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道出了人生的修养的普通规律,饱含一种 人生哲理。 ②记叙文 欧阳修记叙文含亭台记游记、碑志等,一方面有较为充实的内 容,另一方面艺术上描写细致,用笔简洁,又颇具文采,是其文学散 文的典型代表。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泷岗阡表》等。在表 达方式上,这些文章以记叙描写方式为主,简洁洗炼,迂徐委曲,流 丽晓畅,间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既得体而又深沉。尤能表现欧阳修 在韩文雄肆、柳文峻切之外的一种新风。 精讲《醉翁亭记》。(2谢时) ③赋与四六文 欧阳修赋对骈赋、律赋进行了改组变型,不受排偶、声韵(即限 韵)的规定约束,形成了一种单笔散体的文赋。例如其《秋声赋》 既保留了骈赋、律赋铺陈排比,骈词丽句和设为问答的传统形式,又 出现了单行散体(即韩、柳古文因素)的活泼流动倾向,且富浓厚的 抒情意味,创造了一种饱含诗凊画意的文赋(类于散文诗),对文赋 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欧阳修的四六文。所谓“四六文”,主要指传统骈赋、律赋的固 定“骈四俪六文体,宋初四六沿唐人旧制,西昆诸公尊李商隐、温 庭筠、段成式的“三十六体"(因三人皆排行十六,得名),而欧阳修 虽也用四六文写公文文书但他常采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少成语、 对偶(对仗),给骈四俪六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成为文赋的背景
26 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道出了人生的修养的普通规律,饱含一种 人生哲理。 ②记叙文 欧阳修记叙文含亭台记、游记、碑志等,一方面有较为充实的内 容,另一方面艺术上描写细致,用笔简洁,又颇具文采,是其文学散 文的典型代表。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泷岗阡表》等。在表 达方式上,这些文章以记叙描写方式为主,简洁洗炼,迂徐委曲,流 丽晓畅,间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既得体而又深沉。尤能表现欧阳修 在韩文雄肆、柳文峻切之外的一种新风。 精讲《醉翁亭记》。(2 课时) ③赋与四六文 欧阳修赋对骈赋、律赋进行了改组变型,不受排偶、声韵(即限 韵)的规定约束,形成了一种单笔散体的文赋。例如其《秋声赋》, 既保留了骈赋、律赋铺陈排比,骈词丽句和设为问答的传统形式,又 出现了单行散体(即韩、柳古文因素)的活泼流动倾向,且富浓厚的 抒情意味,创造了一种饱含诗情画意的文赋(类于散文诗),对文赋 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欧阳修的四六文。所谓“四六文”,主要指传统骈赋、律赋的固 定“骈四俪六”文体,宋初四六沿唐人旧制,西昆诸公尊李商隐、温 庭筠、段成式的“三十六体”(因三人皆排行十六,得名),而欧阳修 虽也用四六文写公文文书,但他常采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少成语、 对偶(对仗),给骈四俪六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成为文赋的背景
综而言之 欧阳修散文(杂文学意义上)使其体裁更为丰富,实用和抒写功 能更为完备,时人称为:“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 工。”(吴充《行状》,欧阳文忠公集附录一) 第二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诗 要点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欤的诗歌。欧阳修有反映现实的题材《食 糟民》《边户》等,更多写个人经历、情怀及咏古之作,如《戏答元 珍》等。欧诗受韩愈景响较大的是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议论往往 与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散文手法体现在借鉴散文叙事手段方面,如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叙宴游经历,平直周详,深得古文之妙。欧 诗学李白诗语言的清新流畅,结合欧诗委婉平易的章法,形成了流丽 宛转的风格,如《春日西湖谢法曹歌》。梅尧臣诗多反映民生疾苦的 题材,如《汝坟贫女》、《田家语》《小村》等。梅诗注重写日常生活 锁事。《食荠》等开辟了宋诗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梅诗追求平 淡,其平淡不是指陶、韦平淡诗风,而是指种炉火纯青境界,一种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老成风格,如《东溪》等。这种以思理取胜的风 格偏离了唐诗丰神情韵的风格,以“气完力余,益老以劲″见称。梅 诗有开宋诗之先的意义。苏舜钦诗豪放雄肆,有痛快淋漓反映时政 抒发强烈政治感慨的作品,如《庆州败》《城南感怀呈永叔》、《天平 山》等。其写景诗喜雄奇阔大之景,尚有自然界状伟力量。苏诗直率
