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经典悦读,熟读成诵,启迪人生 《论语》精粹111句 学习籯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 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后,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 这就是聪明智慧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9】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对谁都进行教育,不分类别。”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 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1】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第页共13页
第 页 共 13 页 1 国学精粹,经典悦读,熟读成诵,启迪人生 《论语》精粹 111 句 学习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 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后,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 这就是聪明智慧!”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9】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对谁都进行教育,不分类别。”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 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1】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 称他为文。” 【1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对我有什么困 难呢? 1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 循然普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硏,越 钻硏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 用文化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向他学习,(看 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修身籯(魂籯 【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是为父母的长寿而欢喜高兴,一是为父母衰老(临近死亡) 而恐惧忧愁 【1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 为孝乎?” 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孔子: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 第页共13页
第 页 共 13 页 2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 称他为‘文’。” 【1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对我有什么困 难呢? 【14】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 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 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 用文化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向他学习,(看 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修身篇 (道德篇) 【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是为父母的长寿而欢喜高兴,一是为父母衰老(临近死亡) 而恐惧忧愁 【1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 为孝乎?” 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孔子:“ 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
食先让年老的吃小,这就是孝了吗?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 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2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 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 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2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和谐。 【2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骄傲无礼,小人骄傲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27】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忧虑自己没有才能,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28】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一切求之于自己,小人一切求之于别人。 【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矜持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3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仅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第页共13页
第 页 共 13 页 3 食先让年老的吃小,这就是孝了吗?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 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2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 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 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2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和谐。” 【2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骄傲无礼,小人骄傲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27】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忧虑自己没有才能,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28】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一切求之于自己,小人一切求之于别人。” 【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矜持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3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仅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3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32】子曰:“刚,毅,木,讷(ne),近仁。” 孔子说:“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3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3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3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3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3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3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 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3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 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4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 乐,仁慈的人长寿。 【4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 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4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第页共13页
第 页 共 13 页 4 【3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32】子曰:“刚,毅,木,讷(nè),近仁。” 孔子说:“刚强不屈,果敢坚毅,质朴老实,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3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3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3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3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3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3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 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3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 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4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 乐,仁慈的人长寿。” 【4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 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42】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4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4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 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土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 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遥远吗? 【4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4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4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4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4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5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5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谹,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讨 厌的事情,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5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5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5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不服从。 第页共13页
第 页 共 13 页 5 【4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4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 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又遥远。把实现“仁” 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是很遥远吗? 【4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4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4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4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4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5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5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所讨 厌的事情,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5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5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5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孔子说:“自身端正,不发号令就能施行;自身不端正,即使好令也不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