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家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6.(参考)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7.(参考)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 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8(参考)用映衬的手法描写了戍边将士顶风冒严寒雪里行军的壮阔场面,表达一种壮怀激烈,昂扬向上的思 想感情。 9.(参考)本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 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语言 此项能力层级为E,属高考语文科最高考查能力层级。2002年开始采用了主观题型,其难度又上了一个台 阶 ·难点磁场 [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 贬到武昌时写的。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之时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2古人云:“诗言志。”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答 ·案例探究 [案例1](★★★★★)(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舂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层级为E级 知识依托: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古代有关文化常识,如首先要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 多写伤怀离别之情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 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错解分析:有些考生把“折柳ˆ理解为一个动作,由此谈细节描写等,关键是不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 方法技巧:欣赏古典诗歌,首先要从整体出发把握其基本内容,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然后结合试题要求具
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家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6. (参考)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7. (参考)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 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8.(参考)用映衬的手法描写了戍边将士顶风冒严寒雪里行军的壮阔场面,表达一种壮怀激烈,昂扬向上的思 想感情。 9. (参考)本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 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语言 此项能力层级为 E,属高考语文科最高考查能力层级。2002 年开始采用了主观题型,其难度又上了一个台 阶。 ●难点磁场 [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2 题。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 贬到武昌时写的。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之时。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答: 2.古人云:“诗言志。”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答: ●案例探究 [案例 1](★★★★★)(2002 年全国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层级为 E 级。 知识依托: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古代有关文化常识,如首先要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 多写伤怀离别之情。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 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错解分析:有些考生把“折柳”理解为一个动作,由此谈细节描写等,关键是不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 方法技巧:欣赏古典诗歌,首先要从整体出发把握其基本内容,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然后结合试题要求具
体赏析。诗中第一句“玉笛暗飞声”,第三句“曲中闻折柳”等都给读者描绘了一个听笛的景象,稍加分析, 即可感悟出“折柳”的含义 例2](★★★★)(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溏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季节景物 甲家家雨、处处蛙 乙春天 2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与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知识依托: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有关文化常识,如时令等 参考答案:1.甲——黄梅时节或初夏乙——蜂蝶或叶 2.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错解分析:1题甲处错填,缺乏生活常识,不知道黄梅时节是何时 方法技巧:欣赏古典诗歌,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要通过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进入诗歌所创造的独特的意境 之中 锦囊妙计 赏古典诗词形象例说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与一般小说、戏剧中以人物为主的形象有所不同,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 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一)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 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 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 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如: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 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 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二)景观场景一般有:景象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等等。当然,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 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杜甫《春夜喜雨》)—一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
体赏析。诗中第一句“玉笛暗飞声”,第三句“曲中闻折柳”等都给读者描绘了一个听笛的景象,稍加分析, 即可感悟出“折柳”的含义。 [案例 2](★★★★)(2000 年上海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1~2 题。 甲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溏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 雨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季节 景物 甲 家家雨、处处蛙 乙 春天 2.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与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知识依托: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有关文化常识,如时令等。 参考答案:1.甲——黄梅时节或初夏乙——蜂蝶或叶 2.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 错解分析:1 题甲处错填,缺乏生活常识,不知道黄梅时节是何时。 方法技巧:欣赏古典诗歌,要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要通过诗歌所描绘的景象进入诗歌所创造的独特的意境 之中。 ●锦囊妙计 一、鉴赏古典诗词形象例说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与一般小说、戏剧中以人物为主的形象有所不同,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 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一)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 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 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 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如: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 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 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二)景观场景一般有:景象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等等。当然,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 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三)某些事物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 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 雁、松、梅、竹、马,等。如:“垂绥饮清露,流响岀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诗中虞世 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还有大家都熟悉的陆游的《咏梅》词等 四)比喻性形象描写有些诗词在形象的描写之中,隐含了诗词的实际内容,形象的描写之中渗透了比喻 的意象,这就要求读者能结合有关背景材料,透过形象的描写,把握其中隐含的内容。如难点磁场中两 首描写牛的诗,要透过牛的形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有关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 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一些,对于欣赏古代诗词有一定的 意义,2002年高考试题即就此命题。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 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 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 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 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 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 《从军北征》) (六)意境意境是指作品中的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景象描写的和谐统一,是从这一统一中所体现出来的意 味隽永的意象。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使欣赏者一步步走进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 的氛围和境界之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古典诗词中,意境一般表 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 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曲,一定要通过作品的 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并进行鉴赏评价 二、鉴赏古典诗词语言例析 语言鉴赏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韵律格式、语体色彩等。要特别注意对诗词中“诗眼”的分析。 一般来说,诗歌语言有如下特点:1.简洁生动。2准确传神。3含蓄凝练。4形象鲜明。5色彩丰富。6词藻 优美。7节奏感强。8富有韵律。9平字见奇 此外,还应注意到下面一些方式在语言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如:</P><P> 名称特征例句作用 典故把作品所要抒发之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①含蓄凝练,表意丰 富,耐人寻味:②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 谐音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 有睛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 叠字重叠使用词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三)某些事物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 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 雁、松、梅、竹、马,等。如:“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诗中虞世 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还有大家都熟悉的陆游的《咏梅》词等。 (四)比喻性形象描写有些诗词在形象的描写之中,隐含了诗词的实际内容,形象的描写之中渗透了比喻 的意象,这就要求读者能结合有关背景材料,透过形象的描写,把握其中隐含的内容。如 难点磁场 中两 首描写牛的诗,要透过牛的形象,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有关音乐曲调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 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一些,对于欣赏古代诗词有一定的 意义,2002 年高考试题即就此命题。