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考点导学案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 今义:形影孤单之人 教材篇目《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2)河内凶 考点知识巩固 今义:泛指河流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3)弃甲曳兵而走 写出下列迺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今义:一般行走 《寡人之于国也》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直不百步 通: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4)涂有饿莩 《劝学》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通: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知识、学识渊博 (7)知明而行无过矣 (8)君子生非异也 (6)蚓无爪牙之利 《过秦论》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合从缔交 (10)倔起阡陌之中 (7)非蛇鱔之穴无可寄托者 (11)贏粮而景从 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 《师说》 种事物上。 (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迺: (13)或师焉,或不焉 (8)蟹六跪而二螯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古义 今义:双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寡人之于国也》 《过秦论》 (1)河内凶 (9)以致天下之士 (3)数罟不入湾池: 4)涂有饿莩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 (5)非我也,岁也 (6)谨庠序之教 指不好的结果) 7)申之以孝悌之义 (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劝学》 今义:山东省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0)不积跬步 今义:泛指河流。 《过秦论》 12)国家无事 (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12)氓求之人 (13)古之学者必有师 13)然秦以区区之地: 古义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师说》 (14)小学而大遗 (15)君子不齿 古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
1 文言文考点导学案 必修三⑴ 教材篇目《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寡人之于国也》 (1)直不百步耳 通: ,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 (4)涂有饿莩 通: , (5) 以为轮 通: ,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 通: , 《劝学》 (7)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 (8)君子生非异也 通: , 《过秦论》 (9)合从缔交 通: , (10)倔起阡陌之中 通: , (11)赢粮而景从 通: , 《师说》 (1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 (13)或师焉,或不焉 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 (2)不违.农时: (3)数罟..不入洿池: (4)涂.有饿莩: (5)非我也,岁.也: (6)谨.庠序之教: (7)申.之以孝悌之义: 《劝学》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金就.砺则利: (10)不积跬步..: 《过秦论》 (1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2)氓.隶之人: (13)然秦以区区..之地: 《师说》 (14)句读..之不知: (15)君子不齿..: 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 今义:形影孤单之人。 (2)河内..凶 古义: 今义:泛指河流。 (3)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今义:一般行走。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 今义:保养身体。 《劝学》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知识、学识渊博。 (6)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 种事物上。 (8)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 今义:双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过秦论》 (9)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 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 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今义:山东省。 (1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古义: 今义:泛指河流。 (12)国家..无事 古义: 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1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小学..而大遗 古义: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 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15)吾从而师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今义:表目的和结果的连词 4解释下列多义词 愿大王少假借之 《寡人之于国也》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1)发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发阀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过秦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顶之,未发,太子迟之: 寡人之于国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1)养生丧死无憾: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然而不手者,未之有也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谨庠序之教 (2)加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邻国之民不加少: (7)填然鼓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劝学》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8)故木受绳则真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10)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过秦论》 《劝学》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3)绝 (1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15)天下云集响应: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6)履至尊而制六合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7)序八州而朝冋列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18)外连衡而斗诸侯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9)吞二周而亡诸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0)却匈奴七百余里 (2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4)假 (22)会盟而谋弱秦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 (15)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今义:表目的和结果的连词。 4.解释下列多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 (1)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加 邻国之民不加少: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劝学》 (3)绝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佛印绝类弥勒: (4)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愿大王少假借之: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过秦论》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寡人之于国也》 (1)养生.丧死.无憾: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谨.庠序之教: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填然鼓.之: 《劝学》 (8)故木受绳则直.: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过秦论》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1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15)天下云.集响.应: (16)履.至尊而制六合: (17)序.八州而朝.同列: (18)外连衡而斗.诸侯: (19)吞二周而亡.诸侯: (20)却.匈奴七百余里: (2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22)会盟而谋弱.秦: (2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4)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25)以愚黔首 (26)赢粮而景从 (3)蚓无爪牙 骨之强 《师说》 (4)道之所存 (27)择善而从之: 5)不拘于时,学于余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9)小学而大遗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0)孔子师郯子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0)輮以为轮 焉 (11)委命下吏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2)耻学于师 (2)且焉置土石? 