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1分,另有附加题4分)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9分) 2007年11月30日,驻金华某部军官孟祥斌为救一名轻生的落水女子,毅然从10米高的金华 城南桥上跃入冰冷婺江……女青年得救了,孟祥斌不幸牺牲,年仅28岁。 (1)下面是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孟祥斌的颁将辞,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 应的汉字。(3分)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fan)()。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 huang)( ()的陨落换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 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shi() (2)下面是一位金华歌手写的一首纪念孟祥斌的歌词《这一次》,请选出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项。(2分) 这一次你纵身一跃,滔滔婺江见证 这一次你奋力地托举,托起生的希望 人间;这一次 你虽不再醒来,却用生命的光芒照亮人间,把生给了别人,用死铸就军魂。古老的通济为你 金华山水把你 A.壮烈震撼哽咽惦记 B壮丽震撼哽咽惦记 C.壮丽震撼呜咽铭记 D.壮烈震撼呜咽铭记 (3)下面是某校九(1)班黑板报《学英雄,见行动》中的一段文字,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2分) 在学习孟祥斌的活动中,我班王丽同学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事后她觉得自己 因为家庭困难捐得少,就把自己心爱的长发剪掉,卖了20元钱,也捐给了灾区。这种学英雄,见行动 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孟祥斌的救人行为。(2分) 2.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4分,另有附加题4分) (1)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 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 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 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 淤泥而不染, 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2)附加题。(4分)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 。”概括了金华八咏楼 的重要地理位置和雄伟气势,抒发了热爱国家、热爱金华的思想感情。 2、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奧运文化,某校学生会决定举行“迎奧运”游园 活动,邀请你参加,相信你一定收获丰厚。(8分) (1)第一园:读图文,作探究。(2分) 下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景观设计图片和相关说明,游后请你说说这些图标设计 的共同点是什么
2008 年浙江金华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1 分,另有附加题 4 分)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9 分) 2007 年 11 月 30 日,驻金华某部军官孟祥斌为救一名轻生的落水女子,毅然从 10 米高的金华 城南桥上跃入冰冷婺江……女青年得救了,孟祥斌不幸牺牲,年仅 28 岁。 (1) 下面是 2007 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孟祥斌的颁将辞,请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 应的汉字。(3 分)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fǎn)( )。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huáng)( ( )的陨落换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 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 shì( ). (2) 下面是一位金华歌手写的一首纪念孟祥斌的歌词《这一次》,请选出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项。(2 分) 这一次你纵身一跃,滔滔婺江见证______;这一次你奋力地托举,托起生的希望______人间;这一次 你虽不再醒来,却用生命的光芒照亮人间,把生给了别人,用死铸就军魂。古老的通济为你______, 金华山水把你______…… A. 壮烈 震撼 哽咽 惦记 B.壮丽 震撼 哽咽 惦记 C. 壮丽 震撼 呜咽 铭记 D. 壮烈 震撼 呜咽 铭记 (3)下面是某校九(1)班黑板报《学英雄,见行动》中的一段文字,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2 分) 在学习孟祥斌的活动中,我班王丽同学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事后她觉得自己 因为家庭困难捐得少,就把自己心爱的长发剪掉,卖了 20 元钱,也捐给了灾区。这种学英雄,见行动, 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孟祥斌的救人行为。(2 分) 2.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4 分,另有附加题 4 分) (1)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 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 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 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 淤泥而不染,______”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2)附加题。