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测练习(上册部分) 7.1练习-: 流体流动 一、填充 1、连续性假定是指 2、控制体与系统的区别在于考察方法的不同,对系统进行考察的方法是法,对控制 体进行考察的方法是」 3、圆管内湍流和层流的区别是: 流型 层流 湍流 本质区别 Re 剪应力分布 速度分布 u/u X与Re的关系 高度湍流 一般湍流 λ与c/d的关系 4、圆形直管内,qm一定,设计时若将d增加一倍,则层流时是原值的倍,高度湍 流时,hr是原值的倍。(忽略e/的变化) 5、流体在直管内流动造成阻力损失的根本原因是 直管阻力损失体 现在 6、某孔板流量计用水测得Co=0.64,现用于测p=90Okg/m,u=0.8mPas的液体,问此 时Co 0.64。(>.=.<) 7、如图示管线,将支管A的阀门开大,则管内以下参数如何 变化?(1,↓) 8、图示管路系统中,己知流体流动的总阻力损失h=56J/kg, 若关小阀门,则总阻力损失h -J/kg. 两槽液面的垂直距离 9、图示管路系统中,己知dw-deed,l=,μ≠0。 a 比较山upPs.pep(②P_(P,P》. b c d 10、如图示供水管线。管长L, 流量,今因检修管子,用 若干根直径为0.5d、管长相同于L的管子并联代替原管,保 证输水量,不变,设入为常数,e/相同,局部阻力均忽略, 则并联管数至少需要根。 62
62 第七章 自测练习(上册部分) 7.1 练习一: 流体流动 一、填充 1、连续性假定是指 。 2、控制体与系统的区别在于考察方法的不同,对系统进行考察的方法是 法,对控制 体进行考察的方法是 法。 3、圆管内湍流和层流的区别是: 流型 层流 湍流 本质区别 Re 剪应力分布 速度分布 u/umax λ与 Re 的关系 高度湍流 一般湍流 λ与ε/d 的关系 4、圆形直管内,qV一定,设计时若将 d 增加一倍,则层流时 hf是原值的 倍,高度湍 流时,hf是原值的 倍。(忽略ε/d 的变化) 5、流体在直管内流动造成阻力损失的根本原因是 ,直管阻力损失体 现在 。 6、某孔板流量计用水测得 Co=0.64,现用于测ρ=900kg/m3 ,μ=0.8mPas 的液体,问此 时 Co 0.64。(>, =, <) 7、如图示管线,将支管 A 的阀门开大,则管内以下参数如何 变化?(↑,↓) qVA ,qVB , qV 总 ,P , hfA , hfMN 8、图示管路系统中,已知流体流动的总阻力损失 hf=56J/kg, 若关小阀门,则总阻力损失 hf ’ = J/kg, 两槽液面的垂直距离 H= m. 9、图示管路系统中,已知 dab=dcd, εab=εcd,lab=lcd,μ≠0。 比较 ua uc,(pa-pb) (pc-pd), (Pa-Pb) (Pc-Pd). 10、如图示供水管线。管长 L, 流量 qV,今因检修管子, 用 若干根直径为 0.5d、管长相同于 L 的管子并联代替原管,保 证输水量 qV不变,设λ为常数,ε/d 相同,局部阻力均忽略, 则并联管数至少需要 根
11、如图通水管路,当流量为g时,测得 (P-P=5O,若流量为2qm时,(P-P) 0(设在阻力平方区) @6m 二、选择 5300 1、倒U型压差计,指示剂为空气,现改指示剂为油,水的流向不变,则R( A)增大 B)变小 C)不变 D)R不变,但倒U型压差计中左侧液位高于右测。 2、圆形直管内径d100mm,一般情况下输水能力为( 一水 A)3m3/hB)30m3/hC)200m3/hD)300m3/h 3、某孔板流量计,当水流量为g时,U型压差计读数R=600m (P-300k/,若支 用P=6000kg/m2的指示液,水流量不变,则此时读数R为() A)150mm B)120mm C)300mm D)240mm 三。计算 如图所示三只容器A、B、C均装有水(液面恒定),己知:z=1m,2:2m,U型水银乐差 计读数:R=0.2m,=0.1m试求: 1)容器A上方压力表读数p: 2)若p:(表压)加倍,则(R+H)值为多少? ①P 2、某输液管路如图所示,己知液体的密度为900kg/m,粘度为30mPas,除AB段外,直管 总长(包括全部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50m,管径d=53m,复式U型压差计指示剂为水 银,两指示剂中间流体与管内流体相同,指示剂读数R,=7cm,R=14cm,。试求: 1)当两槽液面垂直总距离为4m时,管内流速为多少? 2)当阀关闭时,R,R读数有何变化(定性判断)?
