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将变形后的方程代入没变形的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4.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的 五、作业 1.课本P25习题2.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3课时代入消元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 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灵活运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安全教育: 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感受代入法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2x+5y=-9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将解法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指出错误,并归纳: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首先要观察方程中未知 数系数的特点,要尽可能选择系数比较简单和代入后比较容易的方程变形 做一做 2x-3y=0 解方程组 5x-7y=1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将解法与同伴交流
2. 将变形后的方程代入没变形的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 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4. 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方程的 解. 五、 作业 1. 课本 P25 习题 2.2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 3 课时.代入消元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 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灵活运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安全教育: 一.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感受代入法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 = − + = 2 5 9 7 9 x y x y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将解法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指出错误,并归纳: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首先要观察方程中未知 数系数的特点,要尽可能选择系数比较简单和代入后比较容易的方程变形。 二.做一做 解方程组 − = − = 5 7 1 2 3 0 x y x y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将解法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指出错误,共同订正。 三.想一想,进一步体会代入法的代入功能 4x+1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5 3x-2y=1 学生活动: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解本题。由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 教师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解本题,提醒学生代入变 形的有关技巧。 教师归纳、整理并板书各种解法。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代入消元法,求解时,要根据题 目本身的特点,灵活选取“变形”和“代入”方法,如一般代入,整体代入,以达到 准确、快速消元的目的 五作业习题p25A、1 课后反思 第4课时加减消元法(_)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了解加减法是消元法的又一种基本 方法。 (2)会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本质是“消元”,即把“二 元”转化为“一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初步感知化归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安全教育: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本质是”消元“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 组
教师活动:指出错误,共同订正。 三.想一想,进一步体会代入法的代入功能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 = + = + 3 2 1 2 1 5 4 x y y x 学生活动: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解本题。由两名学生到黑板演示。 教师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解本题,提醒学生代入变 形的有关技巧。 教师归纳、整理并板书各种解法。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代入消元法,求解时,要根据题 目本身的特点,灵活选取“变形”和“代入”方法,如一般代入,整体代入,以达到 准确、快速消元的目的。 五.作业 习题 p25 A、 1 课后反思 第 4 课时.加减消元法(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了解加减法是消元法的又一种基本 方法。 (2)会用加减消元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本质是“消元”,即把“二 元”转化为“一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初步感知化归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安全教育: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本质是”消元“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 组
2x+5y=9 2.解方程组 2x-3y=17 (1)用代入消元法消去未知数x,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观察上面方程与原方程组你有什么发现 (3)观察这个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的特点,还有没有更简单消去x的方法? (4)以上做法的依据是什么? 二.做一做 7x+3y=2 解方程组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此方程组有什么特征?应消去那个未知数?如何用等 式性质消去这个未知数?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一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将做法与同伴交流、讨论 教师板书 想一想:在上述两个例子中,无论两个方程相加或者相减,都消去了一个未知数,那 么被消去的未知数的未知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如果两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那么把这两个 方程相减(或相加)达到消去一个未知数的目的,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叫做 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上述两例属于最简单的情形 随堂练习p25(1)(2)(4) 教师指出: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时,要注意符号确保计算准确无误, 尤其是相减,谁减谁要灵活处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二: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某 系数相同时,则用减法直接消元:当两个方程中某一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则用加法直 接消元,这是利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情形 五.作业p252(1)(2)(3) 课后反思
