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绵阳市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一)评价思路 2006年,绵阳市第二届初中课改实验区的学生毕业。根 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根 据四川省2006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 考试说明(试行)要求,绵阳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将初中 毕业生的学业考试,分为毕业会考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毕 业会考由各县(市、区)自行组织,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由市 上统一组织。2006年课改实验区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学科 评价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课标、紧扣教材、落实基础、特色 绵阳。 (二)评价依据(不变) 2006年绵阳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实验 区),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评 价标准,以2006届学生使用的现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九年级(下)(语文出版社) 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为评价内容,力争体现初中语文新课程 改革的精神,为绵阳市高中阶段招生提供选拔依据,着重考 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考查学生继续学习语文的能 力 (三)试卷分析 材料来源、考查目标、板块结构、分值分布、评价效果 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 2006 年绵阳市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一)评价思路 2006 年,绵阳市第二届初中课改实验区的学生毕业。根 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根 据四川省 2006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 考试说明(试行)要求,绵阳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将初中 毕业生的学业考试,分为毕业会考和高中阶段招生考试。毕 业会考由各县(市、区)自行组织,高中阶段招生考试由市 上统一组织。2006 年课改实验区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学科 评价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课标、紧扣教材、落实基础、特色 绵阳。 (二)评价依据(不变) 2006 年绵阳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实验 区),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评 价标准,以 2006 届学生使用的现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九年级(下)(语文出版社) 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为评价内容,力争体现初中语文新课程 改革的精神,为绵阳市高中阶段招生提供选拔依据,着重考 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考查学生继续学习语文的能 力。 (三) 试卷分析 材料来源、考查目标、板块结构、分值分布、评价效果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题考赋课}课 过感预实平 试题板块 值 查 识理分运鉴程态测测均 比 内 记解析用赏与度难难分 例号容分内体外积感综表评方价度度 累悟|合达价法值 语音3√ 0.650.521.5752 基础 2字形3√ 0.760.782.3678 第 (15 0.680.551.67155. 10%。 分) 近义3√√ 0.730.732.2273 5病句3√√ 0.750.762.2876 选择题 均得分10.01分,得分率为6733% 6实词理解3 0.680 1.4548 文言文6%7词多义3√ 0.650.411.26141 (24分) (9分 8文段理解3 √0.680.571.7157 均得分442分,得分率为49.11% 严均得分14.52分,得分率为60.5%(全市统计) 第Ⅱ卷三 9言翻7 3.77153 运用16%10诗歌鉴赏 0.610.633.82|63 以表述(24 11名著阅读5 0.610.713.5871
2 试 题 板 块 分 值 比 例 题 号 考 查 内 容 赋 分 课 内 课 课 外 三维目标 预 测 难 度 实 测 难 度 平 均 分 得 分 率 知识与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识 记 积 累 理 解 感 悟 分 析 综 合 运 用 表 达 鉴 赏 评 价 第 Ⅰ 卷 选 择 题 (24 分) 一 基础 (15 分) 10 %。 1 语 音 3 √ √ 0.65 0.52 1.57 52.25% 2 字 形 3 √ √ 0.76 0.78 2.36 78.64% 3 成 语 3 √ √ √ 0.68 0.55 1.67 55.73% 4 近 义 3 √ √ √ 0.73 0.73 2.22 73.89% 5 病 句 3 √ √ √ 0.75 0.76 2.28 76.13% 平均得分 10.01 分,得分率为 67.33% 二 文言文 (9 分) 6 % 6 实词理解 3 √ √ √ 0.68 0.48 1.45 48.37% 7 一词多义 3 √ √ √ 0.65 0.41 1.26 41.90% 8 文段理解 3 √ √ √ √ 0.68 0.57 1.71 57.06% 平均得分 4.42 分,得分率为 49.11% 平均得分 14.52 分,得分率为 60.5%(全市统计) 第Ⅱ卷 以表述 三 运用 (24 16 % 9 文言翻译 7 √ √ √ √ √ 0.65 0.53 3.77 53.79% 10 诗歌鉴赏 6 √ √ √ √ 0.61 0.63 3.82 63.70% 11 名著阅读 5 √ √ √ √ √ 0.61 0.71 3.58 71.67%
为主分) 12综合学习6√√ 0.650.523.1352 (126分平均得分1391分,得分率为5796% 13|诗文积累10√ √0.680.58|5.45|54 14词语品析4√ √√√ 0.650.532.5753 记叙类 15句意理解4 √√0.650.592.36|59 散文126%16叙述方法4√ √0.600.43|1.7543 阅读 17感悟概括4 √√√0.610.421.6942 (19分) 18感受表达3|√ √0.710.752.2675 均得分10.23分,得分率为5384% 五( 19事物特征4 0.650.502.03l50 科技说 20语意理解3 0.550.661.98|66 明文8.6621|语言特3√ √0.660.621.8862 阅读 (13 22信息提取3 √ 68p.47 4347 均得分6.79分,得分率为52.15%
