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①词语搭配不当 2005年 选择题 13%|②句式杂糅 ③否定不当 ①前后表达不一致 2006年选择题 13%②句式杂糅 ③前后关联不当 ①句子成份残缺 2007年选择题 1.3%②语序不当 ③前后表达不一致 三、复习策略 (一)课时安排:三课时 (二)内容 第一课时标点符号 知识梳理 (一)导语 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 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和点号的连用,注意区分逗号与顿号、分号与逗号、引号与点号间 的关系;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的标点能加以改正和补出,做到书写规范 使用正确。 (二)标点符号的相关内容复习 1、标点符号的分类、作用、形状 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共十六种 点号有7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有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一省略号……着重号. 连接号-或~间接号.书名号《》专名号一 2、标点符号的位置 (1)七种点号书写时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右边偏下,占一格。 (2)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占一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不可以出现在 一行结尾;后半边不能出现在一行的开头 (3)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可以出现于一行的开头,也 可以出现于一行的结尾,但不能拆散使用。 (4)间隔号和连接号放在被间隔和被连接的文字中间,书写时占一格,处于格中部。连 接号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格,而在公路、铁路等交通部门标识运行起讫点时,占两格。 (5)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3、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应试策略 A、点号 ①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1)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一个较大停顿 例如:(略) (2)问号(?) 第16页共158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第 16 页 共 158 页 2005 年 选择题 2 1.33% ①词语搭配不当 ②句式杂糅 ③否定不当 2006 年 选择题 2 1.33% ①前后表达不一致 ②句式杂糅 ③前后关联不当 2007 年 选择题 2 1.33% ①句子成份残缺 ②语序不当 ③前后表达不一致 三、复习策略 (一)课时安排:三课时 (二)内容 第一课时 标点符号 一、知识梳理 (一)导语 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 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和点号的连用,注意区分逗号与顿号、分号与逗号、引号与点号间 的关系;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的标点能加以改正和补出,做到书写规范, 使用正确。 (二)标点符号的相关内容复习 1、标点符号的分类、作用、形状 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共十六种 点号有 7 种: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标号有 9 种:引号“” 括号( )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连接号-或~ 间接号. 书名号《》 专名号— 2、 标点符号的位置 (1)七种点号书写时紧挨着文字,放在文字右边偏下,占一格。 (2)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占一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不可以出现在 一行结尾;后半边不能出现在一行的开头。 (3)省略号和破折号书写时都放在字格中部,占两个字格。可以出现于一行的开头,也 可以出现于一行的结尾,但不能拆散使用。 (4)间隔号和连接号放在被间隔和被连接的文字中间,书写时占一格,处于格中部。连 接号连接汉语拼音时占半个字格,而在公路、铁路等交通部门标识运行起讫点时,占两格。 (5)着重号和专名号都放在文字的下边,不单独占格。 3、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应试策略 A、点号 ①句末点号 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 ⑴句号(。) 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一个较大停顿。 例如:(略) ⑵问号(?)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例如:(略) 注意点 a.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句子中:后 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例如:(略) b.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 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如:“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运,那就 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用问号。 例如:你听听群众的意见好不好? d.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例如: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e.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 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如:我不知道他的书放在什么地方 (3)感叹号(!)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例如:(略) 注意点: a.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感叹号不能用在句中, 必须放在句末。 例如:1.多美啊,黄山的风景!(主谓倒装) 2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状中倒装) 3再见,妈妈 b.感叹号一般不宜叠用 ②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例如:(略) (2)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例如:(略) 使用分号应注意几点 ①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②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3)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例如:(略) 注意点 a.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及”“与”“或”“或者”等就不必用顿号 例如:商店里陈列着家电和日用百货 b.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 号 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 第17页共158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第 17 页 共 158 页 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示疑问语气。 例如:(略) 注意点: a.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无疑而问。前者只问不答,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句子中;后 者自问自答,以期引起读者的注意,但二者均是疑问语气,因而句末都用问号。 例如:(略) b.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 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例如:“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运,那就 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c.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用问号。 例如:你听听群众的意见好不好? d.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例如: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e.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个 陈述语气,因而应用句号。 例如:我不知道他的书放在什么地方。 ⑶感叹号(!)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例如:(略) 注意点: a.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句句末,感叹号不能用在句中, 必须放在句末。 例如:⒈多美啊,黄山的风景!(主谓倒装) ⒉歌唱吧,为迎接这辉煌的胜利!(状中倒装) ⒊再见,妈妈! b.感叹号一般不宜叠用。 ②句中点号 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表示句中的停顿和结构关系。 ⑴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例如:(略) ⑵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例如:(略) 使用分号应注意几点: ①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②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⑶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例如:(略) 注意点: a.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及”“与”“或”“或者”等就不必用顿号。 例如:商店里陈列着家电和日用百货。 b.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 号。 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了新的水平 C.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d.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停顿较小(浓缩词语或集合词语如:城乡交流、指战 员),又不会产生歧义,这时中间就不必加顿号。 例如:这是风马生不相及的事 这次 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 支持是分不开的。” e.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 例如:这个姑娘看上去有十二三岁。 f.序数词外面加了括号,就不要再用顿号。 例 如:(略) (4)、冒号(:) a.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 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用在总括后面的话,表示后面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c.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d.用在解释说明的话之前 e.用在总括语前,表示总结上文。 注意点 ①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 如果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用序次语或引号注明。 例如: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 人的大无畏精神 ②使用“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 后面用句号。例如:(1)他亲切地问:“你真的姓王吗?” 2)“恩,”他终于说,“送行的季节差不多了 (3)“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B、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 号、连接号和专用号种。 (1)引号(“”‘) A、引号的用法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例如:(略)②表示突出强调。例如:(略)③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略)④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例如:(略) B、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 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②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张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③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 第18页共158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第 18 页 共 158 页 了新的水平。 c.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例如: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d.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停顿较小(浓缩词语或集合词语如:城乡交流、指战 员),又不会产生歧义,这时中间就不必加顿号。 例如: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 支持是分不开的。” e.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 例如:这个姑娘看上去有十二三岁。 