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菌培养试验 热死S菌一拖国养→不生长 肺炎链球菌〈活R菌一指养养→长出R菌 热死S菌+活R菌养匪养→长出大量R菌+10-6s藺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活R菌+S菌的无细胞提取液 培养皿培养 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 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型细菌,其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具有遗 传转化能力的物质,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并使R型细菌获 得表达S型荚膜性状的遗传特性
(2)细菌培养试验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活R菌+S菌的无细胞提取液 培养皿培养 长出大量R菌和少量S菌 11 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细胞内可能存在一种具有遗 传转化能力的物质,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并使R型细菌获 得表达 S型荚膜性状的遗传特性
1944年,O. T. Avery等从热 死的S型S. pneumoniae中提纯 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 分,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更 为精密的转化实验。为 Griffith 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 O.T. Avery 质提供了第一证据。 (1877-1955)
1944年,O. T. Avery等从热 死的S型S.pneumoniae中提纯 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 分,并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更 为精密的转化实验。为Griffith 的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 质提供了第一证据。 12 O.T.Avery (1877-1955)
(1)从活的S菌中抽提各种细胞成分(DNA,蛋白质 ,荚膜多糖等) (2)对各组分进行转化试验 ①加S菌的DNA ②加S菌的DNA和DNA酶以外的酶 长出S菌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活R菌 ④加S菌的RNA ⑤加S菌的蛋白质 只长R菌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 13
(1)从活的S菌中抽提各种细胞成分(DNA,蛋白质 ,荚膜多糖等) (2)对各组分进行转化试验 13
。活的非致病性菌 UUU 从热杀死的菌获得的DNA 转化 ▲DNA纯度越高,转 化效率也越高; 活的无英膜的 非致病性菌 △DNA浓度越高,转 有英膜的致病性菌 化效率也越高。 小鼠死亡 (e) 只有DNA被酶降解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 DNA是转化所必需的转化因子 >1950年,有人提出应给Aver授予诺贝尔奖,但当时许多科学 家包括诺贝尔奖评委仍然对 Averyl的转化因子持有异议,提议 被搁置
只有DNA被酶降解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 DNA是转化所必需的转化因子 DNA纯度越高,转 化效率也越高; DNA浓度越高,转 化效率也越高。 14 ➢1950年,有人提出应给Avery授予诺贝尔奖,但当时许多科学 家包括诺贝尔奖评委仍然对Avery的转化因子持有异议, 提议 被搁置
05-2 人们仍不相信DNA是遗传物质,这是由于: (1)因认为蛋白分子量大,结构复杂,二十种氨基酸 的排列组合将是个天文数字,可作为一种遗传信息。 而DNA分子量小,只含4种不同的碱基,人们一度认为 不同种的有机体的核酸只有微小的差异。 (2)认为转化实验中DNA并未能提得很纯,还附有其 它物质 (3)认为即使转化因子确实是DNA,但也可能DNA只是 对荚膜形成起着直接的化学效应,而不是充当遗传信 息的载体
人们仍不相信DNA是遗传物质,这是由于: (1)因认为蛋白分子量大,结构复杂,二十种氨基酸 的排列组合将是个天文数字,可作为一种遗传信息。 而DNA分子量小,只含4种不同的碱基,人们一度认为 不同种的有机体的核酸只有微小的差异。 (2)认为转化实验中DNA并未能提得很纯,还附有其 它物质。 (3)认为即使转化因子确实是DNA,但也可能DNA只是 对荚膜形成起着直接的化学效应,而不是充当遗传信 息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