(4 分)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题八咏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金华八咏楼 的重要地理位置和雄伟气势,抒发了热爱国家、热爱金华的思想感情。 2、 为了迎接 2008 年奥运会,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运文化,某校学生会决定举行“迎奥运”游园 活动,邀请你参加,相信你一定收获丰厚。(8 分) (1) 第一园:读图文,作探究。(2 分) 下面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景观设计图片和相关说明,游后请你说说这些图标设计 的共同点是什么
圣肃 ①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古典、华美的中国宫灯,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银色 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传达出奧林匹克圣火所象征的神圣与纯洁。 ②火炬展示支架主要用于展示和支撑火炬。造型设计借鉴了汉唐建筑风格,底部祥云升腾,与火 炬遥相呼应 ③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圣火盆采用“天圆地方”的理念,以中国青铜器代表作一一鼎以及祥云图 案为设计元素,与火炬、火种灯形成系列,协调一致。圣火盆顶部镂空的56朵祥云象征着中国 56个民族把祝福带到五大洲,四柱八面象征北京奥运会欢迎四面八方的宾朋。圣火盆高130厘 米,象征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历时130天:盆体深29厘米,象征第29届奥运会;立柱为112厘 米,象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1896年到2008年走过了112年 这些图标设计的共同点是: (2)第二园:读彩铃,送吉祥。(2分) 园内奥运彩铃很多,游后请你根据语境,把下面这首彩铃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會象留 福娃送吉祥 奥运送吉祥,福娃帮你忙。贝贝送你满金堂,晶晶送你 欢欢送你百事乐,迎迎送你万 年康,妮妮送你 (3)第三园:赏对联,填横批。(2分) 园内展出了众多奥运对联,下面是其中几位同学编拟的对联,请仿照示例,帮他们分别写出 横批。 示例:上联:养精蓄锐,备战零八奥运下联:一飞冲天,赛场扬我国威横批:雄震国威 ①上联:申奥运,盼奥运,个个齐心下联:迎奥运,看奧运,人人皆喜横批 ②上联:祝北京奥运会举办圆满 下联:愿中华健儿摘金顺利 横批 (4)第四园:荐炬手,说理由。(2分) 园内为配合某网站开展“谁会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手”的网友调查活动,请大 家参与推荐。假如从下面候选人中选取一位,你推荐谁?并说说理由。 刘翔B.姚明C.何振梁我推荐 理由 、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4-8题。(15分) 母亲,我心中的灯 高莽 母亲活了一百零二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母亲小时候缠足,痛苦;没有让她上学,更痛苦。到了老年多次跟我们说,她没能拗过封建礼 教,旧社会坑害的人太多了!
①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古典、华美的中国宫灯,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银色 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传达出奥林匹克圣火所象征的神圣与纯洁。 ②火炬展示支架主要用于展示和支撑火炬。造型设计借鉴了汉唐建筑风格,底部祥云升腾,与火 炬遥相呼应。 ③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圣火盆采用“天圆地方”的理念,以中国青铜器代表作——鼎以及祥云图 案为设计元素,与火炬、火种灯形成系列,协调一致。圣火盆顶部镂空的 56 朵祥云象征着中国 56 个民族把祝福带到五大洲,四柱八面象征北京奥运会欢迎四面八方的宾朋。圣火盆高 130 厘 米,象征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历时 130 天;盆体深 29 厘米,象征第 29 届奥运会;立柱为 112 厘 米,象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 1896 年到 2008 年走过了 112 年。 这些图标设计的共同点是:______。 (2) 第二园 :读彩铃,送吉祥。(2 分) 园内奥运彩铃很多,游后请你根据语境,把下面这首彩铃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福娃送吉祥 奥运送吉祥,福娃帮你忙。贝贝送你满金堂,晶晶送你______,欢欢送你百事乐,迎迎送你万 年康,妮妮送你______。 (3) 第三园:赏对联,填横批。(2 分) 园内展出了众多奥运对联,下面是其中几位同学编拟的对联,请仿照示例,帮他们分别写出 横批。 示例:上联:养精蓄锐,备战零八奥运 下联:一飞冲天,赛场扬我国威 横批:雄震国威 ①上联:申奥运,盼奥运,个个齐心 下联:迎奥运,看奥运,人人皆喜 横批:_____ ②上联:祝北京奥运会举办圆满 下联:愿中华健儿摘金顺利 横批:_____ (4) 第四园:荐炬手,说理由。(2 分) 园内为配合某网站开展“谁会成为北京 2008 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手”的网友调查活动,请大 家参与推荐。假如从下面候选人中选取一位,你推荐谁?并说说理由。 A . 刘翔 B. 姚明 C.何振梁 我推荐_____,理由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4-8 题。(15 分) 母亲,我心中的灯 高莽 母亲活了一百零二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母亲小时候缠足,痛苦;没有让她上学,更痛苦。到了老年多次跟我们说,她没能拗过封建礼 教,旧社会坑害的 人太多了!