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 七首》之二)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 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 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 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 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 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 《从军北征》) (六)意境意境是指作品中的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景象描写的和谐统一,是从这一统一中所体现出来的意 味隽永的意象。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使欣赏者一步步走进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 的氛围和境界之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般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古典诗词中,意境一般表 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 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主要是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曲,一定要通过作品的 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并进行鉴赏评价。 二、鉴赏古典诗词语言例析 语言鉴赏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义、韵律格式、语体色彩等。要特别注意对诗词中“诗眼”的分析。 一般来说,诗歌语言有如下特点:1.简洁生动。2.准确传神。3.含蓄凝练。4.形象鲜明。5.色彩丰富。6.词藻 优美。7.节奏感强。8.富有韵律。9.平字见奇。 此外,还应注意到下面一些方式在语言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如:</P><P> 名称 特征 例句 作用 典故 把作品所要抒发之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①含蓄凝练,表意丰 富,耐人寻味;②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 谐音 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 有晴 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 叠字 重叠使用词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增强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
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诗歌语言的特殊形式语序或词序颠倒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适合平仄、韵律等要求突出表现 某种情景 跳跃性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茅店”符合音节韵律等的需要,更好地抒发情感,以达 到独特的效果 诗句纯用名词组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 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歼灭难点训练 (★★★★)赏析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题。 自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诗中“闲吟客”,“吟”的内容是:“不容真”,“真”指 2此诗描写了一个形象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3~5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淸泪,惊残①孤梦,又拣 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 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 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3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ˆ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 4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5.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6.①诗人在首联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的形象。第二联中用和 两个词表现了人民的不堪重负 7诗人在第四联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
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诗歌语言的特殊形式 语序或词序颠倒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适合平仄、韵律等要求突出表现 某种情景。 跳跃性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茅店” 符合音节韵律等的需要,更好地抒发情感,以达 到独特的效果。 诗句纯用名词组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 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歼灭难点训练 (★★★★)赏析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2 两题。 自 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诗中“闲吟客”,“吟”的内容是 ;“不容真”,“真”指 。 2.此诗描写了一个 形象。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 3~5 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 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 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 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3.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 4.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5.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6~7 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6.①诗人在首联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 的形象。第二联中用 和 两个词表现了人民的不堪重负。 7.诗人在第四联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 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9“路转溪桥忽见”,“忽见ˆ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答:<P><P>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参考)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 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 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 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 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2(参考)这两首诗所反映的思想境界也大不相同。李纲诗中的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诉的是为 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从个人思想情感来说,他没有什么抱怨情绪,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眼前的 歼灭难点训练 1.(参考)内容:救物济世:真: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 2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清高悲愤的知识分子 3.(参考)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 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4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5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6.贫困孤苦“犹尚 7.(参考揭示出统治者的赋敛剥削无处不到,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化了主题 8.(参考)这首词记诗人一次夜晚在乡村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创造了一种既热闹欢快又 清悠宜人的境界 9.(参考)忽见”的是“旧日时茅店”。“旧时茅店”在“忽见”之前,更显夜行人的惊喜之情。诗歌用语有一定的跳 跃性,为了情感表达、音节韵律等的需要,常运用颠倒词序等方式,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翻译文言语句 从2002年开始,文言翻译采用主观题型,提高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其难点主要在对重点词语的准确理解, 对文言句式或固定格式的正确处理,对语句整体语意的总体把握等。 ·难点磁场 [试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后各语句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指国家内忧外患不断),握兵 在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至 泾阳来朝,中外俱有变。乃入见,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人之墓,此天谴,非人 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指赴宴),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于公。其下衷(贴身内衣,引申为穿在 里面)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 得无致疑乎?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8~9 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 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答: 9.“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答: </P><P>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 (参考)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 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 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 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 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2. (参考)这两首诗所反映的思想境界也大不相同。李纲诗中的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诉的是为 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从个人思想情感来说,他没有什么抱怨情绪,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眼前的 一切。 歼灭难点训练 1. (参考)内容:救物济世;真: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 2.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清高悲愤的知识分子 3. (参考)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 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4.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5.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6.贫困孤苦“犹”“尚” 7. (参考)揭示出统治者的赋敛剥削无处不到,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化了主题。 8. (参考)这首词记诗人一次夜晚在乡村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创造了一种既热闹欢快又 清悠宜人的境界。 9. (参考)“忽见”的是“旧时茅店”。“旧时茅店”在“忽见”之前,更显夜行人的惊喜之情。诗歌用语有一定的跳 跃性,为了情感表达、音节韵律等的需要,常运用颠倒词序等方式,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翻译文言语句 从 2002 年开始,文言翻译采用主观题型,提高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其难点主要在对重点词语的准确理解, 对文言句式或固定格式的正确处理,对语句整体语意的总体把握等。 ●难点磁场 [试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后各语句。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指国家内忧外患不断),握兵 在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至 泾阳来朝,中外俱有变。乃入见,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人之墓,此天谴,非人 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指赴宴),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于公。其下衷(贴身内衣,引申为穿在 里面)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 得无致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