63 11、如图通水管路,当流量为 qV时,测得 (P1-P2)=5mH2O,若流量为 2 qV时,(P1-P2) = mH2O(设在阻力平方区) 二、选择 1、倒 U 型压差计,指示剂为空气,现改指示剂为油,水的流向不变,则 R( ) A)增大 B)变小 C)不变 D) R 不变,但倒 U 型压差计中左侧液位高于右侧。 2、圆形直管内径 d=100mm,一般情况下输水能力为( ) A)3m3 /h B)30m3 /h C)200 m3 /h D)300 m3 /h 3、某孔板流量计,当水流量为 qV时,U 型压差计读数 R=600mm, (ρi=3000kg/m3 ), 若改 用ρi=6000 kg/m3 的指示液,水流量不变,则此时读数 R 为( ) A)150mm B)120mm C)300mm D)240mm 三、计算 1、如图所示三只容器 A、B、C 均装有水(液面恒定),已知:z1=1m, z2=2m, U 型水银压差 计读数:R=0.2m, H=0.1m 试求: 1) 容器 A 上方压力表读数 p1; 2) 若 p1(表压)加倍,则(R+H)值为多少? 2、某输液管路如图所示,已知液体的密度为 900kg/m3 ,粘度为 30mPas,除 AB 段外,直管 总长(包括全部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L=50m, 管径 d=53mm, 复式 U 型压差计指示剂为水 银,两指示剂中间流体与管内流体相同,指示剂读数 R1=7cm, R2=14cm,。试求: 1)当两槽液面垂直总距离为 4m 时,管内流速为多少? 2)当阀关闭时,R1, R2读数有何变化(定性判断)?
3、某敞口高位槽输送管路(见下图),在管路0C段的水平位置装一孔板流量计,已知孔径 do-25m,流量系数C0=0.62。管长L=45m,La=15m,La=15m(均包括全部局部阻力的当量 长度),管径dc=50m,d-40m,d-40mm,压力容器B中的压强维持在9.81k a(表压).试 求: 1)阀门D全关时,孔板两侧的压差△P为多少Pa? 2)逐渐打开D阀,直到使得CA,CB段管中的流速相等,此时压力表P,读数为多少?(己 知液体密度为1000kg/m3,入均取0.03) 10 12m B 3m 孔板流计了A 7.2练习二:流体输送机械 一、填充 1.属于正位移泵型式的,除往复泵外,还有 2.产生离心泵气缚现象的原因是 避免产生气缚的方法有 3.造成离心泵汽蚀的原因是 增加离心泵最大允许安装高度[H]的措施 和 4.往复泵的流量调节方法有 和 5.启动离心泵前,应先 启动往复泵前,必须检查 是否打开 6. 用同一离心泵分别输送密度为P,及P=1.2P1两种液体,已知两者流量相等,则 Pe 7.如图所示,两图管道相同,入均为常数,要使-q0m, 问泵的扬程需多大? 8.离心通风机输送p=1.2g/m空气时,流量为6000m3/h,全风压为2.354kPa。 若用来输送p'=1.4kg1m23气体,流量仍为6000m31h,全风压为 kPa 9。如图示,泵打水时,压力表读数为P,流量为,若保持不变 流体的密度增大,μ不变,则以下参数如何变化? p、He、Pa 10.两敞口容器间用离心泵输水,已知转速为n时,泵流量g=1001/s 扬程He,=l6m,转速为时,qm=201/,扬程ie=20m,则两容器的 垂直距离