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看到带 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 母亲不识字,更不识外文,可是她总愿意陪我座功课。到了老年,她常常伏在桌前看我写字,看 我写信,总想帮我一把,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 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 放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不行,太太,您看不懂,还是 放本字典吧!”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了:“对,对,还是我重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 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她让我写出“人贵有自知之明”几个字,然后自 己一笔一画地用毛笔照样写在宣纸上。说:“给你留着!”那一年我五十岁。我还记得她当 时对我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记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切不可骄傲自满……记住:永 远有比能干的人更能干的人。 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她说: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量力 争完成好。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半途而废。 我想起她九十岁时我为她缝制衣裤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 家做了一套便服。那天,妈妈接过我缝制的衣服说:“一辈子都是我给你做衣服,没有想到 我九十岁能穿上儿子给我做的衣服……”她满意地微笑。那天,我满怀幸福地睡了。 半夜醒来,我发现一条灯光从妈妈的门缝里泻出来。是妈妈没有睡?是妈妈忘记了熄灯? 我下床走向门缝,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 的衣裤,在细细地观看。她慢慢地摸来一把小剪刀。她要干什么?我屏住呼吸。天哪!原来· 原来她用颤颤抖抖的手开始拆卸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妈妈,这是您 六十岁的儿子亲手给您缝制的新衣服呀!为什么不穿,反而拆成片呢? 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妈妈。妈妈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说:“你缝的不 合格!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衣裤都拆了,想背着我 重缝,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妈妈看着自己那双枯手,叹了一口气 妈妈劳动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从不曾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 儿子的劳动成果,也绝不放松。 我心想:妈妈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腰弯了,背驼了,身材变矮了,眼睛也昏花了。母亲好强,她 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着的小脚 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每次我出差,特别是出国,母亲都情不由衷地说:“你回来也许就见不到我了……”母 亲把自己最担心的事,说出声来,是舍不得我离开她。其实她并不希望那会成为事实,她期 盼的恰恰与此相反。这是母亲的牵挂,是母亲的依恋。 母亲病重时,我叫来救护车送她去医院。她躺在担架床上已经不能说话。我摸抚着她那 苍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 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我细细观察她的表情 她眯缝着眼睛,盯着我,只是微微地在笑。她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最后的一次 抚爱。 老人一生都是为了别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全部献了出来,自己没有保留任何 东西。母亲去世以后,我根据她的遗愿,火化时在她胸口上放了一本字典。我后悔她在世时 没有教她识字。现在不知道她在冥府读到字典的哪一页了 我已年及耄耋,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感明亮,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 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看到带 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 母亲不识字,更不识外文,可是她总愿意陪我座功课。到了老年,她常常伏在桌前看我写字,看 我写信,总想帮我 一把,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 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 放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不行,太太,您看不懂,还是 放本字典吧!”