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内容日期早操上午下午晚上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训《内务条各营编连、排、练:立正、稍息、敬礼、令》教育、第1天军训动员大会班队列坐下、奠下、起立、跨学习整理内务立、停止间各种转法。《队列条复习单个军人第2天齐步的行进与立定齐步的行进与立定队列动作令》教育复习单个军人第3天跑步的行进与立定齐步的行进与立定队列动作复习单个军人正步的行进与立定2小《纪律条第4天正步的行进与立定队列动作时。军事地形学1小时令》教育复习单个军人以营为单位会操,对训第5天正步的行进与立定队列动作练过的科目检查评比复习单个军人对训练中存在的难点对训练中存在的难点第6天队列动作和薄弱环节补训和薄弱环节补训前一小时轻武器知识第7天复习训练难点介绍,后两小时各营调全团调整休息整训练单兵战术训练(2小第8天复习训练难点全团会操时)、难点训练(1小时)第9天复习训练难点阅兵分列式编队阅兵分列式编队训练第10天分列式训练阅兵分列式编队训练阅兵分列式编队训练进入场地阅兵分列式进入场地阅兵分列式第11天分列式训练演练演练第12天分列式训练阅兵分列式演练阅兵分列式演练第13天分列式训练阅兵分列式演练阅兵分列式演练阅兵分列式,军训总结第14天分列式训练大会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完成战术训练、军事地形学训练、熟悉轻武器知识等内容。四、教学方法1、以军事训练为主。2、采用讲授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承训,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军事技能基本要领,提升个人身体素质。3、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军事技能训练过程安置在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提高学生适应能力。4、体验学习教学法,使学生亲自参与轻武器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得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28
28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日期 内容 早操 上午 下午 晚上 第 1 天 各营编连、排、 班队列 军训动员大会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训 练:立正、稍息、敬礼、 坐下、蹲下、起立、跨 立、停止间各种转法。 《内务条 令》教育、 学习整理 内务 第 2 天 复习单个军人 队列动作 齐步的行进与立定 齐步的行进与立定 《队列条 令》教育 第 3 天 复习单个军人 队列动作 跑步的行进与立定 齐步的行进与立定 第 4 天 复习单个军人 队列动作 正步的行进与立定 正步的行进与立定2小 时。军事地形学 1 小时 《纪律条 令》教育 第 5 天 复习单个军人 队列动作 正步的行进与立定 以营为单位会操,对训 练过的科目检查评比 第 6 天 复习单个军人 队列动作 对训练中存在的难点 和薄弱环节补训 对训练中存在的难点 和薄弱环节补训 第 7 天 复习训练难点 前一小时轻武器知识 介绍,后两小时各营调 整训练 全团调整休息 第 8 天 复习训练难点 单兵战术训练(2 小 时)、难点训练(1 小时) 全团会操 第 9 天 复习训练难点 阅兵分列式编队 阅兵分列式编队训练 第 10 天 分列式训练 阅兵分列式编队训练 阅兵分列式编队训练 第 11 天 分列式训练 进入场地阅兵分列式 演练 进入场地阅兵分列式 演练 第 12 天 分列式训练 阅兵分列式演练 阅兵分列式演练 第 13 天 分列式训练 阅兵分列式演练 阅兵分列式演练 第 14 天 分列式训练 阅兵分列式,军训总结 大会 要求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完成战术训练、军事 地形学训练、熟悉轻武器知识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 1、以军事训练为主。 2、采用讲授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承训,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 掌握军事技能基本要领,提升个人身体素质。 3、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军事技能训练过程安置在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 之中,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4、体验学习教学法,使学生亲自参与轻武器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 程中获得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考试方式:军事训练课的考核与其他课程考核有所不同,采取适合军事技能训练的特点的方式方法进行考核。主要以学生整体训练情况考核。成绩分配评价环节评估毕业要求训练(100分)实践、队列9.1(100分)9.2(100分)大纲撰写人:陈国华、霍鹏飞课程组负责人:陈国华大纲审核人:邸明伟、高振华撰写日期:2018.8.1929
29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方式:军事训练课的考核与其他课程考核有所不同,采取适合军事技能 训练的特点的方式方法进行考核。主要以学生整体训练情况考核。 成绩分配 评价环节 评估毕业要求 训练(100 分) 实践、队列 9.1(100 分)9.2(100 分) 大纲撰写人:陈国华、霍鹏飞 课程组负责人:陈国华 大纲审核人:邸明伟、高振华 撰写日期:2018.8.19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课程代码:B1200000学分:8.0学时:128(讲课学时:128)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英文名称:CollegeEnglish选用教材:SimonGreenall,文秋芳等.新标准大学英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参考书:束定芳,快速阅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外研在线Unicomm项目组ISpeak爱口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开课学期:1-4学期适用专业: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中英语课程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一、课程目标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同时,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1.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2.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司时,通过专门用途英语的相关课程,增加学术英语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就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专业发展、学术交流及未来工作30
3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课程代码:B1200000 学 分:8.0 学 时:128(讲课学时:128)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必修课 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选用教材:Simon Greenall,文秋芳等. 新标准大学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 2016. 参考书: 束定芳. 快速阅读.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5. 外研在线 Unicomm 项目组. ISpeak 爱口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2017. 开课学期:1-4 学期 适用专业:非英语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高中英语课程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和沟通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 个人发展的需要, 同时,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1.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 提升和拓展,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 力。 2.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注重发展学生通用语言能力的 同时,通过专门用途英语的相关课程,增加学术英语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 力,能够就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 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同时具有国 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专业发展、学术交流及未来工作