3 为主 (126 分) 分) 12 综合学习 6 √ √ √ √ √ √ 0.65 0.52 3.13 52.16% 平均得分 13.91 分,得分率为 57.96 % 四 积 累 ( 10 分) 6.66 % 13 诗文积累 10 √ √ √ √ √ 0.68 0.58 5.45 54.5% 五(一) 记叙类 散文 阅读 (19 分) 12.6 % 14 词语品析 4 √ √ √ √ √ 0.65 0.53 2.57 53.30% 15 句意理解 4 √ √ √ √ √ √ √ 0.65 0.59 2.36 59.01% 16 叙述方法 4 √ √ √ √ √ √ √ 0.60 0.43 1.75 43.84% 17 感悟概括 4 √ √ √ √ √ √ 0.61 0.42 1.69 42.28% 18 感受表达 3 √ √ √ √ √ 0.71 0.75 2.26 75.33% 平均得分 10.23 分,得分率为 53.84 % 五(二) 科技说 明文 阅读 (13 分) 8.66 % 19 事物特征 4 √ √ √ √ √ 0.65 0.50 2.03 50.76% 20 语意理解 3 √ √ √ √ √ 0.55 0.66 1.98 66.13% 21 语言特点 3 √ √ √ √ √ √ √ 0.66 0.62 1.88 62.57% 22 信息提取 3 √ √ √ √ 0.68 0.47 1.43 47.51% 平均得分 6.79 分,得分率为 52.15 %
六 作 题|40% (60 23作文60小√√√√ √0.750.7 6878 分) 均得分83.07分,得分率为65930%。各小题最高分均为满分,最低分均为0分。(全市抽样 总计 053|97 0.650.651 全卷总分为150分,平均得分97.62分,得分率为65.1%。 该试题总的难度值与预期的十分吻合。从各题的得分率 来看,语音、识字、词语、病句的辨析、诗歌鉴赏、现代文 的推断感悟,科技说明文的语意理解、语言特点的理解、写 作与预测难度值接近。 而其他各题的得分率与预测难度值有一定差距,个别试 题与预测难度值相差较大。 (四)试题特点 1.综合学习特色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阶 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综合性学习”的 开展是衡量语文课改有效与否的重要指标,而综合性学习命 题本身的难度较大,今年,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 学习资源,对这项内容的考查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原题:12我们知道中国有了原子弹氢弹,但不一定知 道中国有个邓稼先,我们知道邓稼先,但不一定知道他曾在
4 六 写作: 话题 (60 分) 40 % 23 作 文 60 √ √ √ √ √ √ √ 0.75 0.78 46.68 78.66% 平均得分 83.07 分,得分率为 65.930%。各小题最高分均为满分,最低分均为 0 分。(全市抽样) 总计 15 0 53 97 0.65 0.651 全卷总分为 150 分,平均得分 97.62 分,得分率为 65.1 %。 该试题总的难度值与预期的十分吻合。从各题的得分率 来看,语音、识字、词语、病句的辨析、诗歌鉴赏、现代文 的推断感悟,科技说明文的语意理解、语言特点的理解、写 作与预测难度值接近。 而其他各题的得分率与预测难度值有一定差距,个别试 题与预测难度值相差较大。 (四)试题特点 1. 综合学习特色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阶 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综合性学习”的 开展是衡量语文课改有效与否的重要指标,而综合性学习命 题本身的难度较大,今年,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 学习资源,对这项内容的考查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原题:12.我们知道中国有了原子弹氢弹,但不一定知 道中国有个邓稼先,我们知道邓稼先,但不一定知道他曾在
绵阳默默奉献;我们知道邓稼先曾在绵阳埋头苦干,但不 定了解他的爱国情怀。为此,绵阳某校同学将前往邓稼先昔 日的工作地,缅怀这位“两弹”元勋。请你也积极加入到这 次活动中来。(6分) (1)同学们到达后,发现这里条件简陋,生活艰苦, 了解到邓爷爷迎难而上,和同事们一道,硬叫“两弹”横空 出世的事迹。同学们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有位同学还即兴 写了《仿陋室铭·怀稼先爷爷》。下面是未完成稿,请你补写 成篇。(任选三处即可) 名不求有,干事就行。利不求多,温饱则成。斯是陋室, 惟邓德馨。砖墙映树红, 。谈笑仅同志 加紧做实验,搞理论。无专家之外援, 。沙漠惊天 。稼先:“死了也值 (2)在目的地,同学们将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内容主要 有两点:A.探讨邓稼先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哪些崇高精神;B 我们应学习邓稼先的哪些优秀品质。请你为本次活动主题取 一个恰当的名称,并用正楷字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 内。(12字以内) 分析 这道综合性学习试题,具有的特点: ①结合教材。联系七年级上册第8课选文顾迈南的巛“两 弹”元勋邓稼先》,和七年级下册的名篇《陋室铭》。②地 方性。充分利用“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绵阳工作的事迹。③
5 绵阳默默奉献;我们知道邓稼先曾在绵阳埋头苦干,但不一 定了解他的爱国情怀。为此,绵阳某校同学将前往邓稼先昔 日的工作地,缅怀这位“两弹”元勋。请你也积极加入到这 次活动中来。(6 分) (1)同学们到达后,发现这里条件简陋,生活艰苦, 了解到邓爷爷迎难而上,和同事们一道,硬叫“两弹”横空 出世的事迹。同学们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有位同学还即兴 写了《仿陋室铭•怀稼先爷爷》。下面是未完成稿,请你补写 成篇。(任选三处即可) 名不求有,干事就行。利不求多,温饱则成。斯是陋室, 惟邓德馨。砖墙映树红, 。谈笑仅同志, 。 加紧做实验,搞理论。无专家之外援, 。沙漠惊天 雷, 。稼先:“死了也值!” (2)在目的地,同学们将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内容主要 有两点:A.探讨邓稼先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哪些崇高精神;B. 我们应学习邓稼先的哪些优秀品质。请你为本次活动主题取 一个恰当的名称,并用正楷字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 内。(12 字以内) 分析 这道综合性学习试题,具有的特点: ①结合教材。联系七年级上册第 8 课选文顾迈南的《“两 弹”元勋邓稼先》,和七年级下册的名篇《陋室铭》。 ②地 方性。充分利用“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绵阳工作的事迹。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