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泉州市初中毕业班升学考试考试说明 语文 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008 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为命题依据。 、命题原则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课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 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 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考查教材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着重 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积累和运用 识记常用汉字3500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拼写音节,规范书写 掌握字义。 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能够正确使用词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够根据语境理解 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掌握语法修辞知识,侧重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并能在表情达意时灵活运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语病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罗嗦、句义杂糅、自相矛 盾)。 背诵“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 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 (二)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 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大部分。 现代文阅读 重点: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能掌握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有关文体的文体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阅读理解。阅读 记叙性的文章,能找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简要分析材料及其详 略,识别分析各种描写的作用,理解议论、抒情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 说明对象的特征,指出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辨别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议论性的文章,能找出论点 论据(道理、事例),分析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识别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式, 了解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引论一本论一结论),分析语言的概括性 词句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关键性的语句、精彩 语句能感受内涵,理解其中意思 文意把握。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要点概括。抓住关键,找准中心,理解内容,分析层次,并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
1 2008 年泉州市初中毕业班升学考试考试说明 语 文 一、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008 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为命题依据。 二、命题原则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课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 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 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 年级)的课程目标。考查教材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着重 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积累和运用 识记常用汉字 3500 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拼写音节,规范书写, 掌握字义。 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能够正确使用词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够根据语境理解 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掌握语法修辞知识,侧重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并能在表情达意时灵活运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语病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罗嗦、句义杂糅、自相矛 盾)。 背诵“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 50 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 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 (二)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 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大部分。 1、现代文阅读 重点: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能掌握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有关文体的文体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阅读理解。阅读 记叙性的文章,能找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简要分析材料及其详 略,识别分析各种描写的作用,理解议论、抒情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 说明对象的特征,指出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辨别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议论性的文章,能找出论点、 论据(道理、事例),分析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识别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式, 了解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引论—本论—结论),分析语言的概括性。 词句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关键性的语句、精彩的 语句能感受内涵,理解其中意思。 文意把握。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观点态度。 要点概括。抓住关键,找准中心,理解内容,分析层次,并能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
