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材料力学 课程芙文名称: 总学时:86 讲课学时;62 习题课学时:8 实验学时:12(单独设课,不计入总学时内) 上机学时:16 授课对象:机械、力学、飞行器设计、动力、能源、建筑、土木、交通、材料等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主要是机械零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车固载握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框念、基本理论和分析的基本 方法:深刻理解平衡、几何、物理三类方程在求解力学问题时的重要作用以及叠加原理、能量原理等这些 变形体力学中的基本原理:熟练地运用基本理论计算杆件的应力与变形以及分析其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的 能力。通过上机课教学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融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 分析求解力学问避的能力和启迪创新思维。结合单独设课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性能、基本 力学量的测试以及实验应力分析的原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实成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体系结构 强度、刚度、稳定性:变形周体及其基木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变形与位移。 应力状态分析:内力:应力的概念,正应力与切应力:一点的应力状态,应力状态分类:切应力互等 定律: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分析:微体平衡。 应变状态分析:应变概念,线应变与切应变:位移与应变的关系,几何方程:应变协调条件,相容方 程: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关系: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基本实验:轴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弹性极限、比 例极限、屈服点、强度极限:常见工程材料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名义屈服极限:应力松弛与蠕变:各向同 性材料的广义虎克定律:应变能、体变应变能、形变应变能: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间的关系:各向异性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简介 轴向拉压: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轴力:轴向拉压杆的应力:圣文南原理、应力集中:轴向拉压杆的变 形,变形能:轴向拉压超静定问愿,温度应力,装配应力:动应力概念,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转动杆件 的动应力计算。 扭转:扭转杆件的内力,扭矩:圆轴扭转横战面上切应力:圆轴扭转破坏模式的分析:圆轴扭转变形 与变形能:矩形裁面杆扭转:薄壁杆的自由扭转,剪力流。 弯曲:梁的内力,剪力与弯矩:剪力图与弯矩图:载荷、剪力及弯矩的关系:纯弯曲梁的正应力: 有关弯曲的讨论:剪力弯曲梁切应力:开口薄壁非对称截而梁的弯曲,弯曲中心:梁的弹性弯曲变形,弹 性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直接积分法求梁变形、边界条件、变形连续条件:叠加原理与叠加法求变形:有限 差分法求变形。 组合内力时杆件应力计宜,斜弯曲:偏心拉伸与压缩:截面核心:弯曲与扭转。 能量原理:虚功,杆件内力的虚功:虚功原理及其在杆件中的应用:莫尔定理:图形互法:虚功原 理应用于小变形周体:冲击、假设、水平运动冲击、自由落体冲击。 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位移法,力法,混合法:用力法分析超静定结构,力
1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材料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s of Materials 总学时:86 讲课学时:62 习题课学时:8 实验学时:12(单独设课,不计入总学时内) 上机学时:16 授课对象:机械、力学、飞行器设计、动力、能源、建筑、土木、交通、材料等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主要是机械零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的基本 方法;深刻理解平衡、几何、物理三类方程在求解力学问题时的重要作用以及叠加原理、能量原理等这些 变形体力学中的基本原理;熟练地运用基本理论计算杆件的应力与变形以及分析其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的 能力。通过上机课教学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融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 分析求解力学问题的能力和启迪创新思维。