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二学期海珠区九年级综合练习 语文卷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 名及座位号;同时填写考生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将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 超岀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 (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酝酿( niang)干涸(he)骸骨(hai 随声附和 B.疮疤( chang)请责(jie)胆怯(qie)相形见绌(ch) C.馈赠(kui) 汲取(x1)嫉妒(j1) 鳞次栉比(zhi) D.污秽(hui) 襁褓( qiang)拮据(j)浑身解数(xi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旁鹜 狂澜 轻飞漫舞 顾名思义 B.挑衅恣睢浩瀚无垠无可置疑 C.藉贯愧作张皇失措藏污纳垢 D.葱茏霹雳引颈受戮既物起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企业要站在经销商的角度考虑如何打造利益共同体,牟取共贏模式 B.沙漠科考队发现所带的淡水已剩不多,必须要精打细算才能走出沙漠 C.在广州,一年两届的“广交会”是家喻户晓的大事,年年客商云集 D.对如何指挥这项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李总工程师早已经胸有成竹
2014 学年第二学期海珠区九年级综合练习 语文卷 本试卷共 8 页,分三部分,共 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来源:Z*xx *k.Com]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 名及座位号;同时填写考生号,再用 2B 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将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 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 一、(6 小题,20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酝酿.(niànɡ) 干涸.(hé) 骸.骨(hái) 随声附和.(hé) B.疮.疤(chānɡ) 诘.责(jié) 胆怯.(qiè) 相形见绌.(chù) C.馈.赠(kuì) 汲.取(xī) 嫉.妒(jí) 鳞次栉.比(zhì) D.污秽.(huì) 襁.褓(qiǎnɡ) 拮据.(jū) 浑身解.数(x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旁骛 狂澜 轻飞漫舞 顾名思义 B.挑衅 恣睢 浩瀚无垠 无可置疑 C.藉贯 愧怍 张皇失措 藏污纳垢 D.葱茏 霹雳 引颈受戮 既物起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企业要站在经销商的角度考虑如何打造利益共同体,牟取..共赢模式。 B.沙漠科考队发现所带的淡水已剩不多,必须要精打细算 ....才能走出沙漠。 C.在广州,一年两届的“广交会”是家喻户晓 ....的大事,年年客商云集。 D.对如何指挥这项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李总工程师早已经胸有成竹 ....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①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1月23日由中国大众 音乐协会主办的,②全国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暨合唱、独唱、舞蹈艺术展演大赛,在中国音 乐学院成功举行演出。③本次活动不仅给广大的声乐、舞蹈工作者提供展示和交流,也展现 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④活动得到了全国众多艺术名家的关注 第第第 处,改为 处,改为 处,改为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 ②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 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 ③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 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 ④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⑤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⑥胸无点墨,何以自觉? A.⑥③①②⑤④B.③⑥①②⑤④C.②⑤④③①⑥D.③⑥②①④⑤ 传统手工艺既是漫长历史的见证,又是传统文化的沉淀。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在“走近身边 的传统手工艺”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请你根据材料归纳出传统手工艺得以传 承的两个原因。(5分) 【材料1】中国各地的传统灯饰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灲流光溢彩, 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传统灯饰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 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2】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以构图饱满、形象 传神、纹理清晰、色彩鲜艳、针法多样、善于变化、装饰性强等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是中 国四大名绣之一。传统绣品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3】西关打铜直到现在还遵循着传统的全手工打制铜器。西关老铜器饱满囻润、 打磨光亮、或赤或黄、沉重坠手,以自己平和内敛、不卑不亢的姿态吸引着喜爱它的人,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铜,过去是弥足珍贵的加上经久耐用,不少铜制器皿都变成了“传家宝 代代相传,寄寓着家族亲人间的美好祝福。 原因①: 原因②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 分) ①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1 月 23 日由中国大众 音乐协会主办的,②全国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暨合唱、独唱、舞蹈艺术展演大赛,在中国音 乐学院成功举行演出。③本次活动不仅给广大的声乐、舞蹈工作者提供展示和交流,也展现 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④活动得到了全国众多艺术名家的关注。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 ②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 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 ③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 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 ④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⑤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⑥胸无点墨,何以自觉? A.⑥③①②⑤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②⑤④③①⑥ D.③⑥②①④⑤ 6.传统手工艺既是漫长历史的见证,又是传统文化的沉淀。下面是某小组同学在“走近身边 的传统手工艺”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请你根据材料归纳出传统手工艺得以传 承的两个原因。(5 分) 【材料 1】中国各地的传统灯饰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 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传统灯饰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 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 【材料 2】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以构图饱满、形象 传神、纹理清晰、色彩鲜艳、针法多样、善于变化、装饰性强等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是中 国四大名绣之一。传统绣品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 3】西关打铜直到现在还遵循着传统的全手工打制铜器。西关老铜器饱满圆润、 打磨光亮、或赤或黄、沉重坠手,以自己平和内敛、不卑不亢的姿态吸引着喜爱它的人,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铜,过去是弥足珍贵的,加上经久耐用,不少铜制器皿都变成了“传家宝”, 代代相传,寄寓着家族亲人间的美好祝福。 原因①: 原因②: 二、(2 小题,15 分) 7.古诗文默写。(10 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后值倾覆,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晩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E.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F.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②③④⑤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④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⑥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4分,其中有2分为附加分 加分后第7小题分数不能超过10分。) 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① 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② 展现了关心 国家,甘于奉献的情怀。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2)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山市》 (3)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岀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岀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A.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后值倾覆,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E.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F.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 分) ①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③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④挥手自兹去, 。 (李白《送友人》) ⑤ ,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⑥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十则》)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4 分,其中有 2 分为附 加分, 加分后第 7 小题分数不能超过 10 分。) 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① “ , ”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②“ , ”展现了关心 国家,甘于奉献的情怀。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 分)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2)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山市》) (3)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55 分) 三、(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11 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往来而不绝者 以为妙绝 B.而不知人之乐 起坐而喧哗者 C.颓然乎其间者 其间千二百里 D.醉翁之意不在酒辍耕之垄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先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 泉”“醉翁亭”。 B.作者被贬滁州,为了忘记现实的痛苦,纵情山水,借酒消愁,与山中的智仙一起修建了 美丽的醉翁亭。 C.第②段写了早晚睛阴变化,又写四时不同的景物,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沉浸在美景变化之 中的愉悦之情 D.文末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出太守与 民同乐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竦峙”是什么意思?(1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往来而不绝.者 以为妙绝. B.而.不知人之乐 起坐而.喧哗者 C.颓然乎其间.者 其间.千二百里 D.醉翁之.意不在酒 辍耕之.垄上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先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 泉”“醉翁亭”。 B.作者被贬滁州,为了忘记现实的痛苦,纵情山水,借酒消愁,与山中的智仙一起修建了 美丽的醉翁亭。 C.第②段写了早晚晴阴变化,又写四时不同的景物,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沉浸在美景变化之 中的愉悦之情。 D.文末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表达出太守与 民同乐的情怀。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5 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竦峙”是什么意思?(1 分)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四、(10小题,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干古流传,中国大地上 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 ②除了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 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 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 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数达103天,不过,近50 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 就减少到30~40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人们却感觉不到,分析表明这是因为重庆浓雾 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 ④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 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 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 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 统相联系。而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 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 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 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 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 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 80%的为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⑤雾和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 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 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 ⑥国内最早提及“灰霾”的论文作者、中国气象局研究员昊兑说出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 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 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伦敦也是一样,它 工业化以后就是个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恶化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 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 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 见度更是降到仅有200米左右,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2011年 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 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不足100米,有的
四、(10 小题,40 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7 题。 从“雾都”到“霾都”[来源:学科网] ①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中国大地上 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 ②除了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 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 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 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20 世纪 50 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数达 103 天,不过,近 50 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 世纪 70、80 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 50 天左右,到 90 年代 就减少到 30~40 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人们却感觉不到,分析表明这是因为重庆浓雾 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 ④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 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公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 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 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 统相联系。而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 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 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2010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 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 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 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 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 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 80%的为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⑤雾和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 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 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 ⑥国内最早提及“灰霾”的论文作者、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说出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 “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 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伦敦也是一样,它 工业化以后就是个‘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恶化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 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 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 年 10 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 见度更是降到仅有 200 米左右,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2011 年 11 月 5 日,西班牙《阿贝赛报》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 称号”;2011 年 11 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不足 100 米,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