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 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 不舍昼夜。”(《论语》)(1分 ?悠悠 □。2分) (3)策之不以其道,口口口口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1 (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4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巍峨 zheng rong )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2)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 yun yi(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 wu jing tian ze )的法则 (4)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 chong ddo fu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失去法力的他成为可被任何人宰割的对象 B.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就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C.“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心中仍有 种“望梅止渴”的感觉 每天到人才市场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去掉 妙语连珠”) “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兴衰” 改为“兴盛”) C.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去 掉“都”) 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 建活动中。(去掉“由于”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 机罨”’我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岂裴多菲说“若为自故,煮貨可抛”,我得了作 为人的价值:(1 (2) 。每读完一本 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2018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说明:1.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 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一、(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子曰:“ ,不舍昼夜。”(《论语》)(1 分) (2) ?悠悠。 。(2 分) (3)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1 分) (4)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 ”。(2 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4 分)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巍峨 zhēng róng( )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2)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 yún yì(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 wù jìng tiān zé( )的法则。 (4)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 chóng dǎo fù zhé(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失去法力的他成为可被任何人宰割..的对象。 B.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就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C.“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心中仍有一 种“望梅止渴 ....”的感觉。 D.每天到人才市场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去掉 “妙语连珠”) B.“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兴衰” 改为“兴盛”) C.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去 掉“都”) 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 建活动中。(去掉“由于”)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 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 为人的价值;(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读完一本 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46分) (一)(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俟其欣悦( (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敢稍逾约”这是作者幼年守信的表现,也是他能遍观群书的原因 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先达的严厉反衬了作者成年后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了他求学之艰难。 (二)(9分) 原宪甘贫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 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躜履, 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 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 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选自《庄子·让王》) 【注释】①不完:不完整,简陋残缺。②中绀(gan):内穿红色衣服。③华冠蹤履:戴 着桦树皮做的帽子,拖着没有后跟的鞋。华,通“桦”。④慝(te):邪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原宪居鲁/不可久居B.环堵之室/环滁皆山也 C.宪不忍为也/动心忍性D.中绀而表素/临表涕零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 11.原宪所说的“病”指的是什么?本文可以看出原宪具有怎样的人生信念?(3分)