64 3、某敞口高位槽输送管路(见下图),在管路 OC 段的水平位置装一孔板流量计,已知孔径 do=25mm, 流量系数 Co=0.62。管长 LOC=45m, LCB=15m, LCD=15m(均包括全部局部阻力的当量 长度),管径 dOC=50mm, dCB=40mm, dCA=40mm,压力容器 B 中的压强维持在 9.81kPa(表压). 试 求: 1)阀门 D 全关时,孔板两侧的压差△P 为多少 Pa? 2)逐渐打开 D 阀,直到使得 CA,CB 段管中的流速相等,此时压力表 PD读数为多少? (已 知液体密度为 1000kg/m3 ,λ均取 0.03) 7.2 练习二:流体输送机械 一、填充 1.属于正位移泵型式的,除往复泵外,还有 , 等。 2.产生离心泵气缚现象的原因是 ,避免产生气缚的方法有 。 3.造成离心泵汽蚀的原因是 ,增加离心泵最大允许安装高度[ ] Hg 的措施 有 和 。 4.往复泵的流量调节方法有 和 。 5.启动离心泵前,应先 和 。启动往复泵前,必须检查 是否打开。 6.用同一离心泵分别输送密度为ρ1 及ρ2=1.2ρ1两种液体,已知两者流量相等,则 He2= He1, Pe2= Pe1 。 7.如图所示,两图管道相同,λ均为常数,要使 -qV2=qV1, 问泵的扬程需多大? 8.离心通风机输送 3 ρ =1.2kg / m 空气时,流量为6000m / h 3 ,全风压为 2.354kPa。 若用来输送 3 ρ'=1.4kg / m 气体,流量仍为6000m / h 3 ,全风压为 kPa。 9.如图示,泵打水时,压力表读数为 P,流量为 qV,若保持 qV不变, 流体的密度增大,μ不变,则以下参数如何变化? P 、He 、Pa 。 10.两敞口容器间用离心泵输水,已知转速为n1时,泵流量qV1=100l/s, 扬程 He1=16m, 转速为 n2时,qV2 =120l/s,扬程 He2=20m,则两容器的 垂直距离= m
11.如图所示,泵在输送密度为p液体时,流量为g,现改为 输送密度为p液体(p>p)时,流量为q',试问: 1)若q'g时,PB 2)若g'=q时,PP(《,=,>). 12.某台操作中的离心泵,当转速为n时,离心泵的工作点为A,A点的=30m,q2m/min。 今将转速减慢为n=0.9n时,泵的工作点为B,若A与B是等效的,则B点压头,= m。管路特性方程H= 2+Kg中,42 p m,K=min21m3。 二、选择 1.如图离心泵输水管路,若水槽液面上升0.5m,则)增 加,减小 p1 B)a减小,H增加 C)gnH都不变,P,和P,绝对压增加 D)gnH都不变,P和P绝对压减小 2.常压下,100℃水槽液面距泵入口垂直距离Z至少为 已 知泵(NPSH),=4.5m,吸入管线阻力为2ll0。 A、10m B、7m C、4m D、只须Z>0即可 3.有一水平放置的圆形散口盛水容器,绕中心轴作等角速度旋转, 已知Z,Za,R,则转速n(转/分)为: A)2πR(Z-Z2g g( C02成2gZ-2Z,P H-R- 4.已知泵的特性方程H。=20-2q,管路特性方程H=10+8g,式中流量单位为m/min。 现要求两台相同型号的泵组合操作后使流量为1.6/mi,下列结论中正确。 A)串联B)并联C)串、并联均可D)无法满足要求
65 11.如图所示,泵在输送密度为 ρ 液体时,流量为 qV,现改为 输送密度为 ρ' 液体( ρ' > ρ )时,流量为 ' qV ,试问: 1)若 ' qV < qV 时,P2 P1 2)若 ' qV = qV 时,P2 P1(< , = ,> )。 12.某台操作中的离心泵,当转速为 n 时,离心泵的工作点为 A,A 点的 He=30m, qV=2m3 /min。 今将转速减慢为 n'= 0.9n时,泵的工作点为 B,若 A 与 B 是等效的,则 B 点压头 H' e = m。管路特性方程 2 KqV g H + ∆ = ρ P 中, ρg ∆P = m, K= 2 5 min / m 。 二、选择 1.如图离心泵输水管路,若水槽液面上升 0.5m,则 A) qV增 加,H 减小 B) qV减小,H 增加 C) qV、H 都不变,P1 和 P2绝对压增加 D) qV、H 都不变,P1和 P2绝对压减小 2.