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了:“对,对,还是我重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 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她让我写出“人贵有自知之明”几个字,然后自 己一笔一画地用毛笔照样写在宣纸上。说:“给你留着!”那一年我五十岁。我还记得她当 时对我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记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切不可骄傲自满……记住:永 远有比能干的人更能干的人。” 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她说: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量力 争完成好。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半途而废。 我想起她九十岁时我为她缝制衣裤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 家做了一套便服。那天,妈妈接过我缝制的衣服说:“一辈子都是我给你做衣服,没有想到, 我九十岁能穿上儿子给我做的衣服……”她满意地微笑。那天,我满怀幸福地睡了。 半夜醒来,我发现一条灯光从妈妈的门缝里泻出来。是妈妈没有睡?是妈妈忘记了熄灯? 我下床走向门缝,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 的衣裤,在细细地观看。她慢慢地摸来一把小剪刀。她要干什么?我屏住呼吸。天哪!原来…… 原来她用颤颤抖抖的手开始拆卸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妈妈,这是您 六十岁的儿子亲手给您缝制的新衣服呀!为什么不穿,反而拆成片呢? 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妈妈。妈妈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说:“你缝的不 合格!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衣裤都拆了,想背着我 重缝,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妈妈看着自己那双枯手,叹了一口气。 妈妈劳动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从不曾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 儿子的劳动成果,也绝不放松。 我心想:妈妈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腰弯了,背驼了,身材变矮了,眼睛也昏花了。母亲好强,她 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着的小脚 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每次我出差,特别是出国,母亲都情不由衷地说:“你回来也许就见不到我了……”母 亲把自己最担心的事,说出声来,是舍不得我离开她。其实她并不希望那会成为事实,她期 盼的恰恰与此相反。这是母亲的牵挂,是母亲的依恋。 母亲病重时,我叫来救护车送她去医院。她躺在担架床上已经不能说话。我摸抚着她那 苍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 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我细细观察她的表情。 她眯缝着眼睛,盯着我,只是微微地在笑。她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最后的一次 抚爱。 老人一生都是为了别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全部献了出来,自己没有保留任何 东西。母亲去世以后,我根据她的遗愿,火化时在她胸口上放了一本字典。我后悔她在世时 没有教她识字。现在不知道她在冥府读到字典的哪一页了。 我已年及耄耋,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感明亮,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 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4、文章主体部分依次写了母亲哪三方面内容?(4分) ①→②→③母亲对我的牵挂、依恋和爱抚 5、文中说“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她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咬动, 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说说母亲此时想对“我”说些什么。(3分) 6、请从下面两个细节中选择一个,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2分) (1)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 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 (2)她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淸,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 着的小脚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7、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8、结尾说“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 你母亲(或父亲)在某一方面对你的影响。