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内容 目录 1.水体原生动物的观察 2.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和基本组织 3.水螅及腔肠动物的观察 4.涡虫及扁形动物的观察 5.蚯蚓的解剖 6.河蚌的解剖 7.蝗虫的解剖 昆虫分类 9.土壤动物分类 10.鯽鱼解剖 11.蟾蜍解剖 12.家鸽解剖 13.大白鼠解剖 14.脊椎动物的进化及环境适应 具体内容 1.水体原生动物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对草履虫、变形虫和眼虫的形态结构观察,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池水中原生动物的观察,认识原生动物的多样性,掌握各纲的主要特征 【实验方法】吸取草履虫分别在四片载玻片观察其运动方式、表膜、刺丝和形态结构。取 滴池水滴于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片,观察鞭毛虫(盘藻、空球藻、实球藻、团藻等)、纤 毛虫(棘尾虫、游仆虫、楯纤虫等)、变形虫等原生动物 【实验材料】草履虫( Parameciumφp.)饲以染色酵母菌),荷塘池水,染色剂等。 【实验课时】3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实验观察到的草履虫 2.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和基本组织
实验内容 目录 1. 水体原生动物的观察 2.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和基本组织 3. 水螅及腔肠动物的观察 4. 涡虫及扁形动物的观察 5. 蚯蚓的解剖 6. 河蚌的解剖 7. 蝗虫的解剖 8. 昆虫分类 9. 土壤动物分类 10. 鲫鱼解剖 11. 蟾蜍解剖 12. 家鸽解剖 13. 大白鼠解剖 14. 脊椎动物的进化及环境适应 具体内容 1. 水体原生动物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对草履虫、变形虫和眼虫的形态结构观察,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池水中原生动物的观察,认识原生动物的多样性,掌握各纲的主要特征。 【实验方法】吸取草履虫分别在四片载玻片观察其运动方式、表膜、刺丝和形态结构。取 一滴池水滴于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片,观察鞭毛虫(盘藻、空球藻、实球藻、团藻等)、纤 毛虫(棘尾虫、游仆虫、楯纤虫等)、变形虫等原生动物。 【实验材料】草履虫(Paramecium sp.)(饲以染色酵母菌),荷塘池水,染色剂等。 【实验课时】3 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 实验观察到的草履虫 2.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和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通过对文昌鱼胚胎发育的模型和切片、封片的观察,了解动物胚胎发育的基 本概念和一般规律。通过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类动物基本组织 切片标本的观察,熟悉这些组织的结构特点、机能和分布,为理解动物器官形成打下基础。 【实验方法】切片与装片观察 【实验材料】文昌鱼( Branchiostoma belcheri胚胎发育早期各阶段的模型和切片、装片。蛙 肠系膜装片,甲状腺切片,蛙小肠横切片,疏松结缔组织装片,软骨切片,硬骨横切磨片 血涂片,横纹肌纵、横切片,平滑肌装片,心肌切片,兔脊髓横切片,膀胱(充盈、排空) 切片等 【实验课时】3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猫脊髓横切片的观察 3.水螅及腔肠动物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对水螅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具二胚层的腔肠动物的基本特 征。通过对水螅的活体观察,了解水螅的生活方式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通过观察示范标本 和影像资料,认识常见的腔肠动物,掌握各纲的鉴别特征。 【实验方法】肉眼观察饲养缸中活水螅的生活和活动状况,用大口滴管铲吸一条水螅 带水滴放在载玻片上待水螅伸展后在解剖镜下观察。铲吸一条大水螅,置于载载玻片上,吸 取~2个水蚤加在有水螅的液滴上,观察水螅对水蚤的捕食反应及捕食过程。幼体水螅观察 其网状神经网。显微镜下观察水螅横切片、薮枝虫装片等。 【实验材料】水螅( Hydra sp)活体,水螅横切片,薮枝虫装片 【实验课时】3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通过对文昌鱼胚胎发育的模型和切片、封片的观察,了解动物胚胎发育的基 本概念和一般规律。通过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类动物基本组织 切片标本的观察,熟悉这些组织的结构特点、机能和分布,为理解动物器官形成打下基础。 