27 综而言之: 欧阳修散文(杂文学意义上)使其体裁更为丰富,实用和抒写功 能更为完备,时人称为:“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 工。”(吴充《行状》,欧阳文忠公集附录一) 第二节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诗 一、要点: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欧阳修有反映现实的题材《食 糟民》、《边户》等,更多写个人经历、情怀及咏古之作,如《戏答元 珍》等。欧诗受韩愈影响较大的是散文手法和以议论入诗,议论往往 与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散文手法体现在借鉴散文叙事手段方面,如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叙宴游经历,平直周详,深得古文之妙。欧 诗学李白诗语言的清新流畅,结合欧诗委婉平易的章法,形成了流丽 宛转的风格,如《春日西湖谢法曹歌》。梅尧臣诗多反映民生疾苦的 题材,如《汝坟贫女》、《田家语》、《小村》等。梅诗注重写日常生活 锁事。《食荠》等开辟了宋诗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梅诗追求平 淡,其平淡不是指陶、韦平淡诗风,而是指一种炉火纯青境界,一种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老成风格,如《东溪》等。这种以思理取胜的风 格偏离了唐诗丰神情韵的风格,以“气完力余,益老以劲”见称。梅 诗有开宋诗之先的意义。苏舜钦诗豪放雄肆,有痛快淋漓反映时政、 抒发强烈政治感慨的作品,如《庆州败》、《城南感怀呈永叔》、《天平 山》等。其写景诗喜雄奇阔大之景,尚有自然界状伟力量。苏诗直率
自然以雄豪奔放风格见长但苏诗有不够推剪裁含蓄精炼的弊病, 已开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特点之先河 二讲解: 1、欧阳修诗歌 欧阳修诗论 1)《六一诗话》“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 而曲尽其妙”; 2)“诗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这是批评史上继司马迁“发 愤著书、刘勰“蚌病成珠″、韩愈“不平则鸣"ˆ(《送孟东野序》)“欢 悦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之传统文论而提 出的又一观点,大多带有从作者或诗人的不幸遭遇角度来论其文学创 作的倾向,并认为人生的不幸遭遇可使文学创作达到一种高境界,后 来苏轼评孟郊诗“出自脯腑,愁人肺腑”,也含有此种意味 欧阳修诗歌创作 1)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从《毛诗》的《序》《笺》《疏》系统 来看,即风上化下,变风变雅的诗)如《食糟民》、《边户》。 2)抒写个人情怀及咏史,如《戏答之珍》、《再和明妃曲》等。 3)欧诗艺术上的特征: ①受韩愈以文为诗影响较大,欧阳修以散文手法和议论为诗,所 谓以散文手法入诗,即指散文叙事性结构、叙事手段(如白描)和散 文句子(或称散文句法、词法)入诗,形成了诗歌的散文化,这是跳 过唐诗园熟艺术阶段而向先秦、两汉诗的一种变化复归,如《书怀感
28 自然,以雄豪奔放风格见长,但苏诗有不够推敲剪裁含蓄精炼的弊病, 已开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特点之先河 二讲解: 1、欧阳修诗歌 欧阳修诗论: 1)《六一诗话》“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 而曲尽其妙”; 2)“诗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这是批评史上继司马迁“发 愤著书”、刘勰“蚌病成珠”、韩愈“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欢 悦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之传统文论而提 出的又一观点,大多带有从作者或诗人的不幸遭遇角度来论其文学创 作的倾向,并认为人生的不幸遭遇可使文学创作达到一种高境界,后 来苏轼评孟郊诗“出自肺腑,愁人肺腑”,也含有此种意味。 欧阳修诗歌创作: 1)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从《毛诗》的《序》、《笺》、《疏》系统 来看,即风上化下,变风变雅的诗)如《食糟民》、《边户》。 2)抒写个人情怀及咏史,如《戏答之珍》、《再和明妃曲》等。 3)欧诗艺术上的特征: ①受韩愈以文为诗影响较大,欧阳修以散文手法和议论为诗,所 谓以散文手法入诗,即指散文叙事性结构、叙事手段(如白描)和散 文句子(或称散文句法、词法)入诗,形成了诗歌的散文化,这是跳 过唐诗圆熟艺术阶段而向先秦、两汉诗的一种变化复归,如《书怀感