(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9-12题。(11分) 中国,挺住 5月18日,在四川省什邡市灾情最严重的蓥华镇救援现场,胡锦涛总 书记用洪亮的声音坚定地喊道:“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救灾现场! 坚定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民族的信心! 是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难不倒我们这个英雄的民族! 当坚强的母亲临死前给怀里的孩子留下“宝贝,记住我爱你”这样的短 信,当英雄的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死死挡住倒下的水泥板护佑身下的学生,当 深埋废墟100多个小时的幸存者被连姓名都不曾留下的志愿者用一双双血 淋淋的大手托起,当人民子弟兵冒着生死危险突进一座座孤城、筑起一条条 生命道路……我们眼前耸立的,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一一这,就是中华民族的 脊梁! 在地震发生后的这些天里,我们每天都被无数的画面感动着。透过这真 实的一幕幕,我们的耳畔响起的是这样的声音 孩子,别哭!母亲挺得住! 汶川,别哭!中国难不倒! 我们难不倒,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地震无情人有情,党心紧系万民心。灾难发生后,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 把抗震救灾作为首要工作,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在抗震救灾的关键
4、文章主体部分依次写了母亲哪三方面内容?(4 分) ①→ ②→③母亲对我的牵挂、依恋和爱抚 5、文中说“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她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咬动。 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说说母亲此时想对“我”说些什么。(3 分) 6、请从下面两个细节中选择一个,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2 分) (1)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 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 (2)她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 着的小脚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7、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3 分) 8、结尾说“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 你母亲(或父亲)在某一方面对你的影响。(3 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9—12 题。(11 分) 中国,挺住 5 月 1 8 日 , 在 四 川 省 什 邡 市 灾 情 最 严 重 的 蓥 华 镇 救 援 现 场 ,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用 洪 亮 的 声 音 坚 定 地 喊 道 : “ 任 何 困 难 都 难 不 倒 英 雄 的 中 国 人 民!” 洪 亮 的 声 音 , 回 荡 在 救 灾 现 场 ! 坚 定 的 话 语 , 道 出 了 一 个 民 族 的 信 心 ! 是 的 , 任 何 困 难 都 难 不 倒 我 们 ! 难 不 倒 我 们 这 个 英 雄 的 民 族 ! 当 坚 强 的 母 亲 临 死 前 给 怀 里 的 孩 子 留 下“ 宝 贝 ,记 住 我 爱 你 ” 这样的短 信 , 当 英 雄 的 老 师 用 自 己 的 身 躯 死 死 挡 住 倒 下 的 水 泥 板 护 佑 身 下 的 学 生 , 当 深 埋 废 墟 1 0 0 多 个 小 时 的 幸 存 者 被 连 姓 名 都 不 曾 留 下 的 志 愿 者 用 一 双 双 血 淋 淋 的 大 手 托 起 , 当 人 民 子 弟 兵 冒 着 生 死 危 险 突 进 一 座 座 孤 城 、 筑 起 一 条 条 生 命 道 路 … … 我 们 眼 前 耸 立 的 , 是 一 座 巍 峨 的 高 山 — —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 脊梁! 在 地 震 发 生 后 的 这 些 天 里 , 我 们 每 天 都 被 无 数 的 画 面 感 动 着 。 透 过 这 真 实 的 一 幕 幕 , 我 们 的 耳 畔 响 起 的 是 这 样 的 声 音 — — 孩 子 , 别 哭 ! 母 亲 挺 得 住 ! 汶 川 , 别 哭 ! 中 国 难 不 倒 ! 我 们 难 不 倒 , 是 因 为 我 们 有 党 中 央 的 坚 强 领 导 。 地 震 无 情 人 有 情 ,党 心 紧 系 万 民 心 。灾 难 发 生 后 ,党 中 央 迅 速 作 出 部 署 , 把 抗 震 救 灾 作 为 首 要 工 作 , 把 抢 救 被 困 群 众 放 在 第 一 位 。 在 抗 震 救 灾 的 关 键