相关的不同领域或语境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3.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自主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自我训练和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4.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能够掌握和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能够用英文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适应我国国家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并能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追求创新。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学生将具备的能力)课程目标10.1能够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就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工程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并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10.2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课程目标1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0课程目标2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12.1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课程目标312课程目标4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适应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追求创新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I.理论教学(128学时)1.发展级1.1Introduction(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材介绍,课程大纲的解读。要求学生:熟悉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1.2ActiveReading(2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31
31 相关的不同领域或语境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 3.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自主进行听、说、读、 写、译的自我训练和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 4.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能够掌握和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能 够用英文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适应我国国家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并能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追求创新。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学生将具备的能力) 课程目标 10 10.1 能够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就高分子材料 领域的工程问题,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有效沟 通与交流,并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 性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10.2 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 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高 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 沟通和交流 12 12.1 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 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时俱进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12.2 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适应个人职业发展的 需求,追求创新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Ⅰ.理论教学(128 学时) 1.发展级 1.1 Introduction (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材介绍,课程大纲的解读。 要求学生:熟悉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学习内容 和学习方法。 1.2 Active Reading (2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课文讲解、词汇搭配练习、英汉互译以及写作技巧的导入。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以及语言点,并掌握翻译与写作的方法。在语言应用能力方面,能够有效地运用有关篇章、语用等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有一定语言难度、内容较为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书面材料: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得出自已的结论或形成自已的认识。1.3Viewing,Listening&Speaking(2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内容:围绕课文主体,通过视听说分项导入习得内容,以及相应的技巧训练。要求学生:熟悉视听说内容,掌握听说技巧。在交际能力方面,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等诸多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处理好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能够根据交际情景、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1.4ViewingListeningand SpeakingforGeneralAcademicPurposes(1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内容:以通用学术内容为依托,全方位导入学术视听说内容,以及相应的技巧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学术英语的视听说基本内容,能够就较为广泛的主题,包括大众关心的和专业领域的主题进行较为流利的口头交流,语言符合规范;能够以口头形式阐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道理或理论;能够通过说理使他人接受新的观点或形成新的认识;能够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1.5Oraltest(8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内容:口语测试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用英语在各种场景中交流。1.6In-classquiz(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内容:期中测试。要求学生:掌握各单元知识点,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同时熟悉翻译和写作方法。限选课内容见各科课程大纲(48学时)32
32 内容:课文讲解、词汇搭配练习、英汉互译以及写作技巧的导入。 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以及语言点,并掌握翻译与写作的方法。在语言 应用能力方面,能够有效地运用有关篇章、语用等知识;能够较好地理解有一 定语言难度、内容较为熟悉或与本人所学专业相关的书面材料;能够对不同来 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 1.3 Viewing, Listening & Speaking (2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围绕课文主体,通过视听说分项导入习得内容,以及相应的技巧训 练。 要求学生:熟悉视听说内容,掌握听说技巧。在交际能力方面,能够在日常 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等诸多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在跨文化交际能 力方面,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处理好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 面的不同,并能够根据交际情景、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恰当地使用交际 策略。 1.4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 (16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以通用学术内容为依托,全方位导入学术视听说内容,以及相应的技 巧训练。 要求学生:掌握学术英语的视听说基本内容,能够就较为广泛的主题,包 括大众关心的和专业领域的主题进行较为流利的口头交流,语言符合规范;能 够以口头形式阐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道理或理论;能够通过说理使他人接受新 的观点或形成新的认识;能够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 1.5 Oral test (8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口语测试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用英语在各种场景中交流。 1.6 In-class quiz (4 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期中测试。 要求学生:掌握各单元知识点,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同时熟悉翻译和写作 方法。 限选课内容见各科课程大纲 (48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