四、重要语句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 (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5)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6)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 (7)于其身,则耻师焉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所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劝学》 (3)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故木受绳则直, (2)向吾不为斯役 (3)位卑则足羞 《过秦论》 (4)于其身也,则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5)非死则徙尔 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3 (24)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5)以愚.黔首: (26)赢粮而景.从: 《师说》 (27)择善.而从之: (28)而耻.学于师: (29)小.学而大.遗: (30)孔子师.郯子: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焉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且焉置土石? (3)犹且从师而问焉 (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7)于其身,则耻师焉 所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3)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则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非死则徙尔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7.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不拘于时,学于余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輮以为轮 (11)委命下吏 (12)耻学于师 四、重要语句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10.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劝学》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过秦论》 1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适用话题:“坚持积累”“量变与质变 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 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法国作家大伸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 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适用话题:“持之以恒”“执著” 五、素材集成 精彩运用:执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执著是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锚碇般坚强稳定,稳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执著是忘情是专注,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贯注的追寻 适用话题:“看问题抓事物本质,不能仅停留表面”“对人与对己”“谦虚 探索,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执著是热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吞恋:执著也是给予是付出,是 精彩运用:其实“五十步笑百步”是一般人的迺病,他们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点和短处,却不明白自全副身心的追求 己也犯了相同的错误和毛病,还一味批评別人,而不会检讨自己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实在是标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整,非蛇鱔之穴无可寄 准的“五十步笑百步”朋友,当你想取笑别人的错误时,先要扪心自问,这样的错误,我犯了吗?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时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今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适用话题:“恒心”“浮躁”“毅力” (《寡人之于国也》) 精彩运用:蚯蚓的体内是没有骨头的 适用话题:“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人与自然的和谐 多的坚强与韧性。一辈子锲而不舍地躬行, 精彩运用:近百年来,不和谐的场景一暮幕在加速上演着。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8.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用 这么一种无骨的动物,身上却具有比那些有骨者更 躯体,在漆黑的无路的地下,开辟出一条生之路来。 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人们逐渐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不知道多少飄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藍的天空,不知多适用话題:“各有所长”“自信 少农药灰尘在大地肆意飞舞。而一次性餐具、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电池等产品也正在不断地破坏着生态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 的和谐,破坏着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谐。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后我们将没有了赖以生存的淡水,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古人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师长,我们应该始终 也许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也将很快被用尽,届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生态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啊!听听孟坚持着“礼贤下士”的原则,真诚地、虚心地向每一个孩子们请教,哪怕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问题,孩子 子的呼声吧 们也耐心地、认真地、幸福地告诉我《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主要内容,《哈里·波特》怎么怎么好玩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他们还会告诉我新建的儿童公园在哪 适用话题:“学习”“超越”“进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精彩运用: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用在此处其意是适用话题:“真理”“盲从”“赏识”“学习”“合作”“帮助 强调学习的功效。是的,学习者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精彩运用: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 有所进步。人只有不断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 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 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也促使自己提高。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每一个人,无贵无 适用话题:“学习与思考”“反思与进步” 贱,无长无少,都有他光彩夺目的一面,作为教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树立 精彩运用: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灰尘—一诸如懒惰、自卑等等。而这些灰尘虽然用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孩子在赏识中点燃生命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 肉眼不能看清,却会让我们的大脑运转不灵,直接影响我们的前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时时反省 就像曾子那样每日多次反省:“为人家办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
4 《师说》 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五、素材集成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适用话题:“看问题抓事物本质,不能仅停留表面”“对人与对己”“谦虚” 精彩运用:其实“五十步笑百步”是一般人的通病,他们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点和短处,却不明白自 己也犯了相同的错误和毛病,还一味批评別人,而不会检讨自己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实在是标 准的“五十步笑百步”。朋友,当你想取笑别人的错误时,先要扪心自问,这样的错误,我犯了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时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今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适用话题:“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人与自然的和谐” 精彩运用:近百年来,不和谐的场景一幕幕在加速上演着。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 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人们逐渐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不知道多少黑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多 少农药灰尘在大地肆意飞舞。而一次性餐具、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电池等产品也正在不断地破坏着生态 的和谐,破坏着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谐。或许几十年、几百年后我们将没有了赖以生存的淡水, 也许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也将很快被用尽,届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生态的和谐是多么的重要啊!听听孟 子的呼声吧!