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中药炮制》第7周,第7讲次摘要第十二章炙法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第二节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掌握炙法酒炙、醋炙法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1.2.熟悉酒炙、醋炙法及代表药物现代研究概况【重点]1.炙法、酒炙、醋炙法操作方法2.酒炙、醋炙法注意事项及炮制作用。[难 点)1.酒炙、醋炙法代表药物的炮制研究。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从炙法、酒炙、醋炙的特点引入,【本讲课程的内容】概述一、含义炙法:将净选或切制的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参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二、辅料炒与炙法的区别辅料炒项目辅料固体表面与药物接触火中(武)火目的抑制偏性为主
课程名称:《中药炮制》 第 7 周,第 7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二章 炙法 第一节 、第二节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 1. 掌握炙法酒炙、醋炙法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质量及炮制作用。 2. 熟悉酒炙、醋炙法及代表药物现代研究概况 【重 点】 1. 炙法、酒炙、醋炙法操作方法 2. 酒炙、醋炙法注意事项及炮制作用。 【难 点】 1. 酒炙、醋炙法代表药物的炮制研究。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 从炙法、酒炙、醋炙的特点引入。 【本讲课程的内容】 概述 一、含义 炙法:将净选或切制的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 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二、辅料炒与炙法的区别 项目 辅料炒 炙法 辅料 固体 液体 与药物接触 表面 内部 火力 中(武)火 文(中)火 目的 抑制偏性为主 增效为主
操作先炒辅料,再投药物先拌辅料,再第一节酒炙法一、含义酒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二、酒1、性味功能甘辛,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散寒、去的作用。三、适用药物1、活血散瘀药物如川芎、丹参等2、祛风通络药物如威灵仙、桑枝等3、动物类药物如乌梢蛇、地龙等4、性味苦寒药如黄连四、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1)缓和苦寒之性(2)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1)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常用于活血祛瘀、通络药,如当归、桑枝等。(2)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3.矫臭去腥可产生腥臭之味的如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可随酒加热挥散;另外醇香可矫味。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五、操作方法1、先拌酒后炒药药物与酒拌匀一闷润(酒被吸尽)一文火炒出锅—放凉。适用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2、先炒药后加酒先炒药(至一定程度)——喷一定量的酒—炒干—出锅—放凉。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等。用量:药物:黄酒=100:10~20六、注意事项(1)稀释: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2)闷润: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酒被迅速挥发。(3)火力与火候: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
操作 先炒辅料,再投药物 先拌辅料,再炒药或先炒药,再加辅料 第一节 酒炙法 一、含义 酒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二、酒 1、性味功能 甘辛,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散寒、去腥的 作用。 三、适用药物 1、活血散瘀药物 如川芎、丹参等 2、祛风通络药物 如威灵仙、桑枝等 3、动物类药物 如乌梢蛇、地龙等 4、性味苦寒药 如黄连 四、目的 1. 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1)缓和苦寒之性 如大黄、黄连、黄柏 (2)引药上行 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1)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常用于活血祛瘀、通络药,如当归、桑枝等。 (2)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 3. 矫臭去腥 可产生腥臭之味的如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可随酒加热挥散;另外醇香 可矫味。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五、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 药物与酒拌匀—闷润(酒被吸尽)——文火炒——出锅——放凉。适用于 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 2、先炒药后加酒 先炒药(至一定程度)——喷一定量的酒——炒干——出锅——放凉。多 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等。 用量:药物:黄酒=100:10~20 六、注意事项 (1)稀释: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 后,再与药物拌润。 (2) 闷润: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酒被迅速挥发。 (3)火力与火候: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
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黄连[处方用名】黄连、川连、酒黄连、姜黄连、吴英连、英黄连。[来源]本品为毛莫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n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历史沿革现行,有姜炙、吴茱英炙、酒炙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黄连一一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2、酒黄连一一先拌黄酒,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黄连片:黄酒=100:12.53、姜黄连一一先拌姜汁,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黄连片:生姜(或干姜)=100:12.5(4),绞汁或煎汁。4、萸黄连一一取吴茉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黄连片:吴茉萸=100:10酒黄连姜黄连[炮制作用]生品一一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痫疾,壮热烦躁,热毒生疮,耳道流脓等证。如黄连解毒汤;清败毒饮。酒炙黄连一一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如用于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姜炙黄连一一缓和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如用于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吴英制黄连一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滞肝胆,噜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皖满,泄泻或下痢[炮制研究]