【实验方法】切片与装片观察 【实验材料】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胚胎发育早期各阶段的模型和切片、装片。蛙 肠系膜装片,甲状腺切片,蛙小肠横切片,疏松结缔组织装片,软骨切片,硬骨横切磨片, 血涂片,横纹肌纵、横切片,平滑肌装片,心肌切片,兔脊髓横切片,膀胱(充盈、排空) 切片等。 【实验课时】3 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 猫脊髓横切片的观察 3. 水螅及腔肠动物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对水螅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具二胚层的腔肠动物的基本特 征。通过对水螅的活体观察,了解水螅的生活方式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通过观察示范标本 和影像资料,认识常见的腔肠动物,掌握各纲的鉴别特征。 【实验方法】肉眼观察饲养缸中活水螅的生活和活动状况,用大口滴管铲吸一条水螅, 带水滴放在载玻片上待水螅伸展后在解剖镜下观察。铲吸一条大水螅,置于载载玻片上,吸 取 l~2 个水蚤加在有水螅的液滴上,观察水螅对水蚤的捕食反应及捕食过程。幼体水螅观察 其网状神经网。显微镜下观察水螅横切片、薮枝虫装片等。 【实验材料】水螅(Hydra sp.)活体,水螅横切片,薮枝虫装片 【实验课时】3 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水螅的网状神经系统 4.涡虫及扁形动物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对涡虫活体、切片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对自由生活的适应 通过对涡虫的再生试验,了解动物再生的特点。通过观察示范标本和影像资料,认识常见的 扁形动物,掌握各纲的鉴别特征。 【实验方法】用毛笔挑1~2条活涡虫,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置于解剖镜下观察涡虫 的体形、体色、运动方式及对刺激的反应。用毛笔挑取一条体较小的涡虫置于载玻片上,加 盖玻片,随即用毛笔笔杄在盖片上轻轻碾压,把虫体压碎,移至显微镜下观察其原肾型排泄 系统。显微镜观察涡虫封片和切片,观察日本血吸虫、华攴睾吸虫、姜片虫、绦虫封片等 用滴管吸取涡虫,放在载玻片上,用刀片在预定部位切断,两周后观察其再生情况。 【实验材料】活体真涡虫( Euplanaria sp.),涡虫整体封片和横切片,日本血吸虫封片,华 支睾吸虫封片,姜片虫封片,绦虫头节封片,绦虫囊尾蚴封片等 【实验课时】3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两周后,再生为双头涡虫。 5.蚯蚓的解剖 实验目的】通过对环毛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真体 腔的特点
上图 水螅的网状神经系统 4. 涡虫及扁形动物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对涡虫活体、切片的观察,了解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对自由生活的适应。 通过对涡虫的再生试验,了解动物再生的特点。通过观察示范标本和影像资料,认识常见的 扁形动物,掌握各纲的鉴别特征。 【实验方法】用毛笔挑 1~2 条活涡虫,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置于解剖镜下观察涡虫 的体形、体色、运动方式及对刺激的反应。用毛笔挑取一条体较小的涡虫置于载玻片上,加 盖玻片,随即用毛笔笔杆在盖片上轻轻碾压,把虫体压碎,移至显微镜下观察其原肾型排泄 系统。显微镜观察涡虫封片和切片,观察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姜片虫、绦虫封片等。 用滴管吸取涡虫,放在载玻片上,用刀片在预定部位切断,两周后观察其再生情况。 【实验材料】活体真涡虫(Euplanaria sp.),涡虫整体封片和横切片,日本血吸虫封片,华 支睾吸虫封片,姜片虫封片,绦虫头节封片,绦虫囊尾蚴封片等。 【实验课时】3 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 两周后,再生为双头涡虫。 5. 蚯蚓的解剖 【实验目的】通过对环毛蚓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真体 腔的特点