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适用话题:“学习”“超越”“进步” 精彩运用: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用在此处其意是 强调学习的功效。是的,学习者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有所进步。人只有不断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 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适用话题:“学习与思考”“反思与进步” 精彩运用: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灰尘——诸如懒惰、自卑等等。而这些灰尘虽然用 肉眼不能看清,却会让我们的大脑运转不灵,直接影响我们的前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时时反省, 就像曾子那样每日多次反省:“为人家办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 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适用话题:“坚持积累”“量变与质变” 精彩运用:“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 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适用话题:“持之以恒”“执著” 精彩运用:执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执著是坚守,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如 锚碇般坚强稳定,稳住左顾右盼,游离不定的心思;执著是忘情是专注,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贯注的追寻、 探索,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执著是热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眷恋;执著也是给予是付出,是 全副身心的追求。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适用话题:“恒心”“浮躁”“毅力” 精彩运用:蚯蚓的体内是没有骨头的,可偏偏就是这么一种无骨的动物,身上却具有比那些有骨者更 多的坚强与韧性。一辈子锲而不舍地躬行,用柔弱的躯体,在漆黑的无路的地下,开辟出一条生之路来。 8.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适用话题:“各有所长”“自信” 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 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古人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师长,我们应该始终 坚持着“礼贤下士”的原则,真诚地、虚心地向每一个孩子们请教,哪怕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问题,孩子 们也耐心地、认真地、幸福地告诉我《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主要内容,《哈里·波特》怎么怎么好玩, 他们还会告诉我新建的儿童公园在哪……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适用话题:“真理”“盲从”“赏识”“学习”“合作”“帮助” 精彩运用: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 “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 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 也促使自己提高。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每一个人,无贵无 贱,无长无少,都有他光彩夺目的一面,作为教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树立 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孩子在赏识中点燃生命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
文言文考点导学案必修三2) 课外达标训练 考点对应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课内语段精选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早之望云霓①也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归市者②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书》日:·徯③我后,后来其苏④.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 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⑤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⑥,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⑦,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鳌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注】①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②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③溪:等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④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⑤系累:束缚,捆绑。⑥重器:指贵重的 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祭器。⑦旄(mbo)倪:,通“耄”,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 十者衣帛食肉 不饥不寒 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东面而征 东面:面向东 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徯我后,后来其苏 后:后面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 伐:攻打 A不违农时 违:违背 B数罟不入湾泡 罟:网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倍:动词,扩充一倍 C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D.王道之始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与“谷不可胜食也”中“也”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④王好战,请以战喻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1.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 “解民倒悬”,下列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项是() 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②南面而征,北狄怨③民望之,若大早之望云霓也④诛其君而吊其民 A.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④⑤D.①②⑤/③④时雨降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⑥是动天下之兵也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④⑤⑥ ③④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 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
5 文言文考点导学案 必修三⑵ 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 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 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 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 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违农时 违:违背 B.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 C.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D.王道之始也 始:开端 2.与“谷不可胜食也”中“也”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课外达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①也。 归市者②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徯③我后,后来其苏④。’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 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⑤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⑥,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⑦, 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 ①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②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③徯:等待。 ④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⑤系累:束缚,捆绑。⑥重器:指贵重的 祭器。⑦旄(mào)倪:旄,通“耄”,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东面而征 东面:面向东 B.徯我后,后来其苏 后:后面 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 伐:攻打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倍:动词,扩充一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④王好战,请以战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 “解民倒悬”,下列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项是( )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 ②南面而征,北狄怨 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④诛其君而吊其民,若 时雨降 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⑥是动天下之兵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③④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 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