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肺复苏技术 第一节概念 心脏一旦停止跳动,如果得不到即刻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 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伤,尤其脑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因此,一 日发现心搏骤停,应立即在现场采取心肺复苏技术。这项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 延续至今,是全球最为推崇、最为普及,也是最有效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 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必须紧急采取重建 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能力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basic life support,.BLS)又称为现场急救,是指在事发 的现场,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抢 牧,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胸外按压(circulation),开放气道(airway),人 工呼吸(breathing)。一旦有意外发生时,可立即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为急数 赢得时间,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一)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1.原因 (1)意外事件:如遭遇雷击、电击、溺水、自缢、室息等: (2)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均可导致室速、室 颜、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形成而致心脏停搏。 (3)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炎、脑血管意外、脑部外伤等疾病致脑水肿、颅内压 增高,严重者可因脑疝引起生命中枢受损致心搏呼吸停止。 (4)手术和麻醉意外:如麻醉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有误、术中气管插管不当、 心脏手术或术中出血过多致休克等。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的高血钾和低血钾均可引起心搏骤停:严 重的酸碱中毒,可通过血钾的改变最终导致心搏停止。 (6)药物中毒或过敏: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安眠药中毒、化学农药中毒、青 霉素过敏等。 2.临床表现 (1)突然面色死灰、意识丧失:轻摇或轻拍并大声呼叫,观察是否有反应,如 确无反应,说明患者意识丧失。 (2)大动脉搏动消失:因颈动脉表浅,且颈部易暴露,一般作为判断的首选部 位。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可用示指、中指指端先触及气管正中, 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滑向颈外侧气管与肌群之间的沟内,触摸有无搏动。其 次选股动脉。股动脉位于股三角区,可于腹股沟韧带稍下方触摸有无搏动。由于 动脉搏动可能缓慢、不规律、或微弱不易触及,因此,触摸一般不少于5-10s。 确认摸不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即可确定心搏停止。应注意对尚有心跳的患者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3)呼吸停止:应在保持气道开放的情况下进行判断。可通过听有无呼吸声或 用面颊部靠近患者的口鼻部感觉有无气体逸出,脸转向患者观察胸腹部有无起伏。 (4)瞳孔散大:须注意循环完全停止后超过1分钟会出现瞳孔散大,且有些患 者可始终无瞳孔散大现象,同时药物对瞳孔的改变也有一定的影响。 2
(5)皮肤苍白和发绀:一般以口唇和指甲等末梢处最明显。 (6)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听诊无心音。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或心室停顿, 偶尔呈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电-机械分离)。 (7)伤口不出血。 心搏骤停时虽可出现上述多种临床表现,但其中以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 动消失这两项最为重要,故仅凭这两项就即可做出心搏骤停的判断,并立即开始 实施BLS。由于BLS技术的实施要求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能 等心搏骤停的各种表现均出现后再行诊断。一定注意不要因听心音、测血压、做 心电图而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 3,心脏停搏的临床表现和出现时间 临床表现 出现时间 突然的意识丧失 6~10s 颈动脉、股动脉无搏动 立即出现 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 心脏停搏前、后或同时出现 瞳孔散大固定 心脏停搏30s后出现 皮肤黏膜紫绀苍白 心脏停搏30s后出现 4.施救原理 人的心跳、呼吸一旦停止,组织细胞立即缺氧,脑细胞会在短短的几分钟内 出现不可逆转的坏死。因此,现场急牧需要及时供应氧气给患者的重要器官,以 免重要器官的坏死。心肺复苏术就是一种简易有效的供氧方式。人工呼吸目的是 将氧气融入到患者的血液中,而心脏挤压可以有效的让患者的血液循环起来,就 能够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地方,从而缓解组织缺氧的危机。 第二节心肺复苏操作 ★理论篇 【目的】 1.通过实施CPR,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 2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尽快促进心跳、呼吸功能的恢复。 【操作前准备】 1.操作者准备 经发现患者呼吸心搏骤停,应立即实施BLS,无须准备。 2.用物准备 (1)野外牧治需选择平整的硬地,就地抢救。 (2)若在医院内,治疗盘内放血压计、听诊器,必要时备一木板、 脚踏板。 3.环境准备 光线充足、安静,安全 【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要点说明
