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免蜂蜜焦化糊锅。加热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药物发霉。④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24、炼蜜分三种,即蜜、中蜜、老蜜。炮制一般用嫩蜜,少用中蜜,不用老蜜。其炼制方法是: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至沸后,用适宜的筛网滤去死蜂及杂质,然后继续加热,保持微沸,除去泡沫和上浮蜡质,至起鱼眼泡,色泽无明显变化,用手捻之较生蜜粘性较强,即可迅速出锅。嫩蜜炼制温度为105℃~115℃,嫩蜜的含水量在20%以上。蜂蜜虽言性平,实则生用性偏凉,能清解毒;熟则性偏温,以补脾气、润肺燥之力胜。所以蜜炙的蜜要炼制。25.①酒酥蛤色稍黄,质较脆,微有酒气;②油酥蛤色稍黄,质较脆,具香酥气。26.将动物类药物块或短节,置火上加热,用油脂涂布,加热烘烤,待油脂渗入药内后,再涂再烤,反复操作,直至药物质地酥脆,晾凉或粉碎。问答题1:答:炙法与加辅料炒法在操作方法上基本相似,均加入辅料加热拌炒。加辅料炒法使用固体辅料,掩埋翻炒使药物受热均匀或粘附表面共同人药;而炙法则是用液体辅料,拌匀闪润使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发挥作用。加辅料炒的温度较高,一般用中火或武火,在锅内翻炒时间较短,药物表面颜色变黄或加深;炙法所用温度较低,一般用文火,在锅内翻炒时间稍长,以药物炒干为宜。“炒者取芳香之性”,以缓性为主;“炙者取中和之性”,以增效为主。2.答:(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苦寒药,性本沉降下行,多用于清中、下焦湿热。酒炙后不但能缓和寒性,免伤脾胃阳气,并可借酒升提之力引药上行,而能清上焦邪热。如大黄、黄连、黄柏等。(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酒制能改变药物组织的物理状态,有利于成分的浸润、溶解、置换、扩散与溶出过程的进行,即可产生某些“助溶”作用,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临床上常用的一些活血祛瘀、通络药多用酒炙,一方面使酒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如当归、川、桑枝等。(3)矫臭去腥:一些具有腥气的动物类药物,经酒炙后可除去或减弱腥臭气。如乌梢蛇、蕲蛇、河车等
以免蜂蜜焦化糊锅。加热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药物发霉。 ④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 24.炼蜜分三种,即嫩蜜、中蜜、老蜜。炮制一般用嫩蜜,少用中蜜,不 用老蜜。其炼制方法是:将蜂蜜置于锅中,加热至沸后,用适宜的筛网滤去死 蜂及杂质,然后继续加热,保持微沸,除去泡沫和上浮蜡质,至起鱼眼泡,色 泽无明显变化,用手捻之较生蜜粘性较强,即可迅速出锅。嫩蜜炼制温度为 105℃~115℃,嫩蜜的含水量在 20%以上。 蜂蜜虽言性平,实则生用性偏凉,能清解毒;熟则性偏温,以补脾气、润 肺燥之力胜。所以蜜炙的蜜要炼制。 25.①酒酥蛤蚧色稍黄,质较脆,微有酒气;②油酥蛤蚧色稍黄,质较 脆,具香酥气。 26.将动物类药物块或短节,置火上加热,用油脂涂布,加热烘烤,待油 脂渗入药内后,再涂再烤,反复操作,直至药物质地酥脆,晾凉或粉碎。 问答题 1.答:炙法与加辅料炒法在操作方法上基本相似,均加入辅料加热拌炒。 加辅料炒法使用固体辅料,掩埋翻炒使药物受热均匀或粘附表面共同人药;而 炙法则是用液体辅料,拌匀闷润使辅料渗入药物内部发挥作用。加辅料炒的温 度较高,一般用中火或武火,在锅内翻炒时间较短,药物表面颜色变黄或加 深;炙法所用温度较低,一般用文火,在锅内翻炒时间稍长,以药物炒干为 宜。“炒者取芳香之性”,以缓性为主;“炙者取中和之性”,以增效为主。 2.答:(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苦寒药,性本沉降 下行,多用于清中、下焦湿热。酒炙后不但能缓和寒性,免伤脾胃阳气,并可 借酒升提之力引药上行,而能清上焦邪热。如大黄、黄连、黄柏等。(2)增强 活血通络作用:酒制能改变药物组织的物理状态,有利于成分的浸润、溶解、 置换、扩散与溶出过程的进行,即可产生某些“助溶”作用,提高有效成分的 溶出率。临床上常用的一些活血祛瘀、通络药多用酒炙,一方面使酒与药物协 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 强疗效。如当归、川芎、 桑枝等。(3)矫臭去腥:一些具有腥气的动物类药物,经酒炙后可除去或减弱 腥臭气。如乌梢蛇、蕲蛇、河车等
