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势能面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理2样 HININA HAI OF TCRNOLOGY 例如BC分子的势能曲线: Kr。:对抗核间排斥力而 e势能 做功,势能急剧增加。 >re:增大BC间的距 r。:分子平衡核间距, 离,对抗化学键能而 此时势能最低; 做功,势能增大; 核间距rBC 对于反应A+BC→AB+C,最简单的情 况是三原子共线:A.B.C,体系的势能 可在三维空间表示,见下页:
2.势能面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e 势 能 例如BC分子的势能曲线: re re: 分子平衡核间距, 此时势能最低; r> re: 增大BC间的距 离,对抗化学键能而 做功,势能增大; r< re: 对抗核间排斥力而 做功,势能急剧增加。 核间距rBC 对于反应 A +BC AB +C,最简单的情 况是三原子共线: A···B···C,体系的势能 可在三维空间表示,见下页: re
2.势能面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生螺 INNLAESIT OF TPCRNOLOGY R:A远离BC分子, 反应物:A+BC 势能面 势 凡势能相同 的点连成曲 线—等势 Q:过渡状态 能线 A.B.C P:C远离AB分子, 产物:AB+C 反应途径:R→Q→P
R: A远离BC 分子, 反应物:A+BC 2.势能面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反应途径:R Q P 凡势能相同 的点连成曲 线——等势 能线 P: C远离AB 分子, 产物:AB+C Q: 过渡状态 A··B··C
2.势能面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G 强2样 HININA HI OF TCNOLOG 234 R TAB 6 5 -4 321 势能面投影图 等势能线投影图上:越密则越陡,越稀则越坡
2.势能面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等势能线投影图上 等势能线投影图上:越密则越陡,越稀则越坡
2.势能面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生螺 INNLAESIT OF TPCRNOLOGY 势能 [A.B.Cl 势垒6 A+BC AB+C R Q P 反应途径 势垒: 反应物与活化络合物之间的势能差; 定义E,=L6,此即过渡态理论中的活化能
势能 势垒e b A+BC [A···B···C] 2.势能面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e b势垒:反应物与活化络合物之间的势能差; 定义Eb=Le b 此即过渡态理论中的活化能。 R Q P A+BC AB+C 反应途径
§12.2过渡态理论 强2样 HININA HI OF TCNOLOG 3.由过渡态理论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过渡态理论假设: >从反应物到生成物必须获得一定的能量,首先形成 活化络合物; >活化络合物的浓度可从它与反应物达成热力学平衡 的假设来计算; >一旦形成活化络合物,就向产物转化,这步是反应 的速决步
3. 由过渡态理论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过渡态理论假设: 从反应物到生成物必须获得一定的能量,首先形成 活化络合物; 活化络合物的浓度可从它与反应物达成热力学平衡 §12.2 过渡态理论 3. 由过渡态理论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活化络合物的浓度可从它与反应物达成热力学平衡 的假设来计算; 一旦形成活化络合物,就向产物转化,这步是反应 的速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