常压下,100℃水槽液面距泵入口垂直距离 Z 至少为 。已 知泵 NPSH r ( ) =4.5m,吸入管线阻力为 2mH2O。 A、10m B、7m C、4m D、只须 Z>0 即可 3.有一水平放置的圆形敞口盛水容器,绕中心轴作等角速度旋转, 已知 Z1,Z2,R,则转速 n(转/分)为: 。 A)2 R(Z Z )g π 1 − 2 B) 0.5 1 2 [2 ( )] 60 g Z Z R − π C) 0.5 1 2 [2 ( )] 2 1 g Z Z R − π D) 0.5 1 2 [2 ( )] 30 g Z Z R − π 4.已知泵的特性方程 2 He = 20 − 2qV ,管路特性方程 2 H =10 + 8qV ,式中流量单位为 m 3 /min。 现要求两台相同型号的泵组合操作后使流量为 1.6 m3 /min,下列结论中 正确。 A)串联 B)并联 C)串、并联均可 D)无法满足要求
三、在图示括环管路中,已知管长1=2 =30m冷知器及其它管件1e=0.符径d=30 入=0.03,循环量。 ,1.413/,p90kg/,冷却器液面至吸入直距离为2米.试 1)泵的扬程He: 2)为保证系的吸入口不出现负压,冷却器液面上方压强P至少为多少?(表压) 可。 冷却器 2 四、如图所示,两塔均微口,己知d均为40mm,入=0.02,吸入管L=10m,压出管LL=70m (均包括局部阻力),泵特性方程H。=22-7.2×10g。式中L:m,q:m/s. 试求:1)B阀全关时泵的流量 2)B阀全开L=70▣时,泵的流量(忽略泵出口至0点的管长 B 五.欲用离心泵将池中水送至10米高处水塔。输送量g-0.21m/min,管路总长L=50米(包 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管径均为40m,=0.02。试问: 1.若所选用的离心泵特性方程:H。=40-222g,:m,:/min,为什么该系是适用 的? 2.管路情况不变时,此泵正常运转后,实际管路流量为多少m/mn? 3.为使流量满足设计要求,需用出口阀进行调节,则消耗在该阀门上的阻力损失增加了多 少J/kg? 10m
66 三、在图示循环管路中,已知管长 L1=L2=20m, L3=30m, 冷却器及其它管件 Le=0,管径 d=30mm, λ=0.03,循环量 qV =1.413L/s, ρ =900kg/m3 , 冷却器液面至泵吸入口垂直距离为 2 米,试 求: 1)泵的扬程 He; 2)为保证泵的吸入口不出现负压,冷却器液面上方压强 P0至少为多少?(表压) 四、如图所示,两塔均敞口,已知 d 均为 40mm,λ=0.02, 吸入管 L1=10m, 压出管 L2=L3=70m (均包括局部阻力),泵特性方程 5 2 He = 22 − 7.2×10 qV 。式中 He:m, qV: m3 /s. 试求:1)B 阀全关时泵的流量; 2)B 阀全开 L3=70m 时,泵的流量(忽略泵出口至 O 点的管长)。 五.欲用离心泵将池中水送至 10 米高处水塔。输送量 qV=0.21m3 /min,管路总长 L=50 米(包 括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管径均为 40mm,λ=0.02。试问: 1.若所选用的离心泵特性方程: 2 He = 40 − 222qV ,He:m, qV: m3 /min,为什么该泵是适用 的? 2.管路情况不变时,此泵正常运转后,实际管路流量为多少 m 3 /min? 3.为使流量满足设计要求,需用出口阀进行调节,则消耗在该阀门上的阻力损失增加了多 少 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