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第3章应变理论 dn dr+dyd 3.2) dw=肥dr+器4y+架d 可见,变形状态由位移的偏导数所决定,即取决于 Ou Ou ax dy d 血 3.3) 在上述表达式中,下标中的逗号表示求导。“,称为相对位移张量,它是一 个二阶张量,一般是非对称的。任何张量都可以唯一地分解成一个对称张量和 一个反对称张量之和,从而,可以分解为 4=2u+4)+24j-4.)=+时 3.4) 可以证明(见本节刚体位移部分),上式中的反对称张量表示微元的刚体转 动,称为转动张量,在小变形情况下的应变分析中可以不考虑。上式中的对称张 量则为纯变形部分,称为应变张量,即 Er Ery Er eg=(ui+u.= 3.5) Ear Esy Ex 此式称为几何方程,它表明了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其展开式为 =迦+u 2tn-Yn-dr 3.6) 2a=-0+ 下面的分析将表明,ez为x轴方向的正应变(图3.2a):y为y面内的剪应变 (图3.2b),其余类推
du=u xdx+u y dy+u zdz dv=v xdx+v y dy+v zdz dw=w xdx+w y dy+w zd 烍 烌 z烎 (32) 可见,变形状态由位移的偏导数所决定,即取决于 ui,j= u x u y u z v x v y v z w x w y w 烄 烆 烌 z烎 (33) 在上述表达式中,下标中的逗号表示求导。ui,j称为相对位移张量,它是一 个二阶张量,一般是非对称的。任何张量都可以唯一地分解成一个对称张量和 一个反对称张量之和,从而ui,j可以分解为 ui,j=1 2 (ui,j+uj,i)+1 2 (ui,j-uj,i)=εij+ωij (34) 可以证明(见本节刚体位移部分),上式中的反对称张量ωij表示微元的刚体转 动,称为转动张量,在小变形情况下的应变分析中可以不考虑。上式中的对称张 量εij则为纯变形部分,称为应变张量,即 εij=1 2 (ui,j+uj,i)= εx εxy εxz εyx εy εyz εzx εzy ε 烄 烆 烌 z烎 (35) 此式称为几何方程,它表明了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其展开式为 εx=u x, 2εxy=γxy=v x+u y εy=v y, 2εyz=γyz=w y +v z εz=w z, 2εzx=γzx=u z+w 烍 烌 x烎 (36) 下面的分析将表明,εx 为x轴方向的正应变(图32a);γxy为xy面内的剪应变 (图32b),其余类推。 62 第3章 应 变 理 论
3.1位移与应变 27 a)正应变 剪应变 图3.2应变图 3.1.2应变概念 物体的变形场可能很复杂,但是就其中微元体来讲,形状要素就是长度和角 度,纯变形无非是长度和角度的改变(图3.2)。 为了研究微分六面体的变形,最简单的分析方法是将六面体的各面投影到 直角坐标系的各个坐标平面上,研究这些平面的投影的变形,并根据这些投影的 变形规律来判断整个平行六面体的变形。由于变形很微小,故可以认为两个平 行面在坐标面上的投影只相差高阶的微量,因 43 而两个平行面的投影可以合并为一个投影面。 现在我们来考察微元体在y坐标面上的 投影面,图3.3所示为其两个线元及变形情况。 点P(x,y)及其附近的两个点A(x+dx,y) 和B(x,y+dy)变形后分别成为点P,A和B, 其坐标变化如下 图3.3位移图 P(x,y)-→p(x+u,y+) A+dr,一l+d+u+d,y+o+ 3.7) By+dw)-一B(+u+影dy,y+dw+o+器4w) 考虑线元PA的相对变化,即 pi-p4√ar+厂+ar-d PA dx √++密-1器- 3.8) 从式3.8)可知,e,的几何意义为x方向上线元的相对伸长,称为x方向的正应
图32 应变图 312 应变概念 物体的变形场可能很复杂,但是就其中微元体来讲,形状要素就是长度和角 度,纯变形无非是长度和角度的改变(图32)。 为了研究微分六面体的变形,最简单的分析方法是将六面体的各面投影到 直角坐标系的各个坐标平面上,研究这些平面的投影的变形,并根据这些投影的 变形规律来判断整个平行六面体的变形。由于变形很微小,故可以认为两个平 图33 位移图 行面在坐标面上的投影只相差高阶的微量,因 而两个平行面的投影可以合并为一个投影面。 现在我们来考察微元体在xy坐标面上的 投影面,图33所示为其两个线元及变形情况。 点P(x,y)及其附近的两个点 A(x+dx,y) 和B(x,y+dy)变形后分别成为点珚P,珚A 和珚B, 其坐标变化如下 P(x,y) →珚P(x+u,y+v) A(x+dx,y) →珚A x+dx+u+u xdx,y+v+v x ( ) dx B(x,y+dy) →珚B x+u+u y dy,y+dy+v+v y ( ) d 烍 烌 y 烎 (37) 考虑线元PA 的相对变化,即 珚P珚A-PA PA = dx+u x ( ) dx 2 + v x 槡 ( ) dx 2 -dx dx = 1+u ( ) x 2 + v 槡 ( ) x 2 -1≈u x=εx (38) 从式(38)可知,εx 的几何意义为x方向上线元的相对伸长,称为x方向的正应 31 位移与应变 72
