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班级:生物工程1101 (第二十五讲) 章节标题: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养的分布及菌种资源的开发 目的要求:1.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2.了解菌种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教学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及讨论法 内容提要及课时分配: 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50分钟 2.南种资源开发 45分钟 3.小结 5分钟 主讲教师:赵萌萌 授课日期:2013年5月21日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群体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间相互作 用的规律。 微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于环境 在不同环境影响下能形成不同的微生物区系。另一方面,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影 响着环境。微生物对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具有独特的 作用。 近几十年来与科学技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相伴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巨大潜力在控制污染,修复污染环境中发挥 重要作用。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其他有益作用,有助于缓解生态破坏,恢 复受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物成分按其在生态 系统中的作用,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微生物可以在多个方面但主 要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1、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 微生物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分解功能。他们分解生物圈内存在的动物、植物 和微生物残体等复杂有机物质,并最后将其转化成最简单的无机物,再供初级生 产者利用。 2、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 微生物参与所有的物质循环,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受到微生物的作用。 在一些物质的循环中,微生物是主要的成员,起主要作用:而一些过程只有微生 物才能进行,起独特作用:而有的是循环中的关键过程,起关键作用。 3、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光能营养和化能营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他们具有初级生产者 所具有的两个明显特征,即可直接利用太阳能、无机物的化学能作为能量来源: 另一个方面起积紫下来的能量又可以在食物链、食物网中流动。 4、微生物是能量物质的储行者 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也是由物质组成和由能量维持的生命有机体。在土壤
水体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储存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5、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 微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体,并进化成后来的动、植物。藻类的产氧作用, 改变大气圈中的化学组成,为后来的动植物出现打下基础。 下面根据对微生物角色的介绍,来详细学习他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 土壤能提供微生物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因而它是微生物最适宜 的生活环境或“大本营”。岩石在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 适合于多数自养型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土壤中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及其 分解产物,又为异养型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和能源。 2、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 土壞是固体无机物(岩石和矿物质)、有机物、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合物 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 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多、代谢潜力巨大,是主要的微生物来源,是微生 物的大本营。 (1)自养菌:碳化菌、硝化菌、硫化菌、铁细菌 (2)异养菌:腐生菌、固氨菌、氨化菌 (3)致病(芽孢)菌: (4)放线菌: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5)真菌:以菌丝体和孢子的形式存在 (6)藻类:硅藻、绿藻 (7)病毒:肠道病毒为主,还有噬菌体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的因素:1)主要受营养物、含水量、氧、温 度、叫等因子的影响,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2)受季节影响:3) 与土层的深度有关,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最多,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的数量 逐步减少。在个体数量上,土壤微生物一殷以细菌为最多,放线菌和真菌次之
藻类和原生动物较少。但如以生物量计算(菌体总重量),则以真菌最多。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 1、淡水微生物 1)数量和种类与接触的土壤有密切关系: 2)分布上更多的是吸附在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上及水底: 3)多能运动,有些具有很异常的形态(例如柄细菌): 4)靠近城市或城市下游水中的微生物多,并且有很多对健康不利的细菌 因此不宜作为饮用水源: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会对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5)评价指标 ①大肠菌群数:是微生物污染的指标 埃希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杆菌屈一需氧或兼性厌氧 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茵。 在动物粪便中普遍存在且数量甚多:在水中的存活时间长但不繁殖:对外界的抓 抗力与致病菌相似:检测方法比较简便。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数≤3/升水:饮 用水中不得检出类链球菌数:另细南总数<100/毫升水 ②粪链球菌数:是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是粪便污染的指标 影响水中微生物分布的因素: 在各种水体中,对微生物的生长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①营养物质含量。 ②温度-一温度对水体中微生物区系有明显影响。低温水域的微生物数量比 中温水域少。 ③水的深度-一般在水下数米至十几米深处细菌数量最多,菌数随深度的 增加而减少,到底部的沉积物表层又有所增加。 ④日光与水体的溶解氧量-一日光直接影响光合型微生物在水体中的生长 和分布。在日光可达的水中,光合型微生物占优势。水体中溶解的氧量影响 好氧菌和厌氧菌的分布。 3、海水微生物 海水中的微生物,由于受海洋特定条件的影响,与淡水有很大的差别。海水 的特点是含盐量高、渗透压大、水温低、有机质少、深水处静压力大。陆地上常
见的肠道细菌由于不适应海水的特定环境很快死亡。海洋中的微生物在不同的区 域有较大的变化,从每毫升几个到几T万个。近海岸淤泥以细菌最多,如1g海 泥中含有几亿个细菌,而海口、港湾的海水中每毫升约含10万个细菌,远洋的 海水每毫升只有10-250个细菌。海洋中生长的细菌总体来说有下面4个特点 1)嗜盐,真正的海洋细菌在缺少氯化钠的情况下是不能生长的。 2)低温生长,除了在热带海水表面外,在其它海水中发现的细菌多为嗜冷 菌。 3)大多数海洋细菌为(一细菌,并具有运动能力 4)耐高压(特别是生活在深海的细菌)。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大气中没有可为微生物直接利用的营养物质和足够的水分,这种环境不适合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大气中没有固定的微生物种类。但由于微生物能产生 各种休眠体以适应不良环境,有些微生物可以在大气中存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 不致死亡。 大气中微生物的米源主要是土壤、水体和其他微生物源。进入大气的土壤尘 粒,水面吹来的小水滴、污水处理厂曝气产生的气溶胶、人和动物体表的干燥脱 落物、还有呼吸道呼出的气体都是大气微生物的米源。主要种类是细菌和霉菌。 细菌主要有枯草杆菌、微球菌以及八叠球菌,还有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杆菌等病 原菌。病毒主要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一般是陆地上空>海洋,城市上空> 农村,近地面空气>高空空气。农村的畜既、城市的街道、医院和宿舍区的空 气所含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 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大气污染程度的标志之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定时沉降计数法(主要是利用空气中的微生物自然沉降与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表 面,经培养后计数其上生长的菌落)、粘性玻片撞击法、定量吸收管法和滤膜定 量过滤法(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过滤装置,然后在培养基上培养滤膜上的微生 物,计算其菌落数)等。 大气中微生物对我们的危害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1)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都是通过大气这一介质传播的。 (2)污染食品,使其发霉、腐败变质、产生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