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生2.在试卷、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 3.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4.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 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称职(chen) 模样(mo) 惩恶扬善(e) B.鸟瞰(gan) 积攒(zan) 满载而归(zai) C.修葺(q1) 屏蔽(ping) 杞人忧天(j D.褴褛(1an) 赈灾(zhen) 贻笑大方(y1)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都正确的一项是 A.告慰——布告 解说:两个“告”字意思不同,“告慰”的“告”是“请求”的意思,“布告”的“告” 是“表明”的意思。 B.严寒一一严厉 解说:两个“严”字意思相同,都是“程度深,厉害”的意思。 C.情投意合一一走投无路 解说:两个“投”字意思不同,“情投意合”的“投”是“合、迎合”的意思,“走 投无路”的“投”是“投靠、投奔”的意思。 D.一鼓作气一一气冲霄汉 解说:两个“气”字意思相同,都是“气势、气概”的意思。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 北京市东城区 2010—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试卷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8 页,共六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 3.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 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称.职(chèn) 模.样(mó) 惩恶.扬善(è) B.鸟瞰.(ɡǎn) 积攒.(zǎn) 满载.而归(zài) C.修葺.(qì) 屏.蔽(pínɡ) 杞.人忧天(jǐ) D.褴.褛(lán) 赈.灾(zhèn) 贻.笑大方(yí)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都正确的一项是 A.告.慰——布告. 解说:两个“告”字意思不同,“告慰”的“告”是“请求”的意思,“布告”的“告” 是“表明”的意思。 B.严.寒——严.厉 解说:两个“严”字意思相同,都是“程度深,厉害”的意思。 C.情投.意合——走投.无路 解说:两个“投”字意思不同,“情投意合”的“投”是“合、迎合”的意思,“走 投无路”的“投”是“投靠、投奔”的意思。 D.一鼓作气.——气.冲霄汉 解说:两个“气”字意思相同,都是“气势、气概”的意思。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师们在阅卷中发现,去年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不扎实,综 合答题能力薄弱这些原因造成了成绩滑坡。今年升学考试在即考生们要牢记 力争考出好成绩 ②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先后投入一百多亿元,重点治理污染严重的河流。 经过治理,市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河流的部分河段一改“黑”与“臭”,青绿的河水 潺潺流过。相关部门表示要 ,还市民碧水蓝天 A.①吃一堑,长一智 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①吃一堑,长一智 ②再接再厉 C.①前车之鉴 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①前车之鉴 ②再接再厉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A.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把改革的 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B.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宁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把发展的 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 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D.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 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宁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雪花儿,似仙女散花,翩跹着,旋舞着,抱成团,扭成朵,攒成球,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 B.在暴雨中,这群马疯狂地向前奔驰,仿佛要踏住那闪电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群马狂奔的速度与气势 C.石像的姿态应该怎样,面目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应该怎样,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雕 刻家都想好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雕刻家认真进行艺术创作的态度。 D.那阳光滴滴答答,小心翼翼地从林间洒落下来,照着我的肌体,生怕晒黑我的皮肤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林中阳光温和的特点。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画的蜜蜂,翅膀好像有嗡嗡的声音,画知了,翅膀像薄纱一样 B.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2 ①老师们在阅卷中发现,去年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不扎实,综 合答题能力薄弱,这些原因造成了成绩滑坡。今年升学考试在即,考生们要牢记 , 力争考出好成绩。 ②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先后投入一 百多亿元,重点治理污染严重的河流。 经过治理,市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河流的部分河段一改“黑”与“臭”,青绿的河水 潺潺流过。相关部门表示要 ,还市民碧水蓝天。 A.