二、(46 分) (一)(10 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俟.其欣悦( ) (2)媵人持汤沃灌..(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不敢稍逾约”这是作者幼年守信的表现,也是他能遍观群书的原因。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先达的严厉反衬了作者成年后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了他求学之艰难。 (二)(9 分) 原宪甘贫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①,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 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②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蹝履③, 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 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 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④,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选自《庄子·让王》) 【注释】①不完:不完整,简陋残缺。 ②中绀(gàn):内穿红色衣服。③华冠蹝履:戴 着桦树皮做的帽子,拖着没有后跟的鞋。华,通“桦”。④慝(tè):邪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原宪居.鲁/不可久居. B.环.堵之室/环.滁皆山也 C.宪不忍.为也/动心忍.性 D.中绀而表.素/临表.涕零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夫 希 世 而 行 比 周 而 友 学 以 为 人 教 以 为 己。 11.原宪所说的“病”指的是什么?本文可以看出原宪具有怎样的人生信念?(3 分)
(三)(10分) 寻觅老广州的传统美食,怀旧粤菜千金难换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典粤菜都因为手艺繁复,疏于传承等因素,变得买少见少。但 是,我们的舌头不会忘掉这些味道,这是一种记忆的味蕾,会驱使我们去寻觅还坚持着烹制 怀旧粤菜的餐馆,重温对经典粤菜的深情厚谊 、论技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说到怀旧粤菜,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点,这也是粤菜叫人称颂的技法之 但正因为在烹调上的精细,使得手艺的传承大有难度,尤其如今百物腾贵,极花人工的菜式, 多数餐厅都恕难从命。但是广州酒家,就仍在坚守这一粤菜精髓,80年来都是招牌菜的“ 州文昌鸡”就是一个例子。 讲完鸡再说鸭。南粤宫的一道“荔茸香酥鸭”,最能展现粤菜的繁琐技法。它选用广西 荔浦或广东韶关乐昌芋头,做成的芋泥又绵又粉,再加入味料便成为“荔茸”:鸭肉要以隔 水蒸法至绵软:关键在于鸭肉酿入荔茸后的油炸,这个过程需要师傅十分有耐心,紧盯着油 温与时间,更不能随便翻动,以肉眼可见表层变成金黄色,就可取出沥油切件。如此,需耗 费三至四个小时。试问,有多少餐馆愿意为一道菜耗费这一担心机? 广东人烹鸡烹鸭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番禺石碁人所创的八宝霸王鸭就是番禺名菜之一。 它是在霸王鸭的基础上改进的。为了保持鸭的完整,石碁人将鸭完整拆骨不开肚,做工更加 耗时费力。一方渔家的八宝鸭就参照这种做法,先将鸭洗净后用特制的配料把鸭腌上一天 将咸蛋黄、绿豆、冬菇、莲子、糯米等馅料酿进鸭中,至饱满后用棉线缝合,轻炸八宝鸭成 金黄色,再用葱、姜、香料熬制的高汤扣上两个小时,鸭形丰腴饱满,鸭肉酥烂,腴香浓溢。 、谈镬气:粗料精制简中带繁 镬气小炒,大概是最贴近民生的粤莱。吃宵夜大排档,会点上一道又一道小炒,味道好 与否,就看是否“够镬气”;寻常百姓家,就会以小炒作为家常便饭的必备菜式,当然自家 难以猛火大油做到“够镬气”,但小炒在粤菜中,就是从平民之味出发,演变出的讲究之道 尤以水乡一带,如顺德、番禺等地的小炒为代表,做得更是精益求精. “炒牛奶”就是一道既有顺德特色,又表现了“粗料精制”的经典粤菜。以浓稠著称的 顺德水牛奶为原料,讲究调和牛奶、鹰粟粉和蛋清的比例,还有炒制时的火候与手势:只见 师傅将油镬烧到底部通红,倒入花生油搪锅,稍微将镬离火使油温下降后,便倒λ牛奶,以 温和的力度炒制,师傅将此称之为“软炒”,这不仅能令炒牛奶在起镬后洁白如初,还能保 持嫩滑口感。 还有以大火将生米煮成熟饭的“生炒糯米饭”,也是将糯米饭上升到一个层次。生炒更 加突显米粒的弹牙口感以及饭香,炒菜加炒饭,主食加主菜相辅相成。 这些随着年月买少见少的精工粤菜,除了考验厨师的出众技艺,也看重对时机的把握调 控,一席佳肴,上菜的顺序、上菜的数量、上菜的时间,尤其是镬气小炒,更讲究即上桌即 乞,以达到在最佳的尝味期得到最佳味道的口感,所谓“趁热、起筷”,是对菜式的尊重, 也是不辜负大厨的用心。 三、道摆盘:精雕细琢方显刀工 精致的粤菜大部分都极讲究刀工,而这刀工,除了对食材的处理上,很多时候还用于雕 花摆盘上,这才是粤菜至为辉煌的。器皿之上,除了精工粤菜,还有精细的雕龙雕凤,那是 跃然于碟上的“艺术品”,与菜式配搭相得益彰,也展现了一席宴席的排场。对于当年的大 户人家来说,粤菜不仅要做得精,更要做得有架势,而这些雕花,就是排场的展现 尤记得曾在番禺宾馆,在一位餐饮界老前辈的安排下,吃了一顿非常隆重的“红云宴” 前前后后12道菜,无一不是用大碟上台,因为那置于碟上的雕花、雕雀、雕龙、雕凤,绝不 欺场,每个都细致得栩栩如生,本应是菜肴的衬托,却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当然,现在很多 人都觉得这些纯摆设、不能吃的雕花已显得不切实际,加之也增加了一道菜的制作时长,但 这种形式感,是粤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 分) 寻觅老广州的传统美食,怀旧粤菜千金难换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典粤菜都因为手艺繁复,疏于传承等因素,变得买少见少。但 是,我们的舌头不会忘掉这些味道,这是一种记忆的味蕾,会驱使我们去寻觅还坚持着烹制 怀旧粤菜的餐馆,重温对经典粤菜的深情厚谊。 一、论技法: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说到怀旧粤菜,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点,这也是粤菜叫人称颂的技法之一。 但正因为在烹调上的精细,使得手艺的传承大有难度,尤其如今百物腾贵,极花人工的菜式, 多数餐厅都恕难从命。但是广州酒家,就仍在坚守这一粤菜精髓,80 年来都是招牌菜的“广 州文昌鸡”就是一个例子。 …… 讲完鸡再说鸭。南粤宫的一道“荔茸香酥鸭”,最能展现粤菜的繁琐技法。它选用广西 荔浦或广东韶关乐昌芋头,做成的芋泥又绵又粉,再加入味料便成为“荔茸”;鸭肉要以隔 水蒸法至绵软;关键在于鸭肉酿入荔茸后的油炸,这个过程需要师傅十分有耐心,紧盯着油 温与时间,更不能随便翻动,以肉眼可见表层变成金黄色,就可取出沥油切件。如此,需耗 费三至四个小时。试问,有多少餐馆愿意为一道菜耗费这一担心机? 广东人烹鸡烹鸭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番禺石碁人所创的八宝霸王鸭就是番禺名菜之一。 它是在霸王鸭的基础上改进的。为了保持鸭的完整,石碁人将鸭完整拆骨不开肚,做工更加 耗时费力。一方渔家的八宝鸭就参照这种做法,先将鸭洗净后用特制的配料把鸭腌上一天, 将咸蛋黄、绿豆、冬菇、莲子、糯米等馅料酿进鸭中,至饱满后用棉线缝合,轻炸八宝鸭成 金黄色,再用葱、姜、香料熬制的高汤扣上两个小时,鸭形丰腴饱满,鸭肉酥烂,腴香浓溢。 二、谈镬气:粗料精制 简中带繁 镬气小炒,大概是最贴近民生的粤菜。吃宵夜大排档,会点上一道又一道小炒,味道好 与否,就看是否“够镬气”;寻常百姓家,就会以小炒作为家常便饭的必备菜式,当然自家 难以猛火大油做到“够镬气”,但小炒在粤菜中,就是从平民之味出发,演变出的讲究之道, 尤以水乡一带,如顺德、番禺等地的小炒为代表,做得更是精益求精。 “炒牛奶”就是一道既有顺德特色,又表现了“粗料精制”的经典粤菜。以浓稠著称的 顺德水牛奶为原料,讲究调和牛奶、鹰粟粉和蛋清的比例,还有炒制时的火候与手势;只见 师傅将油镬烧到底部通红,倒入花生油搪锅,稍微将镬离火使油温下降后,便倒入牛奶,以 温和的力度炒制,师傅将此称之为“软炒”,这不仅能令炒牛奶在起镬后洁白如初,还能保 持嫩滑口感。 