 40 字以内) (2)建议: (限 20 字以内) 二、阅读(4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至18题。 (一)山 市(12 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 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 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 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 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 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 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
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6.选出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3分) A.然数年恒不一见/数至八层,裁如星点B.或凭或立/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相顾惊疑/自顾不暇 D.始悟为山市/恍然大悟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译文: 8.文中仔细描述了孙公子禹年所见到的一次山市全过程的三个阶 、再现宏大的城郭、 突出了山市 的特点。(3分) 9.请选择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文章先后运用了“忽”“既而”“倏忽”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突出山市变化的迅速 B.孙禹年公子与同人们“相顾惊疑”,一是因为孤塔禅院突然耸起,二是因为此处并 无此建筑。文中借观者的反应侧面表现山市的神奇。 C.虽然文章山市的情景惟妙惟肖,但作者并没有亲眼见到,只是听他人的描述,再 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写成的。 D.最后一段略写早行者看到的“鬼市”,是因为它与本文的中心没有关系,主要是为 了增强全文的神秘气氛,更具有可读性。 (二)(10分)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 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 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分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 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 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七年级语文第3页共13页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七年级语文 第3页 共 13 页 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6. 选出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3 分) A. 然数.年恒不一见/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 或.凭或立 /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 相顾.惊疑 / 自顾.不暇 D. 始悟.为山市 / 恍然大悟. 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译文: 8. 文 中 仔 细 描 述 了 孙 公 子 禹 年 所 见 到 的 一 次 山 市 全 过 程 的 三 个 阶 段: 、再现宏大的城郭、 。突出了山市 的特点。(3 分) 9. 请选择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3 分) A. 文章先后运用了“忽”“既而”“倏忽”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突出山市变化的迅速。 B. 孙禹年公子与同人们“相顾惊疑”,一是因为孤塔禅院突然耸起,二是因为此处并 无此建筑。文中借观者的反应侧面表现山市的神奇。 C. 虽然文章山市的情景惟妙惟肖,但作者并没有亲眼见到,只是听他人的描述,再 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写成的。 D. 最后一段略写早行者看到的“鬼市”,是因为它与本文的中心没有关系,主要是为 了增强全文的神秘气氛,更具有可读性。 (二)( 10分)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 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 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 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 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
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 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 那里有另外—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 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 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 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 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0.请概括选段所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分) 1].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划线句所反映的杰利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4 分) 杰利心想: 12.下列对于选段及其相关情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段对人物的刻画方法灵活,如主要描写了“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了 父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还用景色描写侧面烘托“我”的恐惧。 B.文中的父亲是个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好父亲,这次历练确实让“我”增长了勇气 和经验,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了, C.最后一段中“前途茫茫”是指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要到的地方,因困难重重而感 到举步维艰 D.