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党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把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同心同 德,共同奋斗,才能完成。因此,正确处理阶级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 大联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策略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 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270页)他还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6页)的口号。列宁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单靠 先锋队是不能胜利的,必须使整个阶级和广大群众都支持先锋队。他还根据俄国 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提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的口号 毛泽东在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开始革命尝试的时候,总结古今中外社会革命 的历史经验,分析社会革命的客观需要,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一一民众大联合。 1.历史上的运动不论是哪一种,无不是出于一些人的联合。较大的运动必 有较大的联合。最大的运动必有最大的联合。这种联合,于有一种改革或一种反 抗的时候最为显著 2.只有民众大联合才能战胜贵族和资本家的大联合。强权者的联合、贵族 的联合、资本家的联合到了极点,因而国家也坏到了极点。人类苦到了极点,社 会也黑暗到了极点。于是就有了改革,有了反抗,就有了民众的大联合。 3.民众的大联合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 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要多得多。 中国共产党人是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的事业,党确定的各项任务,都 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团结全体人民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就是团结全体人民为谋取 共同利益而奋斗。党的决策目标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而实现任务的根本方法是 民众大联合,人民大团结。所以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毛泽东曾经预言:“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 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 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年版第394页) (六)毛泽东决策的根本方法 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明确提出了方法问 题:“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 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1年版 第139页)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找到了一种决策方法,这就是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正如他在1943年《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 题》中所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 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虑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
6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党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把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同心同 德,共同奋斗,才能完成。因此,正确处理阶级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 大联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策略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 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 270 页)他还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 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 286 页)的口号。列宁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单靠 先锋队是不能胜利的,必须使整个阶级和广大群众都支持先锋队。他还根据俄国 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提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的口号。 毛泽东在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开始革命尝试的时候,总结古今中外社会革命 的历史经验,分析社会革命的客观需要,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民众大联合。 1.历史上的运动不论是哪一种,无不是出于一些人的联合。较大的运动必 有较大的联合。最大的运动必有最大的联合。这种联合,于有一种改革或一种反 抗的时候最为显著。 2.只有民众大联合才能战胜贵族和资本家的大联合。强权者的联合、贵族 的联合、资本家的联合到了极点,因而国家也坏到了极点。人类苦到了极点,社 会也黑暗到了极点。于是就有了改革,有了反抗,就有了民众的大联合。 3.民众的大联合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 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要多得多。 中国共产党人是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的事业,党确定的各项任务,都 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团结全体人民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就是团结全体人民为谋取 共同利益而奋斗。党的决策目标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而实现任务的根本方法是 民众大联合,人民大团结。所以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毛泽东曾经预言:“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 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 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毛泽东早期文稿》 湖南出版社 1990 年版 第 394 页) (六)毛泽东决策的根本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34 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中明确提出了方法问 题:“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 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39 页)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找到了一种决策方法,这就是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正如他在 1943 年《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 题》中所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 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虑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 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1 年版第89页)这段精辟的论述,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阐明了群众路线 的决策方法的科学内涵 1.从群众中来 ①广泛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根据群众的意愿决策 ▲通过多条渠道,倾听各种不同的呼声: a.直接听取第一线工人、农民群众的呼声 b.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 C.听取地方党政领导和中央有关部委的意见 d.听取决策咨询系统的意见 ②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体现民意、符合实际的决策 2.到群众中去 ①把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a.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b.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c.抓两头带中间 ②检验和丰富决策 (七)毛泽东决策的指导原则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 党的决策,既包括长远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的战略决策,又包括为实现战略目 标和战略任务的策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为了保证决策的政治方向的正确,就要有 原则的坚定性,为了保证我们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情况下能够用自己的策略武 器打击敌人,战胜困难,就要有策略的灵活性。毛泽东的决策之所以髙明,就在 于他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 起来,善于根据不同时间、地点、条件,制定灵活机动的战术和策略实现战略目 标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提出的重要决 策思想。正式用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这两个词表述这一思想,是在党的 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他说:“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 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和必需的灵活性。”(《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436页) 1.原则的坚定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策略和进行斗争时,必须牢记 党的最终目的,不忘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坚持革命原则。 2.策略的灵活性,就是在坚持革命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 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战胜敌人和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3.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对 立统一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但又互为作用、不可分割 方面,原则要灵活执行。因为原则是长期起作用的带有方向性的东西,如果不 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条件,采取符合原则的、灵活的策略和方法,原则就会成 为僵死的、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如果离开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机械地搬用原 则,就会导致事业失败的严重后果。我们党内历次“左”倾错误就是属于这种类
7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 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899 页)这段精辟的论述,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阐明了群众路线 的决策方法的科学内涵。 1.从群众中来 ①广泛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根据群众的意愿决策 ◢通过多条渠道,倾听各种不同的呼声: a.直接听取第一线工人、农民群众的呼声 b.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 c.听取地方党政领导和中央有关部委的意见 d.听取决策咨询系统的意见 ②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体现民意、符合实际的决策 2.到群众中去 ①把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a.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b.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c.抓两头带中间 ②检验和丰富决策 (七)毛泽东决策的指导原则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 党的决策,既包括长远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的战略决策,又包括为实现战略目 标和战略任务的策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为了保证决策的政治方向的正确,就要有 原则的坚定性,为了保证我们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情况下能够用自己的策略武 器打击敌人,战胜困难,就要有策略的灵活性。毛泽东的决策之所以高明,就在 于他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 起来,善于根据不同时间、地点、条件,制定灵活机动的战术和策略实现战略目 标。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提出的重要决 策思想。正式用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这两个词表述这一思想,是在党的 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他说:“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 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和必需的灵活性。”(《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436 页) 1.原则的坚定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策略和进行斗争时,必须牢记 党的最终目的,不忘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坚持革命原则。 2.策略的灵活性,就是在坚持革命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 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战胜敌人和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3.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对 立统一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但又互为作用、不可分割。 一方面,原则要灵活执行。因为原则是长期起作用的带有方向性的东西,如果不 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条件,采取符合原则的、灵活的策略和方法,原则就会成 为僵死的、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如果离开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机械地搬用原 则,就会导致事业失败的严重后果。我们党内历次“左”倾错误就是属于这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