f.序数词外面加了括号,就不要再用顿号。 例如:(略) ⑷、冒号(:) a.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 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b.用在总括后面的话,表示后面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c.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d.用在解释说明的话之前。 e.用在总括语前,表示总结上文。 注意点: ① 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 如果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用序次语或引号注明。 例如: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 人的大无畏精神。 ②使用“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 后面用句号。例如:⑴他亲切地问:“你真的姓王吗?” ⑵“恩,”他终于说,“送行的季节差不多了。” ⑶“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B、标号 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 号、连接号和专用号种。 ⑴ 引号(“”‘’) A、引号的用法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例如:(略) ②表示突出强调。例如:(略) ③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略) ④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例如:(略) B、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 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②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张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③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 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2)破折号(——) A、破折号的用法 ①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略)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略)③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例如:(略)④表示语音的延长。例如:(略)⑤表 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例如:(略)⑥表示总结上文。例如:(略) ⑦用在副标 题前。例如:(略)⑧表示分项的列举分承。例如:(略) B、注意点 破折号不可与括号连用 例如: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 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一(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分析: 去掉破折号或去掉括号) (3)括号(()[])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注意点: A、括号里的注释应紧挨着被注释的内容。 例如: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如丝瓜、番茄)的叶子是平伸的,有些 作物(如水稻、小麦)的叶子是直立的。 B、括号里的内容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有标点, 那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去掉 例如: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 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C、括号里的内容是注释、补充说明全句的或最后一个词语,叫句外括号。句末标点应在 后括号之后。例如: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 直节”(《三希堂·竹谱序》)。 D、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作用,但用法有所区别。一般来讲,解释说明的词语比较 重要,需要读出来的用破折号,否则用括号 (4)省略号(……) A、用法 ①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省略的。例如:(略)②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例如:(略) ③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例如:(略)例如:④表示静默或思考。例如:(略) ⑤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例如:(略)⑥表示语言的中断。例如:(略)⑦表示话未说完, 语意未尽。例如:(略) 注意点: ①省略号就是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例如:一般说来,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2006 年泰州卷)(分析:去掉省略号或等)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省略号的前面可以用点号。 ③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文字或几段文字或诗行, 第19页共158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第 19 页 共 158 页 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 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⑵破折号(——) A、破折号的用法 ①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略) 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略) ③ 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例如: (略) ④表示语音的延长。例如:(略)⑤表 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例如:(略) ⑥表示总结上文。例如:(略) ⑦用在副标 题前。例如:(略)⑧表示分项的列举分承。例如:(略) B、注意点: 破折号不可与括号连用 例如: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 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分析: 去掉破折号或去掉括号) ⑶括号(()[ ])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注意点: A、括号里的注释应紧挨着被注释的内容。 例如: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如丝瓜、番茄)的叶子是平伸的,有些 作物(如水稻、小麦)的叶子是直立的。 B、括号里的内容是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一部分词语的,叫句内括号。注释语如有标点, 那最末一个标点(问号、感叹号除外)应去掉。 例如: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 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C、括号里的内容是注释、补充说明全句的或最后一个词语,叫句外括号。句末标点应在 后括号之后。例如: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 直节”(《三希堂·竹谱序》)。 D、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作用,但用法有所区别。一般来讲,解释说明的词语比较 重要,需要读出来的用破折号,否则用括号 ⑷省略号(……) A、用法 ①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省略的。例如:(略) ②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例如:(略) ③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例如:(略)例如:④表示静默或思考。例如:(略) ⑤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例如:(略)⑥表示语言的中断。例如:(略) ⑦表示话未说完, 语意未尽。例如:(略) B、注意点: ①省略号就是表示“等”“等等”,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例如:一般说来,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2006 年泰州卷)(分析:去掉省略号或等) ②省略号后面一般不用点号,省略号的前面可以用点号。 ③省略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一共六个圆点。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文字或几段文字或诗行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5)书名号(《》<>)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例如:(略 注意点: ①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例如: ②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书名号。例如 、常见标点差错 1.非疑问句用问号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 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 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 或反间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 快、昂扬、奋发”是 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 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 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现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 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用顿号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到疲骨伶仃的样子。” “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 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 7.集合词语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 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 顿号分隔开来。 “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 不该用的 8.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是发动群众;二是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第20页共158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第 20 页 共 158 页 可以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⑸书名号(《》<>)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例如:(略) 注意点: ①书名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例如: ②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书名号。例如: 二、常见标点差错 1.非疑问句用问号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 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 2.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 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 或反间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 快、昂扬、奋发”是 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 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 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 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 5.连词前面用顿号 “现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 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6.概数用顿号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到疲骨伶仃的样子。” “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 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 7.集合词语用顿号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 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 顿号分隔开来。 “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 不该用的。 8.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是发动群众;二是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