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11页 课程:环境监测 _学年第1学期第_周_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第二章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 1.监测质量的内容与常用术语 1.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作用与内容 1.环境监测保证是指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精密、有代表性、完整性 及可比性而应采取的全部措施 措施包括(指导自学部分): 强调数据五大性的对监测结 果的重要意义 (④)制定监测计划 (2)确定监测指标 (③)规定监测系统 (④人员技术培训 (⑤)实验室清洁度与安全。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监测计划所规定的监测质量而对监测 过程采用的控制方法。它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 (仙)实验室内部控制:空白试验、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 加标回收率分析、密码样分析、质量控制图等。控制结果反映实验室 监测分析的稳定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校正, 是实验室自我控制监测分析质量的程序。 (②)实验室外部控制:分析监测系统的现场评价、分发标准样品进行实检 室间的评价等。 目的在于找出实验室内部不易发现的误差,特别是系统误差,及时予以校 ,提高数据质量。 1.2、准确度 1,准确度的定义:准确度是测量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一个分析方法可 分析测量系统的准确度是反映该方法或该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的综合指书 ,决定着这个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用E或E表示。 准确度的定义和评价方法要求明确堂据 2。评价准确度的方法 可采用测定回收率、对标准物质的分析、不同方法的对比等方法来评 准确度。 ()回收率实验: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这是目前试验 常用而又方便的确定准确度的方法。多次回收试验还可以发现方法的素统误差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 11 页 课程: 环境监测 _学年 第 1 学期 第 周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第二章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保证 1.监测质量的内容与常用术语 1.1、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作用与内容 1. 环境监测保证是指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精密、有代表性、完整性 及可比性而应采取的全部措施 措施包括(指导自学部分): 强调数据五大性的对监测结 果的重要意义 ⑴ 制定监测计划 ⑵ 确定监测指标 ⑶ 规定监测系统 ⑷ 人员技术培训 ⑸ 实验室清洁度与安全。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监测计划所规定的监测质量而对监测 过程采用的控制方法。它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 ⑴ 实验室内部控制:空白试验、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 加标回收率分析、密码样分析、质量控制图等。控制结果反映实验室 监测分析的稳定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校正, 是实验室自我控制监测分析质量的程序。 ⑵ 实验室外部控制:分析监测系统的现场评价、分发标准样品进行实验 室间的评价等。 目的在于找出实验室内部不易发现的误差,特别是系统误差,及时予以校正 ,提高数据质量。 1.2、准确度 1. 准确度的定义:准确度是测量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一个分析方法或 分析测量系统的准确度是反映该方法或该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的综合指标 ,决定着这个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度用 E 或 E 相对表示。 准确度的定义和评价方法要求明确掌握 2. 评价准确度的方法 可采用测定回收率、对标准物质的分析、不同方法的对比等方法来评价 准确度。 ⑴ 回收率实验:在样品中加入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这是目前试验 常用而又方便的确定准确度的方法。多次回收试验还可以发现方法的系统误差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第2页 课程:环境监测 _学年第1学期第_周_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国收率的计算:P=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10O% 加标量 (2②)对标准物质的分析一一七检法 一个方法的准确度还可用对照实验来检验,即通过对标准物质的分析 或用标准方法来分析相对照。同样的分析方法有时也能因不同实验室 七检法的检验意义和步骤要求明确掌握 不同分析人员而使分析结果有所差异。通过对照可以找出差异所在, 以此判断方法的准确度。t检法也称为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的一般步骤: a。