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组y,又说沈唐、李甲等六 人词“源流从柳氏来"。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也无不受惠于 柳永。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与 题材的开拓等方面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方面力求在“ˉ柳七 郎风味”外自成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 神来开创代新词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直承柳词,而秦观的雅词 长调、铺叙点染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岀,只是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蕴藉而 情韵更加隽永深厚罢了。周邦彦的慢词章法结构也脱胎于柳词,夏敬 观早就指出“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 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的。 二、讲解 1、慢词大量运用,词调丰富(自度曲 柳慢词87调125首(占213首的57%),最长《戚氏》,长达 212字。 王灼《碧鸡漫志》:“离骚寂寞干年后,戚氏凄凉-曲终。 宋词880多个词调,有100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用。词至柳永, 词体始备,令、引、近、慢,单词、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 日益丰实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引李清照说:“柳屯田永者 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慢词的意义:扩大词内容容量,可以丰富词的表现力
21 “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组)”,又说沈唐、李甲等六 人词“源流从柳氏来”。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也无不受惠于 柳永。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与 题材的开拓等方面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 郎风味”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 神来开创一代新词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直承柳词,而秦观的雅词 长调、铺叙点染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只是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蕴藉而 情韵更加隽永深厚罢了。周邦彦的慢词章法结构也脱胎于柳词,夏敬 观早就指出“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 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的。 二、讲解: 1、慢词大量运用,词调丰富(自度曲)。 柳慢词 87 调 125 首(占 213 首的 57%),最长《戚氏》,长达 212 字。 王灼《碧鸡漫志》:“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 宋词 880 多个词调,有 100 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用。词至柳永, 词体始备,令、引、近、慢,单词、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 日益丰实。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引李清照说:“柳屯田永者, 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慢词的意义:扩大词内容容量,可以丰富词的表现力
2、市民情调 ①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 ②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③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从良愿望 ④都市繁华 陈师道《后山诗话》“骯髀从俗,天下咏之"。 王灼《碧鸡漫志》“泷近卑俗,自成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3、自我抒情 ①独特的失意心态,如鹤冲天]。 ②“工羁旅行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如《雨瀮铃》 4、柳词艺术的新变 ①口语、俚语。 ②叙铺和白描 ③结构:回环往复的时间结构;自我与设想对方的空间结构。 ④自我抒情倾向,尤其“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 4、影响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六课时) 本章分四节,主要描述文坛上以欧阳修为首的诗文革新思想和创 作,集中分析了欧阳修、梅尧臣、苏舜玖、王安石的理论和创作,革 新的本质是针对五代文风和西昆体、太学体,继承韩、柳散文理论和
22 2、市民情调 ①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 ②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③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从良愿望。 ④都市繁华 陈师道《后山诗话》“骩髀从俗,天下咏之”。 王灼《碧鸡漫志》“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3、自我抒情 ①独特的失意心态,如[鹤冲天] 。 ②“工羁旅行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如《雨瀮铃》 4、柳词艺术的新变 ①口语、俚语。 ②叙铺和白描 ③结构:回环往复的时间结构;自我与设想对方的空间结构。 ④自我抒情倾向,尤其“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 4、影响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六课时) 本章分四节,主要描述文坛上以欧阳修为首的诗文革新思想和创 作,集中分析了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的理论和创作,革 新的本质是针对五代文风和西昆体、太学体,继承韩、柳散文理论和
创作,并开创了宋代散文的新前景,诗歌方面主要承传“风雅”精神 和杜甫、白居易、韩愈等人传统而开启宋诗新的发展方向。 讲析篇目和导读篇目: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丰乐亭 记》、《泷岗阡表》、《戏答元珍》;梅尧臣《鲁山山行》;王安石《答司 马谏议书》、《船泊氐洲》。 第一节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及四六文 要点 1、石介与“太学体"。石介视西昆体为寇仇,写《怪说》三篇, 猛烈抨击杨亿,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仕子随之矫枉过正,形成了险怪 艰涩的太学体 2、欧阳修对文与道关系持新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道是儒家 之道,且切于人世的现实生活,其欠,文道并重,第三,文还是具有 独立的性质,各家之文有不同的风格、面貌,第四,欧阳修取法韩文 文从字顺、自然流畅的面,又不—概排斥西昆体家骈体文的“雄文 笔力"。 3、欧阳修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其政论文如《与高司谏书》、 《朋党论》等是古文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其记釵文 如《五代史记》《丰乐亭记》、《泷岗阡表》等都有充实的内容和细致 的描写。欧阳修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
