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三二模测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5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 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 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 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考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you)扬荆(j1) 清(xi) 铿(qing)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落,嫩芽,我以偃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 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②这时万赖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 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纠,又感到坐看陪 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冢篇名。(10分) ①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览众山小。(杜甫《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⑥登斯楼也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名著阅读。(5分) ①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迷了路,后来安然脱险。他们哪些做法是可取的?(3分)
1 2010 年初三二模测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25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 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 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 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考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 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 分) (yōu)_____扬 荆(jí)______ 清(xī)______ 铿(qiāng)______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 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落,嫩芽,我以偃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 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②这时万赖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 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纠,又感到坐看陪 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冢篇名。(10 分) ①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②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___《陋室铭》)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④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 《__________》)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 《无题》) ⑥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______《岳阳楼记》) 4.名著阅读。(5 分) ①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迷了路,后来安然脱险。他们哪些做法是可取的?(3 分)
【答】 ②《水浒传》中农民起义事业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是什么?此后反抗斗争的战绩有哪些?(2 分) 【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①苏州馆位于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部系列展馆B1-13馆内展出主题为“苏 州古城保护与更新”,展馆为两层结构,488平米的展馆区域里浓缩了苏州2500年的悠久 文化与文明。②馆内有粉墙黛瓦,假山长廊,小桥流水……等。③在数十位婀娜多姿的江 南丽人的映衬下,展馆更显姑苏迷人的古韵今风;耳边响起的吴侬软语《苏州好风光》更 让游客设身处地地来到了苏州。 (1)第②句是个病句,请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在句子上加以修改 【答】 (2)第③句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用相应的词语替换。 【答】 (3)请根据上面的文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苏州馆”的特点。 【答】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水浒传》中农民起义事业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是什么?此后反抗斗争的战绩有哪些?(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3 分) ①苏州馆位于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部系列展馆 B1—13 馆内,展出主题为“苏 州古城保护与更新”,展馆为两层结构,488 平米的展馆区域里浓缩了苏州 2500 年的悠久 文化与文明。②馆内有粉墙黛瓦,假山长廊,小桥流水……等。③在数十位婀娜多姿的江 南丽人的映衬下,展馆更显姑苏迷人的古韵今风;耳边响起的吴侬软语《苏州好风光》更 让游客设身处地地来到了苏州。 (1)第②句是个病句,请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在句子上加以修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用相应的词语替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上面的文段,用简洁语言概括“苏州馆”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 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一段文字,完成 6—10 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 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 分) 以中有足乐者 益慕圣贤之道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礼愈至 E 遂至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 7.以下四句话中的加点词,哪一项与“腰白玉之环”中的“腰”的用法不同?(2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B.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3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文中“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此”具体指的是哪些事情?(2分) 【答】 10.下面《捕蛇者说》中的一段文字,请说说其与上面选文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及各自的作 用。(2分)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 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 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答】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1-13题。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 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 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 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