结合单独设课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性能、基本 力学量的测试以及实验应力分析的原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体系结构 强度、刚度、稳定性;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外力及其分类;变形与位移。 应力状态分析:内力;应力的概念,正应力与切应力;一点的应力状态,应力状态分类;切应力互等 定律;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三向应力状态分析;微体平衡。 应变状态分析:应变概念,线应变与切应变;位移与应变的关系, 几何方程;应变协调条件,相容方 程;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关系: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基本实验;轴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弹性极限、比 例极限、屈服点、强度极限;常见工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名义屈服极限;应力松弛与蠕变;各向同 性材料的广义虎克定律;应变能、体变应变能、形变应变能;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间的关系;各向异性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简介。 轴向拉压:轴向拉压杆的内力,轴力;轴向拉压杆的应力;圣文南原理、应力集中;轴向拉压杆的变 形,变形能;轴向拉压超静定问题,温度应力,装配应力;动应力概念,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转动杆件 的动应力计算。 扭转:扭转杆件的内力,扭矩;圆轴扭转横截面上切应力;圆轴扭转破坏模式的分析;圆轴扭转变形 与变形能;矩形截面杆扭转;薄壁杆的自由扭转,剪力流。 弯曲:梁的内力,剪力与弯矩;剪力图与弯矩图;载荷、剪力及弯矩间的关系;纯弯曲梁的正应力; 有关弯曲的讨论;剪力弯曲梁切应力;开口薄壁非对称截面梁的弯曲,弯曲中心;梁的弹性弯曲变形,弹 性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直接积分法求梁变形、边界条件、变形连续条件;叠加原理与叠加法求变形;有限 差分法求变形。 组合内力时杆件应力计算:斜弯曲;偏心拉伸与压缩;截面核心;弯曲与扭转 。 能量原理:虚功,杆件内力的虚功;虚功原理及其在杆件中的应用;莫尔定理;图形互乘法;虚功原 理应用于小变形固体;冲击、假设、水平运动冲击、自由落体冲击。 超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位移法,力法,混合法;用力法分析超静定结构,力
法正则方程:具有对称与反对称性的超静定结构:连续梁。 材料失效及强度理论:常用工程材料的失效模式,强度理论概念: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 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Trsa屈服线:形变应变能理论,Ms心 届服线: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强度条件与强度计算。 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构件失效模式:强度条件与刚度条件:轴向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扭转杆件 的强度、刚度计算:弯曲杆件的强度、例度计算:组合内力时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提高构件强度、刚 度的一些措施。 联接:工程中常见的联接结构剪切实用计算:挤压实用计算。 玻劳:交变应力与对其描述:劳概念与材料的疲劳极限:影响破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劳强度计算。 压杆稳定:压杆稳定性概念:临界力:确定临界力的静力法,欧拉公式:超过比例极限压杆的临界力 计算,线性公式,抛物线公式:关于压杆稳定性的进一步讨论:中心加压杆稳定性设计。 材料力学上机课:用个人所熟悉的计算机语言(语言种类不限),完成一个能分析、求解下列某一材料 力学问避参考选趣的计算机通用程序。从算法、流程图、程序代码、调试程序、例趣计算、计算结果处理 (有的要绘制图形或演示动画)与分析、打印程序和计算结果到撰写并提交上机报告或小论文等全过程 必须独立完成。参考选题主要是: 1)用有限差分算法或其他算法,分析、求解较复杂梁的弯曲问题(静定)通用程序 2)任意、复杂的超静定弯曲梁的分析、计算通用程序 3)图形较复杂的截面几何性质分析通用程序 4)圆轴扭转强度与刚度计算通用程序 5)轮系中各传动轴的强度与刚度分析通用程 6)压杆稳定性分析通用程序 7)自拟的有关应力分析问题的通用程序 三、教学内容的学时安排(建议) 序学 讲 讲投内容 时 2讲课 第一章绪论 1,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 2.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3 静荷与动我荷:体积力与表面力 分布力与集中力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大变形与小变形:变形与位移 2讲课 第二章应力状态分析 1,内力、应力提今。正应力与切应力 单元体,一点应力状态表示,切应力互等定律 三向、三、单向、纯剪切应力状态 2 讲课 1,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一解析法 习题 2.任意斜截而的应力,主应力、主方向,主切应力、主剪切而 42讲课 1,二向应力状态分析一图解法 三向应力状态,任意斜面应力,应力特征方程,应力不变量 3 内部微体平衡 平衡微分方程 边界微体平衡应力边界条件 5 2讲课 第三章应变状态分析