作者回忆童年往事,主要想告诉读者一个哲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有把 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三)信赖(15分)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七年级语文第4页共13页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七年级语文 第4页 共 13 页 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 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 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 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 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 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 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0.请概括选段所描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 分) 11.请结合上下文揣摩划线句所反映的杰利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4 分) 杰利心想:“ ” 12.下列对于选段及其相关情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选段对人物的刻画方法灵活,如主要描写了“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了 父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还用景色描写侧面烘托“我”的恐惧。 B. 文中的父亲是个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好父亲,这次历练确实让“我”增长了勇气 和经验,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了。 C. 最后一段中“前途茫茫”是指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要到的地方,因困难重重而感 到举步维艰。 D. 作者回忆童年往事,主要想告诉读者一个哲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有把 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三)信 赖( 15 分)
孙道荣 黄昏,几个男孩子,在小区的草地上玩耍,不时听到他们快乐的叫声。 一个胖胖的男孩,拘谨地站在一边。他们不带他玩,因为他是“傻子"。有时候 他们的球踢到路那头了,他们就喊他:“傻子,帮我们去把球拣回来。”他就像得到命 令的士兵一样,乐呵呵地跑去拣球。球拣回来后,他们继续玩,他则张着嘴巴,站在 一边有滋有味地观看。偶尔帮他们拣下球,或者帮他们递下饮料。他很乐意做这-切 男孩子们玩倦了。有个男孩提议,玩背摔吧。就是一个男孩往后摔下去,另外几 个男孩用手臂搭成梯接住。大家轮流来做,比比谁最勇敢。 提议的男孩先做。男孩站在一个小土坡上,闭上眼,身体笔直地向后倒去。在即 将完全倒下的时候,另外几个男孩的手臂,牢牢地将他接住了 大家齐声喊好。“傻子″羡慕地看着他们,兴奋地哇哇直叫 又一个男孩站了上去,在往后倒之前,不放心地回头对伙伴说,你们干万接住哦, 别丢手啊!众人答应。男孩犹豫着,慢慢倒了下去。 又是一阵掌声。“傻子”崇拜地看着他们,拼命地拍手。 男孩们一个接一个站在土坡上,勇敢地往后摔倒。在即将倒地的瞬间,被伙伴们 牢牢地安全地接住 有个男孩忽然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傻子”,然后,和其他几个孩子嘀咕了几句 什么。男孩们向“傻子”招手,示意他过去,问他,你愿意来做一次吗? 傻子”不相信地张大了嘴巴,激动得连连点头 “傻子”学着他们的样子,站在了土坡上。然后,A在众人“ 的呼喊声 中,毫不犹豫地向后倒去。 站在他身后的男孩子们,突然抽回手,一哄而散。“傻子”胖胖的身躯,重重地 摔在了草地上。 片刻的沉静。“傻子”哇哇哭了起来。 从附近的居民楼上,飞快地跑下一个中年男人。他是“傻子”的爸爸。刚才,他 站在自家的阳台上,目睹了这一切 男孩子们吓得四处逃散 都是一个小区的孩子,“傻子”的爸爸认识他们。 晚上,“傻子”的爸爸一家一家去敲门。男孩子们看到“傻子”的爸爸找上门来 都吓得躲进房间,不敢出来。他们想,完了,“傻子”的爸爸一定是来找家长告状的。 傻子”的爸爸一遍遍地向男孩的家长说明事情的经过,家长们听了之后,一边 向“傻子”的爸爸道歉,一边就要将孩子揪出来揍一顿。“傻子”的爸爸阻止了他们。 他对他们说,自己只有一个请求,就是请你们的孩子明天黄昏再到草地上,和自己的 孩子玩一次背摔游戏。家长和孩子们都答应了“傻子”的爸爸。 第二天黄昏,几个男孩子又聚集到小区的草地上。“傻子”和他的爸爸,也过来 了。看到男孩子们,“傻子”往爸爸的身后缩了缩 男孩子们继续玩背摔游戏。最后一个,轮到了“傻子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七年级语文第5页共13页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七年级语文 第5页 共 13 页 孙道荣 黄昏,几个男孩子,在小区的草地上玩耍,不时听到他们快乐的叫声。 一个胖胖的男孩,拘谨地站在一边。他们不带他玩,因为他是“傻子”。有时候, 他们的球踢到路那头了,他们就喊他:“傻子,帮我们去把球拣回来。”他就像得到命 令的士兵一样,乐呵呵地跑去拣球。球拣回来后,他们继续玩,他则张着嘴巴,站在 一边有滋有味地观看。偶尔帮他们拣下球,或者帮他们递下饮料。他很乐意做这一切。 男孩子们玩倦了。有个男孩提议,玩背摔吧。就是一个男孩往后摔下去,另外几 个男孩用手臂搭成梯接住。大家轮流来做,比比谁最勇敢。 提议的男孩先做。男孩站在一个小土坡上,闭上眼,身体笔直地向后倒去。在即 将完全倒下的时候,另外几个男孩的手臂,牢牢地将他接住了。 大家齐声喊好。“傻子”羡慕地看着他们,兴奋地哇哇直叫。 又一个男孩站了上去,在往后倒之前,不放心地回头对伙伴说,你们千万接住哦, 别丢手啊!众人答应。男孩犹豫着,慢慢倒了下去。 又是一阵掌声。“傻子”崇拜地看着他们,拼命地拍手。 男孩们一个接一个站在土坡上,勇敢地往后摔倒。在即将倒地的瞬间,被伙伴们 牢牢地安全地接住。 有个男孩忽然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傻子”,然后,和其他几个孩子嘀咕了几句 什么。男孩们向“傻子”招手,示意他过去,问他,你愿意来做一次吗? “傻子”不相信地张大了嘴巴,激动得连连点头。 “傻子”学着他们的样子,站在了土坡上。然后,A.在众人“一二三”的呼喊声 中,毫不犹豫地向后倒去。 站在他身后的男孩子们,突然抽回手,一哄而散。“傻子”胖胖的身躯,重重地 摔在了草地上。 片刻的沉静。“傻子”哇哇哭了起来。 从附近的居民楼上,飞快地跑下一个中年男人。他是“傻子”的爸爸。刚才,他 站在自家的阳台上,目睹了这一切。 男孩子们吓得四处逃散。 都是一个小区的孩子,“傻子”的爸爸认识他们。 晚上,“傻子”的爸爸一家一家去敲门。男孩子们看到“傻子”的爸爸找上门来, 都吓得躲进房间,不敢出来。他们想,完了,“傻子”的爸爸一定是来找家长告状的。 “傻子”的爸爸一遍遍地向男孩的家长说明事情的经过,家长们听了之后,一边 向“傻子”的爸爸道歉,一边就要将孩子揪出来揍一顿。“傻子”的爸爸阻止了他们。 他对他们说,自己只有一个请求,就是请你们的孩子明天黄昏再到草地上,和自己的 孩子玩一次背摔游戏。家长和孩子们都答应了“傻子”的爸爸。 第二天黄昏,几个男孩子又聚集到小区的草地上。“傻子”和他的爸爸,也过来 了。看到男孩子们,“傻子”往爸爸的身后缩了缩。 男孩子们继续玩背摔游戏。最后一个,轮到了“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