23 创作,并开创了宋代散文的新前景,诗歌方面主要承传“风雅”精神 和杜甫、白居易、韩愈等人传统而开启宋诗新的发展方向。 讲析篇目和导读篇目: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丰乐亭 记》、《泷岗阡表》、《戏答元珍》;梅尧臣《鲁山山行》;王安石《答司 马谏议书》、《船泊瓜洲》。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辞赋及四六文 一、要点: 1、石介与“太学体”。石介视西昆体为寇仇,写《怪说》三篇, 猛烈抨击杨亿,以太学生为主的青年仕子随之矫枉过正,形成了险怪 艰涩的太学体。 2、欧阳修对文与道关系持新观点。首先,欧阳修认为道是儒家 之道,且切于人世的现实生活,其次,文道并重,第三,文还是具有 独立的性质,各家之文有不同的风格、面貌,第四,欧阳修取法韩文 文从字顺、自然流畅的一面,又不一概排斥西昆体家骈体文的“雄文 笔力”。 3、欧阳修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其政论文如《与高司谏书》、 《朋党论》等是古文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其记叙文 如《五代史记》、《丰乐亭记》、《泷岗阡表》等都有充实的内容和细致 的描写。欧阳修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
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它散文更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 并至 欧阳修也擅长辞赋和四六文,他对前代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改以 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如《秋声赋》等既保留了骈赋、律赋的 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形式的特征,又具活泼流动的散体倾 向,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对文赋形式的确立有里程碑意乂。 欧阳修虽守旧制用四六体写公文,单常参用散体单行的古文笔法,且 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给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欧阳修散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 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如《醉翁亭记》。 二、难点: 1、关于“文与道”命题界定的争论是宋初以来重要而复杂的话 题,道学家、经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从各自不同的立场、观点和 理解来阐述这一命题,所以理解欧阳修的文道观点必须理清从韩愈以 来对文道关系的长期讨论线索 2、文、文风文章的慨念有时涵盖诗歌,因此有关诗歌的讨论 有时会涉及到文与道的概念,也就是说诗文革新的理论有时是相通 的。 讲解: 、北宋诗文革新的导因及背景 ①西昆体、太学体,及反西昆。石介(任国子监直讲)视西昆若 寇仇,猛烈攻击杨亿等人“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
24 史论文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它散文更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 并至。 欧阳修也擅长辞赋和四六文,他对前代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改以 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如《秋声赋》等既保留了骈赋、律赋的 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形式的特征,又具活泼流动的散体倾 向,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对文赋形式的确立有里程碑意义。 欧阳修虽守旧制用四六体写公文,单常参用散体单行的古文笔法,且 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给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欧阳修散文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 的新风格,在韩文的雄肆、柳文的峻切之外别开生面,如《醉翁亭记》。 二、难点: 1、关于“文与道”命题界定的争论是宋初以来重要而复杂的话 题,道学家、经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从各自不同的立场、观点和 理解来阐述这一命题,所以理解欧阳修的文道观点必须理清从韩愈以 来对文道关系的长期讨论线索。 2、文、文风、文章的概念有时涵盖诗歌,因此有关诗歌的讨论 有时会涉及到文与道的概念,也就是说诗文革新的理论有时是相通 的。 三、讲解: 1、北宋诗文革新的导因及背景 ①西昆体、太学体,及反西昆。石介(任国子监直讲)视西昆若 寇仇,猛烈攻击杨亿等人“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
浮华篡组。元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石介影 响太学生,太学生矫枉过正,尽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风,走上险怪艰 涩道路,形成“太学体"。欧阳修又倡反“太学体",于是一种文风既 不华丽,又不艰涩的新散文便从欧阳修开始了 ②文与道关系。从柳开、穆修到石介,重道轻文。而欧阳修主张 1)道与现实相关,“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翊第二 书》),2)文道并重,“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光"(《答 祖择之书》),3)文有独立价值 2、欧阳修散文以及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的般特征。 ①柳开、穆修等更多继承了韩愈“道统”,而欧阳修则更多继承了 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学传统 ②欧学韩、柳散文,弃其奇险深奥,诘屈聱牙的面,而发展了 其文从字顺而自然平易一面,同时又不全盘否定骈体文的艺术, 如称杨亿散文“雄文博学,笔力有余”(《六一诗话》),从而形成 了内容丰富,感情充沛,平易自然,流畅纡徐宛转的新文风,为 唐以后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3、欧阳修散文特征 ①议论文 政论文:有的放矢,古文实际功用与艺术性相结合,说理充沛有 力,有说服力,而又平易畅达。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 史论文:以事实为据,以理服人,深含褒贬情感态度,如《五代 史伶官传序》所说“《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
25 浮华篡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石介影 响太学生,太学生矫枉过正,尽弃西昆体华美密丽之风,走上险怪艰 涩道路,形成“太学体”。欧阳修又倡反“太学体”,于是一种文风既 不华丽,又不艰涩的新散文便从欧阳修开始了。 ②文与道关系。从柳开、穆修到石介,重道轻文。而欧阳修主张: 1)道与现实相关,“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翊第二 书》),2)文道并重,“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光”(《答 祖择之书》),3)文有独立价值。 2、欧阳修散文以及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的一般特征。 ①柳开、穆修等更多继承了韩愈“道统”,而欧阳修则更多继承了 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学传统。 ②欧学韩、柳散文,弃其奇险深奥,诘屈聱牙的一面,而发展了 其文从字顺而自然平易一面,同时又不全盘否定骈体文的艺术, 如称杨亿散文“雄文博学,笔力有余”(《六一诗话》),从而形成 了内容丰富,感情充沛,平易自然,流畅纡徐宛转的新文风,为 唐以后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3、欧阳修散文特征: ①议论文 政论文:有的放矢,古文实际功用与艺术性相结合,说理充沛有 力,有说服力,而又平易畅达。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 史论文:以事实为据,以理服人,深含褒贬情感态度,如《五代 史伶官传序》所说“《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