2 法正则方程;具有对称与反对称性的超静定结构;连续梁。 材料失效及强度理论:常用工程材料的失效模式,强度理论概念;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最大拉应力 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Tresca 屈服线;形变应变能理论,Mises 屈服线;许用应力,安全系数;强度条件与强度计算。 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构件失效模式;强度条件与刚度条件;轴向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扭转杆件 的强度、刚度计算;弯曲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组合内力时杆件的强度、刚度计算;提高构件强度、刚 度的一些措施。 联接:工程中常见的联接结构;剪切实用计算;挤压实用计算。 疲劳:交变应力与对其描述;疲劳概念与材料的疲劳极限;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疲劳强度计算。 压杆稳定:压杆稳定性概念;临界力;确定临界力的静力法,欧拉公式;超过比例极限压杆的临界力 计算,线性公式,抛物线公式;关于压杆稳定性的进一步讨论;中心加载压杆稳定性设计。 材料力学上机课:用个人所熟悉的计算机语言(语言种类不限),完成一个能分析、求解下列某一材料 力学问题参考选题的计算机通用程序。从算法、流程图、程序代码、调试程序、例题计算、计算结果处理 (有的需要绘制图形或演示动画)与分析、打印程序和计算结果到撰写并提交上机报告或小论文等全过程 必须独立完成。参考选题主要是: 1)用有限差分算法或其他算法,分析、求解较复杂梁的弯曲问题(静定)通用程序 2)任意、复杂的超静定弯曲梁的分析、计算通用程序 3)图形较复杂的截面几何性质分析通用程序 4)圆轴扭转强度与刚度计算通用程序 5)轮系中各传动轴的强度与刚度分析通用程序 6)压杆稳定性分析通用程序 7)自拟的有关应力分析问题的通用程序 三、教学内容的学时安排(建议) 序 号 学 时 讲授 方式 讲授内容 1 2 讲课 第一章 绪论 1. 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 2. 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向同性假设 3. 静载荷与动载荷;体积力与表面力;分布力与集中力 4.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大变形与小变形;变形与位移 2 2 讲课 第二章 应力状态分析 1. 内力、应力概念,正应力与切应力 2. 单元体,一点应力状态表示,切应力互等定律 3. 三向、二向、单向、纯剪切应力状态 3 2 讲课 习题 1.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2. 任意斜截面的应力,主应力、主方向,主切应力、主剪切面 4 2 讲课 1.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 2. 三向应力状态,任意斜面应力,应力特征方程,应力不变量 3. 内部微体平衡 平衡微分方程 4. 边界微体平衡 应力边界条件 5 2 讲课 第三章 应变状态分析
1.应变概念,线应变与切应变 12. 位移与应变关系。几何方程 应变协调条件,相容方程 讲课 1. 平而应变状态分析-一解析法 习题 2. 主应变及应变主方向:最大切应变及方向 3。应变圆 讲课 第圆音材力学性质应力应变兰系 材料力学性能与基本实验 2. 低碳钢拉伸、压缩试验: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点、丞度极限,延件 率,断面收缩率。冷作使化 3. 药铁拉伸、压缩试验 82讲课 1.各向同性材科简单应力状态胡克定律 2 各向同性材料广义胡克定律 正交异性材料广义胡克定街 4. 各向异性材料广义胡克定律 9 2讲课 1.体积变形与形状变形 应变能概念:单向、纯剪切、三向应力状态应变能 3 体变应变能与形变应变能密 4 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间关系 102 讲课 第五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1.轴力、平面假设、应力公式 之不维南原理、应力生中 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变形 2 讲课 1 拉、压超静定问题、温度与装配应力 习题 2。作均加速直线运动和均速转动时杆件的动应力计算 12 2讲课 第六章扭转 1 扭矩、平面假设、切应力公式 圆周扭转破坏模式分析 132讲课 1. 扭转变形、应变能 习题 2. 非圆截面杆扭转 3。开口薄壁杆的自由扭转 14 2 讲课 第七章弯曲 剪力与弯矩、剪力图与弯矩图、外力与内力间关系 2. 平面假设、纯弯曲梁横截面正应力公式 159习期 作剪力图与弯矩图 162讲课 1 剪力弯曲梁切应力 2 矩形面梁、基本假设,弯曲切应力公式 3. 工字形、圆形、环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4,弯曲中心概念 172讲课 1,平而弯曲梁的变形、挠度与转角 习题 2. 曲缓近的分方 直接积分法求变形 182讲课 1.叠加法求变形 2. 右限差分法求弯形简介(为电算大作业做准冬)