内容探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与作品、作者对话,说明自己的见解或提出不同的看 鉴赏文学作品。感知形象,领会情感。 2、文言文阅读 重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记诵积累古诗文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其、以、而、为、于),借助它阅读文言文,感知文意。 了解文言实词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并能简要地加以归纳概括 (三)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 1、写作 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叙事实在,说明准确,议论有一定的深度 写记叙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详略得当,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抒情 写说明文,能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写议论文,一事一议或一言一议,观点鲜明、正确,并能结合有关事例作简单的分析 写日常应用文,要点清楚、书写正确,格式规范。 能根据要求,对文字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续写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立意正确,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运用联想、想像,丰富文章内容;抒发真情实感,提高文章品位 文体规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顺。 卷面整洁,行款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 具有修改文章的习惯与能力 2、口语交际 具体交际语言环境中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辨析及筛选。 六、考试形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七、试卷难度 难易度比例为8:1:1 八、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及比例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约20%30分) 2.现代文阅读(约30%45分,其中课内外材料比例30:70) 3.文言文阅读(约10%15分) 4.作文(40%60分) 各类题型占分比例 1.填空题、简答题(55%-60%) 2.作文(40%-45%) 九、试题示例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字音字形 1.同学们 xing zhi ang ran地观看着 gui li qi miao的流星雨,一边聆听仇老师讲解星宿 的知识 2
2 内容探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与作品、作者对话,说明自己的见解或提出不同的看 法。 鉴赏文学作品。感知形象,领会情感。 2、文言文阅读 重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记诵积累古诗文。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其、以、而、为、于),借助它阅读文言文,感知文意。 了解文言实词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并能简要地加以归纳概括。 (三)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两部分。 1、写作 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叙事实在,说明准确,议论有一定的深度。 写记叙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详略得当,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抒情。 写说明文,能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写议论文,一事一议或一言一议,观点鲜明、正确,并能结合有关事例作简单的分析。 写日常应用文,要点清楚、书写正确,格式规范。 能根据要求,对文字材料进行缩写、扩写、改写、续写。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立意正确,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运用联想、想像,丰富文章内容;抒发真情实感,提高文章品位。 文体规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顺。 卷面整洁,行款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 具有修改文章的习惯与能力。 2、口语交际 具体交际语言环境中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辨析及筛选。 六、考试形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七、试卷难度 难易度比例为 8:1:1 八、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及比例 1.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约 20% 30 分) 2.现代文阅读(约 30% 45 分,其中课内外材料比例 30:70) 3.文言文阅读(约 10% 15 分) 4.作文(40% 60 分) 各类题型占分比例 1.填空题、简答题(55%-60%) 2.作文(40%-45%) 九、试题示例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字音字形 1.同学们 xìng zhì àng rán 地观看着 guī lì qí miào 的流星雨,一边聆听仇老师 ...讲解星宿.. 的知识
①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②给加点字注音,并按格式抄写在四行格上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o 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an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背诵·积累 3.完成上下句。 览众山小。 ②苔痕上阶绿,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4.按提示填空 ①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 是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 人民的人 ②《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③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句 是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摘抄两个与“友情”有关的句子 6.名著阅读 (1)请从下面提供的四个情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 ①三顾茅庐②黛玉葬花③武松打虎④大闹天宫 序号 出自 作者 简要写出书中另一个情节 部著作 (不超过50~80字) (2)唐僧、宋江、鲁滨逊、贝多芬、保尔等几个人物中,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请具体说明理由。 (理由说明不少于40字) 人物 理由: 语言运用 7.连词组段。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内容集中,语意连贯,恰当地运用 修辞手法) 涟漪繁盛婆娑嬉闹姹紫嫣红温声细语
3 ①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②给加点字注音,并按格式抄写在四行格上。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 zào 热了,使恬.( )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 jiàn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 )奋了。 背诵·积累 3.完成上下句。 ① ,一览众山小。 ②苔痕上阶绿, 。 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 4.按提示填空。 ① 一 个 人 能 力 有 大 小 , 但 只 要 有 这 点 精 神 , 就 是 , ,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 人民的人。 ②《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③ 学 无 常 师 , 人 应 随 时 随 地 注 意 向 他 人 学 习 , 孔 子 关 于 这 方 面 的 名 句 是: , 。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摘抄两个与“友情”有关的句子。 ① ② 6.名著阅读 ⑴请从下面提供的四个情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 ①三顾茅庐 ②黛玉葬花 ③武松打虎 ④大闹天宫 序号 出自 哪一部著作 作者 简要写出书中另一个情节 (不超过 50~80 字) ⑵唐僧、宋江、鲁滨逊、贝多芬、保尔等几个人物中,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请具体说明理由。 (理由说明不少于 40 字) 人物: 理由: 语言运用 7.连词组段。请从下面词语中任选 4 个写一段话。(要求:内容集中,语意连贯,恰当地运用 修辞手法) 涟漪 繁盛 婆娑 嬉闹 姹紫嫣红 温声细语