提出一个否定假设: b。确定并计算七值:士1= x-u n c.选定n(f),a,并查表t.(f) d.判断假设是否成立:t≤ta.sm,则无显著性差异 t>ta.临m,则有显著性差异 注: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 统计检验有两类。通常我们只关心总体均值μ是否等于己知值x,至 二者究竟那个大,对所研究的问题并不重要。这种情况的假设为= 否定假设为x≠μ。有些时候,也需要专门研究x是否大于或小于μ 这种情况的假设为(x≤μ)x≥μ,否定假设为x>μ(或x<μ)。 前者应用双侧检验,后者采用单侧检验。 例L.某标淮物质A组分的浓度为4.47gL。现以某种方法测定A组分, 5次测定值分别为4.28、4.40、4.42、4.37、4.35mg/L。试问测定 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例1作为示范例题课堂讲解 解:假设无系统误差,即:x=口 文=428+4.40+442+437+435=436 5 S=D08+004+006+00P+00r=0054 5-1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 12 页 课程: 环境监测 _学年 第 1 学期 第 周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回收率的计算: P 100% − = 加标量 加标试样测定值 试样测定值 ⑵ 对标准物质的分析——七检法 一个方法的准确度还可用对照实验来检验,即通过对标准物质的分析 或用标准方法来分析相对照。同样的分析方法有时也能因不同实验室、七检法的检验意义和步骤要求明确掌握 不同分析人员而使分析结果有所差异。通过对照可以找出差异所在, 以此判断方法的准确度。t 检法也称为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的一般步骤: a. 提出一个否定假设。 b. 确定并计算七值: n x t S − = c. 选定 n(f),a,并查表 ta(f) d. 判断假设是否成立:t≤t0.05(f),则无显著性差异 t>t0.05(f),则有显著性差异 注: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 统计检验有两类。通常我们只关心总体均值μ是否等于已知值 x,至于 二者究竟那个大,对所研究的问题并不重要。这种情况的假设为μ=x, 否定假设为 x≠μ。有些时候,也需要专门研究 x 是否大于或小于μ。 这种情况的假设为(x≤μ)x≥μ,否定假设为 x>μ(或 x<μ)。 前者应用双侧检验,后者采用单侧检验。 例1. 某标准物质 A 组分的浓度为 4.47mg/L。现以某种方法测定 A 组分,其 5 次测定值分别为 4.28、4.40、4.42、4.37、4.35mg/L。试问测定 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例 1 作为示范例题课堂讲解 解:假设无系统误差,即: x = 4.36 5 4.28 4.40 4.42 4.37 4.35 x = + + + + = 0.054 5 1 0.08 0.04 0.06 0.01 0.01 S 2 2 2 2 2 = − + + + + =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13页 课程:环境监测 一学年第1学期第_周_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436-445 65 a=0.05,ta.sw=2.78 t>t。.sm,故假设不成立,存在系统误差。 例2.测定某标准物质中的铁含量,其10次测定平均值为1,054%,标淮偏 为0.009%。己知铁的保证值为1.06%。检验测定结果与保证值有无显著性差异。例2例3由学生课堂练习 解:假设无显著性差异,x=4 t=4.10546-1066.-21 0.00910 a=0.05,f=9,查表t防=2.26>2.11,故假设成立,即测定结果与保证值 无显著性差异。 例2。用某方法9次回收率实验测定的平均值为89.7%,标准偏差为11 例3.试问该回收率是否达到100%。 解:假设P≥100% t=X-4.89.7%-100%.-262 11.8% 查表tn=1.86<2.62,故假设不成立,该方法去回收率达不到100%。 例4.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水样中铅的含量,测定结果为0.306 ,为检验淮确度,在测定水样的同时,平行测定含量为0.250g/L的铅标准溶液 10次所获数据为:0.254、0.256、0.254、0.252、0.247、0.251、0.248 0.254、0.246、0.248。评价水样测定结果。解:假设x=4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 13 页 课程: 环境监测 _学年 第 1 学期 第 周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4.55 5 0.054 4.36 4.47 S t = − − = − = n x a=0.05,t0.05(4)=2.78 t>t0.05(f),故假设不成立,存在系统误差。 例 2.测定某标准物质中的铁含量,其 10 次测定平均值为 1.054%,标准偏差 为 0.009%。已知铁的保证值为 1.06%。检验测定结果与保证值有无显著性差异。 例 2 例 3 由学生课堂练习 解:假设无显著性差异, x = 2.11 10 0.009% 1.054% 1.06% S t = − − = − = n x a=0.05,f=9,查表 t0.05(9)=2.26>2.11,故假设成立,即测定结果与保证值 无显著性差异。 例2. 用某方法 9 次回收率实验测定的平均值为 89.7%,标准偏差为 11.8%, 例3. 试问该回收率是否达到 100%。 解:假设 P≥100% 2.62 9 11.8% 89.7% 100% n S x t = − − = − = 查表 t0.10(8)=1.86<2.62,故假设不成立,该方法去回收率达不到 100%。 例 4.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水样中铅的含量,测定结果为 0.306mg/L ,为检验准确度,在测定水样的同时,平行测定含量为 0.250mg/L 的铅标准溶液 10 次所获数据为:0.254、0.256、0.254、0.252、0.247、0.251、0.248、 0.254、0.246、0.248。