3 1. 应变概念,线应变与切应变 2. 位移与应变关系,几何方程 3. 应变协调条件,相容方程 6 2 讲课 习题 1.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解析法 2. 主应变及应变主方向;最大切应变及方向 3. 应变圆 7 2 讲课 第四章 材料力学性质 应力应变关系 1. 材料力学性能与基本实验 2. 低碳钢拉伸、压缩试验;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屈服点、强度极限,延伸 率,断面收缩率,冷作硬化 3. 铸铁拉伸、压缩试验 8 2 讲课 1. 各向同性材料简单应力状态胡克定律 2. 各向同性材料广义胡克定律 3. 正交异性材料广义胡克定律 4. 各向异性材料广义胡克定律 9 2 讲课 1. 体积变形与形状变形 2. 应变能概念;单向、纯剪切、三向应力状态应变能 3. 体变应变能与形变应变能密度 4. 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间关系 10 2 讲课 第五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1.轴力、平面假设、应力公式 2.圣维南原理、应力集中 3.轴向拉伸与压缩变形、变形能 11 2 讲课 习题 1. 拉、压超静定问题、温度与装配应力 2. 作均加速直线运动和均速转动时杆件的动应力计算 12 2 讲课 第六章 扭转 1. 扭矩、平面假设、切应力公式 2. 圆周扭转破坏模式分析 13 2 讲课 习题 1. 扭转变形、应变能 2. 非圆截面杆扭转 3. 开口薄壁杆的自由扭转 14 2 讲课 第七章 弯曲 1. 剪力与弯矩、剪力图与弯矩图、外力与内力间关系 2. 平面假设、纯弯曲梁横截面正应力公式 15 2 习题 作剪力图与弯矩图 16 2 讲课 1. 剪力弯曲梁切应力 2. 矩形截面梁、基本假设,弯曲切应力公式 3. 工字形、圆形、环形截面梁的切应力 4. 弯曲中心概念 17 2 讲课 习题 1. 平面弯曲梁的变形、挠度与转角 2.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3. 直接积分法求变形 18 2 讲课 1. 叠加法求变形 2. 有限差分法求变形简介(为电算大作业做准备)
3。曲杆弯曲简介 19 2 讲课 第八章组合内力时杆件应力计算 1. 组合内力时杆件内力计算 2. 斜弯曲变形、应力计算 3.偏心拉压变形、应力计算 2 1.截面核心 弯曲与扭转变形、应力计算 2讲课 第九章能量原理 1.虑功、杆件内力的电功 2.虚功原理及在杆件中的应用 3.莫尔定理 22 2 讲课 图乘法 习题 互等定理 2 讲课 1.冲击 习题 24 2 讲课 第十章 超静定结构 超静定结料 及其分析方法 2.力法,力法正则方程 25 2 习题 1。有对称与反对称性的超静定结构 连续梁 超静定刚架 2 讲课 第十一章材料失效及强度理论 1. 常用工程材料失效模式及强度理论概色 2.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3.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安全系数 强度条件与强度计算 2 讲课 第十二章杆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习题 1,杆件失效框念与失效模式 轴陶拉伸与压缩杆件强度计算 28 2 讲课 扭转杆件强度与刚度计算 习题 弯曲杆件强度与刚度计 3 斜弯曲、偏心拉压杆件强度计算 4. 弯曲与扭转杆件强度计算 2 第十三意联接 工程中常见的联接结构 剪切的实用计算 3.挤压的实用计算 302讲课 第十四意弯劳 1。交变应力店带概少 23 不特征 2 讲课 上。构件的疲劳极限 2. 对称循环下杆件疲劳计算
4 3. 曲杆弯曲简介 19 2 讲课 第八章 组合内力时杆件应力计算 1. 组合内力时杆件内力计算 2. 斜弯曲变形、应力计算 3. 偏心拉压变形、应力计算 20 2 讲课 习题 1. 截面核心 2. 弯曲与扭转变形、应力计算 21 2 讲课 第九章 能量原理 1. 虚功、杆件内力的虚功 2. 虚功原理及在杆件中的应用 3. 莫尔定理 22 2 讲课 习题 1. 图乘法 2. 互等定理 23 2 讲课 习题 1. 冲击 24 2 讲课 第十章 超静定结构 1.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2. 力法,力法正则方程 25 2 习题 1. 有对称与反对称性的超静定结构 2. 连续梁 3. 超静定刚架 26 2 讲课 第十一章 材料失效及强度理论 1. 常用工程材料失效模式及强度理论概念 2.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3.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4. 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安全系数 5. 强度条件与强度计算 27 2 讲课 习题 第十二章 杆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1. 杆件失效概念与失效模式 2. 轴向拉伸与压缩杆件强度计算 28 2 讲课 习题 1. 扭转杆件强度与刚度计算 2. 弯曲杆件强度与刚度计算 3. 斜弯曲、偏心拉压杆件强度计算 4. 弯曲与扭转杆件强度计算 29 2 讲课 第十三章 联接 1. 工程中常见的联接结构 2. 剪切的实用计算 3. 挤压的实用计算 30 2 讲课 第十四章 疲劳 1. 交变应力,疲劳概念 2. 交变应力循环特征 3. 材料疲劳极限 31 2 讲课 1. 构件的疲劳极限 2. 对称循环下杆件疲劳计算
