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泰州市四校联谊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将下列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列方框内:(每题2分) 题号 答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惬意(qie)告禀(bin) 嗤笑(ch)谦逊(xun) B.挑衅(tiao)酝酿( nIang)妖娆(rao) 粗犷( kuang) C.取缔(di) 驯良(xun) 股红(yan) 繁衍(yan) D.深谙(an)绸缪(mou) 提防(di) 发酵(xido)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变色龙》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5月5日,北京奥运圣火开始了五指山、万宁、琼海三地的传递 D.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在低头报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脊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灾区人民,政府急需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B.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天面面相觑的写字台上 C.2008年,我国南部遭遇了历史上一场罕见的雪灾,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灾救灾的 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D.旁边的那匹野马微微昂着头,表现出一种轻捷的神情,这种神情又与它颈部的美相得 益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生活和工作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B.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C.从这些小事,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D.互联网凭借顶尖的技术,全面呈现圣火传递的盛况十分精彩 5.下列各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方法)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益习其声(更加 B.可以调素琴(弹奏) 欣然规往(计划) 其人视端容寂(正) C.楚人怜之(爱怜) 小大之狱(监狱) 固以怪之矣(认为……怪异) D.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时而献焉(语气助词)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第1页共10页
第 1 页 共 10 页 2008 年泰州市四校联谊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 (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0 分) 将下列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列方框内:(每题 2 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惬.意(qiè) 告禀.(bǐn) 嗤.笑(chī) 谦逊.(xùn) B. 挑.衅(tiǎo) 酝酿.(niàng) 妖娆.(ráo) 粗犷.(kuàng) C. 取缔.(dì) 驯.良(xùn) 殷.红(yān) 繁衍.(yǎn) D. 深谙.(ān ) 绸缪(móu) 提.防(dī) 发酵.(xiào)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变色龙》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5 月 5 日,北京奥运圣火开始了五指山、万宁、琼海三地的传递。 D.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在低头报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脊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灾区人民,政府急需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然后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B. 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天面面相觑 ....的写字台上。 C. 2008 年,我国南部遭遇了历史上一场罕见的雪灾,只要你设身处地 ....,到抗灾救灾的 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D. 旁边的那匹野马微微昂着头,表现出一种轻捷的神情,这种神情又与它颈部的美相得.. 益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在生活和工作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B. 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C. 从这些小事,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D. 互联网凭借顶尖的技术,全面呈现圣火传递的盛况十分精彩。 5.下列各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 益.习其声(更加) B.可以调.素琴(弹奏) 欣然规.往(计划) 其人视端.容寂(正) C.楚人怜.之(爱怜) 小大之狱. (监狱) 固以怪.之矣(认为……怪异) D.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时而献焉.(语气助词)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春雨滋润着田野。 麦子伫立成军阵,如威武雄壮得秦俑,马踏黄土,浩荡而来 ①阳光下的麦田如碧绿的地毯,微风吹送,丝绒般的华丽。 ②眼见得麦子抽穗,麦田由绿而黄,金黄遍野,麦浪滚滚。 ③田野里都是沸腾的声响和成熟的味道 ④麦子拔节、分蘖,开始变得稠密。 D.④①③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40分) 、语言积累和运用(38分) 7.下列各组词语中各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上“×”,然后订正在题后方格内。(4分) (1)驾驭 (2)深恶痛极 (3)融会贯通 (4)因地制宜 (5)奇倔 (6)俯仰生姿 (7)再接再厉 (8)清山绿水 (9)同僚 (10)黯然失色 (11)相辅相承 (12)离经叛道 改正 8.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或补写名句。(10分,①~⑥每题1分,⑦⑧每题2分 (1) 各领风骚数百年。(2) ,疏而不漏。 秋水共长天一色。(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鞭东指即天涯。6)更喜岷山千里雪 (⑦)《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忍受酷热、辛勤劳动的句子是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春和景明”的景色,其中写“鸟欢鱼跃”的句子 是 9.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完成下列题目(5分)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说说第二句中的“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分) (3)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简要分析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2分) 0.(1)请仔细观察这幅题为《扼杀》的漫画,你能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吗?(2分) (2)面对这样的现象你准备给学校哪些建议?(不少 于三点)(3分) 第2页共10页
第 2 页 共 10 页 6.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春雨滋润着田野。 。麦子伫立成军阵,如威武雄壮得秦俑,马踏黄土,浩荡而来。 ①阳光下的麦田如碧绿的地毯,微风吹送,丝绒般的华丽。 ② 眼见得麦子抽穗,麦田由绿而黄,金黄遍野,麦浪滚滚。 ③田野里都是沸腾的声响和成熟的味道。 ④ 麦子拔节、分蘖,开始变得稠密。 A.④ ① ② ③ B.③ ② ④ ① C.② ① ③ ④ D.④ ① ③ ②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140 分)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38 分) 7.下列各组词语中各有 4 个错别字,一一找出打上“×”,然后订正在题后方格内。(4 分) (1)驾驭 (2)深恶痛极 (3)融会贯通 (4)因地制宜 (5)奇倔 (6)俯仰生姿 (7)再接再厉 (8)清山绿水 (9)同僚 (10)黯然失色 (11)相辅相承 (12)离经叛道 改正 8.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或补写名句。(10 分,①~⑥每题 1 分,⑦~⑧每题 2 分) (1) ,各领风骚数百年。 (2) ,疏而不漏。 (3) ,秋水共长天一色。(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 。 (5) ,吟鞭东指即天涯。6)更喜岷山千里雪, 。 (7)《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忍受酷热、辛勤劳动的句子是 , 。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了“春和景明”的景色,其中写“鸟欢鱼跃”的句子 是 , 。 9.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完成下列题目(5 分)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 分) (2)说说第二句中的“凉”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 分) (3)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简要分析这种艺术手法的作用?(2 分) 10.(1)请仔细观察这幅题为《扼杀》的漫画,你能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吗?(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这样的现象你准备给学校哪些建议?(不少 于三点)(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著阅读。(5分) 《朝花夕拾》原名《 》,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 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及你读后的感想。(1分) 篇目名称: (1分) 主要内容 (1分) 我的感想: 2.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9分) (1)古汉字“囧”( Jiong)成了网络流行语。该字是象形字,本来指窗口,意在野外、郊 外,很宽阔的地方,郊外为林,越走越开阔:又指光明。现在网民把它衍生成各种表情。“八” —眉眼,“口”——嘴,表示郁闷、悲伤、无奈等。人们对这个字该不该流行产生了分歧 有人认为应该流行,有人认为不应该流行,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3分) (2)在上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形成前后连贯的一段话。(2分) 2008年5月8日北京时间9时17分,地球之颠一——珠穆朗玛峰顶。年轻的藏族女火 炬手次仁旺姆将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高高举起,这一刻,世界的目光向这里聚焦,亿 万颗心脏在激烈跳动:这一刻, 这一刻,中国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火炬上珠峰的庄严承诺圆满实现。 (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给 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也牵动着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心。为此,班级准备组织 “赈灾募捐”班会活动 ①请你为班会拟个宣传标语,要求简洁明了,不超过20个字。(2分) ②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富有鼓动性的开场白。(2分)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吴宫遗事④(罗隐)(12分)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 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⑨,视之以伍员③。未三、四级◎,且 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喜以代焉。毕 九层而不奏,且倡日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 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第3页共10页
