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巴彦淖尔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 文 四 总分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卷面、写字(3分) 要求:卷面整洁,字体美观,书写规范。 二、经典诗文积累(25分) 1.依据原文填空。(选做6个题,共6分,多做不加分) (1)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2)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8)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9)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石青 糁之。(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默写。(选做2个题,共4分,多做不加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被人们用来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名句是 (2)李商隐《无题》中的“ ”。与“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浪迹天涯的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4)耳闻目睹食品领域频频曝出的丑闻:“瘦肉精”、“黑心馒头”、“魔术牛肉”、“水 银刀鱼”、“塑化剂风暴”等等,我们想用孔子的名言: ”来奉劝食品加工者和经营者莫赚黑心钱。 3.默写课文。(共15分,(1)(2)题必做,(1)题6分,(2)题4分:(3)(4)题 选做其一,5分。选做题要求写题目和作者)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之从师……勤且艰若此。”(2)郭沫若《静夜》
2011 年巴彦淖尔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 文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 12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卷面、写字(3 分) 要求:卷面整洁,字体美观,书写规范。 二、经典诗文积累(25 分) 1.依据原文填空。(选做 6 个题,共 6 分,多做不加分) (1)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2)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6)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 (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8)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9)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 , ”,石青 糁之。(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默写。(选做 2 个题,共 4 分,多做不加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被人们用来比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名句是: , 。 (2)李商隐《无题》中的“ , ”。与“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3)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浪迹天涯的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 。 (4)耳闻目睹食品领域频频曝出的丑闻:“瘦肉精”、“黑心馒头”、“魔术牛肉”、“水 银刀鱼”、“塑化剂风暴”等等,我们想用孔子的名言: “ , ”来奉劝食品加工者和经营者莫赚黑心钱。 3.默写课文。(共 15 分,(1)(2)题必做,(1)题 6 分,(2)题 4 分;(3)(4)题 选做其一,5 分。选做题要求写题目和作者)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之从师……勤且艰若此。” (2)郭沫若《静夜》
(3)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4)夏完淳《别云间》 三、阅读理解(62分) (一)阅读《登上地球之巅》(节选),完成4-6题。(13分) (1)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 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2)在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迎头夜幕继续向顶峰进发的同时,刘连满正躺在一块避 风的大石头旁边休息。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 他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 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旁的氧气筒,气压表上的红针表明还剩下最后几 十个压力的氧气。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知道他的战友 们从顶峰胜利归来时,将比他更需要氧气的支援。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 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
(3)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4)夏完淳《别云间》 三、阅读理解(62 分) (一)阅读《登上地球之巅》(节选),完成 4-6 题。(13 分) (1)考虑到刘连满的身体,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大家一致决定刘连满留下来,其余三 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2)在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迎头夜幕继续向顶峰进发的同时,刘连满正躺在一块避 风的大石头旁边休息。严重缺氧使他的两耳嗡嗡发响,眼前白一阵黑一阵地迸散着“金星”, 他开始进入一种半昏迷的状态。他的心里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的高度 上,窒息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他拉过身旁的氧气筒,气压表上的红针表明还剩下最后几 十个压力的氧气。但是,他的眼前出现了正在向顶峰冲击的战友们的背影。他知道他的战友 们从顶峰胜利归来时,将比他更需要氧气的支援。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 亡的威胁,也要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他毅然把氧气筒放回原来的地方,自己昏昏睡 去……
(3)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 缺氧的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来。刘连满多么想 活下去啊!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 就是胜利,就是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 活下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 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 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三个 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 时用吧!也许管用 你们的同志刘连满 (4)与此同时,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正在苍茫的夜色中步履艰难地向前移动着。 脚下的雪坡变得愈来愈陡,也愈来愈滑。他们翻过两座石岩以后,又登上了一座雪坡。藏族 队员贡布在前面开路,不到几分钟就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于是,屈银华上前开路,他经过 很长时间才前进了两三步,但两腿一软,又滑回到原来的地方。最后,王富洲走到前面,他 坚持为大家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5)a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洲、 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 大努力 (6)b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囚耀。珠穆朗玛顶 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7)到达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 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 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 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8)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9)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 险的攀登。 (10)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 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 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 顶峰走去
(3)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昏睡中的刘连满感到四肢在严寒中愈来愈麻木,心脏在 缺氧的状况下跳动得愈来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识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扑来。刘连满多么想 活下去啊!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强烈地感到,他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活着就是幸福, 就是胜利,就是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顶峰搏斗的战友比起他来更应当 活下去,因为他们正肩负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他们的安全,对于他来说是更 大的幸福和更大的胜利……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 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 (4)与此同时,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正在苍茫的夜色中步履艰难地向前移动着。 脚下的雪坡变得愈来愈陡,也愈来愈滑。他们翻过两座石岩以后,又登上了一座雪坡。藏族 队员贡布在前面开路,不到几分钟就累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于是,屈银华上前开路,他经过 很长时间才前进了两三步,但两腿一软,又滑回到原来的地方。最后,王富洲走到前面,他 坚持为大家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5)a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王富洲、 屈银华和贡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认路途,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 大努力。 (6)b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 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7)到达 8830 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但这 时风也渐渐变小了,这对攀上顶峰十分有利。他们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开口 说:“同志们,我们三个人现在担负着攻克主峰的任务。氧气没有了,继续前进虽然可能发 生危险。但是我们能后退吗?” (8)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9)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 险的攀登。 (10)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 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 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 顶峰走去。 王富洲同志: 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艰巨任务。任务交给你们三个 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 时用吧!也许管用。 你们的同志 刘连满
(11)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 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c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 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 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节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4.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简述第(2)(3)段文字,字数在100以内。(可以不写短信 的内容)(6分) 5.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3分) 6.文中a、b、c三处划线的句子都是什么描写,分别起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漫话对联》,完成7-12题。(16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 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 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 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 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 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 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_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 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 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 联。C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
(11)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 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c 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 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 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节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第 23 课) 4.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简述第(2)(3)段文字,字数在 100 以内。(可以不写短信 的内容)(6 分) 5.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3 分) 6.文中 a、b、c 三处划线的句子都是什么描写,分别起什么作用?(4 分) (二)阅读《漫话对联》,完成 7-12 题。(16 分) 漫话对联 金虎 (1)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 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 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2)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 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3)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 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 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 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4)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 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 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 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 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 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
一民俗的形象反映。D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E晚 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 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 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 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 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 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 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二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 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 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 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 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 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 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7.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 意义与影响。(3分) 8.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9.“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岀纪晓岚、 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 最合适?为什么(3分) 10.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 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 20 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 荣的景象。 (5)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6)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 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 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7)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 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 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 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8)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 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 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9)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 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 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 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 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7.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 、 、 、意义与影响。(3 分) 8.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3 分)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9.“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 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4)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 A、B、C、D、E 哪处 最合适?为什么(3 分) 10.第(5)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