322讲课 第十五章压杆稳定 1。压杆稳定平衡与不稳定平商 2 两端较支细长压杆临界力、欧拉公式一般形式 平衡路径,分叉点 4. 经验公式 5.临界应力总图 332进 1.压杆稳定性计算 2 习 压杆稳定性计算 352总结 全课程总结 3616上机 用个人所熟悉的计算机语言(语言种类不限),完成一个能分析、求解一个材料 力学问腰(教师出要或学生白拟)的计算机通用程序。从算法,流程图、程序代 码、调试程序、例愿计算、计算结果处理(有的需要绘制图形或演示动画) 析 ,打印程序和计算结果到撰写并提交上机报告或小论文等全过程必须独立完 成。 计86 四、教材 主教材 1)《新编材料力学》(第2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张少实主编,机械工业出板社,2009。 2)(Mechanics of Materials)(English reprint).(James M.Gere and Barry J.Goodno.China Machine Prcs8,Beijing2011(original7hEd.Cengage Leaming.2008)(机域工业出版社2011年原版影印原书第7版 影印版更名为of Materials,全英语授课适用). 辅助教材 1)《新编材料力学电子教程》(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辅助教材),张少实主编,机城工业出版社,2007. 2)《材料力学课堂教学多媒体系统》,张少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该参考教材凸显了应力分析与应变分析难点和重点内容,用动画、图像、超文本等超煤体技术,不仅 仿真了构件变形动态过程、变形最终结果、应力场等,而且还透视到枸件内部,仿真内部点、线、面的位 移或变形。 参考教材 1.(R.C.Hibbeler,Mechanics of Materials (English reprint).Higher Education Press.Beijing 004 ((original5油Ed,Prentice Hall,2003)(高等教有出版社2004年原版影印原书第5版). 2.(F.P.Beer.E.R.Johnston.Jr.J.T.DeWol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English reprint).Tsinghua Univ Pess,Beng2003(original3dEd,McGraw-HillCo.nc,2002)(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原版影印原书第 a:B以c山aHIk01&,2000。 BaeHHOMaTe pHa noB MOCKBa:BwcwaaIko na.1999. 5。有光降著,住北的℃材料力学,株式会社技論社,1999。 5
5 32 2 讲课 第十五章 压杆稳定 1. 压杆稳定平衡与不稳定平衡 2. 两端铰支细长压杆临界力、欧拉公式一般形式 3. 平衡路径,分叉点 4. 经验公式 5. 临界应力总图 33 2 讲课 1. 压杆稳定性计算 34 2 习题 压杆稳定性计算 35 2 总结 全课程总结 36 16 上机 用个人所熟悉的计算机语言(语言种类不限),完成一个能分析、求解一个材料 力学问题(教师出题或学生自拟)的计算机通用程序。从算法、流程图、程序代 码、调试程序、例题计算、计算结果处理(有的需要绘制图形或演示动画)与分 析、打印程序和计算结果到撰写并提交上机报告或小论文等全过程必须独立完 成。 合 计 86 四、教材 主教材 1)《新编材料力学》(第 2 版)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张少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Mechanics of Materials》(English reprint), (美) James M. Gere and Barry J. Goodno, China Machine Press, Beijing 2011 (original 7th Ed., Cengage Learning, 2008)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年原版影印原书第 7 版, 影印版更名为 Strength of Materials,全英语授课适用)。 辅助教材 1)《新编材料力学电子教程》(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辅助教材),张少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材料力学课堂教学多媒体系统》,张少实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该参考教材凸显了应力分析与应变分析难点和重点内容,用动画、图像、超文本等超媒体技术,不仅 仿真了构件变形动态过程、变形最终结果、应力场等,而且还透视到构件内部,仿真内部点、线、面的位 移或变形。 参考教材 1.(美)R.C. Hibbeler, Mechanics of Materials (English reprint),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 2004 (original 5th Ed., Prentice Hall, 2003)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原版影印原书第 5 版)。 2.(美)F.P. Beer, E.R. Johnston, Jr. J.T. DeWol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English reprint), Tsinghua Univ. Press, Beijing 2003 (original 3rd Ed., McGraw-Hill Co. Inc, 2002)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原版影印原书第 3 版)。 3. AлександровА. В. , ΠотаповВ. Д.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ематериалов. Москв а: ВысшаяШкола,2000。 4.Ицкович Г. М. , МининЛ. С. РуководствокΡешениюЗадачпоСопроти влениюМатериалов. Москва: ВысшаяШкола,1999。 5. 有光 隆著,はじめての材料力学,株式会社技術評論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