第 3 页 共 10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著阅读。(5 分) 《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 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及你读后的感想。(1 分) 篇目名称: (1 分) 主要内容: 。(1 分) 我的感想: 。(2 分) 12.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9 分) (1)古汉字“囧”(Jiong)成了网络流行语。该字是象形字,本来指窗口,意在野外、郊 外,很宽阔的地方,郊外为林,越走越开阔;又指光明。现在网民把它衍生成各种表情。“八” ——眉眼,“口”——嘴 ,表示郁闷、悲伤、无奈等。人们对这个字该不该流行产生了分歧, 有人认为应该流行,有人认为不应该流行,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3 分) (2)在上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形成前后连贯的一段话。(2 分) 2008 年 5 月 8 日北京时间 9 时 17 分,地球之颠——珠穆朗玛峰顶。年轻的藏族女火 炬手次仁旺姆将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高高举起,这一刻,世界的目光向这里聚焦,亿 万颗心脏在激烈跳动;这一刻, ; 这一刻,中国向国际奥委会作出的火炬上珠峰的庄严承诺圆满实现。 (3)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汶川发生 8.0 级特大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给 灾区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也牵动着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心。为此,班级准备组织 “赈灾募捐”班会活动。 ①请你为班会拟个宣传标语,要求简洁明了,不超过 20 个字。(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富有鼓动性的开场白。(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42 分) (一)吴宫遗事① (罗隐)(12 分)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 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 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喜否⑦以代焉。毕. 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 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罄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 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⑧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 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郾伯喜吴国太宰。⑧倡:宜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喜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 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1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音节停顿。(标两处)(2分) 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兵: ②毕: ③固 ④明年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夫差不悦,俾喜以代焉 翻译 ②岂臣之欺乎! 翻译 16.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2分) (二)习惯成自然(12分) 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再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 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 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 “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 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 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 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 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 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 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 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 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 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第4页共10页
第 4 页 共 10 页 王赐员死,而喜否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 494 年,越王勾践被 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 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喜否:伯喜否,吴国太宰。 ⑧倡:宣扬。 ⑨这句意思是说喜否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 高些。亟:急,赶快。 ⑩用事:专权,当权。 1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音节停顿。(标两处)(2 分) 一 旦 复 筑 台 于 姑 苏 之 左 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 ①兵:_________ ②毕:_________ ③固:_________ ④明年: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①夫差不悦,俾喜否以代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岂臣之欺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习惯成自然(12 分)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再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 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 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 “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 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 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 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 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 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 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 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 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 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 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 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 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 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 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 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 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 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 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 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妤,能力越増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是看透了这 个道理 17.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18.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3分) 19.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3分) 20.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 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3分) (三)我们都是幸存者(周国平)(18分) ①2008年中国的大事件不是奥运,而是地震。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5月12日的特大 地震一下子把国人投入举国的震惊和悲痛之中,也使得围绕奥运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变得轻若 鸿毛 ②在大自然突降的巨灾面前,人类是多么无助,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美丽富饶的四川 盆地,善良知足的四川人,一刹那之间,祸从天降,天崩地裂,无数的生灵被吞噬。有多少 个家庭,曾经和我的家庭一样,在天伦之乐中过着平凡的日子,突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5页共10页
第 5 页 共 10 页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 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 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 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 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 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 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 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 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 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 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是看透了这 个道理。 17.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8.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0.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 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三)我们都是幸存者(周国平)(18 分) ①2008 年中国的大事件不是奥运,而是地震。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5 月 12 日的特大 地震一下子把国人投入举国的震惊和悲痛之中,也使得围绕奥运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变得轻若 鸿毛。 ②在大自然突降的巨灾面前,人类是多么无助,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美丽富饶的四川 盆地,善良知足的四川人,一刹那之间,祸从天降,天崩地裂,无数的生灵被吞噬。有多少 个家庭,曾经和我的家庭一样,在天伦之乐中过着平凡的日子,突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