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班级:生物工程1101 (第十九讲) 章节标题:第五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目的要求:掌握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 教学重点: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 教学难点: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及讨论法 内容提要及课时分配: 1.生产实践中培养微生物的装置 40分钟 2.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 55分钟 3.小结 5分钟 主讲教师:赵萌萌 授课日期:2013年4月30日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第五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其实,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索都可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加热、低温、 干燥、辐射、过滤等物理方法和消毒剂、防腐剂、化学治疗剂等化学方法。 在学习各种控制方法以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几个基本概念 抑制:在亚致死计量因子作用下导致微生物生长停止,但在移去这种因子后 生长仍可恢复的生物学现象。 死亡:在致死计量因子或在亚致死计量因子长时间作用下,导致微生物生长 能力不可逆的丧失,即使这种因子移去后生长仍不能恢复的生物学现象。 防腐:在某些化学物质和物理因子的作用下,能防止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措施, 它能防止食物腐败或防止其他物质霉变。例如:日常生活中以干燥、低温、盐腌 或糖渍等防腐方法是保藏食物的主要方法。具有防腐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防腐 剂。 消毒: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它可以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具有消毒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消毒剂,一般 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对芽孢则无杀灭作用。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上包括芽孢在内的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后的物体不再有可行活的微生物。 化疗:利用具有选择毒性的化学物质如磺胺、抗生素等对生物体内部被微生 物感染的组织后病变细胞进行治疗,以杀死组织内的病原微生物或病变细胞,但 对机体本身无毒害作用的治疗措施 一、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 (一)高温灭南 当温度超过微生物的最高生长温度时就会引起死亡。 高温杀菌原理:高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由于它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 要生物高分子发生变性、破坏,例如它可使核酸发生脱氨、脱嘌吟或降解,以及 破坏细胞膜上的类脂质成分等。 致死温度:通常将能在10min内杀死微生物的温度称为致死温度。 致死时间: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杀死微生物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致死时间
高温灭菌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1、千热灭菌 通过灼烧或烘烤等方法杀死微生物。 (1)烘箱热空气法:一般微生物的营养体在100℃保持1小时即可死亡:芽 孢需在160~170℃保持2h才能杀死。因此,干热灭菌必须在160℃~170℃, 保持2~3小时。 (2)火焰焚烧法:在火焰上直接将微生物烧死。接种针、金属小工具、试管 口、三角瓶口及实验动物尸体等可用此法灭菌 2、涩热灭菌 就是利用热蒸汽进行灭菌。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湿热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高, 原因: ①在湿热条件下,茵体蛋白易凝固产生变性: ②热蒸汽的穿透力强,杀菌效果好: ③热蒸汽在菌体表面凝结为水时放出潜热,从而可提高灭菌温度。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温度的蒸汽比水的烫伤更加严重。 (1)水煮沸法:在沸水中处理约15分钟以上,欲杀死芽孢需处理2~3小时, 它适用于一般食品、衣物、瓶子、器材(皿)等的消毒。 (2)间歇灭菌法:将待灭菌物品置于蒸锅(蒸笼)内常压下蒸30~60分钟 以杀死其中微生物营养细胞。