3.答:即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于,取出晾凉。此法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酒炙法的操作方法,一般多采用先拌酒后炒药法,因先炒药后加酒拌炒的方法不易使酒渗入药物内部,加热翻炒时,酒易迅速挥发,所以除个别药物适用此法外,大多数药物均适用先拌酒闷润至完全吸收后用温火炒干的炮制方法。4.答:(1)黄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2)酒黄连:取黄连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黄连片,用黄酒12.5kg.(3)姜黄连:取黄连片,用姜汁拌匀,稍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黄连片,用生姜12.5kg或干姜4kg,绞汁或煎汁。(4)黄黄连:取吴茱英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闪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黄连片,用吴茱英10kg.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疽,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痛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如用于治热毒雍盛、高热烦躁及痛疽疗疮的黄连解毒汤(《正宗》);治气血两的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的白头翁汤(《伤寒论》)。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如用于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准绳》)。姜炙黄连缓和其苦寒之性,并增强止呕作用,如用于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呕吐、泄泻的香姜散(《准绳》);治皖胁疼痛、暖气吞酸、大便热结的英连丸;大黄炭则分别为生大黄的1.9倍和2.8倍左右。研究表明,酒炒大黄泻下效力比生品降低30%,熟大黄(酒炖)、清宁片降低95%,大黄炭无泻下作用;炮制对大黄解热作用无明显影响;大黄生品、制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痫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菌种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不同炮制品抑菌活性各有特点,酒炒与酒炖大黄保持了与生品相近的抑菌效力,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
3.答:即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 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此法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 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酒炙法的操作方法,一般多采用先拌酒后炒药 法,因先炒药后加酒拌炒的方法不易使酒渗入药物内部,加热翻炒时,酒易迅速 挥发,所以除个别药物适用此法外,大多数药物均适用先拌酒闷润至完全吸收后 用温火炒干的炮制方法。 4.答:(1)黄连: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2)酒黄连:取黄连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 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 屑。每 100kg 黄连片,用黄酒 12.5kg.(3)姜黄连:取黄连片,用姜汁拌匀, 稍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 碎屑。每 100kg 黄连片,用生姜 12.5kg 或干姜 4kg,绞汁或煎汁。(4)萸黄 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 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 100kg 黄连片,用吴茱萸 10kg. 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 能,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目 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如用于治热毒 壅盛、高热烦躁及痈疽疔疮的黄连解毒汤(《正宗》);治气血两燔的清瘟败 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的白头翁汤(《伤寒论》)。酒炙黄连能 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如用于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 花粉丸(《准绳》)。姜炙黄连缓和其苦寒之性,并增强止呕作用,如用于治 湿热中阻、胃失和降、呕吐、泄泻的香姜散(《准绳》);治脘胁疼痛、嗳气 吞酸、大便热结的萸连丸;大黄炭则分别为生大黄的 1.9 倍和 2.8 倍左右。 研究表明,酒炒大黄泻下效力比生品降低 30%,熟大黄(酒炖)、清宁片 降低 95%,大黄炭无泻下作用;炮制对大黄解热作用无明显影响;大黄生品、 制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菌 种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不同炮制品抑菌活性各有特 点,酒炒与酒炖大黄保持了与生品相近的抑菌效力,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