①吃一堑,长一智 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①吃一堑,长一智 ②再接再厉 C.①前车之鉴 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①前车之鉴 ②再接再厉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A. 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把改革的 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B. 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宁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把发展的 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 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D. 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 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宁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雪花儿,似仙女散花,翩跹着,旋舞着,抱成团,扭成朵,攒成球,……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 B.在暴雨中,这群马疯狂地向前奔驰,仿佛要踏住那闪电……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群马狂奔的速度与气势。 C.石像的姿态应该怎样,面目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应该怎样, 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 雕 刻家都想好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雕刻家认真进行艺术创作的态度。 D.那阳光滴滴答答,小心翼翼地从林间洒落下来,照着我的肌体,生怕晒黑我的皮肤。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林中阳光温和的特点。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画的蜜蜂,翅膀好像有嗡嗡的声音,画知了,翅膀像薄纱一样…… B.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C.戏曲要走向未来,剧本创作是基础。“繁荣的关键是创作,”曹禺早就说过:“剧本的生 命在于演出”。 D.为促进少年儿童发展,国家图书馆将举办《我的图书我做主——2011年图书风云榜》 图书推荐评选活动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 (2),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3)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 (4)《小石潭记》中写出潭水空明澄澈的句子是 2分) 8.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 与体验的文字。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表现鲁迅初上学时,跟随寿镜吾老先生在① 学习时的情景;有得到第一部《山海经》时,对家中女工②深深的敬意;有在日 本留学时,目睹国人麻木的精神状态,最终决定③的经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某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你作为校团委 委员,积极组织和参与了下面的活动 9.为了使宣传教育活动更有实效性,校团委做了一个问卷调査。请你根据下面两则调查材料 整理出调查结果。(不少于4点)(4分) 【材料一】 学校团委同时在初一至初三三个年级做了问卷调查三个年级的学生对此次问卷显示 出极大的热情,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问卷内容有不同的反映。初一的学生比较喜欢直观的活 动,初二、初三的学生对知识性和能力性活动比较喜欢。三个年级的学生,对参观性活动 喜欢的比例最大。很多学生明确表示,非常渴望参观革命圣地井冈山,期望在老一辈革命 家战斗过的地方获得丰富而真实的感受,更好地继承先烈的遗志,做一个革命事业的接班 人。 【材料二】 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调查表 容参观故事会党史讲座歌咏比赛看电影党史知识竞赛书法比赛 初-48%10% 5% 4%30% 2% 1%
3 C.戏曲要走向未来,剧本创作是基础。“繁荣的关键是创作,”曹禺早就说过:“剧本的生 命在于演出”。 D.为促进少年儿童发展,国家图书馆将举办《我的图书我做主——2011 年图书风云榜》 图书推荐评选活动。 二、填空(共 8 分) 7.默写(5 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1 分) (2)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1 分) (3)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 分) (4)《小石潭记》中写出潭水空明澄澈的句子是: , 。(2 分) 8.名著阅读(3 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 与体验的文字。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表现鲁迅初上学时,跟随寿镜吾老先生在 ① 学习时的情景;有得到第一部《山海经》时,对家中女工 ② 深深的敬意;有在日 本留学时,目睹国人麻木的精神状态,最终决定 ③ 的经历。 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某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你作为校团委 委员,积极组织和参与了下面的活动。 9.为了使宣传教育活动更有实效性,校团委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请你根据下面两则调查材料, 整理出调查结果。(不少于 4 点)(4 分) 【材料一】 学校团委同时在初一至初三三个年级做了问卷调查,三个年级的学生对此次问卷显示 出极大的热情,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问卷内容有不同的反映。初一的学生比较喜欢直观的活 动,初二、初三的学生对知识性和能力性活动比较喜欢。三个年级的学生,对参观性活动 喜欢的比例最大。很多学生明确表示,非常渴望参观革命圣地井冈山,期望在老一辈革命 家战斗过的地方获得丰富而真实的感受,更好地继承先烈的遗志,做一个革命事业的接班 人。 【材料二】 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调查表 参观 故事会 党史讲座 歌咏比赛 看电影 党史知识竞赛 书法比赛 初一 48% 10% 5% 4% 30% 2% 1% 内 容 年 级