冷后置于一定温度(28~37℃)下培养过夜,促使 第一次蒸煮中未被杀死的芽孢或孢子萌发成营养细胞,再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如 此反复进行3次,可杀灭所有的营养细胞和芽孢、孢子,达到灭菌的目的。此方 法既麻烦又费时,一般适用于有些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如某些糖、明胶 及牛奶培养基等。 (3)高压蒸汽锅法:是湿热灭菌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用本方法灭菌必须 使用合乎规格的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对象为金属、纤维、玻璃、陶瓷、木材等 制品。生理盐水、耐高温的培养基、药品及其它物品,高压蒸气灭菌条件为:1kg /cm蒸汽压下,对应温度为121℃,维持20~30mi,即可达到灭菌目的。对体 积大、热传导性差的物品,处理时间可相对长些。 高压蒸汽灭菌不是靠压力,而是靠蒸汽的高温
影响加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 ①灭菌物体含菌量的影响 ②灭菌锅内空气排除程度的毖响 ③灭菌对象pl的影响p60~8.0时,微生物较不易死亡:pll<6.0时,最 易引起死亡。 ④灭菌对象的体积 ⑤加热与散热速度 (4)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这是在大型发酵厂的大批培养基灭菌的方法。由 于是工厂化生产,就要注重实效性。要节约时间并且提高效率。培养基在流入发 酵罐的过程当中就被迅速的加温、维持并冷却,可以瞬时杀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 而且节约时间,不占用发酵罐的空间,利于自动化操作。 3.巴斯德消毒法:为巴斯德所创。即将待消毒的液体食品在62℃~65℃加 热30分钟或70℃处理15秒后迅速冷却,以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病原菊和一些 微生物的营养细胞,而且可保持食品的营养与风味。啤酒、黄酒、酱油、醋、牛 奶等均用此法消毒。但是经过此法消毒的食品,例如牛奶,是不能长时间保存的, 因为只杀死了营养细胞,芽孢等休眠体仍然存在。(二)低温抑菌 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0℃以下时,菌体内水分冻结,生化反应无法进 行,因而停止生长。0℃以上时,中温和高温型微生物因细胞膜内饱和脂肪酸含 量较高而被冻结,致使营养物质无法进入细胞而停止生长。因此,低温保藏食品 和菌种是最常用的方法。 利用4℃以下的各种低温(0℃、-20℃、-70℃、-196℃等) 冷藏法 将新鲜食物放在4℃保存,防止腐败。然而贮藏只能维持几天,因为低温下 耐冷微生物仍能生长。利用低温下微生物生长缓慢的特点,可将微生物斜面菌种 放置在冰箱中保藏数月。 冷冻法 家庭或食品工业中采用零下20度左右的冷冻温度,使食品冷冻成固态加以 保存,在此条件下,微生物基本上不生长,保存时间比冷藏法更长。如零下20 度低温冰箱、零下70度超低温冰箱、零下195度的液氮
(三)辐射 1、紫外光:紫外线的主要作用:使细胞核酸和原生质发生光化学反应,导 致相邻的胸腺嘧啶(T)形成二聚体,形成嘧啶水合物和使DNA发生断裂和交联, 从而干扰核酸的复制。进而导致微生物的变异和死亡。 2、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Y射线、α射线和B射线等。它们的共同特点 是波长短、能量大,能使被照射的物质分子发生电离作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 与细胞内的大分子化合物作用使之变性失活。 3、强可见光:强烈的可见光可引起微生物的死亡。这是由于光氧化作用所 致。当光线被细胞内的色素吸收,在有氧时,引起一些酶或其它光敏感成分失去 活性。 (四)干燥和渗透压 水是一切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缺水的干燥环境不适于微生物 生活,长期失水将导致死亡。渗透压主要影响溶液中水的可给性,若环境溶液中 的溶质含量过高,渗透压过大,也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干燥 微生物的营养细胞一般不耐干燥,在干燥条件下,几小时便会死亡。若在微 生物营养细胞中加入少量保护剂(如脱脂牛奶、血清、蔗糖等)于低温冷冻的条件 下真空干燥,用此法冻干的微生物不仅可以长期保持其活力,而且能保持原有的 遗传特性,是一种较理想的菌种保藏方法。 2、渗透压 高渗环境会使细胞原生质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因而能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 生长。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 法 3、高酸度 用高酸度也可达到防腐的目的。泡菜就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新鲜蔬菜 产生大量乳酸,借以达到抑制杂菌和长期保藏的目的。 4、高温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但是它对于培养基的成分有没有损害 呢?当然是有的,所以我们要对它加以防止。 高温对培养基成分的影响见书上177页,那么要防止这些影响,还需要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