1.判断周围环境安全 •确保患者和白身安全 2.判断意识 双于轻拍患者面频或肩 ·无反应,可判断其无意识 部,并在患者耳边大声呼唤: 若患者对声音的刺激无反 应,可掐人中穴5秒钟左右 3.立即呼救 求助他人帮助拨打急救电话,并协助救护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和呼吸 ·在10秒内未扪及脉搏(仅限医务人员), 立即启动心肺复苏程序 5.摆放体位仰卧位于硬板床或地面, •注意避免随意移动患者:该休位有助于胸 如是卧于软床上的患者,其肩背下需垫 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性:避免误吸,有助于 心脏按压板,去枕、头后仰:解开衣领 呼吸 口、领带、围巾及腰带 6胸外心脏按压 (1)抢救者站立或跪于患者一侧 (2)一手的掌跟部放在按压部位,即胸 问接压迫左右心室,以替代心脏的白主收 骨中、下1/3交界处,或在胸骨中线和 缩:部位应准确,避免偏离胸骨而引起肋骨 两乳头连线的相交处;另一于以拇指根 骨折 部为轴心叠于下掌之背上,于指翘起不 接触胸壁 (3)双肘关节仲直,依靠操作者的休重、 按压力量适度,姿势正确,两肘关节固定 肘及臂力,有节律地垂直施加压力,使 不动,双肩位于双于臂的正上方 胸骨下陷5cm~6cm(成人),儿童、婴 儿至少下压胸骨部前后径的13,儿童 5cm左右但不超过6cm,婴儿4cm左右, ·复苏按压有效性判断:①能扪及大动脉 然后迅速放松,使胸骨白然复位 (颈、股动脉)搏动,血压维持在60mmHg (4)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分, 以上:②口唇、面色、甲床等颜色有发绀转 按压与放松时间之比为1:1,放松时于掌 为红润:③室颤波由细小变为粗大,甚至恢 根不离开胸壁 复窦性心律:④瞳孔随之缩小,有时问可有 对光反应:⑤呼吸逐渐恢复:⑥昏迷变浅, 出现反射或挣扎 7打开气道 (1)清除口腔、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 ·有利于呼吸道通畅,可在胸外心脏按压前 有义齿者应取下 快速进行 (2)开放气道方法 ①仰头拾颏法:抢救者一于的小鱼际肖 ·使舌根上提,解除舌后坠保持呼吸道畅通 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其头部后仰, 注意于指不要压向颏下软组织深处,以免 另一于示指、中指背于患者的下领骨下 阻基气道 方,将颏部向前上拾起 ②仰头拾颈法:抢救者一于拾起患者颈 ·头、领部损伤者禁用 部,另一于以小鱼际部位背于患者前额, 使其头后仰,颈部上托 ③双下领上提法:抢救者双肘岸患者头 ·患者头保持正中位,不能使头后仰,不可 部两侧,双于示、中、无名指放在患者 左右扭动:适用于怀疑有颈部损伤患者
下颌角后方,向上或向后拾起下颌 8.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首选方法 ①在患者口鼻部盖一单层纱布/隔离膜 ·为所止交义感染 ②抢救者用保持患者头后仰的拇指和示 ·可防止吹气时气体从鼻部逸出 指捏住患者鼻孔 ③深吸一口气,尿气,双唇包住患者口 ·首次吹气以连吹两口为宜,维持肺泡通气 部(不留空隙),用力吹气,使胸廓张 和氧合作用 ④吹气毕,松开捏典孔的于,抢救者头 ·患若借助肺和胸廓的白行回缩将气休排 稍拾起,侧转换气,同时注意观察胸部 出:每次吹气时问不超过2s;有效指征: 复原情况:频率:每6-8s一次呼吸,大 患者胸部起伏,其呼气时听创或感创有气体 约每次呼吸1s时问简易呼吸器的通气量 逸出 是500~600ml。在置入高级气道之前, 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 (2)口付鼻人工呼吸法 ,用于口腔严重损伤或才关紧闭患者 ①用仰头拾颏法,同时抢救者用举颏的 ·防止吹气时气体由口唇逸出 于将患者口口唇闭紧 ②深吸一口气,双唇包住患者桌部吹气, 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吹气的方法同上 (3)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适用于婴幼儿 抢救者双唇包住患者口鼻吹气,20次/ 防止吹气时气休由口鼻逸出:吹气时问要 短,均匀缓缓吹气,防止气体进入肯部,引 分钟 起肯膨胀 9.按压五个循环 ·上述操作一次为一个循环 10.再次判断呼吸脉搏 ★实践篇 【操作步骤】 判断周围环境安全 发现患者倒地后,为保障自己和患者及旁人 安全,首先要判断现场是否安全,若有在安全隐 患,先将患者移至安全地带,做好自我防护。 判断意识 双手轻拍患者面颊或肩部,并在 患者耳边大声呼唤:若患者对声音的 注意事项:呼唤患者时,不要晃 动患者的头部,以免对脊柱损伤 刺激无反应,可掐人中穴5秒钟左右。 的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 立即呼救 判断意识 确定患者无意识,施救者马上大声向 120 他人呼救:“救命啊!这里有人晕倒了! 请马上拨打120,然后帮助我!”若现场 只有一个施救者,先拨打120求救,再进 行施救。 判断有无劲动脉搏动和呼吸 施救者用食指和中指触及到患者喉 结,向施救者方向滑开约2横指,扣及 颈动脉搏动:施同时施救者身子俯下, 脸部贴近患者口鼻(感觉患者有无呼 气),眼睛看向患者胸部(观察患者胸 廓有无起伏)。 摆放体位 使患者仰卧位于硬板床或地面,如 是卧于软床上的患者,其肩背下需垫心 脏按压板,去枕、头后仰:解开衣领口、 领带、围巾及腰带 放松 向下压 胸邮按压5cm-6cm ,背部为力臀 胸外按压 着 以髋关节 为支点 ←胸外按压图示 (1)跪于患者身体右侧,左腿与患者 肩部平行。用食指和中指连线患者两 乳头,将另一手手指置于连线的中点, 再将一手的掌跟顺着手指置于中点。 按压部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