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京人之于国也
向古人学写作 今中心论点: 民不加多(治国、仁政)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1段) 今第二部分:分析问题。(2-4)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5-7)
向古人学写作 ❖ 中心论点: ❖ 民不加多(治国、仁政) ❖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 ❖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 (1段) ❖ (2-4) ❖ (5-7)
向古人学写作 今中心论点: 民不加多(治国、仁政) 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1段) 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2-4) 冷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措施。(5-6) 第四部分:“使民加多”的态度。(7段) 心辩论比喻论证诱使对方自我否定 今艺次“排比论证气势充沛 对比论证对比鲜明、不言自明 类比论证生动形象
向古人学写作 ❖ 中心论点: ❖ 民不加多(治国、仁政) ❖ 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 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 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措施 ❖ 第四部分:“使民加多”的态度 ❖ (1段) ❖ (2-4) ❖ (5-6) ❖ (7段) ❖辩论 ❖艺术 ❖比喻论证 ❖排比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 ❖诱使对方自我否定 ❖气势充沛 ❖对比鲜明、不言自明 ❖生动形象
向古人学写作 梁惠王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矣”,以赈灾救民为例,说明自己治国胜于 “邻国之政”,“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 心者”,进一步自矜。作用? 结尾的作用? 自诩、自矜才有困惑,才会谈论,才能引出孟 子“仁政”思想 自诩、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百步”作铺垫 首尾照应
向古人学写作 ❖ 梁惠王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矣” ,以赈灾救民为例,说明自己治国胜于 “邻国之政” ,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 心者” ,进一步自矜。作用? ❖ 结尾的作用? ❖ 自诩、自矜才有困惑,才会谈论,才能引出孟 子“仁政”思想 ❖ 自诩、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百步”作铺垫 ❖ 首尾照应
3.随堂练习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兵刃既接(已经)B.弃甲曳兵而走(拖着 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冷【答案】C(或:有的人)
3.随堂练习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兵刃既.接(已经) B.弃甲曳.兵而走(拖着) 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 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 【答案】 C(或: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