8.请用相关成语替换划线句子,使文意表达更为简洁 黄山——我国完美的山水旅游胜地,果真是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那里,山 山相连,重重叠叠( ),绝壁峡谷,花树如炬,清泉激石……引人留恋不止,舍不得 离去( 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并在小方格内加上标点,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口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口宽容是 束阳光, 宽容一座桥梁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10.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则见闻 11.阅读下列四则文字材料,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句话。 ①我国16%以上的青少年有心理不健康问题,非常叛逆的“十五岁现象”呈上升和提前趋势。 ②“中国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于2004年5月3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③一位著名学者在自述中写道:“在家乡,我在母亲的教训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 响……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一点点待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容人、体谅人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④社论《父母亦师》、评论《和孩子交朋友》 摘自2004年6月1日《人民日报》) 12.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 ①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②上联 下联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口语交际 13.毕业在即,文华为近段学习成绩不够稳定而忧心忡忡。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做做她的思想工 作,帮助她消除顾虑,轻装上阵。 14.近年来,泉州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游客闻名而至,络绎不绝。请你为游览参观的客人们 介绍一下家乡的一种土特产。(字数不少于100字) 15、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课本中,《清兵卫与葫芦》和《奥伊达的理想》两篇小说都涉及到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这 社会问题。请细读相关材料,就有关问题进行探究。 相关材料 *清兵卫痴迷于葫芦,把收藏葫芦作为—种爱好,父亲认为他这样做没有岀息,便将他所收藏的 葫芦一个—个地砸碎。 奥伊达因父母各为他取了—个名字而让伙伴们无所适从,不能理解,他本人也很苦恼,最终奥 伊达为自己取了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对于这个名字,爸爸妈妈不但不反对,而且大加赞扬 (1)清兵卫的父亲与奥伊达的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4 8.请用相关成语替换划线句子,使文意表达更为简洁。 黄山——我国完美的山水旅游胜地,果真是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那里,山 山相连,重重叠叠( ),绝壁峡谷,花树如炬,清泉激石……引人留恋不止,舍不得 离去( )。 9.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并在小方格内加上标点。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是一 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①可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10.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则见闻。 11.阅读下列四则文字材料,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句话。 ①我国 16%以上的青少年有心理不健康问题,非常叛逆的“十五岁现象”呈上升和提前趋势。 ②“中国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工程”于 2004 年 5 月 31 日在北京正式启动。 ③一位著名学者在自述中写道:“在家乡,我在母亲的教训下住了九年,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 响……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一点点待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容人、体谅人,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④社论《父母亦师》、评论《和孩子交朋友》。 (摘自 2004 年 6 月 1 日《人民日报》) 12.对对子(任选一联作对) ①上联:滚滚波涛蕴宝藏 ②上联: 下联: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口语交际 13.毕业在即,文华为近段学习成绩不够稳定而忧心忡忡。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做做她的思想工 作,帮助她消除顾虑,轻装上阵。 14.近年来,泉州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游客闻名而至,络绎不绝。请你为游览参观的客人们 介绍一下家乡的一种土特产。(字数不少于 100 字) 15、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课本中,《清兵卫与葫芦》和《奥伊达的理想》两篇小说都涉及到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这 一社会问题。请细读相关材料,就有关问题进行探究。 相关材料 *清兵卫痴迷于葫芦,把收藏葫芦作为一种爱好,父亲认为他这样做没有出息,便将他所收藏的 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 *奥伊达因父母各为他取了一个名字而让伙伴们无所适从,不能理解,他本人也很苦恼,最终奥 伊达为自己取了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对于这个名字,爸爸妈妈不但不反对,而且大加赞扬。 ⑴ 清兵卫的父亲与奥伊达的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2)对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 (3)你对当今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二)文言文阅读 A、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 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2)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 七年,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1、本文作者王安石,(朝)著名思想家、 家、家。初中阶段,我们曾读 过他写的诗 2、下边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指物作诗立就就地取材 B.书诗四句 奋笔疾书 C.并自为其名为富不仁 D.余闻之也久 绰绰有余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尝识书具(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泯然众人矣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5、概括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6、下面摘录《伤仲永》中的一段话,请用“/”断句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 于人者不至也。 B、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 ⑵ 对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 。 ⑶ 你对当今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二)文言文阅读 A、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 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⑵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 七年,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作者王安石,_____(朝)著名思想家、________家、_________家。初中阶段,我们曾读 过他写的诗_________________。 2、下边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指物作诗立就. 就.地取材 B.书.诗四句 奋笔疾书. C.并自为.其名 为.富不仁 D.余.闻之也久 绰绰有余.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未尝.识书具( ) ⑵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⑶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⑷泯然众人..矣( )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⑵ 5、概括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6、下面摘录《伤仲永》中的一段话,请用“/”断句。 仲 永 之 通 悟 受 之 天 也 其 受 之 天 也 贤 于 材 人 远 矣 卒 之 为 众 人则 其 受 于 人 者 不 至 也。 B、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