评价水样测定结果。解:假设 x =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第4页 课程:环境监测 _学年第1学期第_周_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t-4=0251-0250.079 查表so=2.26>0.79,故假设成立,测定值与预期值无显著性差异,水料 的测定结果是准确的。 例5某监测中心给一个实验室氟化物样品,经过大量分析数据(可以认 nx),此时X→4,含量为18.9μg,总体标准偏差0=0.9g· 例4、5为作业巩固练习 现有另一个氟化物样品,想知道是否就是上述样品。对其进行5次 测定,得到平均值为20.0μg。问有无统计根椐来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种样品 解:设两样品是一致的,属于同一总体 t=X-4=200-189=273 t0.05(④)=2.78>2.73,故假设成立,即两样品是同一个样品。 ()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一一t检法 比较不同条件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仪器、不同分析人员等 的两组测量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检验的假设是两总体均值相等, 检验的前提是两总体偏差无显著差异,偏差来自同一总体,其偏差为 偶然误差。 步骤:a.使用精密度检验判断两方法标准偏差有无显著性差异,若无显著性 差异,再进行t检验法: 比较两种t检法适用类型 b.假设两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c计算总体标准偏差:S,一n、+n。-2 (n-1)S2+(g-1)S8 计算统计值:t=X-X巴An S 厂VnA+nB d.根据显著性水平及自由度查t临界值表: e.判断假设是否成立:t≤tm,则无显著性差异,t>ta,则有 显著性差异。 课堂讲解例题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 14 页 课程: 环境监测 _学年 第 1 学期 第 周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0.79 10 0.004 0.251 0.250 n S x t = − = − = 查表 t0.05(9)=2.26>0.79,故假设成立,测定值与预期值无显著性差异,水样 的测定结果是准确的。 例5 某监测中心给一个实验室氟化物样品,经过大量分析数据(可以认为 n → ),此时 x → ,含量为 18.9μg,总体标准偏差 = 0.9g。 例 4、5 为作业巩固练习 现有另一个氟化物样品,想知道是否就是上述样品。对其进行 5 次 测定,得到平均值为 20.0μg。问有无统计根椐来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种样品。 解:设两样品是一致的,属于同一总体 2.73 5 0.9 20.0 18.9 n S x t = − = − = t0.05(4)=2.78>2.73,故假设成立,即两样品是同一个样品 。 ⑶ 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t 检法 比较不同条件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仪器、不同分析人员等) 的两组测量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检验的假设是两总体均值相等, 检验的前提是两总体偏差无显著差异,偏差来自同一总体,其偏差为 偶然误差。 步骤:a.使用精密度检验判断两方法标准偏差有无显著性差异,若无显著性 差异,再进行 t 检验法; 比较两种 t 检法适用类型 b.假设两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c.计算总体标准偏差: n n 2 (n 1)S (n 1)S S A B 2 B B 2 A A T + − − + − = 计算统计值: A B A B T A B n n n n S x x t + − = d.根据显著性水平及自由度查 t 临界值表; e.判断假设是否成立:t≤ta(f),则无显著性差异,t>ta(f),则有 显著性差异。 课堂讲解例题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第5黄 课程:环境监测 一学年第1学期第_周_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例:用两种不同方法测定某样品A物质含量数据如下。求两种方法测定结果 有无显著性差异 测定次数平均值 5 4234%(0.0%)2 4 42.44%(0.2%) 解:设两方法标准偏差无限著性差异 计算标准偏差:S,= @-1S3+。-S=0.11% nA+0B-2 计算统计值:t=X。X,=-136 Sr Vna+nB 查tam=2.37>1.36,故假设成立,两种测定方法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 第 15 页 课程: 环境监测 _学年 第 1 学期 第 周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例:用两种不同方法测定某样品 A 物质含量数据如下。求两种方法测定结果 有无显著性差异。 测定次数 平均值 方差 1 5 42.34% (0.10%)2 2 4 42.44% (0.12%)2 解:设两方法标准偏差无限著性差异 计算标准偏差: 0.11% n n 2 (n 1)S (n 1)S S A B 2 B B 2 A A T = + − − + − = 计算统计值: 1.36 n n n n S x x t A B A B T A B = − + − = 查 t0.05(7)=2.37>1.36,故假设成立,两种测定方法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