28 第3章应变理论 变。同理,e,和e,分别为y方向和:方向上线元的相对伸长,即y方向和:方 向的正应变。正应变以伸长时为正,缩短时为负,从而与正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 适应。 再来考虑∠APB的变化。对于图3.3中所示的角a和B,有 A tanB=- 3.9) d+u山r 当变形微小时,a和B也很小,因而有 a+ama+mp=2+器=Xa (3.10) 可见,Y的几何意义是y面内直角的改变,称为剪应变。类似地,Y:和Yx分 别是?和x面内直角的改变。规定剪应变以直角变小时为正,变大时为负,从 而与剪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适应。 可以证明,对于物体内任意一点,如果已知eye,a,X,Y。这6个应 变分量,就可以求得经过该点的任一线段的正应变,也可以求得经过该点的任意 两相互垂直线段之间的角度改变。因此,这6个应变分量可以完全确定该点的 形变状态。 3.1.3协调方程 根据连续性假设,物体变形后仍保持其连续性。在数学上,要求位移函数是 空间坐标的单值连续函数,否则变形后就会出现裂缝或重叠。当对6个独立的 应变分量任意给定6个函数时,就有可能出现这种变形不协调的现象。因此,各 应变分量之间必须满足一定的关系。从数学上看,如果给出应变分量求位移,则 需积分几何方程。这样的方程有6个,但只有3个位移分量:如果没有附加条件 的话,一般地说是不可积的,即应变不能与一组连续的位移相适应,变形将不协 调。 首先研究同一平面内应变分量之间的关系。将几何方程中x对y的二阶 导数与e,对x的二阶导数相加,可得 此式即式3.11a)中的第一式。类似地,可得出3.11a)中的其他两式
变。同理,εy和εz分别为y方向和z方向上线元的相对伸长,即y方向和z方 向的正应变。正应变以伸长时为正,缩短时为负,从而与正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 适应。 再来考虑∠APB 的变化。对于图33中所示的角α和β,有 tanα= v xdx dx+u xdx ≈v x, tanβ= u y dy dy+v y dy ≈u y (39) 当变形微小时,α和β也很小,因而有 α+β≈tanα+tanβ=v x+u y=γxy (310) 可见,γxy的几何意义是xy面内直角的改变,称为剪应变。类似地,γyz和γzx分 别是yz和zx面内直角的改变。规定剪应变以直角变小时为正,变大时为负,从 而与剪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适应。 可以证明,对于物体内任意一点,如果已知εx,εy,εz,γxy,γyz,γzx这6个应 变分量,就可以求得经过该点的任一线段的正应变,也可以求得经过该点的任意 两相互垂直线段之间的角度改变。因此,这6个应变分量可以完全确定该点的 形变状态。 313 协调方程 根据连续性假设,物体变形后仍保持其连续性。在数学上,要求位移函数是 空间坐标的单值连续函数,否则变形后就会出现裂缝或重叠。当对6个独立的 应变分量任意给定6个函数时,就有可能出现这种变形不协调的现象。因此,各 应变分量之间必须满足一定的关系。从数学上看,如果给出应变分量求位移,则 需积分几何方程。这样的方程有6个,但只有3个位移分量;如果没有附加条件 的话,一般地说是不可积的,即应变不能与一组连续的位移相适应,变形将不协 调。 首先研究同一平面内应变分量之间的关系。将几何方程中εx 对y的二阶 导数与εy对x的二阶导数相加,可得 2εx y2 + 2εy x2 = 3u xy2+ 3v yx2= 2 xy u y +v ( ) x =2γxy xy 此式即式(311a)中的第一式。类似地,可得出(311a)中的其他两式。 82 第3章 应 变 理 论
3.1位移与应变 29 ardy 3.11a) 股+-品 为了弄清不同平面内应变分量之间的关系,对几何方程中的剪应变公式作 如下求导运算 a2u.∂2u ro (8 品.器器 (b) 副器+器 (c) 为消去u,o,做运算)+(c-(a)得 警+--器 (d) dr 为消去,式(d)对z求导 是竖+-0)-2品)-器 此即式3.11b)的第三式,同理可得其他两式。 是(歌++)》 2 02e. ay 20-y 3.11b) 式3.11)称为变形协调方程。事实上,这6个协调方程并不独立,它们之间还存 在高阶的微分关系,最后独立的方程只有3个。 可以证明,满足协调方程就能保证位移可积,即保证位移分量存在。如果物 体是单连体(即在物体所占据的区域中任何闭合曲线都可以借助不断变形而收 缩到一点),则满足协调方程还能保证位移单值:而对于多连体(即在物体所占区 域中能够找到某个不能够收缩到一点的封闭曲线),要保证变形后的物体仍然连