【实验方法】蚯蚓麻醉后先进行外形观察,然后在稍偏背中线的右侧由后至前剪开体壁,用 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蜡盘上,观察內部结构。取环毛蚓横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材料】活体环毛蚓( Pheretima sp.),环毛蚓横切片。 【实验课时】3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雌性生殖孔 上图环毛蚓生殖环带与生殖孔的观察 6.河蚌的解剖 【实验目的】熟识河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了解软体动物的一般特征和瓣鳃纲的特点。 【实验方法】经麻醉的河蚌前端向左,腹缘向下,用解剖刀柄插入左侧蚌壳与外套膜之间 仔细地将外套膜与蚌壳分离,割断后闭壳肌,观察内部消化、排泄、繁殖等各系统。显微镜 下观察河蚌鳃的横切片,进一步理解鳃的结构和功能,根据切片观察在实验报告上绘制鳃的 一个结构单位横切面图 【实验材料】河蚌( anodonta驴.),河蚌鳃横切片。 【实验课时】3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蚯蚓麻醉后先进行外形观察,然后在稍偏背中线的右侧由后至前剪开体壁,用 大头针将体壁固定在蜡盘上,观察内部结构。取环毛蚓横切片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材料】活体环毛蚓(Pheretima sp.),环毛蚓横切片。 【实验课时】3 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 环毛蚓生殖环带与生殖孔的观察 6. 河蚌的解剖 【实验目的】熟识河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了解软体动物的一般特征和瓣鳃纲的特点。 【实验方法】经麻醉的河蚌前端向左,腹缘向下,用解剖刀柄插入左侧蚌壳与外套膜之间, 仔细地将外套膜与蚌壳分离,割断后闭壳肌,观察内部消化、排泄、繁殖等各系统。显微镜 下观察河蚌鳃的横切片,进一步理解鳃的结构和功能,根据切片观察在实验报告上绘制鳃的 一个结构单位横切面图。 【实验材料】河蚌(Anodonta sp. ),河蚌鳃横切片。 【实验课时】3 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蚌壳分离后观察内部结构 7.蝗虫的解剖 【实验目的】蝗虫是陆生节肢动物,是昆虫纲的代表动物,具有昆虫纲的典型特征。通过对 蝗虫外部形态观察,了解节肢动物门和昆虫纲的一般特征。通过对蝗虫内部结构的解剖,了 解昆虫纲的结构特点和进化特征 【实验方法】观察蝗虫外部结构,解剖口器,外部形态观察后,剪去足、翅膀,用剪刀沿着 蝗虫体侧的胸、腹部气门上方,观察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繁殖系统等。 【实验材料】棉蝗( Chondracris sp)的活体或浸制标本。 【实验课时】3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蝗虫咀嚼式口器各部分的分解 8.昆虫分类 【实验目的】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已知经描 述的种类达80万种以上。昆虫不但种类多,且同种个体数也极大。昆虫分布极广,遍及全 球,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在了解和研究昆虫时,首先知道它的所属,也必须了解 分类学的基本知识。本实验旨在指导学生在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基础上,掌握昆虫纲常见 目的鉴别特征。 【实验方法】使用《昆虫主要目检索表》,对所提供的各编号标本作鉴定。 【实验材料】昆虫纲常见目的针插标本。 【实验课时】3学时 9.土壤动物分类 【实验目的】通过土壤动物的采集、分离及鉴定,学习土壤动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加深对 无脊椎动物各类群及土壤动物多样性的认识。掌握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方法
上图 蚌壳分离后观察内部结构 7. 蝗虫的解剖 【实验目的】蝗虫是陆生节肢动物,是昆虫纲的代表动物,具有昆虫纲的典型特征。通过对 蝗虫外部形态观察,了解节肢动物门和昆虫纲的一般特征。通过对蝗虫内部结构的解剖,了 解昆虫纲的结构特点和进化特征。 【实验方法】观察蝗虫外部结构,解剖口器,外部形态观察后,剪去足、翅膀,用剪刀沿着 蝗虫体侧的胸、腹部气门上方,观察内部结构,包括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繁殖系统等。 【实验材料】棉蝗(Chondracris sp.)的活体或浸制标本。 【实验课时】3 学时 【代表性实验结果】 上图 蝗虫咀嚼式口器各部分的分解 8. 昆虫分类 【实验目的】昆虫纲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已知经描 述的种类达 80 万种以上。昆虫不但种类多,且同种个体数也极大。昆虫分布极广,遍及全 球,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我们在了解和研究昆虫时,首先知道它的所属,也必须了解 分类学的基本知识。本实验旨在指导学生在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基础上,掌握昆虫纲常见 目的鉴别特征。 【实验方法】使用《昆虫主要目检索表》,对所提供的各编号标本作鉴定。 【实验材料】昆虫纲常见目的针插标本。 【实验课时】3 学时 9. 土壤动物分类 【实验目的】通过土壤动物的采集、分离及鉴定,学习土壤动物多样性的调查方法。加深对 无脊椎动物各类群及土壤动物多样性的认识。掌握检索表的使用和编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