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第九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9.1.1定义与意义 (一)定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 面质量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 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 系统。 (二)意义: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时间、空间量 级上分布广泛,且随机多变,不易准确测量。这要 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据有规定的 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便作出正确的结论
第一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9.1.1 定义与意义 (一)定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 面质量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 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 系统。 (二)意义: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时间、空间量 级上分布广泛,且随机多变,不易准确测量。这要 求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据有规定的 准确性和可比性,以便作出正确的结论
9.1.2 内容 (一)分类图 环境监测顺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个部分,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部分 实验室内部 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规程序,它能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如 质量控制 何,以便及时发现分析中异常情况,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外部 由常规监测以外的中心监测站或其他有经验人员来执行,以便对 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各实验室可以从中发现所存在的系统误 差等问题,以便及时校正、提高监测质量 质量控制的分类
9.1.2 内容 (一)分类图
(三)内容 一、内容 个实验室或一个国家是否开展质量保证活动是表明该实验室或国 家环境监测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无人值守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工作将是系统运行成败的 关键。因此正常运行过程中最低限度的质量保证工作,应包括下面一些 内容: (1)网络的总体设计 (2)具体采样点选择 (3)子站的结构设计 (4)采样系统选择 (5)分析方法 (6)监测仪器选择。 (7)设备装置的安装和布局(8)标准的可追踪性(9)标准工作。 (10)监测仪器日常零点、跨度值的检查与调节。 (11)零点、跨度飘移控制限的规定以及相应的数据修正工作。 (12)监测仪器单点和多点标准频次的规定和控制性检查。 (13)预防性和弥补性的维护工作。 (14)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有效性的鉴别。 (15)监测数据精密度、准确度和完整性、代表性及可比性的检验。 (16)有关质量控制的文件及文件管理
(二)内容 一、内容 一个实验室或一个国家是否开展质量保证活动是表明该实验室或国 家环境监测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于无人值守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量控制工作将是系统运行成败的 关键。因此正常运行过程中最低限度的质量保证工作,应包括下面一些 内容: (1)网络的总体设计 (2)具体采样点选择 (3)子站的结构设计 (4)采样系统选择 (5)分析方法 (6)监测仪器选择。 (7)设备装置的安装和布局 (8)标准的可追踪性 (9)标准工作。 (10)监测仪器日常零点、跨度值的检查与调节。 (11)零点、跨度飘移控制限的规定以及相应的数据修正工作。 (12)监测仪器单点和多点标准频次的规定和控制性检查。 (13)预防性和弥补性的维护工作。 (14)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有效性的鉴别。 (15)监测数据精密度、准确度和完整性、代表性及可比性的检验。 (16)有关质量控制的文件及文件管理
二、 核心 最低限度的质量保证程序中核心部分是监测仪器的校准、 标准和修正。 a.功能: 其一是通过对监测仪器给出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来评价数据 的质量。 其二是通过一些修正性的活动来控制和改进数据的质量。 b.目的:系统执行质量保证计划最终在于: (1)提供可满足监测目的且合乎质量要求的数据。 (2)将由于仪器故障及各种干扰影响导致数据的损失降至最 低限度。 (3)确保系统提供的监测数据有效、准确、可靠且具有可比 性。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已全面开展,并逐步走上规 范化
二、核心 最低限度的质量保证程序中核心部分是监测仪器的校准、 标准和修正。 a.功能: 其一是通过对监测仪器给出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来评价数据 的质量。 其二是通过一些修正性的活动来控制和改进数据的质量。 b.目的:系统执行质量保证计划最终在于: (1)提供可满足监测目的且合乎质量要求的数据。 (2)将由于仪器故障及各种干扰影响导致数据的损失降至最 低限度。 (3)确保系统提供的监测数据有效、准确、可靠且具有可比 性。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已全面开展,并逐步走上规 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