2.解方程组 − = + = 2 3 17 2 5 9 x y x y (1)用代入消元法消去未知数 x,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2)观察上面方程与原方程组你有什么发现? (3)观察这个方程组中未知数系数的特点,还有没有更简单消去 x 的方法? (4)以上做法的依据是什么? 二.做一做 解方程组 − = + = 2 3 17 7 3 2 x y x y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此方程组有什么特征?应消去那个未知数?如何用等 式性质消去这个未知数?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一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将做法与同伴交流、讨论。 教师板书 想一想:在上述两个例子中,无论两个方程相加或者相减,都消去了一个未知数,那 么被消去的未知数的未知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如果两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那么把这两个 方程相减(或相加)达到消去一个未知数的目的,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叫做 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上述两例属于最简单的情形。 三.随堂练习 p25 (1)(2)(4) 教师指出: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时,要注意符号确保计算准确无误, 尤其是相减,谁减谁要灵活处理。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二: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某一 系数相同时,则用减法直接消元:当两个方程中某一系数互为相反数时,则用加法直 接消元,这是利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情形。 五.作业 p25 2 (1)(2)(3) 课后反思
第5课时加减消元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意识,感受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安全教育: 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感受加减法 解方程组 4x+5y=98 y=14 1.此方程组能否经过简单的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 2.能否利用等式性质,将方程组变形为具有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数。若要消 去x,应将哪个方程变形?怎样变形?若要消去y呢?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并将解法与同伴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在学生解答时巡视全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在学生讨论的基 础上归纳。 教师将过程归纳,并板书。 二.做一做 解方程组{2x+3y=11 6x-5y=9 4x+3y=17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并将结果与你的同伴交流,讨论,想一想,它与前 面方程组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本例因为各对应系数不存在倍数关系,所以要对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同时 变形,才能使某一系数出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的情形,这是加减消元法中较为复杂的 情况 想一想:能不能先消去未知数y呢? 归纳:如果两个方程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那么把这两个方程相 减(或相加);否则,先把其中一个方程乘以适当的数,将所得到的方程与另一个方程 相减(或相加),或者先把两个方程分别乘以适当的数,再把所得到的方程相减(或相 加),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四、随堂练习
第 5 课时.加减消元法(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意识,感受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安全教育: 一、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感受加减法 解方程组 − = + = 2 15 14 4 5 98 x y x y 1.此方程组能否经过简单的加减法消去一个未知数? 2.能否利用等式性质,将方程组变形为具有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数。若要消 去 x,应将哪个方程变形?怎样变形?若要消去 y 呢?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并将解法与同伴交流、讨论。 教师活动:在学生解答时巡视全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在学生讨论的基 础上归纳。 教师将过程归纳,并板书。 二.做一做 解方程组 − = + = − 6 5 9 2 3 11 x y x y + = + = 4 3 17 3 4 9 x y x y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并将结果与你的同伴交流,讨论,想一想,它与前 面方程组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本例因为各对应系数不存在倍数关系,所以要对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同时 变形,才能使某一系数出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的情形,这是加减消元法中较为复杂的 情况。 想一想:能不能先消去未知数 y 呢? 归纳:如果两个方程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那么把这两个方程相 减(或相加);否则,先把其中一个方程乘以适当的数,将所得到的方程与另一个方程 相减(或相加),或者先把两个方程分别乘以适当的数,再把所得到的方程相减(或相 加),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四、随堂练习
课本p25(3)(5)(6)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加减消元法。其一般步骤是: 1.对于比较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先化简。 2.观察系数的特点:若两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可直接相加或相减 消元,若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应选出一组系数(选最 小公倍数较小的一组系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原方程组变形,使新方程 组的这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 3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5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从而得到 原方程组的解。 六、作业 课本p26A、2B组1、2 课后反思 第6课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苦画现实世 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自信心 重难点、关键 重点:根据题意列方程组 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关系表示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 关键:审题,透彻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安全教育:
课本 p25 (3)(5)(6)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加减消元法。其一般步骤是: 1.对于比较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先化简。 2.观察系数的特点:若两个方程中有一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可直接相加或相减 消元,若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都不相等,应选出一组系数(选最 小公倍数较小的一组系数),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将原方程组变形,使新方程 组的这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 3 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5.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从而得到 原方程组的解。 六、作业 课本 p26 A、 2 B 组 1、2 课后反思 第 6 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苦画现实世 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动有趣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自信心. 重难点、关键 重点:根据题意列方程组 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关系表示成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 关键:审题,透彻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