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黄连 [处方用名] 黄连、川连、酒黄连、姜黄连、吴萸连、萸黄连。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 Coptis deltoiden C.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 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历史沿革]现行,有姜炙、吴茱萸炙、酒炙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黄连——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 ——先拌黄酒,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黄酒=100:12.5 3、姜黄连—— 先拌姜汁,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生姜(或干姜)=100:12.5(4),绞汁或煎汁。 4、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 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 屑。 黄连片:吴茱萸=100:10 [炮制作用] 生品——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 痢疾,壮热烦躁,热毒生疮,耳道流脓等证。如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 酒炙黄连——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如用于治目赤肿痛、口舌 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 姜炙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如用于 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吴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 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痞满, 泄泻或下痢. [炮制研究]
成分:1.切制—温度较低,抢水洗2.炮制一一温度升高,对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但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出率;另有结论与之相反。加热过程中生成红色的小红碱,其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大黄[处方用名]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黄炭[来源]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icinaleBail.的干燥根及根茎。[历史沿革]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清蒸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一颜色加深(棕褐色或深棕色)药:黄酒=100:10熟大黄-(1)酒生药块+黄酒一拌匀闷润吸尽一至密闭容器内一至内外黑褐色一取出一干燥药:黄酒=100:30(2)隔水蒸至内外均呈黑色[炮制方法]:大黄炭一生药(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醋大黄一生药片+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干药:醋=100:15清宁片一生药,加水,武火,煮烂,加黄酒(100:30),煮成泥状,晒干,粉碎,过筛,与黄酒、炼蜜混合,蒸透,搓成圆条,低温干燥,烘至7成干,闷约10天,切厚片。药:黄酒:炼蜜=100:75:40大黄酒大黄[炮制作用]生品-泻下峻烈,伤胃气,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热毒霆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抢水洗 2.炮制——温度升高,对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但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出率; 另有结论与之相反。 加热过程中生成红色的小檗红碱,其随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大黄 [处方用名] 大黄、生大黄、川军、酒军、酒大黄、醋大黄、熟军、熟大黄、大 黄炭 [来源] 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的干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酒蒸、醋炙、炒炭、清蒸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 生大黄-原药材,净制,浸润,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生药材+黄酒——拌匀——颜色加深(棕褐色或深棕色) 药:黄酒=100:10 熟大黄-(1)酒 生药块+黄酒—拌匀闷润吸尽—至密闭容器内—至内外黑 褐色—取出—干燥 药:黄酒=100:30 (2)隔水蒸至内外均呈黑色 [炮制方法] : 大黄炭—生药(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褐色,取出,放凉。 醋大黄—生药片+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干 药:醋=100:15 清宁片—生药,加水,武火,煮 烂,加黄酒(100:30),煮成泥状,晒干, 粉碎,过筛,与黄酒、炼蜜混合,蒸透,搓成圆条,低温干燥,烘至 7 成干, 闷约 10 天,切厚片。 药:黄酒:炼蜜=100:75:40 [炮制作用] 生品-泻下峻烈,伤胃气,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热毒壅盛,热结便秘-大承气汤
酒大黄-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作用(1)泻下缓和(2)引药上行目赤肿痛一当归龙荟丸口舌生疮,耳鸣-上清瘀血症-下瘀血汤研究:致泻成分、抑菌成分、正血收敛成分,(1)大黄生品及各炮制品成分含量如下表:总葱醒%游离葱醒%(抑菌)结合型醌%3.471.352.12原料大黄1.01大黄片3.122.11酒大黄3.081.431.652.541.50熟大黄1.04大黄炭3.072.600.47(2)止血成分增加,正血作用增强当归[处方用名当归、秦归、归头、归身、归尾、全当归、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历史沿革]现行,有酒炒、土炒、炒炭等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当归(全当归)一一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2.当归头一一取净当归,洗净,稍润,将当归头部分切下4~6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有取当归头部分,纵向切薄片)。筛去碎屑。3,当归身一一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去根皮,取当归身部分,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4,当归尾一一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取须根部分,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炮制作用]5.酒当归一先加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药:黄酒=100:106.土炒当归—药材+土粉炒至当归片上粘满细土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药:土粉=100:307,当归炭一一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片,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出晾凉
酒大黄-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作用(1)泻下缓和(2)引药上行. 目赤肿痛—当归龙荟丸 口舌生疮,耳鸣-上清丸 瘀血症-下瘀血汤 研究:致泻成分、抑菌成分、止血收敛成分。 (1)大黄生品及各炮制品成分含量如下表: 总蒽醌% 游离蒽醌%(抑菌) 结合型蒽醌% 原料大黄 3.47 1.35 2.12 大黄片 3.12 1.01 2.11 酒大黄 3.08 1.43 1.65 熟大黄 2.54 1.50 1.04 大黄炭 3.07 2.60 0.47 (2)止血成分增加,止血作用增强 当归 [处方用名]当归、秦归、归头、归身、归尾、全当归、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 炭。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 [历史沿革]现行,有酒炒、土炒、炒炭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 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 干燥。筛去碎屑。 2.当归头——取净当归,洗净,稍润,将当归头部分切下 4~6 片(薄片),晒 干或低温干燥(有取当归头部分,纵向切薄片)。筛去碎屑。 3.当归身——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去根皮,取当归身部分,切 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4.当归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取须根部分,切片,晒干或 低温干燥。 [炮制作用] 5.酒当归 ——先加辅料,再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药:黄酒=100:10 6.土炒当归——药材+土粉——炒至当归片上粘满细土时——取出——筛去 土粉——摊凉。 药:土粉=100:30 7.当归炭 ——取当归片,置炒制容器片,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微黑色,取 出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