3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 ( )( )(4 分) 以.中有足乐者 益.慕圣贤之道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礼愈至. 遂至.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 7.以下四句话中的加点词,哪一项与“腰.白玉之环”中的“腰”的用法不同?( )(2 分) A.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B.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3 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此”具体指的是哪些事情?(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捕蛇者说》中的一段文字,请说说其与上面选文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及各自的作 用。(2 分)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 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 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 11—13 题。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 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 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 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 A . . 。 . . . . . 。 。 B . . 。 . . . . . 。 。 C . . 。 . . . . . 。 。 D . . 。 . . . . . 。 。 E . . 。 . . . . . 。
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 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 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个来回的回字么?″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 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 上写字,见我亳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吃茴香豆,一人 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孑。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 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鲁迅《孔乙己》) 11.根据文意,说说孔乙己“极高兴”“极惋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答】 12.在给小孩分吃茴香豆这个情节上,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孔乙己这个形象 的?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答】 13.本文与《我的叔叔于勒》一样,都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有什么好处?并请分别说 说两篇小说中“我”这一形象的意义与作用。(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①布伦达坦和马特考斯特是纽约某学院的学生,最近他们完成了一个基于DNA条码 技术的项目。所谓DNA条码,是指从标准DNA基因序列中截取的片段,可以用来确 物种。 ②他俩从公寓、商店等地收集了217件样品,—一照相并大致分类后,送到美国国家 自然博物馆做DNA条码的分析。不久,科学家陆续返回了DNA序列报告,毎个样品的
4 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 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 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 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 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吃茴香豆,一人 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 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鲁迅《孔乙己》) 11.根据文意,说说孔乙己“极高兴”“极惋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给小孩分吃茴香豆这个情节上,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孔乙己这个形象 的?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点?(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与《我的叔叔于勒》一样,都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有什么好处?并请分别说 说两篇小说中“我”这一形象的意义与作用。(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①布伦达·坦和马特·考斯特是纽约某学院的学生,最近他们完成了一个基于 DNA 条码 技术的项目。所谓 DNA 条码,是指从标准 DNA 基因序列中截取的片段,可以用来确定 物种。 ②他俩从公寓、商店等地收集了 217 件样品,一一照相并大致分类后,送到美国国家 自然博物馆做 DNA 条码的分析。不久,科学家陆续返回了 DNA 序列报告,每个样品的
DNA序列(如果能提取的话)由650个字母组成。他们将其输入在线搜寻引擎,与其中的 生命条码数据库和基因银行中的条码记录作比对,确定样品的物种。 ③令人震惊的是,16%的样品揭示了纽约食品市场中“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比如, 名贵的“羊奶酪”,实际上就是用牛奶制成的;卖高价的“鹿肉”狗食是牛肉制成的;而 标明“"鲟鱼鱼子酱”的东东,则出自密西西比河的大硬鲭鱼。 ④2008生,他们的2位同学在曼哈顿餐馆和市场发现“贴错鱼名标签″的寿司,引 发了—场“寿司门”风波。看来,这样的“失误”绝非偶然。这种把戏不仅让消费者出了 冤枉钱,还可能危及对特定食物过敏的人;另外,对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也颇具伤害。 ⑤洛克菲勒大学的硏究员、物理学家马克斯多克尔称赞学生们的工作,并认为“基于 DNA条码证据确定犯罪事实的案例不久就会岀现,尽管单凭这项报告还不能锁定涉案的 零售商或产品。”他们最终能确定的物种共95种;还发现了不少其他的有趣结果,比如 送检的来自厨房的蟑螂并不是常见的美国蟑螂;鸡毛掸上的羽毛来自鸵鸟;从一个旧发刷 提取到人类的基因 ⑥多数DNA在经过食品处理后还能保全,这是DNA条码技术能起作用的关键。唯 一的例外是罐头食品,高温和加酸处理破坏了DNA链,21个罐头样本只有一个能提取到 DNA条码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科学家从样品中提取DNA基因序列,学生们通过比对,可以确定样品的物种。 B.DNA条码证据对涉案的零售商或产品尚不能确定 C.文中列举蟑螂、羽毛、旧发刷的例子,表明目前尚有很多的物种不能用DNA条码 予以锁定。 D.因为高温和加酸处理破坏了DNA链,所以几乎无法从罐头食品中提取DNA条码。 15.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5 DNA 序列(如果能提取的话)由 650 个字母组成。他们将其输入在线搜寻引擎,与其中的 生命条码数据库和基因银行中的条码记录作比对,确定样品的物种。 ③令人震惊的是,16%的样品揭示了纽约食品市场中“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比如, 名贵的“羊奶酪”,实际上就是用牛奶制成的;卖高价的“鹿肉”狗食是牛肉制成的;而 标明“鲟鱼鱼子酱”的东东,则出自密西西比河的大硬鲭鱼。 ④2008 生,他们的 2 位同学在曼哈顿餐馆和市场发现“贴错鱼名标签”的寿司,引 发了一场“寿司门”风波。看来,这样的“失误”绝非偶然。这种把戏不仅让消费者出了 冤枉钱,还可能危及对特定食物过敏的人;另外,对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也颇具伤害。 ⑤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员、物理学家马克·斯多克尔称赞学生们的工作,并认为“基于 DNA 条码证据确定犯罪事实的案例不久就会出现,尽管单凭这项报告还不能锁定涉案的 零售商或产品。”他们最终能确定的物种共 95 种;还发现了不少其他的有趣结果,比如, 送检的来自厨房的蟑螂并不是常见的美国蟑螂;鸡毛掸上的羽毛来自鸵鸟;从一个旧发刷 提取到人类的基因。 ⑥多数 DNA 在经过食品处理后还能保全,这是 DNA 条码技术能起作用的关键。唯 一的例外是罐头食品,高温和加酸处理破坏了 DNA 链,21 个罐头样本只有一个能提取到 DNA 条码。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科学家从样品中提取 DNA 基因序列,学生们通过比对,可以确定样品的物种。 B.DNA 条码证据对涉案的零售商或产品尚不能确定。 C.文中列举蟑螂、羽毛、旧发刷的例子,表明目前尚有很多的物种不能用 DNA 条码 予以锁定。 D.因为高温和加酸处理破坏了 DNA 链,所以几乎无法从罐头食品中提取 DNA 条码。 15.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