初二29%2% 10% 18% 26% 14% 1% 初三25%1% 20% 25% 9% 20% 0% 10.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准备组织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 你组织部分学生召开了座谈会。下面是几位同学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请你从中概括出选 择观看这部电影的4个理由。(每空答案不超过3个字)(4分) 同学一:《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优秀儿童影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一直 脍炙人口。 同学二:电影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 同学三:影片中潘冬子、春伢子等少年与我们年龄相仿,他们的成长经历很容易引起我 的共鸣 同学四: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电影插曲好听,画面鲜艳美丽,太好 看了。 理由一:_①理由二:_②理由三:_③理由四:④ 11.学校准备在初三年级组织歌咏比赛。你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为你的班集体推荐一首歌颂 党的歌曲。请写出这首歌曲的名字,说出推荐的理由。(3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2-14题。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 初二 29% 2% 10% 18% 26% 14% 1% 初三 25% 1% 20% 25% 9% 20% 0% 答: 10.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学校准备组织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 你组织部分学生召开了座谈会。下面是几位同学对这部电影的看法,请你从中概括出选 择观看这部电影的 4 个理由。(每空答案不超过 3 个字)(4 分) 同学一:《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优秀儿童影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一直 脍炙人口。 同学二:电影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 同学三:影片中潘冬子、春伢子等少年与我们年龄相仿,他们的成长经历很容易引起我 们的共鸣。 同学四: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电影插曲好听,画面鲜艳美丽,太好 看了。 理由一: ① 理由二: ② 理由三: ③ 理由四: ④ 11.学校准备在初三年级组织歌咏比赛。你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为你的班集体推荐一首歌颂 党的歌曲。请写出这首歌曲的名字,说出推荐的理由。(3 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 12-14 题。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迸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之,皆朝于齐。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客之美我者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弗如远甚 翻译: (2)时时而间进 翻译 14.阅读选文,写出原文中能够说明“王之蔽甚矣”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王是 如何除蔽的。(3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和周总理的两次相過》完成第15-17题。(共14分) 和周总理的两次相遇 王琦 ①提起敬爱的周总理,人民都非常崇敬他。相信见过他的和未见过他的人,都有一肚子 情怀想表达。见过他的人,会缅怀他的风姿和神采;未曾与之谋面的,也熟知他的人品和传 奇。而我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北京中学生,有幸与之两度相遇。周总理是国家总理啊,日 理万机,两次相遇很不容易,非同寻常。 ②上初一的时候,北京的中学生经常有迎宾的任务。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迎宾活动,辅导 员再三要求我们穿得漂亮一些,女生穿裙子,男生是白衬衫蓝裤子。妈妈拿出了平时很少让 穿的一件连衣裙。那时的连衣裙叫布拉吉,这条裙子放在今天也是一件经典之作—一浅粉色 的泡泡纱布料上,布满了深粉、水红、淡蓝、鹅黄色的大大小小的气球,我穿上别提多美了
5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客之美.我者 美: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 (1)弗如远甚 翻译: (2)时时而间进 翻译: 14.阅读选文,写出原文中能够说明“王之蔽甚矣”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王是 如何除蔽的。(3 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和周总理的两次相遇》,完成第 15-17 题。(共 14 分) 和周总理的两次相遇 王琦 ①提起敬爱的周总理,人民都非常崇敬他。相信见过他的和未见过他的人,都有一肚子 情怀想表达。见过他的人,会缅怀他的风姿和神采;未曾与之谋面的,也熟知他的人品和传 奇。而我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北京中学生,有幸与之两度相遇。周总理是国家总理啊,日 理万机,两次相遇很不容易,非同寻常。 ②上初一的时候,北京的中学生经常有迎宾的任务。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迎宾活动,辅导 员再三要求我们穿得漂亮一些,女生穿裙子,男生是白衬衫蓝裤子。妈妈拿出了平时很少让 穿的一件连衣裙。那时的连衣裙叫布拉吉,这条裙子放在今天也是一件经典之作——浅粉色 的泡泡纱布料上,布满了深粉、水红、淡蓝、鹅黄色的大大小小的气球,我穿上别提多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