还有以大火将生米煮成熟饭的“生炒糯米饭”,也是将糯米饭上升到一个层次。生炒更 加突显米粒的弹牙口感以及饭香,炒菜加炒饭,主食加主菜相辅相成。 这些随着年月买少见少的精工粤菜,除了考验厨师的出众技艺,也看重对时机的把握调 控,一席佳肴,上菜的顺序、上菜的数量、上菜的时间,尤其是镬气小炒,更讲究即上桌即 吃,以达到在最佳的尝味期得到最佳味道的口感,所谓“趁热、起筷”,是对菜式的尊重, 也是不辜负大厨的用心。 三、道摆盘:精雕细琢 方显刀工 精致的粤菜大部分都极讲究刀工,而这刀工,除了对食材的处理上,很多时候还用于雕 花摆盘上,这才是粤菜至为辉煌的。器皿之上,除了精工粤菜,还有精细的雕龙雕凤,那是 跃然于碟上的“艺术品”,与菜式配搭相得益彰,也展现了一席宴席的排场。对于当年的大 户人家来说,粤菜不仅要做得精,更要做得有架势,而这些雕花,就是排场的展现。 尤记得曾在番禺宾馆,在一位餐饮界老前辈的安排下,吃了一顿非常隆重的“红云宴”, 前前后后 12 道菜,无一不是用大碟上台,因为那置于碟上的雕花、雕雀、雕龙、雕凤,绝不 欺场,每个都细致得栩栩如生,本应是菜肴的衬托,却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当然,现在很多 人都觉得这些纯摆设、不能吃的雕花已显得不切实际,加之也增加了一道菜的制作时长,但 这种形式感,是粤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选自《美食导报》,有删改) 12.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典粤菜都因为手艺繁复,疏于传承等因素,变得买少见少。 B.由于手艺的传承大有难度,尤其如今百物腾贵,多数餐馆都很难烹调精细的、极花人 工的菜式 C.“趁热、起筷”,讲究的就是上桌即吃,以达到在最佳的尝味期得到最佳味道的口感。 D.这些纯摆设、精致的、不能吃的雕花只体现粤菜讲究刀工,已不切实际,反而增加了 道菜的制作时长,所以不是粤菜的精华,可以忽略。 1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将广州酒家、南粤宫、番禺石碁八宝霸王鸭与普通饭店的菜式烹饪技巧作比较, 是为了体现粤菜精益求精 B.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向读者说明粤菜镬气 足,用料精。 C.文章以番禺宾馆“红云宴”碟上的雕花摆盆为例,说明了粤菜雕工之精,搭配之巧。 D.文章向读者诠释了怀旧粤菜的传承难的原因 14.你认为经典粤菜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17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 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从丛。雨水打 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 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坦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 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 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 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 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 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 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 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 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 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 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 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 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 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 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 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 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妊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选自《美食导报》,有删改) 12.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 分) A.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典粤菜都因为手艺繁复,疏于传承等因素,变得买少见少。 B.由于手艺的传承大有难度,尤其如今百物腾贵,多数餐馆都很难烹调精细的、极花人 工的菜式。 C.“趁热、起筷”,讲究的就是上桌即吃,以达到在最佳的尝味期得到最佳味道的口感。 D.这些纯摆设、精致的、不能吃的雕花只体现粤菜讲究刀工,已不切实际,反而增加了 一道菜的制作时长,所以不是粤菜的精华,可以忽略。 1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将广州酒家、南粤宫、番禺石碁八宝霸王鸭与普通饭店的菜式烹饪技巧作比较, 是为了体现粤菜精益求精。 B.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向读者说明粤菜镬气 足,用料精。 C.文章以番禺宾馆“红云宴”碟上的雕花摆盆为例,说明了粤菜雕工之精,搭配之巧。 D.文章向读者诠释了怀旧粤菜的传承难的原因。 14.你认为经典粤菜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7 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 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 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 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 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 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 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 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 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 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 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 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 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 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 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 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 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 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 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 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 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 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 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 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 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5.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 ① 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 病 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 16.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4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 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2分) 17.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分) 18.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5分) 三、(50分) 19.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 人名;(4)不少于5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1~3题。 (甲)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 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 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 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 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 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200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 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乙)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 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 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 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 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要吃口 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 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 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 的委屈。卖了棉衣,他觉得非常的痛快,拿着现钱做什么不好呢,何必留着等那个一阵风便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 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 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 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 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 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5.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 分) ①_____________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__________________→病 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16.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4 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 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0 分) 19.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 人名;(4)不少于 500 字。 附加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 1~3 题。 (甲)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 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 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 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 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 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 200 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 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乙)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 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 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 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 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要吃口 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 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 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 的委屈。卖了棉衣,他觉得非常的痛快,拿着现钱做什么不好呢,何必留着等那个一阵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