事寄梅圣俞》。所谓以议论为诗,指诗歌以夹叙夹议并夹抒情,形成 所谓散文一般的“畅尽”,而放弃了传统抒凊诗意境与含蓄的主流倾 向,如《再和明妃曲》。 ②欧诗流丽宛转风格主要得力于学李白,清新的语言与平易委曲 的章法结合,形成了流丽宛转风格,如其《春日西湖寄谢法去曹歌》, 时空跨度大,情绪跌宕起伏,然而文气宛转,如叙家常,娓娓道来。 2、梅尧臣诗 1)梅尧臣诗论 主张“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笞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 六玉汝见赠述诗》),反对“有作皆言空”(同上)的不良倾向,实为 与欧阳修共同反对西昆体为艺术而艺术的单纯倾向,表现了北宋诗文 革新理论反西昆,矫晩唐五代、宋初的个人自我抒情倾向,主张诗歌 的社会功用性和为人生的艺术,更多带有承继和发扬儒教诗歌的因 素 2)梅尧臣诗歌创作 ①反映民生疾苦,继承杜甫、白居易等人传统,如《汝坟贫女》、 《田家》等。 ②题材日常生活化、琐细化倾向,如《食荠》《食河豚鱼》等, 把宋诗引向日常化。 ③平淡风格,如《鲁山山行》《东溪》。 艺术评价见P、5657。首先,含蓄清远(清空),向传统意境 平淡美复归;其次,偏离传统,为畅尽、枯涩,以“思理”而未必取
29 事寄梅圣俞》。所谓以议论为诗,指诗歌以夹叙夹议并夹抒情,形成 所谓散文一般的“畅尽”,而放弃了传统抒情诗意境与含蓄的主流倾 向,如《再和明妃曲》。 ②欧诗流丽宛转风格主要得力于学李白,清新的语言与平易委曲 的章法结合,形成了流丽宛转风格,如其《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时空跨度大,情绪跌宕起伏,然而文气宛转,如叙家常,娓娓道来。 2、梅尧臣诗 1) 梅尧臣诗论 主张“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 六玉汝见赠述诗》),反对“有作皆言空”(同上)的不良倾向,实为 与欧阳修共同反对西昆体为艺术而艺术的单纯倾向,表现了北宋诗文 革新理论反西昆,矫晚唐五代、宋初的个人自我抒情倾向,主张诗歌 的社会功用性和为人生的艺术,更多带有承继和发扬儒教诗歌的因 素。 2)梅尧臣诗歌创作 ①反映民生疾苦,继承杜甫、白居易等人传统,如《汝坟贫女》、 《田家》等。 ②题材日常生活化、琐细化倾向,如《食荠》、《食河豚鱼》等, 把宋诗引向日常化。 ③平淡风格,如《鲁山山行》、《东溪》。 艺术评价见 P、56—57。首先,含蓄清远(清空),向传统意境 平淡美复归;其次,偏离传统,为畅尽、枯涩,以“思理”而未必取
胜。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 渲深远,间以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 梅圣俞诗题材倾向、风格倾向都开宋诗“去淫靡"、“存古淡"”之 先声。 3、苏舜钦诗 1)反映时事痛快淋漓,抒发情志慷慨激昴,如《庆州败》、《天 平山》 2)写景诗雄奇阔大,如《大风》《城南归值大风雪》等。 3)艺术特征:风格雄豪壮阔,语言直率粗糙,如其代表长篇古诗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短篇如《淮 中夜泊犊头》。总之,苏诗落笔疾书,志大气粗,不暇艺术锤炼, 故开宋诗“畅尽而伤直露”之特征先河。 第三节王安石散文 一、要点: 王安石等人散文。王安石散文观以重道崇经、重视实际功用为指 导思想,其作品多为政论,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如《上 仁宗皇帝言事书》等。王安石短文直陈已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 短小精悍,更能体现个性,如《答司马谏议书》,有“瘦硬通神”的 独特风貌。 二、讲解
30 胜。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 渲深远,间以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 梅圣俞诗题材倾向、风格倾向都开宋诗“去淫靡”、“存古淡”之 先声。 3、苏舜钦诗 1) 反映时事痛快淋漓,抒发情志慷慨激昴,如《庆州败》、《天 平山》。 2) 写景诗雄奇阔大,如《大风》、《城南归值大风雪》等。 3)艺术特征:风格雄豪壮阔,语言直率粗糙,如其代表长篇古诗 《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短篇如《淮 中夜泊犊头》。总之,苏诗落笔疾书,志大气粗,不暇艺术锤炼, 故开宋诗“畅尽而伤直露”之特征先河。 第三节 王安石散文 一、要点: 王安石等人散文。王安石散文观以重道崇经、重视实际功用为指 导思想,其作品多为政论,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如《上 仁宗皇帝言事书》等。王安石短文直陈已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 短小精悍,更能体现个性,如《答司马谏议书》,有“瘦硬通神”的 独特风貌。 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