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赴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从12日下午赶赴四川 温家宝总理一连5天奔波在灾区。正是因为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沉着 应对、靠前指挥,一场抗击特大地震的攻坚战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我们难不倒,是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挺立着一大批关键时刻冲得上,危 难关头过得硬的共产党员。 我们难不倒,是因为在我们的面前,始终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 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吹响了中国军人的冲锋号。在10万平方公里的重 灾区,奋不顾身的救援官兵与死神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疾进,疾进 突破,突破!抢救,抢救……正是他们的舍生忘死,让灾区的群众增强了信 心,增添了力量。 从’98抗洪到抗击非典,从抗击冰雪到抗震救灾,每一次灾难降临,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总会火山般迸发出来。地震后的每一天,灾区的人们时刻 都能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暖流:在震后的残垣断壁中,到处闪耀着 人性的光芒 那带着希望小学的学生冲出震中的教师,那救了别人的孩子却顾不上救 自己孩子的警察,那省下干粮留给邻居的工人,那互相搀扶逃出危险区的农 民,以及全国各地数也数不清的志愿者、献血者、捐款捐物者……在日常生 活中,也许我们并没有过分关注过他们,但正是他们,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 人,用平凡而夺目的光束,汇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光芒 灾难,不可避免:灾难,让我们在悲痛中更加坚强。 正如俄罗斯新闻社在汶川地震后的一篇文章中所写到的那样:中国经历 的磨难太多,但从未在磨难中倒下! 我们记住了这篇文章的标题:中国,挺住!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3分) 10、汶川大地震为什么难不倒我们中国人民?(分点作答)(3分)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2分 灾难发生后,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把抗震救灾作为首要工作,把抢救 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 12、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相关链接】
时 刻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亲 赴 四 川 灾 区 ,指 导 抗 震 救 灾 。从 1 2 日 下 午 赶 赴 四 川 , 温 家 宝 总 理 一 连 5 天 奔 波 在 灾 区 。 正 是 因 为 党 中 央 、 国 务 院 总 揽 全 局 、 沉 着 应 对 、 靠 前 指 挥 , 一 场 抗 击 特 大 地 震 的 攻 坚 战 正 在 有 力 有 序 有 效 展 开 。 我 们 难 不 倒 , 是 因 为 在 我 们 的 身 边 , 挺 立 着 一 大 批 关 键 时 刻 冲 得 上 , 危 难 关 头 过 得 硬 的 共 产 党 员 。 我 们 难 不 倒 , 是 因 为 在 我 们 的 面 前 , 始 终 有 一 支 听 党 指 挥 、 服 务 人 民 、 英 勇 善 战 的 人 民 军 队 。 突 如 其 来 的 大 地 震 , 吹 响 了 中 国 军 人 的 冲 锋 号 。 在 1 0 万 平 方 公 里 的 重 灾 区 , 奋 不 顾 身 的 救 援 官 兵 与 死 神 展 开 惊 心 动 魄 的 生 死 竞 速 。 疾 进 , 疾 进 ! 突 破 , 突 破 ! 抢 救 , 抢 救 … … 正 是 他 们 的 舍 生 忘 死 , 让 灾 区 的 群 众 增 强 了 信 心 , 增 添 了 力 量 。 从 ’ 9 8 抗 洪 到 抗 击 非 典 , 从 抗 击 冰 雪 到 抗 震 救 灾 , 每 一 次 灾 难 降 临 , 中 华 民 族 的 凝 聚 力 总 会 火 山 般 迸 发 出 来 。 地 震 后 的 每 一 天 , 灾 区 的 人 们 时 刻 都 能 感 受 到 一 方 有 难 , 八 方 支 援 的 暖 流 ; 在 震 后 的 残 垣 断 壁 中 , 到 处 闪 耀 着 人 性 的 光 芒 。 那 带 着 希 望 小 学 的 学 生 冲 出 震 中 的 教 师 , 那 救 了 别 人 的 孩 子 却 顾 不 上 救 自 己 孩 子 的 警 察 , 那 省 下 干 粮 留 给 邻 居 的 工 人 , 那 互 相 搀 扶 逃 出 危 险 区 的 农 民 , 以 及 全 国 各 地 数 也 数 不 清 的 志 愿 者 、 献 血 者 、 捐 款 捐 物 者 … … 在 日 常 生 活 中 , 也 许 我 们 并 没 有 过 分 关 注 过 他 们 , 但 正 是 他 们 , 正 是 这 些 普 普 通 通 的 人 , 用 平 凡 而 夺 目 的 光 束 , 汇 成 了 我 们 民 族 精 神 的 光 芒 。 灾 难 , 不 可 避 免 ; 灾 难 , 让 我 们 在 悲 痛 中 更 加 坚 强 。 正 如 俄 罗 斯 新 闻 社 在 汶 川 地 震 后 的 一 篇 文 章 中 所 写 到 的 那 样 : 中 国 经 历 的 磨 难 太 多 , 但 从 未 在 磨 难 中 倒 下 ! 我 们 记 住 了 这 篇 文 章 的 标 题 : 中 国 , 挺 住 ! 9、 本 文 的 中 心 论 点 是 什 么 ? ( 用 文 中 句 子 回 答 ) ( 3 分 ) 1 0、 汶 川 大 地 震 为 什 么 难 不 倒 我 们 中 国 人 民 ? ( 分 点 作 答 ) ( 3 分 ) 1 1、 下 面 句 子 中 加 点 的 词 语 能 否 删 去 ? 请 说 明 理 由 。 ( 2 分 ) 灾 难 发 生 后 ,党 中 央 迅 速. .作 出 部 署 ,把 抗 震 救 灾 作 为 首 要 工 作 ,把 抢 救 被 困 群 众 放 在 第 一 位 。 1 2、 阅 读 下 列 链 接 材 料 , 写 出 你 的 探 究 结 果 。 ( 3 分 ) 【 相 关 链 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