2εx y2 + 2εy x2 =2γxy xy 2εy z2 + 2εz y2 =2γyz yz 2εz x2 + 2εx z2 =2γzx z 烍 烌 x烎 (311a) 为了弄清不同平面内应变分量之间的关系,对几何方程中的剪应变公式作 如下求导运算 z γxy=2v xz+2u yz (a) z γyz=2w xy +2v xz (b) y γzx=2u yz+2w xy (c) 为消去u,v,做运算(b)+(c)-(a)得 γyz x +γzx y -γxy z =22w xy (d) 为消去 w,式(d)对z求导 z γyz x +γzx y -γxy ( ) z =2 2 xy w( ) z =22εz xy 此即式(311b)的第三式,同理可得其他两式。 22εx yz= x -γyz x +γzx y +γxy ( ) z 22εy zx= y -γzx y +γxy z +γyz ( ) x 22εz xy= z -γxy z +γyz x +γzx ( ) 烍 烌 y 烎 (311b) 式(311)称为变形协调方程。事实上,这6个协调方程并不独立,它们之间还存 在高阶的微分关系,最后独立的方程只有3个。 可以证明,满足协调方程就能保证位移可积,即保证位移分量存在。如果物 体是单连体(即在物体所占据的区域中任何闭合曲线都可以借助不断变形而收 缩到一点),则满足协调方程还能保证位移单值;而对于多连体(即在物体所占区 域中能够找到某个不能够收缩到一点的封闭曲线),要保证变形后的物体仍然连 31 位移与应变 92
30 第3章应变理论 续,还要求满足位移单值条件(文献28)。 3.1.4刚体位移 物体内应变分量均为零时的位移为刚体位移。令全部应变分量等于零,不 难推得 u=wy-wy+uo V=wx-w2+00 3.12) w=wry-wyt wo 其中,w,v,w,u0,0,0为常数。可见,为了完全确定位移场,必须有6个适 当的约束条件来确定上式中的6个待定常数。 当r,仙,@,均为零时,各点的位移分量均为40,0,00,故它们表示物体 的刚体平移:而,一仙:表示刚体转角。为说明这一点,可考虑刚体平移以及 wx,ω,均为零的情况。此时,位移发生在xy坐标平面内。根据式3.12),位移 分量为 u=-@y, V=ωx 3.13) 该位移之和的大小为 s=√u2+元2=√w2(x2+y2)=w (3.14) p(z.y) 这显然是物体绕?轴逆时针转动形成的,转角为 仙.(图3.4)。同理可知,r,仙,分别为物体绕 x,y轴转动的转角。由式6.4)可知,反对称张量 w,为 图3.4刚体转动 0 兴-〉能-架)儿 1 ou Ou 0 3.15) 0 将式3.12)所代表的刚体位移场代入上式,得 0 0 (3.16) 、一y 0
续,还要求满足位移单值条件(文献28)。 314 刚体位移 物体内应变分量均为零时的位移为刚体位移。令全部应变分量等于零,不 难推得 u=ωyz-ωzy+u0 v=ωzx-ωxz+v0 w=ωxy-ωyx+w 烍 烌 0烎 (312) 其中,ωx,ωy,ωz,u0,v0,w0为常数。可见,为了完全确定位移场,必须有6个适 当的约束条件来确定上式中的6个待定常数。 当ωx,ωy,ωz,均为零时,各点的位移分量均为u0,v0,w0,故它们表示物体 的刚体平移;而ωx,ωy,ωz表示刚体转角。为说明这一点,可考虑刚体平移以及 ωx,ωy均为零的情况。此时,位移发生在xy坐标平面内。根据式(312),位移 分量为 u=-ωzy, v=ωzx (313) 该位移之和的大小为 图34 刚体转动 s=槡u2+v2= ω2 z (x2+y 槡 2)=ωzr (314) 这显然是物体绕z轴逆时针转动形成的,转角为 ωz (图34)。同理可知,ωx,ωy 分别为物体绕 x,y轴转动的转角。由式(34)可知,反对称张量 ωij为 ωij= 0 1 2 u y-v ( ) x 1 2 u z-w ( ) x 1 2 v x-u ( ) y 0 1 2 v z-w ( ) y 1 2 w x-u ( ) z 1 2 w y-v ( ) z 烄 烆 烌 0 烎 (315) 将式(312)所代表的刚体位移场代入上式,得 ωij= 0 -ωz ωy ωz 0 -ωx -ωy ωx 烄 烆 烌 0 烎 (316) 03 第3章 应 变 理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